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储藏技术标准.doc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4695945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的储藏技术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豆的储藏技术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豆的储藏技术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的储藏技术标准.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豆的储藏技术标准1.1大豆的储藏特性大豆粒形状有椭圆形、扁圆形、球形和长椭圆形。大豆依其种皮的颜色分类,最常见的是黄大豆。外围是种皮,种皮里面是胚,没有胚乳。胚内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脂肪含量在18%20%,并含有约2%的磷脂。由于大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储藏稳定性较差,在储藏过程中常出现吸湿生霉、浸油赤变、不耐高温、品质劣变、发芽力丧失等现象。与储藏小麦等禾谷类粮食作物相比,大豆的储藏要求更高、条件更严。除要防止出现发热、生霉等储粮隐患外,还要保证不浸油、不酸败、不变质,维护好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1)易吸湿生霉大豆的种皮较薄,孔隙较大,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亲水胶体,所以吸湿性很强,加之大

2、豆种皮和子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种皮透性好,因而吸湿能力与解吸能力均很强,在相对湿度90%以上的环境中,其吸湿性比玉米、小麦都强,而在相对湿度70%以下时,其吸湿性则小于玉米和小麦。大豆储藏在高温环境下特别注意做好防潮工作,水分超过14.0%15.0%时,豆粒往往变软。大豆过夏的安全水分,因温度高低而异,在30时一般为12.5%,在15时可增至14.0%,在8时可增至17.0%。大豆吸湿后,体积膨胀,同时呼吸强度增高,生理活性增加,导致豆堆温度升高,并会进一步发生霉变。常见的大豆生霉现象,多发生在吸湿之后,以粮堆下部或上层最为多见,下部主要来自吸湿,上层主要来自结露,深度一般不超过30。大豆吸湿

3、生霉的早期症状是豆粒发软,种皮灰暗、泛白,不清洁,有泥灰粘连,出现轻微异味。继而豆粒膨胀,发软程度加重,指捏有柔软感或变形,脐部周围轻微红润,接着整个脐部泛红,通称“红眼”,并伴随子叶浸油、赤变。此时破碎粒出现绿色菌落,完整粒先出现白色斑点,继而出现绿霉,霉味严重,品质急剧恶化,出油率大幅度下降。为此,大豆的储藏要特别做好防潮、防湿工作。(2)易浸油赤变在储藏期间,大豆水分高温度高是导致浸油赤变的主要原因。通常大豆水分超过13.0%,温度高于25时,储存一段时间后,豆粒就会发软,两片子叶靠脐部的颜色变红,俗称“红眼”,随后子叶红色逐渐加深并扩大,称为“赤变”,严重者有明显浸油脱皮现象,子叶呈蜡

4、状透明,称为浸油,有时也称为“走油”。浸油赤变可以不伴随吸湿生霉单独出现,而吸湿生霉的大豆往往都会出现浸油赤变。浸油赤变是油料储藏中常见的一种不良物理与化学变化 ,其发生的数量随高温条件下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为此,当豆堆出现发热、吸湿、霉变的隐患时,应及时进行通风、降温和散湿处理,从而抑制浸油、赤变现象的发生。(3)抗虫性好大豆籽粒表面光滑,散落性较大,种皮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蜡质,组织较坚硬,因而能增强对虫害的抵抗能力,又有特殊的豆腥味,不易遭受害虫侵蚀。大豆在储藏过程中除印度谷蛾、地中海螟蛾与粉斑螟蛾容易造成危害外,通常情况下一般储粮害虫很少对大豆形成侵害。(4)不耐高温大豆不

5、耐高温,储藏温度对大豆品质的变化速度影响较大,过高的温度会引起大豆的主要成份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例如蛋白质变性、脂肪分解等,这些变化会对大豆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均产生不良影响,使其商品价值和利用价值显著降低。只有在低温下储藏,才能有效保持大豆的品质。(5)发芽率易于丧失大豆在储藏期间很容易丧失发芽率,正常水分的大豆,当温度达到25时,就难以保持发芽率。保持发芽率时间的长短与水分、温度、种皮颜色等因素有关。色泽深的大豆,种皮组织较紧密,有一定防护作用,故黑色大豆保持发芽率时间较长,黄色大豆则甚易丧失发芽率。水分低、温度低,保持发芽率的时间较长;水分越高,温度越高,发芽率就丧失越快。(

6、6)后熟期长,易“出汗”、“乱温”大豆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和工艺成熟的后熟期较长,后熟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水、热若得不到及时散发,会在局部造成聚集,形成粮堆“出汗”及“乱温”现象,对大豆的安全储藏不利。因此,对处于后熟期的豆堆要勤检查,严管理,注意散温散湿,防虫防霉,发现不良变化和储粮隐患要及时处理。进口大豆或跨省移库大豆入库时一般已超出后熟期。(7)易破碎脱皮,不利于保管水分较低干燥的大豆,在出入仓装卸、运输过程中,易发生破碎、脱皮,特别是入库的进口大豆破碎粒有时达到20-30%,入仓时自动分级作用聚集在一起,造成透气性差,易发热,不利于安全储存。1.2 仓房及配套设施(1)参照2.4.1.2

7、条款执行 (2)大豆不耐高温,储存大豆的仓房要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仓房屋面进行隔热改造,度夏时进行粮面保温材料压盖,保持准低温状态。(3)储存大豆的仓房必须安装空调控温设备,并逐步安装智能氮气气调设备,实现气调储粮。1.3 入库过程管理(1)入库管理通用要点,参照2.4.1.3条款执行。(2)破坏自动分级:大豆破碎粒较多,入仓时容易造成杂质区的聚集,对安全保管不利,因此入库时使用摆头输送机或安排专人破坏杂质聚集区。 (3)降低豆粒破碎选择对大豆籽粒损伤较小的输送和装卸设备进出仓作业,保证大豆在长距离输送时尽可能不出现裂纹、脱皮、破损等不良现象。输送线路尽可能缩短,以降低能耗减少破损现象,输送机落

8、点高度一般不超过3m。在落台、卸车过程中注重减少籽粒破损。每辆车卸完后,及时清扫输送机周围散落的豆粒避免后续车辆碾压而造成破碎。(4)降低入仓大豆原始粮温及其它要求大豆入仓时间应尽可能选择在11月末至翌年3月底前的低温季节。高温天气入仓时,可在卸粮处采取搭设遮阳蓬布等防晒措施,既降低大豆入仓原始粮温,又降低因爆晒产生的爆腰、破损。大豆入仓时,应尽可能不采取分批次间歇入仓的作业方式,以避免形成明显温差造成豆堆内结露。不同种类、不同等级、不同粒型、不同水分含量、不同生产年度的大豆必须分仓储存。对红眼豆、霉变豆及冻伤豆,不符合卫生指标大豆,已出现或存在发热、霉变等现象的大豆,不得入仓储存。1.4 粮

9、情日常检查(1)大豆的常规检查同2.4.1.4第(1)部分。(2)大豆的日常管理大豆的安全储存,应立足于“防”,发现问题早汇报、早会诊、早处理。日常检查时,要通过闻、看、走、查,全面分析粮情,消除储粮隐患。1)大豆的检查要求 要对豆堆内外的粮情变化定时、定期地系统监测(每周不少于2次),对大豆品质变化进行定点、定层的取样化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建立质量档案,并借助感官鉴别等辅助手段,及早发现储粮隐患,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在边角、落点、高温点周围等重点部位增设测温电缆,并做到人工检查与微机粮情检测相结合。人工进仓检查前,要检测仓内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确认安全后,两人先后进仓。 4月和78月间,

10、是大豆安全储藏的两个关键时期,易发生霉变;季节转换期间,易发生结露,作为检查的重点。高水分大豆,即使在冬季也会发生结露等,检查也不能放松。 采取物料压盖度夏的大豆,检查时注重边角、接逢、杂质聚集区的检查,检查密闭情况,有无蛾类害虫发生,有无大豆吸湿赤变、有无发热等,度夏期间要适当相应增加检查的次数。 高温季节进仓检查,应做到“快进仓、紧关门、速检查”。检查时间尽量安排在早9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2)粮堆发热的诊断发热是大豆储藏中最常见的征兆。在储藏期间,应对大豆的温度和仓房的温湿度进行定时检测和连续跟踪监测,根据“三温”变化规律,观察比较温度变化趋势,科学判断储粮安全状况。当出现下述情况时,既

11、视为存在“发热”隐患。与储存在同类型仓型中的同期大豆进行比较,若甲仓平均粮温高出乙仓平均粮温5以上,则甲仓可能存在“发热”症状。对同一仓房不同部位的粮温进行比较。若某局部粮温高出其它部位粮温4以上,则该部位可能存在“发热”隐患。特别是背阳面的粮温如果高于向阳面的粮温时,则该部位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与上次检查的温度结果进行比较。若此次粮温与上次检查之粮温比较有突然上升的现象(如每天升温超过2),则可视为出现“发热”症状。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上升速度超过气温所能影响的范围,上升幅度超过日平均仓温35以上;气温下降季节,粮温久不降低或降低太慢,甚至回升;气温稳定季节,粮温反而回升。出现以上几种情况都

12、可能出现“发热”症状。(3)大豆感官检查1)大豆水分的感官检查大豆皮色光亮鲜明,牙咬(门牙竖咬豆粒)声脆,震牙,子叶横断整齐,皮肉分离,这时水分约为12.0%;皮色有光, 牙咬响声大,横咬两断,竖咬开瓣,不易脱皮,这时水分约为13.0%14.0%;皮色灰暗,牙咬响声较小,横断面有毛边, 不粘牙,开瓣不脱皮,这时水分约为15.0%;用手紧握豆粒, 发出吱吱响声,皮色滞而无光,牙咬松软,富有弹性,牙咬不断,有的甚至粘牙,这时水分为16.0%。2)大豆粮情的感官鉴别每次进仓检查时,应运用鼻、眼和手脚对粮情进行感官判断。特别是对豆堆表层、仓房四周、杂质集聚区等和发热区域,要进行抽样检测,进一步判断隐患

13、类别和严重程度。用鼻闻仓内是否有异味。若有霉味或豆香味等,则判断存在“霉变”“局部发热”的情况。用脚踏粮面感觉粮面松软程度。若发现豆堆表面发硬,则判断存在“结顶”情况。用手抓豆粒感觉其干湿和软硬程度。若发现豆粒有潮湿感,则判断存在“出汗”或“结露”情况;若发现豆粒变软,则判断存在“吸湿生霉”或“赤变”的可能。用眼观察豆粒种皮和子叶部位的颜色和状态。若发现种皮灰暗、泛白,则判断为有“初期霉变”的可能;若发现子叶靠脐部位的色泽变红,则判断为出现“红眼”;子叶红色明显较深,则判断已出现“赤变”;若子叶呈蜡状透明,则判断已出现“浸油”或“走油”;若豆粒出现白色斑点或破碎粒出现绿色菌落,则判断为出现“严

14、重霉变”。在进仓进行感官鉴别的同时,还应观察仓内和豆堆有无雨雪渗漏点、有无虫情及其它不良现象。1.5 大豆储藏措施大豆储存宜采用以温控储藏为主、适时通风储藏为辅的储藏方式,以防止和杜绝大豆出现不良变化和储粮隐患,有效保持大豆的品质。(1)入仓后,新大豆促后熟,陈豆豆堆要均温如入库的是新收获大豆,在入仓后的第一个月内,大豆应尽可能储藏在适温、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以便促进其后熟。待后熟完成后,应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气温低于粮温5以上时),采用机械通风机及时进行均温散湿通风。若无合适的通风时机,应选择相对低温干燥的天气,进行倒仓作业,倒仓距离应尽量远些,以充分降低粮温,及时散发湿热,提高储粮稳定

15、性。入库已过后熟期的大豆,应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均温通风。大豆粮面不宜平整,可趟浅沟处理,并定期或不定期翻沟,既便于粮情检查,又利于对表层粮食进行散湿散热。(2)冬季通风降温,并防结露在11月至翌年2月期间,应充分利用冬季自然低温,分阶段进行机械通风降温,若仓房保温性能较好,春季采用隔热材料进行粮面压盖处理,可将温度降至5-10以下,一般情况将粮温降至1015(以防春季以后结露),为安全过夏奠定良好的基础。通风时要预测露点,并避免在雨雪天或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通风,以防止结露和吸湿的发生。在此期间,还应注意“热核心”现象对豆堆的影响,尤其应注意豆堆表层2050处大豆水分的变化。(3)春季及时压盖

16、密闭在3月底前完成粮堆压盖密闭。对仓房的通风口、门窗和孔洞进行封堵,隔热材料可为泡沫板、PEF等,塑料薄膜密闭。粮堆表面使用PEF、毛毯、棉被、麻袋等材料压盖,并进行塑料薄膜密闭,防止外界湿热和有害生物侵入感染。对采取压盖处理的豆堆,应首先确定水分是否在安全储藏指标下,以及大豆是否已完成后熟过程并处于安全储藏状态。压盖物要求具有防潮吸湿性并经过清洁消毒处理。应特别注意检查孔处的大豆粮情变化。在仓房低温密闭和豆堆压盖储藏期间,应密切注意粮情的变化。若出现粮温回升较快、仓湿显著增加、豆堆出现高温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解除密闭,查明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解除隐患后方可重新密闭。特别是豆堆采取压盖

17、处理后,应注意豆堆有无结露、霉变、局部发热等异常情况和储粮隐患的存在,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揭去压盖物进行相应处理。(4)夏季保冷排积热,并加强管理除必须的定期检查外,要尽量减少开仓次数。当仓温和仓湿过高时,应在夜间和清晨等环境温湿度相对较低时间段,适时利用轴流风机(排风扇)进行短时、间歇性通风换气,排除仓内聚积的湿热。也可利用外界冷源,如空调、谷物冷却机等制冷设备控制热皮粮和粮温。有条件的仓房,可运用膜下环流通风技术,利用粮堆“冷核心”冷源,降低粮堆表上层温度。在山东辖区,要尽量使大豆表层粮温控制在28以下。应密切注意粮情的变化,特别是豆堆浅层(粮面下50以内)和仓壁附近(距仓壁1.5m以内

18、)粮温的变化,当粮温超过安全值时或豆堆内出现积热、局部高温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早进行局部通风降温处理;若豆堆整体出现明显温度回升时,应采取空调降温、冷却机补冷降温措施,必要时可采取机械通风降温。(5)夏末秋初,注重防治虫害若发现有印度谷蛾、地中海螟蛾和粉斑螟蛾等蛾类害虫危害时,应及时采取灯光诱捕、敌敌畏挂条熏蒸等效措施进行触杀。若发现有其它储粮害虫为害,可有针对性地采用化学防治或药剂熏蒸进行彻底处理。(6)秋末冬初防结露重点防范因季节转换时可能出现的结露现象的发生。一般应在911月,抓紧有利时机(气温低于粮温5以上),及早进行一次以散除过夏后豆堆积热为主要目的的散热通风。在翌年2月前,分阶段采用小功率轴流风机,利用夜间大气绝对湿度与豆堆绝对湿度相近时段,采取吸出式保水降温通风,开始下一年度的温控储藏。1.6应急处理技术同2.4.1.6条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