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686365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A10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蛋白质分子能催化其他蛋白质的水解B. 染色体中的DNA是细胞内唯一的遗传物质C. 肝糖原可以水解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亏损D. 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体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2、单体与多聚体(生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关系:小分子脱水缩合生成大分子,如: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以肽键相连;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以核苷酸脱水缩合形

2、成核酸,以磷酸二酯键相连。【详解】A、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中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A正确;B、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这些部位的DNA都是遗传物质,B错误;C、肝糖原可水解成葡萄糖,可以补充血糖的“亏损”,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体都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对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对于生物大分子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呼肠病毒是一类双链RNA病毒。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2种五碳糖、5种碱基B.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有氢键,而其他RNA分子中不含氢键C. 该病毒能在含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物质的培

3、养基上繁殖D. 合成该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核糖体、能量等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呼肠病毒是一类双链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A错误;B、tRNA分子中含有氢键,B错误;C、病毒属于严格寄生生活的生物,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C错误;D、病毒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场核糖体以及能量等,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再结

4、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人体内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TH)是一种肽类激素(环状十四肽),不仅能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也能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SRTH分子中含有14个肽键,但不含游离的氨基和羧基B. 参与合成并分泌SRIH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高尔基体等C. SRIH、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均不宜口服来治疗相关疾病D. 控制合成SRIH的基因普遍存在于人体的组织细胞中【答案】A【解析】【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

5、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详解】A、SRIH是环状14肽,因此,SRIH分子中有14个肽键,可能含氨基和羧基,A错误;B、SRIH属于分泌多肽,而参与合成且分泌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B正确;C、SRIH、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或多肽,口服会失去其功能,C正确;D、同一个体所有体细胞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基因型相同,因此人体的组织细胞中存在控制合成SRIH的基因,D正确。【点睛】本题以生

6、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为素材,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能运用该过程中的延伸规律结合题干中数据进行计算。4.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而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最初由吸附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B. 高尔基体内加工水解酶时可能消耗ATPC. 离开高尔基体的囊泡内都含有多种水解酶D.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答案】C【解析】【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

7、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详解】A、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而高尔基体能对来自粗面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为附着核糖体,A正确;B、高尔基体内加工水解酶时可能消耗能量,而三磷酸腺苷(ATP)能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B正确;C、离开高尔基体的囊泡不一定会形成溶酶体,该囊泡作为分泌囊泡,则囊泡内的蛋白质不一定是水解酶,C错误;D、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是溶酶体的功能之一,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重点考查溶酶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这类试题要求

8、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5.如图为动物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示物质,其中是一种脂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细胞膜的外侧,该物质可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B. 含有磷元素,该物质参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 是胆固醇,该物质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运输D. 可能具有催化功能,是细胞骨架【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是糖蛋白,是磷脂,是胆固醇,是蛋白质,是细胞骨架。【详解】A、是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跟物质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A正确;B、磷脂,该物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C、胆固醇可促进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而非葡萄糖,C错误;D、是膜蛋白,而膜蛋

9、白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酶,是细胞膜内侧的细胞骨架,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上、结构和功能上的关系,生物膜系统的意义,对生物膜系统在组成上、结构和功能上的关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利于丙酮酸分解为CO2B. 硝化细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C. 适宜条件下,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向基质提供H和ATPD. 同一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内含有相同的DNA【答案】C【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

10、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详解】A、丙酮酸分解为CO2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B、硝化细菌属于

11、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B错误;C、光反应在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向在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提供H和ATP,C正确;D、同一个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含有的DNA不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 同一细胞不同代谢强度下,细胞核上的核孔数目保持不变C. DNA聚合酶进人细胞核时不会导致核膜上磷脂分子数的改变D. 细胞核内能进行转录过程,也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12、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在真核细胞中,核能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B、核孔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该细

13、胞代谢的强弱,因此同一细胞不同代谢强度下,细胞核上的核孔数目是可以改变的,B错误;C、D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该过程不会导致核膜上磷脂分子数的改变,C正确;D、细胞核内能进行转录过程,细胞核也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之一,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Ca2+泵、H+泵、Na+K+泵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上的离子泵既能催化ATP水解又能运输相应的离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a2+既具有运输功能,也具有催化功能B. H+泵既能运输H+,也能运输Na+、K+或Ca2+C. Na

14、+进入神经细胞时不通过Na+K+泵D. 离子泵发挥作用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详解】A、从题干信息可知,离子泵既是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运输功能),是ATP水解酶(催化功能),A正确;B、离子泵与运输的物质之间具有特异性,即不同离子泵运输的离子不同,B错误;C、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而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C正确;D、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资的过程中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D

15、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发生的条件,区分不同运输方式,通过分析题意从而对该题能作出准确判断。9.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由实验可知,该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B. 60组,t时刻向反应液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出现蓝色C. 增大淀粉溶液的浓度可导致20组产物浓度增大D. 在t时刻将60组置于40环境中曲线会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在4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20时,60条件下,由于温度过高,t1时酶已失活。【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

16、知:在40组,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酶的活性最高,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40组,但不能说明40是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B、60组,最终产物浓度低于20组和40组,说明60会导致酶完全失活,还有一部分淀粉未被水解,因此,滴加碘液会出现蓝色,B错误;C、20,酶有活性,增加底物的量,会导致最终产物的浓度增大,C正确;D、在t3时刻,60组中酶已经完全失活,置于40环境中曲线不会变,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以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入手。10.下列对洋葱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

17、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 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选用紫色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C. 都需要用适宜浓度的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赤道板和细胞壁等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1、观察减数分裂应该选取植物的雄蕊或动物的精巢。2、观察有丝分裂应该选择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18、。【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C、两实验都需要用适宜浓度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C正确;D、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显微镜观察不到该结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材料、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1.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相等B. 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C. 不同DNA分子中

19、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 DNA分子中某些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分子相连【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不同DNA分子中,A、G、C、T的数量可能不等,则(A+T)/(G+C)不一定相等,A错误;B、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B正确;C、不同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D、DNA分子中,单链一端位置的脱氧核糖只于一个磷酸分子相连,D

20、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已知某种雌雄同花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该植物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一:让红花植株自交,子代均开红花;实验二:让红花植株与黄花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中红花:黄花1:1下列关于该植物花色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一为纯合子自交B. 实验二为测交实验C. 红花对黄花为显性D. 该花色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

21、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A、红花植株自交,子代均为红花,说明该红花植株为纯合子,A正确;BC、红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子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该杂交为测交,不能判断黄花和红花的显隐性关系,B正确、C错误;D、该花色素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遵循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考生要能够通过自交和杂交产生后代的比例进行分析。13.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紫花豌豆与白花豌

22、豆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代全为紫花,F1自交后,F2代出现紫花粉花和白花,且其比例为9:6: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豌豆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 F1代紫花测交,后代出现紫花的概率为1/4C. F2代粉花与白花豌豆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D. F2代紫花中纯合子占1/4【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子二代出现9:6:1的比例,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可推知豌豆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用A/a、B/b表示这对等位基因,则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粉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花。【详解】A、由于F2代出现紫花、粉花和白花

23、,且其比例为9:6:1,该比率是9:3:3:1的变形,可推测豌豆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1紫花测交,即基因行为AaBb的豌豆与aabb的豌豆杂交,后代出现紫花(A_B_)的概率为1/4,B正确;C、F2代粉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与白花豌豆(aabb)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A_B_),C正确;D、设两对等位基因为A/a、B/b,根据F2代性状分离比可判断紫花基因型为A_B_,粉花基因行为粉花基因行为A_bb或aaB_,白花基因型为aabb,F1代基因型为AaBb,则F2代紫花中纯合子占1/9,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

24、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型的推断,同时结合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计算。14.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1)的结论基础上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2)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1各组实验的培养基上都会出现R型菌落B. 肺炎双球菌、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均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水平C. T2壁菌体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源于该细菌没有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 搅拌操作对实验2的各组实验的试管内放射性物质分布都有很大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

25、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实验1的各种实验的培养皿上都会出现表面比较粗糙的菌落,其中只有加入S型菌DNA的培养皿上还会出现表面光滑的菌落,A正确;B、T2噬菌体是病毒,而病毒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错误;C、所有细菌细胞内都有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C错误;D、32P标记的T2噬菌体组,搅拌操作进行与否都不会影响试管内放射性物质分布

26、情况,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5.如图所示为 miRNA基因对W基因的抑制作用的机理,当基因控制合成的W蛋白增多时该抑制过程会加强。 miRNA上不含密码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内和细胞质中都有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的酶B. miRNA基因和W基因表达的产物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C. W基因的表达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致使W基因不会过度表达D. miRNA蛋白质复合物与W基因mRNA结合能阻止核糖体的移动【答案】B【解析

27、】【分析】分析题图:miRNA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再加工后与W基因的mRNA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阻碍翻译过程的进行。【详解】A、从图中信息可知,miRNA基因转录出来的RNA需经过两次加工,才能成为miRNA,而加工的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水解,A正确;B、miRNA上不含密码子,也就是说miRNA基因表达的产物就是RNA,然而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是蛋白质,B错误;C、从题干信息可知,W基因的表达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D、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致使合同体移动到结合位置将停止移动,进而阻止翻译的进行,

28、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据此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6.下列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说明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B. 基因重组没有新基因产生,但是有新性状产生C.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同时发生在根尖细胞增殖过程中D. 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

29、性;突变率很低;多数有害。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与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之间无相关性,A错误;B、基因重组没有新基因产生,没有新的性状产生,B错误;C、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基因突变后

30、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遗传性Menkes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极低)患者3岁前死亡。如图所示为患有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遗传病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正常情况下,患者的母亲不可能是患者,但应为致病基因携带者C. 随着世代的延续,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会逐渐降低D.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择该遗传病进行调查【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

31、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详解】A、分析图示信息可知,男性患者的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已定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图示中的患者均为男性,说明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但不能排除常染色体遗传的可能性,A正确;B、由于患者3岁前死亡,因此,患者

32、的母亲一定正常,但一定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C、患者3岁前死亡,因此,致病基因会随着患者的死亡而逐代流失,C正确;D、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极低,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18.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原理和培育太空椒、杂交水稻的原理相同B.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小麦既能结合双亲的优点,又能大幅度改良性状C. 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选择子代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就

33、能得到八倍体小黑麦D. 基因工程育种的实现基于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

34、,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成本高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抗病植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详解】A、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选育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培育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B、诱变育种可大幅改良某些性状,B错误;C、八倍体小黑麦是由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在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子代幼苗选育产生的,C错误;D、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细胞中存在、表达,是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而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故选D。【点

35、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 人的神经细胞向内环境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组织液到达靶细胞C. 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速率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速率D. 血浆pH的维持与HCO3、HPO42等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6、;(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B、人的神经细胞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而突触间隙液属于组织液,B正确;C、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速率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速率,C错误;D、血浆pH的维持与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定义、调节机制以及意义等,识记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20.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成的突

37、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B. 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胺都是信息分子,能与相应突触后膜上特定受体结合C. 据图判断,若乙神经元的Ca2+通道被抑制甲神经元兴奋后会引起丙兴奋D.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离不开神经递质,因而神经递质会全部被回收重复利用【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

38、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详解】A、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错误;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都与各自突触后膜对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正确;C、若乙神经元的Ca2+通道被移至,会导致乙不释放5羟色胺,但不确定丙是否兴奋,C错误;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有的被回收有的被分解,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

39、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神经递质的作用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T细胞易被HIV识别破坏,与其细胞膜上的CCR5蛋白有关。某研究小组从一名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感染HIV十多年的白血病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机体内的HIV。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骨髓移植后该白血病患者体内的HIV不能侵染T细胞B. 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C. HIV主要侵染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内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进行了表达D. 预防AIDS,要从杜绝HIV感染做起,如洁身自好、杜

40、绝血液和母婴传播【答案】B【解析】【分析】1、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2、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答题。【详解】A、骨髓移植后,该患者体内的T细胞的细胞膜上不含正常的CCR5蛋白,故HIV不能侵染,A正确;B、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B错误;C、HIV侵染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选择性表达,C正确;D、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精液、乳汁,因此杜绝HIV要从洁身自好、杜绝血液和母婴传播做起,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

41、背景,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HIV的致病原理,能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农业专家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辣椒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培育出无子辣椒,下列有关无子辣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无子辣椒中染色体组成与有子辣椒不同B. 该无子辣椒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仍结无子辣椒C. 该无子辣椒叶肉细胞中的细胞核DNA含量与有子辣椒相同D. 该无子辣椒与有子辣椒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

42、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果实是由子房经有丝分裂发育而成的,所以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子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详解】AC、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辣椒,属于不可遗传变异,不改变染色体组成和核DNA,所以无子辣椒的染色体组成、核DNA与有子辣椒相同,A错误,C正确;B、该无子辣椒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后代,自然状态下会结有子辣椒,B错误;D、无子辣椒与有子辣椒的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基因库基本无差别,未达到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生长素的促进果实的发育没有改变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23.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43、 )A. 通过优化种群的性别比例,可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C. 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的主要特征主要是数量特征,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群落最基本的特征是群落丰富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的措施。【详解】A、优化种群的性别比例,可以提高种群增长率,不能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种群环境容纳量与空间资源、食物、天

44、敌等有关,A错误;B、混交林因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从而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B正确;C、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特征,考生在学习中要多积累相关的知识,识记教材基本内容。24.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果农在科研人员的建议下,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培养草菇的材料来自农民种植的玉米秸秆加工而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流入该果园生态系统的总能

45、量大于果树同化的太阳能B. “玉米草菇人”,这条捕食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 草菇是该果园内的分解者,而蚯蚓和昆虫是该果园内的消费者D. 各种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但不利于物质循环【答案】A【解析】【分析】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2、能量的输入总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4、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1)单向流动:食物链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和被吃关系不可逆转,能量不

46、能倒流。(2)逐级递减: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每个营养级生物都经自身呼吸而消耗一部分能量。【详解】A、流入该果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果树和草)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玉米秸秆中的能量,A正确;B、玉米与草菇之间不是捕食关系,进而“玉米草菇人”不能构成捕食食物链,B错误;C、蚯蚓是分解者,C错误;D、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25.科研人员发现物种甲和物种乙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其中物种甲和物种乙是捕食关系且物种甲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物种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种甲的存在和进化会影响物种乙的生存和进化B. 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进化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没有关联C. 若物种乙是植物,则物种甲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D. 即使物种甲因某种外因灭绝,物种乙也不会快速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