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警惕失误.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530848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警惕失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警惕失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警惕失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警惕失误.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纵观近几年高考情况,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极低。考生或是答不出,或是答不准,或是答不全,具体地说,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失误类型一:答题不够专业(1)意境类失误:过于简单概括,缺少具体描述。【例】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考生答案:本诗上阕借桑树、春蚕、细草、牛犊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失误原因:答案过于简单,只概括回答了“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2、,却对后面的“简要分析”视而不见,而这里的分析是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的。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呜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语言类失误:不作手法判断,没有效果分析。【例】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考生答案:“背”的意思是“背道、反着”,诗人孤独地朝着大雁的反方向前行,表现了孤独寂寞的感觉。失误原

3、因:这个答案缺乏对该词语所用手法的判断,对该手法的效果分析也不够全面到位。参考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3)技巧类失误:架空泛泛分析,不会结合语句。【例】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考生答案:虚实结合,先实写,再虚写,借以表达自己的惆怅和伤感之情。失误原因:该答案答对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也明确了先实后虚的顺序,但没有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

4、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前两句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三句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失误类型二:答案不够规范(1)不注意题干信息,离题万里,或答非所问。【例】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的上阕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考生答案:

5、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失误原因:依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回答的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去表现。然而,有的学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根本不明题意,故而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答问方式,往往痛失全分。参考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移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2)不注意具体分析,以释代析,或一味摘录。【例】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

6、是此声。1请考生简要说明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考生答案:一路来到京城之外,绿叶暗淡,红花稀少,暮云中的楼阁引发无限感慨,宫前流水潺潺,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失误原因:这只是对诗句的译述,只译不议,以释代析,结果便是很难得分。参考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原文见例)考生答案:首联“灯残”,颔联鸡唱“独”,颈联“白草”“微有路”,“浊河”都表明“早”

7、。失误原因:该答案只找到了能表现“早发”内容的词语,却没有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3)不注意题目分值,答而无序,或遗漏要点。【例】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考生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乡、孤独的心情

8、。失误原因:答案过简,无视分值,只两个词“思乡、孤独”怎么可能得到满分?如果注意以上缺陷答案,就会发现几乎都存在字数不足问题,这通常是考生只关注题干,不理会全面的分值所致。分值的多少其实暗暗规定了答题的字数和点数,因此学会看分定点,对答主观题是很重要的。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真题试作】(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9、杪:树梢。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重点是送别时主人公的主观情感。“怪人催去早”的原因是朋友已经早早远去,而主人公却觉得夕阳残照还有一竿高,天还没有黑,时间尚早,此即“早”。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开,转而产生怨意,此即“怪”。“怪”的对象是催朋友离去的人,此即“人”。答案: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真题试作】(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

10、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根据题干可知答案必须包含对情和景两个因素的分析和回答。“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与“哀怨”“黯淡”之情对应;“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与“飘零”“孤寂”之情对应。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11、真题试作】(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写景的手法,也就是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有什么样的效果。其中多样景物的叠合,便可称之为铺陈这是一个难点,估计不少考生未能答出此艺术来。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真题试作】(2011山东

1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_思路点拨: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概括描述形象特征;展示形象的意义。答案由三部分构成: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本诗前六句写景,描写山泉的平凡、色彩和声音,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寄托了诗人的人格追求。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

13、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真题试作】(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应遵循“写了什么,怎

14、样写的”的思维顺序。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真题试作】(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

15、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真题试作】(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再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

16、”就是抒情字眼,蕴涵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真题试作】(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

17、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答案: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真题试作】(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_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情感和炼字。前两句勾勒出作者

18、“高卧”船头而“仰看”映入江中的山色时的画卷,不难看出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后一问为炼字题,“插”为动词,有尖锐之感,诗中是山峰映在水中的意思,这更突显了山峰的尖峭、挺拔。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真题试作】(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鉴赏

19、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明确几种常用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其次,仔细观察题目中所限定的两句诗,将这两句诗细化到每一个词语和字。最后,在答题的步骤上应该注意,不能只是简单地说出用了什么手法和技巧,还要结合用这种手法和技巧所达到的效果。答案: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形象丰富,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真题试作】(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张元干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

20、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干,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宋代爱国词人,秦桧当国时,主张坚决抗金,力谏死守,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_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在读懂全诗大意的基础上,以题中两句为主,再结合考虑注释中“爱国诗人”一语进行分析。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下篇深沉、壮烈。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