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与标准.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4651361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与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与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与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与标准.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与标准1.1、轨道交通类型选择(地下铁道、地面轨道、高架轻轨)一号线:区间名称区间施工方法与结构形式二号线:区间名称区间施工方法与结构形式三号线:区间名称区间施工方法与结构形式1.2线路长度及运输能力平均车速:列车区间运行时间:一期工程一号线系统运输能力表 项目 时期 初 期2016年近 期 2025年远 期2040年线路长度(km)全日客流量(万人次)平均运距(km)早高峰最大断面客流量(万人次)车辆选型 列车编组(辆)列车定员(人) 高峰小时开行列车对数行车间隔(min) 系统运能(万人次/h)运用车数(列/辆)配属车数(列/辆)全日开行列车对数 列车区间运行时间(

2、min)一期工程二号线系统运载能力表 项目 时期 初 期2016年近 期 2025年远 期2040年线路长度(km)全日客流量(万人次)平均运距(km)早高峰最大断面客流量(万人次)车辆选型 列车编组(辆)列车定员(人) 高峰小时开行列车对数行车间隔(min) 系统运能(万人次/h)运用车数(列/辆)配属车数(列/辆)全日开行列车对数 列车区间运行时间(min)1.3、建设标准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十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线网规划,依据建设线路的客流特征、运量等级和速度趴标等进行功能定位,确定工程规模、运营规模和效益规模。其项目构成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和客运需求。第十

3、五条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的运营规模,按线路远期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划分为四个类别、三个量级。各级线路相关技术特征宜按表的规定确定。注:、型车和单轨车的技术规格见表。、级线路是全封闭快速系统,采用独立的专用轨道和信号,高密度运行。级线路具有专用轨道和部分信号的中低运量系统,但部分路段设置平交道口。“适用城市城区人口规模”系指人口规模能达到或超过此限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主干线等级,其余线路可根据运量选用较低等级。旅行速度指一般情况下的特征数据。当车辆最高速度大于/时,有关技术标准应另行研究确定。 建设项目的设计年限按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可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年;近期为第

4、年;远期为第年。建设项目的设计运能,应根据各设计年限的客流预测,对客流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合理确定。 每条线路的客流预测应按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对相应建成范围,分别测试;若一条线路分段建设,每段通车时间相距年以上,应按不同项目实施。后期实施的项目,设计年限应按后期项目建成通车年为基准年,重新推定初期、近期和远期设计年限,进行全线客流预测。 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于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应预先经过实例验证其可用性。第十九条客流预测应按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一、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一)线网总量预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分析城市现状和规划区域客流;分析和确定远景线网规划承担的客运总量及在公交总量中分担的比例、平均运距、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并在全线网范围内按总量控制原则,进行各线客流总量预测。(二)线路客流预测:以远景线网客流总量为基础,预测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双向)总量、分段断面流量(图),全日平均运距和客流负荷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总量控制分析。并估测各线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每一条线路项目的设计年限进行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客流预测,预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可参照执行。(一)线

6、网客流预测:在远景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基础上,预测项目远期设计年限建成的线网规模的全日客流总量、各条线路的全日客流总量和客流负荷强度;并对各条线路的客流进行总量控制与分析。(二)线路客流预测:预测全日客流量和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及其比例、全日和高峰小时的平均运距及平均客流负荷强度、全日各级运距(每分级)的乘客量。(三)车站客流预测:预测全日和早、晚高峰小时的各车站上下行的乘降客流、站间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超高峰系数;在大型社会活动期间或节假日、双休日,对具有突发客流的特殊车站,应单独作特别预测和分析。(四)客流预测:预测全日、高峰小时的各车站站间;对跨越不同区域的线路,应进行各区域的内外客流预测,并

7、对客流特征进行分析。(五)换乘客流预测:预测全日和高峰时段的各换乘车站(含支线接轨站)的换乘客流量及占车站总客流量的比重进行预测。并应预测相关线路之间、不同方位和方向的换乘客流。(六)出入口分向客流预测:对各个车站出入口高峰时段的分担客流进行预测(可在初步设计阶段补充)。(七)客流特征分析:绘制客流年递增曲线,进行敏感性分析、客流特征分析和风险评价,合理确定需求规模,推荐设计采用数值。指导运营组织、票价研究、国民经济和财务效益评价。第二十条线路建设规模应按不同设计年限的设计运量,分别合理确定。初期建设规模宜符合下列规定:一、初期建设线路正线长度不宜小于。二、地下车站及区间的桥梁、隧道、路基、轨

8、道等土建工程宜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地面建筑可分期建设。三、初期车辆配置数量和编组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满足初期设计年限的客流需求。(二)初期高峰小时列车运营密度不少于对。(三)初期列车编组长度宜与近期编组长度一致;当近期与远期列车编组长度相近时,初期列车编组长度可与远期编组长度一致。四、车辆基地的规模应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统筹考虑,用地范围应按远期设计规模划定和控制;列车运用整备、检修设施、站场股道及其相关的房屋建筑宜按近期规模建设;其余的地面建筑应根据工艺要求和远期规模,确定分期建设方案。五、初期各系统运营设备宜按近期配置,合理兼顾设备使用寿命

9、的周期。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也可按远期需求一次配置。第二十一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构成可分为工程基本设施和运营装备系统两大部分:一、工程基本设施,包括线路运营总图和土建工程设施。(一)线路运营总图,属工程设施的基础项目,包括线路、客流预测、运营组织、限界。(二)土建工程设施,包括轨道、路基、桥梁、隧道、车站以及主变电所、集中冷站、控制中心及车辆基地的土建工程部分。二、运营装备系统,包括车辆、供电、通风空调(含采暖)、通信、信号、给排水与消防、防灾与报警、机电设备监控、自动售检票、自动扶梯和电梯、站台屏蔽门、旅客信息等系统设备及其控制管理设施,车辆基地的维修设备等。三、上述土建工程设施和运营装备应

10、根据功能需求合理选择,分期实施,适度配置,并做好包括技术经济分析的多方案比较。1.4、主要技术指标 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技术指标应与城市发展现状、目标相结合(详见第一、二、三章),应该遵循原则如下:轨道交通网络的布局要与城市的形态,土地使用布局、发展方向相吻合。轨道交通网络的布局上要服从城市未来土地发展的需要。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最终形成吻合。 轨道交通网络骨干系统要符合城市的主导客流方向,要与城市道路系统之间形成互补关系,并与城市其它公交网络系统衔接顺畅,方便它们之间的转换。线网规划要体现稳定性、灵活性、连续性的统一。城市中心城区的线网规划要相对稳定,城市边缘区要为发展留有余地,整个线网要

11、能随城市规模的调整扩大而不断扩充发展。 轨道交通方式选择要因地制宜,功能层次的构成要合理统一。正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需要明确不同等级的道路功能一样,轨道交通网络也需要划分不同的功能层次,不同功能层次的轨道交通线路采取不同的标准,采取灵活的建设、运营、交通组织方案,以满足各个层次的交通需求。 在线路的运行组织中,轨道交通主线网络系统具有道路优先使用权、可采用地下或地上高架形式,如与其它交通方式有交叉,则优先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的通畅。其它支线系统可采取灵活的运营组织,可结合道路信号系统通过路口,线路铺设可采取封闭式专用地面车道,也可采取与其它交通共用一个交通空间的混合车道(欧洲应用较多)。 车站要选择

12、在主要客流集散点和线网中的换乘点。车站站间距应考虑合理的吸引半径及车辆的运组织。主线与主线之间要有很好的衔接关系,要以方便乘客换乘,最快疏导客流为主,要形成多个换乘枢纽以分散换乘客流,利于线路运营,提高服务水平。主线与支线之间通过车站之间的交通组织实现客流转换,避免支线与主线共线,同时换乘站尽量不设为尽端站,以免引起客流的积聚,不利于人流的疏解。 主干线两端要保证车厂和车辆段的用地,这是线路布局中重要内容,这是线路位置能否成立,线路能否运行组织的必要条件,必须在规划阶段予以保证。线路长度大于20公里时可增设停车场,路网超过50公里时要单独设车辆厂修和设备大修的修理厂。 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各种方案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要依据城市功能、性质、规模、形态、土地使用、人口出行特征、未来交通发展战略、城市周边的关系以及地形、工程条件的因素建立模型,并结合专家经验加以确定,网络方案要以多种体系进行评价以获得最优化方案。 轨道交通建设要结合现状、考虑到经济和社会两方面效益因素,要依据线网规划、实施、逐步完善。由于建设的不可重复性及巨大的项目投资,决定了每条线的建设都必须以线网规划作为依据,根据城市结构形态、城市功能定位和建设需求慎重考虑、慎重决策、切忌决策失误一哄而上,造成不必要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