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与“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622386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与“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与“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与“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与“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与“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与“少”项飞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而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完善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常规,又无法规范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的操作问题。如何规范完善老师的教学行为,以达到学科教学的均衡与和谐,正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探讨课题。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而一些老师对新课程的相识还不到位,有的即使相识到位了,实践也不能很快地跟进。深化语文课堂,我们仍会感觉到如今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有悖新课改精神

2、的封闭、僵化的现象:老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内容理解多,语言揣摩少;教辅用书多,工具用书少;表演作秀多,务实创新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与新课改不相吻合的诸多问题,折射出老师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的陈旧与落伍,须要变更。课程改革的前提是老师观念的提升。那么,老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如何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处理好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冲突呢?一、“用教材教”的多一些,“教教材”的少一些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娴熟技能。”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它供应的是文化的素材、教学的范例、对话的话题。作为素

3、材和范例,它是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促进思维发展,实现意义建构的载体。作为话题,它是师生进行对话和交往,实现情感沟通和人格建构的中介。因此,教学不是如何教教材,而是如何用教材教,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创建性的运用。从教学论角度讲,“教教材”旨在把教材(课文)当成教学内容,把理解和驾驭教材当成教学目标;“用教材教”旨在把教材(课文)当成生成教学内容的例子和凭借。拓展、延长、超越、创新教材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反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却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徘徊、滞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不能也不会运用教材这个范例来进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老师教化思想、教学理念错误。这其中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老师原本

4、就不知道教材中的课文仅是个凭借、载体,旨在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得学问,习得技能,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另一种状况是老师错误认为用教材教就是要对文本进行“拓展”,对教材进行“迁移”。于是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快将课文的教学结束,然后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说)结合。这种淡化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迁移”注定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至于文本的意蕴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二是老师虽然从思想上、理念上知道不能拘囿于教材范畴死教教材,但限于自身实力,不知怎样落实在详细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并不反对拓展迁移,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不能为拓展而拓展,为迁移而迁移,为搜集而搜集。假如老师能在教

5、学中抓住文本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奇妙拓展,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必定会朝气无限,丰盈漂亮。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后,可以引领学生学习阅读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丰碑等课文,使学生明白了正是许很多多平凡而宏大的将士才组成了我们这支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红军队伍,他们是我们心中恒久的丰碑,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的关键段落,使学生恒久记住了这位可歌可泣的大黑骡子,恒久记住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操。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辩证地处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教材这个例子,把它教好、教到点子上。对例子的拓展

6、、延长和超越、批判要基于例子,不能盲目为了追逐所谓的潮流,那样只会舍本逐末。二、敏捷发挥多一些,预设布控少一些胜利的语文教学课堂绝不是“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一潭,而是如同驰骋千军万马的战场,瞬息万变,既不行预设,也无法布控。这就须要语文老师有足够的“教化机灵”,能像电视台的优秀节目主持人那样,沉稳从容,临乱不慌,敏捷应对各种“意外”状况。而不是预先设计一套严格的操作方案,细心布设一个个思维圈套和学问陷阱,让学生听从地往里面钻与跳,万一出现几个“出格”的,便想方设法地进行谆谆教导,请君入瓮。课堂是个流淌改变的动态系统,教学方案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无论怎样优秀的老师,皆不行能精确地计算在师生互

7、动的过程中原委会有那些“节外生枝”出现,可见见机行事特别之重要。如执教春联一文,当老师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祝愿”一词时,一个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过年贴春联的时候,有很多人要把福字头朝下贴呢?”此时,这位老师首先表扬了这个学生留意视察事物的好习惯,接着讲解了“福倒”即表示“华蜜已到”的意思,然后追根溯源,利用学生们爱听故事的特点,讲解并描述了一个“马皇后巧解倒福含义,使皇帝朱元璋免开杀戒,救助无辜老百姓”的故事。这一现场生成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既有学习爱好的激发,又有探究意识的确定,还包括人文精神的培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化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全部细微环节,在于把握当时的详细状况

8、,奇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他非常赞许老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的状况,使教学干脆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人。他说:“这种境界只能是老师具备深刻的学问的结果。他的学问要如此深刻,以至处于他的留意中心的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要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尤其是谈见解、说感悟、答问题的声音;要擅长察言观色,细致视察学生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心灵之窗眼睛所出现的意味;要通过倾听与视察,刚好敏锐地捕获学生奇异的思维、闪光的思维、独特的思维,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引其爆发,促其撞击,使其迸射火花,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三、读的次数少一些,读的指导多一些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阅123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