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65415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测试一、积累运用(27分).以下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譬(pi)如B.晶莹(ying) *C.契(qi)约D.修葺(rong)累(lei)赘别扭(bie) 折(zh6)损陡峭(qiao) *诲(hui)人不倦颠沛(p6i)流离悲天悯(ming)人如释(shi)重负.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ken ()切(汉乐府江南)(岑参逢入京使)(泊秦淮)(李商隐贾生)(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以身zu6 ()那么y6u ()闲包山n (.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2)句还要填作者。(8分)(1)江南可采莲,O(2) ,凭君传语报平安。(3)商女不知亡国恨,o(4) ,不问苍

2、生问鬼神。(5)欲把西湖比西子,o(6)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 一方面暗含作者以君子自居,另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前文所说的“,4 .正楷书写下面的词语。(3分)忠孝友悌5 .根据句子意思填写“的”“地”“得(3分)(1)(他)谦虚而恳切 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 一片梨树林啊!(彭荆风驿路梨花)(3)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 很平常。(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综合性学习:请按要求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6分)解“孝”字:右图是金文中的“孝”字,以下图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

3、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3分)(2)明“孝”道:时代在开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开展,请结合下面的两那么材料,补充横线上的内容。(3分)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 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 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属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参军、保卫和平、热诚 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材料二:孝感市大悟县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 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梁 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协力践孝

4、道、相互扶持渡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2017年全国最 美家庭”称号。结论: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热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 苦创业的的时代精神;二、阅读理解(4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

5、粟初开晓更清。注著:附着。荷:也称作蒲。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7请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宜乎众矣 (4)金粟初开晓更清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 .菊在爱莲说中是“”的象征,在咏菊中,有“”的特点。(2分).两位作者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4分)(-)阅读选段,完成1113题。(14分)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 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6、。”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 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 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 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 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

7、姐 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节选自彭荆风驿路梨花)9 .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说说其作用。(5分).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语句作用。(6分)(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2)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 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选文最后

8、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三)阅读爬山,完成1417题。(15分)爬山我喜欢爬山。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巧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其实,到了山脚, 也才像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要想 看到之后的那一页页内容,唯一的方法,是一步步走。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我们开始爬上方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上伸展着的路,黄土白石,倒是清楚。到了 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云水洞在哪儿? ”侄辈问村舍边的老汉。“在那后面。“老汉仰首指

9、着邻近山峰上的三根电线杆。“还在那杆后面J他看看我们, 笑道:“上吧!”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 转身不需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能上去吗?“家人问。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胀,连忙摸摸衣 袋中的硝酸甘油,坐了下来。“不去了,好吗? “家人又问。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沉着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g已经有下山的人,他们是从另一侧上去的。“还有多远?”上山的人总爱问。“不远了, 快一半了。”值得看,那洞像天文馆一样。”下山的人说。在同一条山路上,互

10、不相识的人 总是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专过了山头,一条陡峭的路依着山峰向上爬去,尽管不像黄山、华山的有些路那样笔 直地挂着,却因路面难于下脚,使得爬山很像爬山。倒过山头,便是下坡路了。可以看见对面山头上的三根电线杆,“那里就是了! ”有人 叫起来。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不觉加快了脚步。而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 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 巨石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的变化, 才叠成了这堵墙。磅下一路风景平淡,我们终于到了云水洞。洞外更像个集市,乱哄哄都是人。洞里会 是怎样?颜面的人忽然发

11、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 的高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那么山是空的了。“谁说了一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 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觉得头上便是黑夜的天空本身,亿万 年前便笼罩着大地的天空本身。碰们看到石的帐幔,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 乳,如同小小的瀑布;听讲解员敲了几下石鼓、石钟,鼓声浑厚,钟声清亮,却不知它们的 形状。黑暗中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等我们 赶到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忽然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步匆匆的一瞥,那宏伟、那奇特、

12、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 走,才得到的。跳们又一步步下了山。山脚的老汉在路边摆出许多块上水石。他问:上去了?我对 他笑。要知道,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到达山顶的。到达山顶的乐趣自 不必说,那一步步地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伽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额喜欢爬山。(节选自宗璞的同名散文,有删改).作者这次爬上方山,在路起始处看到的山,感觉它是;到半山腰看对面的山,那么有一种 之感;翻过山头,来到山坳,感觉那么是;而最终进入到云水洞中,整体感觉那么是那样的、黑暗久远。这番见识, 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4分).作者用比喻传达对生活的感悟。请对文章

13、第2段画线语句进行赏析。(3分)13 .本文首尾两段反复强调“我喜欢爬山”,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爬山。(3分).正如文中所言:“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人们对人、事的了解往往会经历一个认 识变化的过程。请从海底两万里中任选一个主要人物,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说他 (她)对某个人或事的认识变化过程。(5分)三、作文(30分)中国共产党如同航船,带着中华民族奔向富强;典范人物如同灯塔,为学习者指明方向;无言花草如同阳光,将坎坷人生路途照亮感念美好,情寄其中,会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14 .请以“你如同那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27分)(3分)B

14、 A项,“诲,”第三声;C项“悯力前鼻音;D项“葺”。1. (4分)作、悠、揽、恳(8 分)(1)莲叶何田田(2)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3)可怜夜半虚前席(4)淡妆浓抹总相宜(5)马上相逢无纸笔(6)何陋之有 惟吾德馨(3分) 正确 符合字体特征 美观,各1分2. (3分)地的得(6分)(1) 3分 孝就是子女尽心尽力扶持(帮助、侍奉、赡养)老人(父母)(2) 3分 例如:小孝撑家(持家、爱家、护家),孝是齐心协力(侍奉家人)、相互扶 持的敬老情怀(美好品德)二、阅读理解(43分)3. (4分)(1)洗(2)竖立 (3)应当(4)开始,刚刚(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

15、(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 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每题2分)4. (2分)隐逸(者)耐寒(4 分)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 坚忍无畏的品格。(5分)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到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 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顾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12. (6 分)(1)(3分)动作描写,描写了老人庄重行礼,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2) (3分)“很受感动”说明

16、了对解放军雷锋精神的敬仰;“常常”说明她助人为乐成为自觉 行为,经常在做;点出了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表达了报恩之心和传承之行。13. (3分)对梨花的喜爱,对具有雷锋精神的梨花姑娘的赞美;对包含梨花姑娘在内的一 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14. (4分).光秃秃的.云雾缭绕.森然清凉.宏伟奇特(3分)这处语句将游人在山脚下看到的山比作书的封面,将山上的景色比作书中一页 页的内容,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悟:要想完整地领略山景之美,必须一步一步爬。15. (3分)与山亲近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我”在爬山过程中获得了启迪:山是老实的,也喜欢老实的人;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 到达山顶。山间、山顶往往会有着令人难忘的风景。在爬山过程中。“我”总能感受到家人和一些互不相识的人的关心和鼓励。爬山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许多的乐趣。16. (5分)例如: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一开始觉得尼摩船长强制他们一行人永 远留在鹦鹉螺号上。是一个冷漠、严酷的人;但后来见到尼摩船长勇救采珠人,海 底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斗争,才认识到他是善良、热忱的人。三、写作(3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