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586726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文本研读】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作为一份书信,此文主要扣住对圆明园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展开书写。文本善于使用反语,借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浓墨重彩地描,赞誉圆明园之美,愤怒谴责和批判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给侵略者以警醒一击。【教学创意】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封特殊的信,雨果通过想象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用言语无法形容的圆明园,表达他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在高情商的赞美之情里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意蕴。本课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涵咏文字的内涵,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聚焦“信”,聚焦“圆明园”,聚焦

2、“远征”;让学生在聚焦中破解作者书写这封信的心灵密码。带领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文本,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不断向语文思维深处漫溯。【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2.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反语的表达效果3.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1.体会反语的表达效果,把握作者的观点2.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一、 导入:直接课题导入,明确文体内容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信的内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发表看法(议论性文章)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二、解读缘由,了解用意(形式:设疑追问)1.雨果为什么给巴特勒上尉写此信?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想利用雨

3、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2. 巴特勒上尉是否真正想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巴特勒上尉对远征中国的态度看法:体面的、出色的、光荣、胜利3.雨果赞同巴特勒上尉的看法吗?“你认为”,“在你看来”,“你很想知道”可知雨果对远征有不一样的看法。三、品读反语,明确观点(形式:比读演绎)1.雨果是如何看待这一次远征的?浏览5-10段,圈划出表现作者看法的词句。学生讲到反语时追问:如果不用反语,作者会如何说呢?出示用反语和不用反语的两组词句,进行比读,体会反语的效果。形成讽刺辛辣的效果,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同时也呼应巴特勒们的口吻以及他们所要的赞誉。2.总结:出示三组词语强盗 洗劫 劫

4、掠 受到历史制裁 更漂亮 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 文明人 野蛮人 赞誉手挽手 笑嘻嘻第一组直接揭露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丑恶行径。第二组用反语讽刺批判。第三组用漫画的形式刻画丑态。明确观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烧毁圆明园是一次野蛮的偷窃和洗劫,是强盗行为,将受到历史的制裁。(到这里雨果已经表明自己的看法,对巴特勒的信作出了回复,为什么还要写第3段呢?)四、 赏读赞语,体悟情感(形式:对比演读)1.自由读第3段,了解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2.找出赞美圆明园的句子。体会类比和比喻的妙处了解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和作者包含在其中的情感。3.出示赞语和第4段的“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进行对比演读,体会悲剧的力

5、量。出示毁灭前后的图片(曾经梦一般的恍如月宫的建筑,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成了荒芜的废墟)和鲁迅先生的“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英法联军毁灭的不仅是圆明园,更是;这个悲剧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悲剧,更是。4.总结作者盛赞圆明园的用意:反衬突出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证明了此次远征是毁灭性的强盗行径,必将收到历史制裁。五、 研读雨果,提升境界(形式:辨别讨论)1.巴特勒的立场可以说就是政府的立场,大家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法国,有关法国的胜利和正义的信息铺天盖地,一般的法国人,很容易被但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而雨果却发出了和政府完全不一样的声音,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雨果?清醒的

6、头脑,非凡的勇气,博大的胸襟,公正的立场,正直的良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2.雨果用正直的天秤衡量着正义与邪恶,用博大的胸怀维护着全人类的文明,他站在了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批判这次“胜利”,但它毕竟是法国人,他这样是不是不爱国,甚至成了法国的“叛徒”?要点: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着想,也是爱国的体现。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结束语: 2010年10月16日,圆明园罹劫150周年,雨果半身雕像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揭幕。雕像底座雕刻英法文这封信。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到北京去,圆明园遗址一定要看看。最后用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结束我们这一堂课。作业:推荐阅读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