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2).pdf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4586469 上传时间:2021-10-0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70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2).pdf(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学研究导论 一、社会研究的主体。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政治组织-政府或政党、学术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组织-一般公司和经营性调查研究机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组织者组织者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负责人,全面负责社会研究活动的人力和组织安排、财务计划、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管理;研究者研究者是一项研究活动中负责研究工作的专家,一般负责研究设计、理论分析和报告写作等关键性的环节;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在社会研究活动中

2、一般负责某些具体的技术性环节的工作,如抽样、问卷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等;调查员调查员的任务则是按照调查方案去具体实施收集资料的工作。此外,在许多社会研究活动中还有资料录入人员资料录入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其他辅助性的工作人员其他辅助性的工作人员) 二、社会研究的目的。 1、探索未知的事物。社会研究者探索未知社会现象的原初动机首先是为了 服务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 ,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需要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在人的行为和社会运行中有大量未知的领域,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研究活动去加以探索。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在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中,经验和常识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因此需要通

3、过专门的社会研究来将经验和常识上升为可靠的理论和社会知识。研究者通过科学的收集经验资料,以及科学的逻辑推论,可以验证人们的经验和常识是否符合、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客观的社会事实。 3、扩展已有的知识。社会研究活动是一个不断扩大可靠知识的过程。在社会研究活动中,研究者们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通过科学的研究工作而得到新的知识。 通过不断的研究, 人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将不断加深。同时,研究者还常常通过延伸研究的范围而将过去比较狭小的经验领域中得到的知识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三、社会研究的意义。 社会研究的意义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活动及其研究结果对研究主体(研究者、委托者等)能够产生的作用。概括起来说,社

4、会研究的意义主要分为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两个方面。 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主要指社会研究对理论发展做出的贡献。社会理论是对社会现象的理论解释,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总是要随着社会的变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社会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研究在理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它可以通过可靠经验资料和科学的推论而提出并验证新的理论,可以推翻虚假的或过时的理论,可以为现有的理论增添新的内容从而丰富了已有的理论,以及可以扩展或限定已有理论适用的范围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又称为“实践意义”或“实际意义” ,它是指社会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更具体地讲,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

5、有应用性意义,主要看其研究成果能否直接应用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各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一般说来,所社会实践活动中都需要了解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原因和规律,在当代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更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研究来为社会实践提供相关的社会知识。因此,社会研究在当代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中都大有用武之地。 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社会研究项目都兼有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但许多社会研究项目在理论和应用两上方面各有侧重,有些研究项目侧重于发展理论,而另外一些研究项目则更注重于帮助解决当前某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四、社会研究中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原则。 1、社会研究活动中各类人员应该遵从相关的法

6、律法规,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去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 2、社会研究者应该遵从一般的社会规范,不能以不道德的方式去获取调查资料。 3、社会研究者应该尊重被调查者的权益和名誉,不能任意泄露其个人隐私。 4、社会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研究人员之间以及研究人员与其他有关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合作。 5、社会研究者应该遵从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要坚决反对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编造虚假数据等恶劣行径。 五、五、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 1、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首要意义是社会研究客观真实性的要求,即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科学方法去把握真实的社会现象,客观地分析社会现象之间

7、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符合社会事实的结论。 2、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靠着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较短的时间里,使用较少的人力和其他物资条件的情况下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论。也就是说,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者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简化研究活动,即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而在有限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对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真实、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六、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 (经验性;理论性;规范性;多样性。 ) 1、经验性。指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关于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其具体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实验等。 2、理论性

8、。指在现代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中注重理论对经验研究的指导,并且重点要解决从具体的经验资料到普遍性理论概括的逻辑过程。 3、规范性。指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同时也是社会研究活动的规范体系,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同时也规范着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 (可以使研究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 。 ) 4、多样性。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是由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组成,并且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可以概据 研究题目、研究对象、研究者本身的特点、研究条件研究题目、研究对象、研究者本身的特点、研究条件等方面情况来决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七、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1、确定研

9、究题目阶段。 (选题很大程度上由社会社会所决定) 2、研究设计阶段。 (对整个的研究工作做出规划和设计。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路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工具的设计和准备、研究组织、人员和其他相关资源的调动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 3、收集资料阶段。 (当代社会研究中最多采用的是通过社会调查来收集关于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整理资料的方法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类、转换和录入等;资料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统计分析,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分推论性统计分析析,以确定各个变量测量

10、的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采用抽样研究资料去推论总体情况的概率度等。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包括 语义分析和内容分析。语义分析和内容分析。前者主要对定性研究资料进行语义解读 以确定被调查者所使用词语的真实含义;而后者则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研究报告的内容:开始部分一般需要简要地了介绍研究背景及所采用的方法,并概括主要的研究工作;主体部分是介绍研究工作主要结论,这一阶段要对研究工作中得到的理论和经验知识进行展开的介绍和讨论,并且还需要介绍和分析支持研究结论的调查资料;还要指出研究工作的意义以及研究结论的应用价值。有些应用性的研究报告还需要在研究结论的基

11、础上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 1、社会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经验性;理论性;社会性。 2、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社会研究主体;社会研究对象;社会研究内容;社会研究方法。 3、社会研究的内容: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对策研究。 4、研究内容的广度和层次受 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标 所决定。 5、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6、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具体方法和技术(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分析数据的方法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相关工具

12、的使用方式等) 。 1、分析单位:是指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 2、以偏概全:指从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中得到的资料去简单推论高层次社会单位的情况。 3、简单还原:指将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个成员。 4、社会研究的内容:指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 5、价值中立: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6、价值关联: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

13、究方法的不同。哲学理论是对社会和自然界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是关于某种具体社会现象后果论概括,其理论的抽象性程度低于哲学理论。同时,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理论思辨;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则是一种经验性研究,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直接来自具体的经验资料。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此外,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在方法方面也有所不同,尽管二者的研究都需要建立在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但历史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文献分析方法对古籍史料进行分析;而社会科学则更多地强调通

14、过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去收集和分析去收集和分析关于当前社会现象的资料。在现实研究实践中,两者的研究往往也不能截然分开。从研究内上看,关于当代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往往需要进行历史比较, 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学科的研究都需要参考该领域的历史发展状况。从研究方法上看,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也采用史料分析、生活史分析、口述方法史料分析、生活史分析、口述方法等最初来自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二、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 1、描述性研究在研究的时间地点、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比探索性研究更明确具体。 2、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与探索性研究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突出地表现在描述性研究所具有的系统性、

15、结构性和全面性上。 总之,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 三、解释性研究的因果模型。 解释性研究的方案设计首先要明确提出所需检验的假设,并且其理论假设一般是一种因果模型,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方式: 1、列出现象的原因或后果; 2、提出某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或后果)和次要原因(或后果) ,即对各种因果变量的关联强度提出理论假设。 3、建立复杂的因果模型。 四、定性研究的特点。 1、从其哲学基础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人文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不能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简单地应用到社会研究中,而应该重视人的主观性,强调通过投入理解的方法来获得

16、对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的真实意义的理解。 2、从研究目标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 3、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性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一般不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 4、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 五、定量研究的特点。 1、从其哲学基础上看,定量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2、从研究目标上看,定量研究一般注重将所研究的问题从复杂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中抽象出来加以具体的数量化描述,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3、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等手

17、段去进行调查。 4、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并且常常采用数字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特点的区别。 1、定性研究侧重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而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2、从方法论上说,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属于实证主义范式; 3、从研究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 4、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见的研究方工,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

18、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 1、社会研究的分类:从研究性质上看,可分为 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从研究的目换上看,可分为 探索性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研究、 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 普查、 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普查、 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从研究方法上看,可分为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分为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2、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其开辟的新领域有:政策评估研究和社会指标研究。政策评估研究和社会

19、指标研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实地考察;请教专家;查阅资料。 4、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先导性研究先导性研究。它对正式的课题研究在探求因果关系、建立理论假设、探索研究方法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的收集资料方法有:观察法(含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访谈法(主要是无结构式访谈) ;小规模的问卷调查;典型个案调查。 6、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达到描述的准确性(准确的指标体系)和概括性(能反应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的普遍现象,而不只是个别的或片面的现象) 。 7、在定量研究方法中,解释研究的步骤:提出研究假设;从理论出发,设计调查方案;采用调查方法收集经验资料

20、;通过对资料分析来验证假设;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 8、普查的方法有:填写报表;直接登记。 9、普查的主要特点:结论确定;资料精确;调查项目少;工作量大。 10、抽查调查的结果具有 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性和普遍性 。 11、 个案调查的特点:调查的深入性; 个案调查一般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一般不需要动员众多的调查员,而只需要由研究者或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因此调查的质量往往更高;调查活动对调查人员的要求很高,一般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来担当调查工作;不能按照统计学的原理来将其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 12、纵向研究的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 1、定性研究:通过参与

21、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 2、横向研究: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大多数的社会研究项目都是横向研究横向研究) 3、纵向研究: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种或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收集该社会现象在当时的资料,将这些资料结合起来分析,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纵向研究包括的范围:社会史研究、生活史研究、政治制度史研究、家庭生命周期研究,还有现实问题的犯罪问题、人

22、口问题、离婚问题等) 第三章 选题与研究设计 一、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如何确定研究题目。 1、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即要研究什么问题; 2、确定研究的角度,即从什么角度或什么方面去研究该问题; 3、确定题目的层次,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题目; 4、确定研究的目标,是主要解决理论问题还是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二、为什么说选题过程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过程。 1、从客观上看,研究者确定研究题目需要根据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 2、从主观上看,选题过程要受研究者的研究专长、能力和兴趣等自身的主观特点的左右; 3、一般说来,应用性研究的选题更多地受客观实践需要的影响,而理论性研究的选题则更多地

23、受研究者学术专长和兴趣的引导。 三、选题的意义。 1、从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一个合理的选题过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有效地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从而使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2、从研究过程来看,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3、从研究实践上看,后面各个阶段中的研究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是按照选题阶段所确定的研究目标、研究视角及研究方向而进行的。 因此,社会研究中的选题过程往往是研究者对一个研究项目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选题过程的质量对一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四、选题的过程。 1 1、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

24、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需要回答以下一些问题:在选题者的工作和研究领域中有哪些应该研究的问题?(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 ;其他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9 问题是否具有新颖性) 。 2 2、初步选择研究题目。、初步选择研究题目。按照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各种问题的分析,找出最为重要和新颖的问题,并将之初步设计为研究题目。 3 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论证研究题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使研究者更加明确其研究的目标和价值;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上级领导和研究资助者明白该题目的意义,以使研究工作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4 4、确定研究的范围、层

25、次和内容。、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范围指在相关调查工作中所涉及对象的范围,是一个组织、一个社区,还是一个大的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范围;层次指研究工作分析单位的层次是个人还是社区或组织;内容指研究项目所包含的具体研究事项,一般按研究主题的要求而展开。 5 5、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可行性论证一方面是为了帮助研究者进一步理解研究项目及其所需要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做出准备,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获得上级的支持和有关机构的经费支持。 五、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设计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但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 (研究性质分为理论性理

26、论性研究和应用性应用性研究) 2、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 3、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六、在研究设计阶段如何明确研究目的。 1、确定研究目的的层次。社会研究的目的大致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2、在对研究目的层次做出了明确定位以后,研究者还需要对研究项目的具体目的做出分析和陈述。一方面需要对一项社会研究要解决哪些具体的问题做出分析和陈述; 另一方面需要对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做出设计和预测。 七、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1、确定研究方式。社会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2、选择资料收集方案。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包括

27、: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汉、观察法、实验技术、文献选择、文献收集技术。 (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条件来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案) 3、设计资料分析方案。首先资料分析方案包括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及技术。(在资料收庥工作前后均可) 1、选题的标准:客观标准(重要性重要性-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而决定的;新颖性新颖性-体现在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可行性-指一项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包括:研究人员、研究方法、组织体系、物质条件、社会可行性研究人员、研究方法、组织体

28、系、物质条件、社会可行性等方面。只有同时具备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题目才是在总体上具有可行性的研究题目) 。主观标准(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受 自身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自身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 在选题过程中,个人的价值观、社会态度和其他“偏好”个人的价值观、社会态度和其他“偏好”往往会对选题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还受 学术兴趣的引导,学术兴趣的引导,尤其是在一些理论性研究项目中。 ) 2、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源于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和和 理论的发展。理论的发展。对于研究者个人来说,是从社会实践中还是从理论发展中选择研究题目,主要取决于 个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基础、研究的兴趣。个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基础

29、、研究的兴趣。 3、选题方式有:研究者选题(纯自主选题、申报研究课题) ;实际工作部门定题(上级定题;委托研究课题;研究课题招标研究课题招标) ;学术界选题(学术界选题的形式:首先,学术界在拟订研究题目中自主性程度不同-一种形式是完全性的学术选题完全性的学术选题,即完全由学术组织来召集有关学者讨论研究选题,另一种形式是政府引导下的学政府引导下的学术界选题术界选题, ;其次,学术界所拟研究题目的具体化程度不同具体化程度不同; ) 。 4、纯自主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 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趣出发的项目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趣出发的项目 。 5、申报研究课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

30、较常用较常用的选题方式。在研究课题申报的方式中,研究基金组织或实际工作部门一般会以 “申请课题指南”“申请课题指南” 等方式对申请者的选题范围做出一定的限定,但研究者在 确定具体的题目和确定具体的题目和研究内容方面研究内容方面 一般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6、社会研究的目换对整个研究工作起着规范方向规范方向的作用。 7、确定研究对象首先要确定分析单位确定分析单位(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在确定分析单位时,关键是要注意 区分群体类别与集合区分群体类别与集合体体之间的不同。之间的不同。-家庭、非正式群体、组织、社区等是集合体) ;然后是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具体的研

31、究对象;再是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研究者可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以及调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和简捷性等方面的要求而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 。 第四章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社会理论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从其内容上看, 社会理论是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从形式上看, 社会理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抽象概括。社会理论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包括日常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等) ;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实的共同特点; 3

32、、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二、社会理论的发展。 1、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研究者可能会发现有些新发生的社会现象很难用已有的理论去解释。 2、当难以解释的现象越来越多,或者其中有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特别重要时,研究者就只有修改已有的理论。如果经过简单的修改后的理论可以恢复其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则这个理论框架在总体上仍可保留。 3、然而,在一些时候,当做出局部的修改也难以达到目的时,整个理论框架就只有被放弃了,其位置就会被其他更有效的理论框架所取代。 4、综上所述社会研究中各种理论框架的修改和替代过程也就是社会理论发展的过程。 三、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33、。 1、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来自社会实践;来自理论的发展) 2、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其研究课题的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修改、加深和完善理论体系,进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同时,一些来源于实践的研究课题对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指供指导。 (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也可以指导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 ) 4、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对定性和定量进行研究的,都需要通过理论必珠分析来加以确认) 四、理论的基本形式。 1、理论命题。指研究者用来说明各个概念(变量)存在及表现的程度,以及各

34、个概念(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的科学语句。 (社会理论的目的:描述性理论、解释性研究、因果性研究、预测性理论描述性理论、解释性研究、因果性研究、预测性理论) 2、理论模型。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建立理论模型的思路来自于 工程设计中构筑模型的做法工程设计中构筑模型的做法) 五、理论的层次。 (宏观、微观、中观社会理论) 1、宏观社会理论。整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理论。 。=一般性社会理论,特征:只是反映社会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 从应用角度, 宏观社会理论一方面可以为一个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理论导向;另一方

35、面,也可以为微观的社会研究提供理论背景。 2、微观社会理论。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理论。一般发生在个人和家庭层次,并通过经验研究而产生。其概念抽象程度较低, 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的结构也比较简单, 比较容易直接通过与经验事实的比较来加以验证。从应用上看,主要解决具体的行为和社会现象,可以为具体的政策和其他行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社会理论提供更细致的微观基础,起到加强或者弱化宏观社会理论的作用。 3、中观社会理论。抽象和概括的程度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通常是反映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类社会现象的理论。中观社会理率的发展既要以相应的宏观社会理论为其发挥指导作用,也可以通过

36、直接的经验检验而获得检验其理论的真实性程度。 六、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 (多选、单选) 社会研究科学逻辑是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认识论原则,包括经验归纳原则、演绎推理原则、假设-检验原则、统计性原则、抽样-推论原则等。 1、经验归纳原则。指人们通过对特定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经验观察的资料累积中总结出关于该现象的普遍性命题。遵守归纳原则最大的好处是保证研究结论能够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并且能够通过众多经验观察的归纳而为建立普遍性命题打下基础。 2、演绎推理原则。指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从一个(或多个)命题推导出另一个新的命题。主要应用于两个过程中:一是在对一个比较抽象的理率命题进行经验

37、检验之前,需要从这个抽象命题推演出一个或多个能够在经验中加以检验的命题;二是将经过检验为真的普遍性理论推演到具体的事例上,以使社会研究的结论能够指导具体工作。 (不能保证一个命题的真实性,也不能检验一个命题的真实程度)必须同时采用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 3、假设-检验原则。指研究者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料去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 (理论假设的来源可以是社会研究过程中的前期探索性调查、对以前文献的分析、直接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或常识。 ) 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可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可以采用以采用 证实和证伪证实和证伪 两

38、种研究逻辑。两种研究逻辑。 4、统计性原则。指在社会研究要发现社会运行的统计性规律。 (非必然,而是具有比较高的发生概率) 5、抽样-推论原则。社会研究中要通过对部分成员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 (被调查的个体的情况与总体情况相一致的概率程度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总体的同质性程度、抽样的随机性程度、样本量) 七、定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1、不需要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因此,不需要在正式收集资料前严格设计一个假设性的理论模型; 2、由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场所,通过与被研究者进行长期性的深度接触,并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去获得有关的定性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而得出研究结论。 1、理

39、论研究者要进一步地通过理论思维或专门的研究活动,将日常观察中的一般性的经验概括上升为理论。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包括:在形式上使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具有理论形式的命题,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式;通过一定的方式去论证和检验理论命题的真实性;用这个理论去解释新发生的现象,并预测未发生的现象。 2、社会理论的社会功能:解释和预测各种社会现象,从而指导人们的各种社会实践。 3、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 4、社会研究中的理论思维是运用概念的思维,理论的表达方式也是运用概念和变量的表达方式。 5、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素关系特点:概念性特点,即因蜾关系不具有必然性,某种特定的现象只是有可

40、能导致某种特定的结果,而不是必然导致后者的发生;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6、要确定概念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就首先要把握两个社会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共同变化的关系是否具有共同变化的关系。 7、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程度和方向程度和方向之分。在程度上看,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有大有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正相关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都朝着相同的方向;后者则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 ) 8、概念只是理论的基本要素,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而一个命题从其形工上看,已经可以构成一理论。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描述性命题

41、;比较性命题;解释性命题;预测性命题。 (命题类型之间的差异,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研究层次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表明它们所包含的概念和反映的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不同。 ) 9、理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常用的有:变量结构图示法(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 ;坐标图示法(优点: 表示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但只包含少数几个变量。 ) ; 公式法 ( Y=f(x)Y=f(x) X=自变量;Y=因变量) 。 10、 变量结构图示法的优点: 可以包含许多变量; 能够较清楚地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缺点在于缺点在于:难以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 11、当涉

42、及的变量较少,变量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或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时,常采用 坐标图示法坐标图示法。 12、公式法的优点: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系,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缺点:缺点:只能包含少量的变量。(变量太多时也会影响一个数量模型的可计算性) 13、理论检验的步骤:进行命题推演;对理论假设命题进行经验检验,即直接与经验材料加以比较,以确定经验资料是否能够支持理论假设。 14、命题推演的类型:逻辑推演;操作化推演。 15、经验检验的方法:一是按照变量的测量指标提出收集资料的方案;二是通过社会调查和其他各种方法去收集实际资料; 三是通过对经验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所收集的经验资料是否支持理论假设。(如

43、果支持操作性命题,就表示当初的理论假设是真实的,就可将理论假设上升为理论。 ) 16、 “假设-检验”过程主要是定量研究的逻辑过程,其研究方法的思路来自于 实证的科学方法。实证的科学方法。 17、现代社会研究中的理解方法最初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 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 的经典论述,的经典论述,其后来的发展受到 现象现象学、符号互动论、民俗方法论学、符号互动论、民俗方法论 等哲学和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在研究实践上受到文化人类学方法文化人类学方法的影响。 理论抽象: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 理论概括: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

44、类表述。 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者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 操作性定义:指用一组实际操作来说明概念的实际含义和使用方式。 变量: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 理论建构:指研究者根据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而建构理论假设的过程。 操作化推演:指按照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的方式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 经验检验:指研究者按照理论假设中的内容去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以确定理论假设能否被经验资料所支持。 理解方法:指在社会研究中通过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语言和行为的实际意义来真实地认识研究对象。 第五章 抽样 一、抽样的步骤。 1、设计抽

45、样方案。首先要界定总体;其次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再次胡定样本所含个体数目。 2、抽取样本。指抽样人员按照抽样方案中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实际抽取总体元素,构成样本的过程。 3、评估样本。指样本抽出后,对样本的代表性和各类误差情况的检验和评估,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样本偏差过大而导致对总全推断的失败。 二、配额抽样的缺点。 1、为了不偏离总体,配额矩阵中的数字必须十分准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总体的最新资料,但这并不容易做到。 2、尽管配额方法是一种改进,但最后抽样仍由调查员根据方便原则执行,他们从某些特定的矩阵格子中选择样本时,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些情况都会降低样本的代表性。 三、随机数表

46、产生随机数的步骤。 1、确定选出的随机数的位数。 2、决定从 5 位数组中选择哪几位数字。 3、确定在表中选择数字的顺序。 4、确定开始选择的 5 位数组起点。 5、处理大于总体规模或重复的随机数。 四、简单随机抽样的不足。 1、当总体规模较大时,采取这种抽样方法工作量较大。 2、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在总体中比较分散,这会大大增加研究费用,抽样节约成本的优点就大打折扣了。 五、分层抽样需解决的问题。 1、怎样进行分层,或者说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分层变量。 2、怎样确定样比本例。 3、确定实际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 (一是先将所有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并计算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二是适用于等比例分层

47、抽样。 ) 六、多段整群抽样需解决的问题。 1、要决定是多抽群,还是多抽群中的元素。 2、处理群大小不等的情况。 七、分层抽样的优点。 与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相比,分层抽样能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1、当样本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总体异质性越高,样本状态偏离总体状态的机会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将一个异质性的总体分成若干个同质性的层,按照各个层在总体中的实际比例去分配各层的样本规模,以确保总体中每个同质的层都有适量的元素被抽中,从而使样本状态偏离总体状态的机会减小,减少了抽样误差,增大了代表性。 2、当研究者感兴趣 的某个类别在总体中比例很小,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很有可能会

48、漏掉该类别的元素时,研究者就会使用分层抽样。 八、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的区别。 1、非概率抽样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选取对象。 2、概率抽样主要是按照随机原则来选取对象,完全不带有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3、两种方法最大的差别是,在概率抽样中,能够比较精确地估算出抽样误差,这样根据被抽出的少数对象的情况,便可以对全体对象的情况进行推论;而在非概率抽样中,则无法估算抽样误差,这样有时即使碰巧抽到的少数对象确实具有代表性,研究者也不知道,因为非概率抽样的代表性只有将抽出的少数对象的情况与全体对象的情况比较后才能得知,所以,非概率抽样是无法对全体对象进行推论的。 1、进行抽样

49、主要是考虑:研究成本;研究的可行性。 2、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选取对象) ;概率抽样(按照随机原则来选取对象,完全不带有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两者区别:非概率抽样无法对全体对象进行推论。 3、抽样的有关术语:总体(全体研究对象) 、样本(代表一组元素) 、元素(调查对象) 。抽样框、抽样单元(抽样框中的总体元素) 。参数值、统计值、抽样误差。 4、总体划分为:研究总体、目标总体。样本中元素个数与总体中元素个数的比率,即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的比率称为抽样比率。 5、参数值与统计值之间的差异就是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 。差异越大,抽样误差就越大;差异越小,抽

50、样误差也就越小。 6、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它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样本规模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样本规模。 7、进行概率抽样的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抽样框。 8、非概率抽样方法:方便抽样、配额抽样、判断抽样、雪球抽样。 9、判断抽样经常被用于的研究场景:选择特别能提供信息的独特个案(如问卷设计、发掘流行文化议题) ; 选取很难以接近的特殊人群(城市外来人员等) ;选取某种特殊个案类型。 10、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段整群抽样。 11、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满足等概率要求;满足独立性要求。 12、引入随机性的理由:随机抽样由于排除了研究者个人对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