义乌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李** 文档编号:47282353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乌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义乌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乌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乌文献综述.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系(部)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合作导师职称论文题目文献综述(一)国内外现在1.国外研究现状 Edward M.Bergman(1992)认为趋同(收敛)是初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落后地区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地区,从而最终实现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现象。关于经济趋同的研究,最早Ramsey (1928) 指出在新古典框架内对一个封闭经济,如果存在相似的技术结构和偏好,那么区域经济差异是收敛。从世界经济范围看,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趋同现象也很明显。Edward J.Feser(1986)对16 个工业化国家1870-1979 年的实际

2、人均GDP 的数据回归分析后发现,自1870 年以来,经济收敛现象在这些国家表现得非常明显。Chen,Jian,and Fleisher,Belton M.(1996) 分析了中国各省份1978-1993 年间的人均GDP 增长的面板数据,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存在着条件收敛,特别是在物质资本投资、就业率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及沿海地区的GDP 等方面都存在着趋同,并且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在缩小。Tianlun Jian 等(1996)研究了1952-1993 中国各个省的实际人均收入,结果发现,1952-1965 年间,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收入并没有出现强收敛;在文

3、化大革命期间(1965-1978),全国各个省的区域差距扩大;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1990 年以后,尽管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增长明显快于内地,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但是在沿海各个省内部却表现为趋同。2、国内研究现状 吴郁文对我国1978-1989 年间地区收入差距进行分析,认为20 世纪80 年代中东、西部之间收入水平的总体差异水平是缩小。高凡对我国1952-1995 年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952-1965 年间,随着工业化由沿海向内地推进,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差距缩小;1965-1978 年,由于我国投资政策的失误和“十年动乱”的

4、影响,收入差距扩大;1978-1995 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落后地区与高收入地区的收入差距大体每年以2%速度缩小。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并且不同地区间的产出差距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状态存在着正相关关。张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着“俱乐部收敛”,而且还存在着条件收敛的特。分别对资本、技术以及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2 年间,只有技术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作用显著,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均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特征。许召元、李善同认为2000-2004 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存

5、在条件收敛性。钱方明认为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差异扩大,但2001 年以后开始收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顶端,已经开始步入一个持续缩小的新阶段。我国在持续高增长中,省际间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差异呈现出明显的缩小趋势。我国16 个省的人均收入回归分析发现,我国的地区收入存在“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差异和国际贸易对“俱乐部收敛”的贡献很大。金相郁、武鹏研究了1952-2008 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趋势,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符合收敛的假说。潘文卿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着在全域范围内的绝对收敛特征。其中,1990 年前,不仅全国范围内的绝对收敛特征显著,而且存在着东

6、部与中西部两大“俱乐部收敛”;1990 年以后,两大“俱乐部收敛”也分化成了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俱乐部收敛”。(二)研究方向国内理论界作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前哨,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世华、孙钱章著的中国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前瞻就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取的依据及发展模式的特征,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要处理的几种关系等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孟庆红主编的区域经济学概论从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出发,通过论述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模式与非均衡增长模式的内容和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三)进展情况从研究的理论深度看,我国区域发展模式研究在年代大体经

7、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案描述到比较研究的过程。学者们的意见开始逐渐统一。(四)存在问题当区域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时,义乌的特殊案例可以作为中国的一个全新试点来考察,关于义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文献并没有进一步研究。(五)参考文献1吴郁文.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高凡.如何理性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学术研究,2010,(8):46-50.3洪辉.欧盟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课题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5张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

8、社,2007.6钱方明.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6.7于国安.区域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冯志军等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9王疆.义乌小商品市场启示J.商务部,2006,(03).10程炳卿,赖存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研究J.浙江学刊,1997,(02).11Edward M.Bergman and Edward J.Feser.1999.Industrial and Regional Clusters:Concepts and Comparative Applications.In The Web Book of Regional Science ,ed.,Scott Love ridge. Morgantown,Wv:Regional Research Institute,West Virginia University.12Boltho A,Weber M.Did China follow the East Asian development model?J.Europ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9,6(2):267-28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