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102202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5分1-25小题,每题1分,26-40小题,每题2分)1(1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解答: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

2、成分,C错误;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成分和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1分)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

3、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1分)(2001天津)

4、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考点考生需识记并理解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长期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以及毛细淋巴管堵塞等解答:解: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中吸水,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过敏反应引起的组织水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组织水肿几种情

5、况的总结和识记4(1分)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

6、、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B、人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C、人体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时,人体通过调节,内环境仍然保持稳定,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大时,超出了调节能力,稳态遭到破坏,代谢会发生紊乱,C错误;D、人到高原地区后,由于空气稀薄,供氧不足,故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要知道,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具体表现: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剧烈运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接受抗原刺激后

7、,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加5(1分)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是对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的考查,梳理突触的结构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A错误;B、兴奋通过突触进行传

8、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C正确;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信号变化,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对于突触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6(1分)(2008宁夏)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9、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神经冲动结合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解决此题解答:解: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神经冲动给予某种药物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质量不变,但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可推测该药物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使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而A、C、D三个选项中都是作用于突触前膜,只有B选项是作用于突触后膜故选:B点评:本题考察兴奋在突

10、触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1分)(2005上海)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当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激素与激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这对维持其功能活动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解答:解:激素的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A、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是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

11、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就表现为拮抗作用,A正确;B、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升高血压,B错误;C、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升高血压,胰高血糖素则是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D、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二者不是拮抗作用,D错误故选:A点评:解题关键:理解激素拮抗作用的概念,掌握各种激素的生理功能8(1分)(2003江苏)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考点:体温调节、

12、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解答:解:人体进食后,因为糖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呈升高趋势,此时,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所减少,以维持血糖的平衡,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两种重要激素,相互拮抗,在准确理解两种激素的

13、生理作用的基础上,解答本题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9(1分)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靶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

14、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主动饮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属于中档题10(1分)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

15、节D神经体液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现了神经调节;(2)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属于体液调节故选:D点评:本题以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内容11(1分)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

16、弧中,如果传入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D无感觉但能运动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点:(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和出)神经:传递兴奋的结构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解答:解:A、感受器的生理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A错误;B

17、、感受器的生理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B正确;C、感觉是大脑皮层感受到,收缩反应有效应器表现出反应,C错误;D、运动所有效应器表现出来的反应,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12(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相对稳定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

18、处于动态平衡中解答:解:A、细胞核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B、血浆渗透压稳态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态,B错误;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的稳态,C错误;D、血浆PH稳态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对于内环境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3(1分)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混入一部分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

19、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解答:解:二氧化碳是化学物质,属于调节因子,二氧化碳需要先进入血液,然后形成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所以二氧化碳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调节,解题关键是把握体液调节中调节物质是激素等化学物质14(1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生长激素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时,反馈作用弱,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增多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食物缺碘时,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少,从而使垂体分泌的促

20、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激素的调节作用,综合考查组成激素的原料和反馈调节内容15(1分)在一段时间里,定时给大白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可能出现的症状是()A食欲旺盛,身体消瘦B停止生长和发育C身体臃肿,反应迟缓D尿中出现大量葡萄糖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解答:解:A、因为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故给大白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可能出现的症状是食欲旺盛,身体消瘦,A正确;B、因为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故给大白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可能出现的症状是生长

21、和发育加快,B错误;C、因为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给大白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可能出现的症状是食欲旺盛,身体消瘦,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C错误;D、尿中出现大量葡萄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甲状腺激素无关,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察考生对于体内重要激素的生理作用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不大16(1分)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运动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

22、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外界的氧气和养料要进入内环境才能被细胞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要通过内环境排除体外解答:解: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氧气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也契合养料随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处,进入组织液,进而供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进入组织液,再进入循环系统,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随尿排出,二氧化碳和部分水由呼吸系统排除,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通过皮肤随汗液排除,因此,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

23、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对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7(1分)(2014普陀区一模)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兴奋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既可以促使其增殖也可促使其分化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图

24、示过程是信号物质传递信息作用于靶细胞过程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解答:解: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A错误;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识别信号物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D、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起作用,所以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信息分子作用,能理解信息分子的作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8(1分)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的甲状腺激素却

25、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0kJ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A通过体液运输B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微量和高效的特点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解答:解:根据题意,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说明甲状腺激素在体中含量很少由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0kJ,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效率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激素作用的特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9(1分)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B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

26、的具体内环境相同C正常情况下C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A液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液是血浆,B液是淋巴,C液是组织液;1是毛细血管,2是毛细淋巴管,3是组织细胞解答:解: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量会增加,A错误;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故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相同,B错误;C、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后通过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正常情况下C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A液,C正确;D、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要穿过毛细血管

27、壁细胞细胞(2层),组织细胞膜,线粒体外膜和内膜,共5层膜,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间的关系,激素调节的特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0(1分)下列生化反应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血浆蛋白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的考查,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

28、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血浆蛋白和激素的合成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对于内环境组成的理解和相关生理过程发生场所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1(1分)(2004江苏)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29、分析:本题是考查内环境组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直接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物质解答:解:A、唾液腺和肠腺都是与外界相通的腺体,产生的分泌物直接进入消化道内,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A错误;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分泌的相应的激素都直接弥散到血浆中,因此是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B正确;C、睾丸、汗腺、皮脂腺都是与外界相同的腺体,分泌物都不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错误;D、胃腺、肝脏产生的分泌物直接进入消化道,没有进入内环境,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解题的规律是凡是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内的液体都不是内环境,如消化道内的

30、各种液体22(1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特点,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不需要消耗能量C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D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能存于细胞外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

31、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同样需要消耗能量,如递质的释放,B错误;C、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C正确;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即只存在于细胞内,释放出细胞后,很快会被分解,不能存于细胞外,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32、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3(1分)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如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ABC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解答:解: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

33、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根据图示,是突触后膜,是突触前膜,因此,兴奋只能由传递到,不能由传递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1分)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大脑脑干小脑B大脑大脑脑干C大脑下丘脑小脑D大脑小脑脑干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解答:解:(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

34、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2)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3)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1分)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ABCD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解

35、答: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切除垂体后,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负反馈调节,所以TRH的分泌应增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和识图能力26(2分)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胰岛和甲状腺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两个重要内分泌腺B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共同

36、调节血糖平衡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D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依靠胰腺和肾上腺,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受体受损或缺乏解答:解:A、调节血糖平衡的重要内分泌腺是胰腺和肾上腺,A错误;B、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B错误;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使组织液和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血糖升高,C正确;D、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受体受损或缺乏,D错误故选:C点评

37、: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加深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的作用等的理解与记忆27(2分)2008年奋战在汶川大地震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C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D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与血糖调节相

38、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答:解:A、长期不吃饭,导致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A错误;B、长期不喝水,导致身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B错误;C、长期不喝水,导致身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C错误;D、长期不吃饭,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长期不喝水,导致身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体内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均增多,D正确故选:

39、D点评:本题以汶川地震为素材,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涉及的激素及具体的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28(2分)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开幕,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在深圳举行,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全民运动热潮下列关于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中血糖大量消耗,血液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增加B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a2CO3C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

40、时,进行的主要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阅读题干信息,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时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 /NaHCO3解答:解:A、运动中血糖大量消耗,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增加,使得血糖升高,A错误;B、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aHCO3,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错误;C、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时间短暂,说明该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

41、,C错误;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进行的主要是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则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血糖调节、内环境稳态、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分析能力等,平时学习需要注意把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29(2分)(2013海南)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解答: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

42、A错误;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C、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积累,难度不大30(2分)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能准确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可知,B是神经系统,D是激素,因此若生命活动的调节没有D参与,只有B参与,则其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若神经系统和激素都参与调节,则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用;若只有激素发挥作用,则属于体液调节解答:解:A、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直接通过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或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调节血糖平衡,其方式是体液调节,A正确;B、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B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