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讲座.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053307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PP项目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PPP项目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PP项目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P项目讲座.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3页 共73页今天按照我们课程的安排,是给大家汇报一个关于PPP的专题。关于PPP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即使是完全不熟悉经济工作的同事,也会被报纸上、电视上、还有我们党、我们政府内部的文件上铺天盖地的PPP所注意。 PPP在我们国家总体来讲是在2014年以后,在中国就开始特别重视PPP。它的高频使用是从2014年开始。可以说凡是一谈新型城镇化没有不谈PPP的;凡是谈到现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没有不谈PPP的;凡是在财务系统没有不谈PPP的。包括地方想介入到地方政府的各类建设项目当中去的一些企业、银行、基金,没有不谈PPP的。甚

2、至在资本市场上,PPP都是一个热词。这是一个热。 另外还有一个热门是在业内学习PPP的热潮。我们在中国财政学会下面有一个PPP专业委员会,这个专业委员会每个月向社会开放一期关于PPP的经验交流,请来做过PPP项目的老总、公司、或者是一些咨询公司就PPP方面交流意见,我曾经去过一次,去过一次以后非常惊讶,因为在大概就咱们这么大一个会议室里头,有四五百人汇聚在那个地方谈PPP,还有一些研究PPP的,还有讲PPP课的老师,最近这一年也特别忙,有的人说他的日程已经排到12月以后,就是到处去讲PPP。包括我本人,这一段时间以来,也频繁地接到一些邀请,就是要讲PPP,所以PPP现在确实成为中国大地上一个最

3、热的词。当然后面我们会谈到,这个热是从2014年开始,但是这个事并不是从2014年开始,而是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在我们国家PPP之所以出现如此热况,它的背景在我看来主要是两点:第一个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需要;第二个是城镇化进程当中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这我们就不说了。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国际上非常关注,而且国内在我们经济转移升级当中,也是把它视为一个心腹之患,说的严重一点,也可以叫定时炸弹。 所以我们现在财政工作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想尽办法在拆弹,要把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它化解掉。PPP显然是财政部门开出来的药方之一。它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

4、个用途就是已经形成了存量债务,有没有可能通过PPP的方式来进行部分化解?答案是可以的。另外还有一个中国目前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期,我们在达到西方普遍的百分之七八十这种水平,我们还有二十来个百分点。在这二十来个百分点当中,还有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人估计过这方面的需要要达到多高呢?需要达到40万亿到60万亿。这个水平是我们现在已经形成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若干倍。 对于这样一些未来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从哪里来?大家开出的药方也是PPP,所以这两个模式,一个方面是从它有它的现实意义,另外一个方面也和我们最近国家领导人频繁出访,在国外受到的启示也有一些关系。比如说我们看到的材料上面就讲,就是

5、说PPP,总理在出访的时候,特别在出访欧洲一些国家的时候,一些欧洲的领导人也频繁地向总理推荐PPP这种模式。所以PPP在中国现在之所以这么热,它的背景需求是这两个基本需求。大家最近也可以看到,在媒体上有很多关于PPP的报道,这些报道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某省,比如某省推出了多少万亿的PPP的项目,这个是大家经常看到的。 第二就是财政部门不断的发布关于PPP怎么做的一些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件。所以这两者形成了以后,就在政府内部甚至在全社会内部都形成了一个关于PPP的热潮,所以各方面都想了解一下PPP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在两个小时左右的讲课当中,希望能够把这个问题跟大家汇报清楚。 我们汇报的

6、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PPP的一些理论认识;第二部分是关于PPP的国内外实践。 一、PPP的理论认识 (一)PPP的概念 关于PPP的理论认识,一般来讲,就是现在我们对于理论方面的学习,看起来还是比较枯燥一点,但是我个人一直认为,如果没有比较好的理论认识的话,这个事情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始终不渝的方向正确。所以这一点很难。因此我们加强一些理论认识,对于后来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其实是很有好处。而且所有的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好的理论,一句话就讲清楚,用不着讲的特别复杂。可能一两句话就讲清楚了,你最后留下的可能就是一两句话,但是这一两句话呢,也很重要。 先让大家简单的看一下,关于PP

7、P的概念。PPP的概念有很多国际组织,还有很多国家,还包括我们国家都给出了PPP的概念。不同的国际组织、不同的国家在阐述PPP的概念的时候,表述方法各不相同。这些具体的内容,我只给大家念一点,其它的时候,我们在PPT上浏览一下就行了。比如说联合国发展署对于PPP的解释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加有利的一个结果。这个是它给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当中,第一个涉及到PPP的主体,提到了三个:政府、企业、还有非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翻译成我们的话就是社会组织,换句话说,就是PPP它可能发生在政府、企业

8、和社会组织这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或者三者,既可以是三者形成的合作,也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意两个形成的合作。这个讲的是PPP的主体。 第二个来讲PPP它是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这个某个项目是个什么样的项目呢?简单的说就是一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项目。PPP一定是基于某一个项目而存在的。后面我们会讲到一些PPP的案例,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巨型PPP可以高达500亿,我们也有一些比较小的项目,可能只有几千万。但是不管项目的大小,它一定是基于一个项目来形成的一个合作关系。 第三个它通过这种合作形式,从效果上来讲,就可以达到比单独一方更加有利的效果。比如简单的说三方合作,比如现在我们最看重PPP的什么功能呢

9、?这当然是不完全正确的,比如我们看重社会资本的融资功能,我们看重分担政府财政负担的功能,这个功能当然是不全面的。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在面对这么庞大的城镇化建设需求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把社会资本引进来,很显然,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而且我们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以这样的效果肯定是比较好的,比原来你单独去承担的时候,效果要好。下面我们还会详细阐释。所以这是它给出的一个基本概念。 有了这个基本概念以后,大家再看,后面比如欧盟给的PPP的概念,它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目的是为了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项目或者服务。这是它的一种解释。 另外我们给出了美国

10、、加拿大、PPP国家委员会的解释。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解释我们详细地谈,但是基本上来讲,它有的解释是详细一点,有的解释稍微粗一点。但是不管怎么说,它的基本意思都是大致相同的。 我们国家在给出PPP的概念的时候,就对它进行了扩展,所以我们财政部给出的关于PPP的概念就非常长。这已经不是概念了,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里边的一些具体内容了。这里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PPP的合作主体上,给予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改变。国外在讲到PPP的时候是讲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者。我们讲到PPP的合作主体的时候,它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这个也就是PPP在翻译过来的时候,我们给它赋予了一个中国特色,而且大家更容

11、易理解,准确的一个名字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PPP这三个字实际上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伙伴关系的简称,就是三个英文单词的打头。以前在刚谈到PPP的时候,就是2014年刚谈到PPP的时候,大家更多的时候用的是公私合作,还有用了公私合营。所以这样的概念,中国人听起来不大舒服,公私合作。从我们的情感上面来讲听起来不是那么顺畅,公私合营,听起来有点像五六十年代搞的这个事。所以后来经过反复磨合,提出了一个我们大家都觉得很乐于接受的表述,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这个社会资本指什么呢?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来自于民间。民间既可以来自于企业,也可以来自于社会组织。来自于企业的时候,既可以来自于国有企业,也可以

12、来自于民营企业,我们再进一步地在资本上给它限定死,就是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当中说的很清楚,社会资本是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是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的融资平台和它所控股的国有企业。换句话说,在我们这儿,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的时候,你也可以和境内外的企业合作,可以和国有企业合作,也可以和民营企业合作。但是你不能和你自己的企业合作,你自己的投融资平台合作,那不行。那你和你自己所控股的国有企业合作,那也不行。 所以说这个就根据我们国家这种特殊的需要,把社会资本作为一个限定,换句话说政府在开展PPP项目的时候,你不能自己跟自己合作。那个就是有其名无其实。就是你得把选择的面,拓展到在你所在的区

13、域内和你隶属关系之外的一些企业,所以说这个就是我们进行了符合我们国家国情的一种改造。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我们国家提到了关于主体和表述方式上的一个改造。至于它的操作模式,后面我们要详细地谈到,在它的概念当中我们就不说了。所以这个概念当中,我们特别注意的就是到了中国以后,PPP模式,第一个换名了,叫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关于社会资本就是反正你不能跟自己的企业合作,你可以和你自己之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就是简单的理解,就是这个意思。 楼部长也对于PPP做了一些概念性的解释。PPP在当前主要是指授予特许经营的问题。是关于授予特许经营权为特征,并且包括一些具体的模式,它主要是特别强调了特许经营方面

14、的事情。 这些所有国内外的概念加起来,实际上在PPP概念当中包含一些核心要素,我们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关于PPP的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换句话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PPP在中国提出是为解决我们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需要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应时而生的。换句话说,PPP之所以出现,主要是政府有需要。这个情况还不止在中国,即使是在国外,在PPP刚出生的时候,它也不是比如说为了政府、企业赚钱,它更多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我们大家都知道,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天职,所以换句话说,PPP是为政府而生的。 这一块我在第一次讲话当中,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就是PPP

15、它可以赚钱,也可以引入各式各样的社会资本。但是它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为政府而生的,这个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国外也是这样。 所以说我们现在谈到PPP的时候,在使用PPP的时候,我们基本的初衷和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我们这儿特别是要提供相对数量比较充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当然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全方位的。既可以是比如涉及到特许经营的,比如说以后可能产生收入流的。比如说路桥建设、公用事业。同时它还可能涉及到一些未来没有收入流,完全是政府应该出钱承担的公共产品。比如我们的义务教育,还有我们的社会保障。这说起来都是公共产品,这些东西能不能够

16、使用PPP呢?严格的说是可以的。 但是在现阶段不行,在我们国家现阶段,我们基本上是限定在未来可以产生收入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换句话说就是具备收费条件的一些准公共产品。所以说我们有时候会接触一些地方基层的财政部门的同志,他们经常讲PPP好啊,有了PPP以后,我们好多事情就可以交给社会去办了。比如说有同志就跟我提到,比如说绿化、街道的维护,这些可不可以PPP?还有的同志说,义务教育我们那儿有几个学校,我们负担很重,能不能PPP?其实严格的说,这里边可以使用一些局部的PPP模式,但是为了不使大家对这个事情有所误导,所以我们现在对他们的回答,一般都是这些领域,现在不适合PPP。PPP在现阶段比较适

17、合的领域,就是未来有收入流、会产生收入的一些项目。这是第一个要说明的意思。 第二个意思,就是PPP的核心是合作,我们刚才说,在国外叫公私合作,在国内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不管在国内和国外,都强调合作二字,那什么叫合作?合作就是平等、合作就是权责对等、合作就是双方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换句话说就是在政府和合作的对象之间,大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个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总体来讲我们是管理型政府,总体来讲我们的政府官员是高于其它社会主体的一种存在。所以说在和社会资本谈合作的时候,我们政府官员是有严重不适应的情况。特别是在基层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所以说在第二个谈到的是合作,要强

18、调的是一种合作关系。 第三个叫合作利益共享。我们现在PPP项目主要是适用于未来具备收费条件的一些准公共产品。所以这些准公共产品未来是可以收钱的。比如说修一座桥,它未来会产生通行费,这个通行费就是一笔巨大的利益。这个利益怎么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共享?是通过一系列的合同,还有一些谈判进行约束。另外由于我们现在使用PPP方式去建设的这些项目,大多数是涉及到具有自然垄断性、公益性。所以说政府在其中还要进行一种价格管控,这个后面我们会提到。这方面对于企业来讲,有的时候他要提出一些条件。这个条件如果不在前期的合同当中做很好的约束的话,很可能会造成这个项目建成以后,企业获得暴利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有的。获得了暴利

19、以后,政府甚至就会面临着严重的公共压力。这个时候又会产生其它的一些问题。所以说利益是要共享,但是利益本身要设定区间,又要进行管控。所以这是它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特点是风险共担,PPP项目在特许经营上面,一般时间要长达25年左右,有的要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这是正常的。因为特许经营,交通设施项目现在规定25年,而其他的有一些项目并不是这样规定的。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接触到有特许经营期长达50年的项目,在50年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在事情发生之前,未来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风险,这种风险怎样进行管控,在前期要做出很明确的规定。所以说PPP这个概念至少涉及到四个核心要素:第一个它要服

20、务于提供产品和公共服务这样一个基本的目的;第二个它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一种平等合作;第三个利益问题;第四个风险分担问题。所以PPP涉及到这四个基本要素。不管国内外是什么样的概念,一定是涉及到这四个基本要素的。这是第一个我们想讲的意思。 (二)PPP的理论基础 第二个汇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再深层次谈一谈为什么我们要PPP?这实际上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关系一种角度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纠缠到现在都说不清楚的命题。直到我们现在大家最熟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它的最高纲领也是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核心还是政府和市场

21、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简政放权的第三方评估,走了很多省,体现出来这些核心问题,真的还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的问题。所以这个命题在我们这儿是一个到现在为止没有完全回答清楚,而且我个人认为,未来还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够在实践上完全把它分清楚的问题。 以前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我们注重两个词,一个叫做失灵,一个叫做替代。每个人都知道有市场失灵这个概念。市场失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市场干不好,市场不能干,这是对的。市场干不好,市场不能干,怎么办呢?我们长期以来,不仅仅是在国内,包括国外在理论界也是这样一个趋势,就是市场干不好的,政府干。有一些人说政府干不好的,市场干呗。所以这当中是一个你不行,我来代替你

22、的逻辑关系。我是关注市场它不能干,它哪些地方干不好?我关注的是这个点。然后我开出的药方,就是我引入另外一种机制来代替你,这种情况太多了。比如说我们计划经济体制不行,我们市场经济体制来代替。比如我们的医疗教育这样一些公共领域,我们以前说政府的体制有问题,然后我们引入市场体制。结果我们市场化过度,又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以前的逻辑都是这样的,市场不行,政府替代;政府不行,市场替代。 在西方国家后来还有一个在这个角度上面的延伸,就是政府干预、政府替代后面引出一个第三部门的问题,就是社会组织的问题。社会组织的问题提出以后有两个新概念:一个叫做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怎么办?一部分还给市场、一部分还给社会。后来

23、有人还提这种概念,就说第三部门也会失灵。所以说基本上它的思想线索的链条,就是你不行然后我来代替你,就是这样一种概念。 这种概念有它的合理之处,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社会,复杂社会的问题就在于任何一种机制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它需要多种机制,多管齐下,在这种情况下,PPP实际上它是一种转换角度。就由以前我们看人家不行,现在我们看它行,看它能干什么事,然后它能干什么事,我再把这个资源整合起来。所以在PPP的概念下,对于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它的两组关键词都发生了变化。一个是由失灵到有效,就是以前我看它哪儿不行,现在我看它哪儿行。然后第二个是替代,你不行,我来代替。现在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合作,

24、我们大家合作。所以它基本的思维逻辑角度发生了变化。我们在理论上有很多阐释。 现在我们关注哪儿行,哪儿不行?总体来讲就这三种机制,人类社会的任何时候,只要结成政府,只要结成社会,这三种机制实际上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间,有一些机制要强一些,有一些机制要弱一些。比如说美国,市场经济要强一些,在我们国家政府机制要强一些。比如说在现代,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它的第三部门的机制很强。在我们国家,第三部门的机制还比较弱。就是这三种机制。但是你回过头去看,在任何时候,这三种机制一定都是存在的,即使是在我们漫长的封建社会也是这样。 所以这三种机制,它能够同时存在,它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比如说我们

25、大家熟悉的市场,市场最大的效果,虽然我们说它不行,比如说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教育,教育出了问题;引入到医疗、医疗出了问题;引入到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出了问题。但是市场经济有有效的一面。这个有效的一面,我们从改革开放30年当中的体会太深了。它的有效一面是在于它的效益。无论怎么讲,市场经济的效率是政府无法比拟的。这一点是改革开放到了现在大家公认的东西了。 另外,市场在创新方面,具有政府无法比拟的优势。创新的方向,创新的点突破,什么样的技术在社会上更切合社会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市场的敏感程度一定比政府高。另外,市场还是自愿的,市场是一种交易机制,它基本上要埋怨政府的地方就比较少。它是自愿选择的一种结

26、果。所以说市场机制有它的独特性。在经济学上有一句话,就是市场经济不是最好的机制,但是它是人类社会到今天为止最不坏的一种制度。 所以这种是到现在为止最不坏的一种制度。当然它有它的问题了。但是问题不怕。所以这个地方的话,特别我们是看什么有效,在效率方面比较高、创新方面比较强,而且自愿选择无可抱怨,所以这个方面都是它的优势所在。 政府作为一种社会机制,它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第一个是强制性。出了一个政策以后,全社会必须执行,这是市场不可能做到的。另外它讲究公平。所以政府出政策的时候,要讲究平衡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要讲究公平。另外政府作为一种机制,它是针对绝大多数人的,表明任何一个政策,考虑的是大多

27、数人的利益。特别是它的强制性,还有庞大的财力,还有组织资源的能力,这是市场机制不可比拟的。 作为社会组织的有效性也非常明显。我们把它总结为第一个具有公益性、第二个具有志愿性、第三个服务少数的特定群体。所以三个机制结合起来,你就可以看到,每一样机制都有长有短。但是它们三者当中,任何两个结合起来,都可以发挥比他们单独发挥作用时候更大的效果。所以实际上就是PPP之所以要合作,提到在社会和政府之间要合作,核心的问题是在于各有各的优势。如果把优势组合起来。它就可以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效果。 当然我们大家知道,要组合一种机制的时候,那是非常困难的,后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在使用PPP的

28、时候,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转换角度,考虑到社会资本能够做什么?哪些是他们的优势?哪些是他们的长处?然后考虑我们政府有一些什么样的优势?有一些什么样的长处?然后大家怎么结合?其实这个有点像挑对象,就是挑一个合适的,大家互相组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情况。所以这是它的一个基本的东理论。 另外,和PPP相关的,还有一个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的多元化提供。以前有一段时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天生职能。在有一段时间又发展成为政府的垄断性职能。就是这个事情只有我能干,不能你干。后来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花很多钱,但是公共效率提供比较低。后来我们也意识到公共产品在提供上面来讲,做了两个概念区分,一个叫做公共产品的提供,

29、一个叫做公共产品的生产。生产这个事,可以交给别人去做,提供公共产品这个事是政府的事,所以把这个概念做了两层次的区分。区分了以后,然后整个公共产品的提供,整个的生产、组织、还有送达的空间就完全打开了。打开以后,大家就可以看到,在公共产品当中,我们也可以给它划分,要把权力做一个划分,有的是决策权,有的是执行权,有的是监督权。政府在其中要掌握的,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决策权。具体化是什么意思呢?具体化就是我们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上面的制定权,就是制定社会政策、制定公共政策的决策权一定是在政府。这是政府之所以为政府的特别功用。 但是具体怎么样去执行政策,具体怎么样去把政策落实,这个时候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

30、可以利用市场的力量。所以在它后来的执行和监督上面,都可以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这个是对这个事情做一些细分。实践当中有大量的例子,比如说以前的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下面就是办一个机构,设一个人员。现在大家都不这么做了,现在大家或者向市场购买,或者采用公私合作方式。所以这实际上是公共产品的多元化提供问题。这当中,政府的角色由以前的亲自生产变为负责提供、负责送达、负责制定政策,在公共管理上有一句话,叫做政府的角色从划桨到掌舵。以前亲自生产,现在制定政策,以前划船,现在掌舵,使我们这个大船,能够更好地回应公共需求,使我们这个社会能够运行得更平稳一些,前行得更远一些,是这么一个意思。这是它的第二个相关

31、的理论基础。 (三)PPP:伟大的制度创新 在我们国家,关于PPP还有一些时代意义,这个时代意义就是有人把它总结为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当然它是现实的,可以缓解我们在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当中的财政支出压力。第二个是在公共服务当中形成一个1+1+1大于3的机制,就是合作产生的效益,我们可以简称合作力,这也是一种很伟大的力量。第三个是为企业市场主体打开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我们向民营企业、向社会资本开放原来由政府垄断性的、独占性的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这可以使企业找到一个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第四个是对接混合所有制,后边我们会谈到,PPP的基本组成模式是股份制,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下,它天然

32、就是混合所有制。所以说政府出一部分,企业出一部分,以前我们知道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民资来参与政府的一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提出民间资本可以来,但是不能控股,所以政府的控股比例一定要达到51%,民间资本最多只能达到49%。后来这一条也被否了。现在的基本想法是政府不能超过51,最多只能达到49,绝对不能达到51,要放弃政府在其中的控股权。所以PPP的模式天然就是一个混合所有制的模式。 在这个混合所有制的模式下,就会再引出两条更深层次的意义,第一个是依法治国。因为在PPP的模式下,双方之间的权力、责任、义务是靠合同来规范的。如果说产生了纠纷,按照合同走法律程序,政府和企业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而不

33、是以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说对政府,依法治国给出了实质性的约束条件。这是第五条。另外,还可以有一条,就是我们讲PPP在当前的现实意义当中,就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这个大家可以看到,PPP挂出了很多项目。有些地方几千亿、有的地方上万亿的PPP项目,说到底,是希望这些项目投下去以后能够稳住我们当前经济下行的态势,但目前效果不大好。但是从制度意义上来讲它是存在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有人把PPP总结出三个层次:第一个PPP是一种融资模式,但是它更是一种管理模式。后面我们会看到大量管理问题。第三个PPP是一种治理模式。因为在这样一个语境下,互相之间就是要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之间平

34、等合作的一种关系。这个就是治理,这个就是多元共治,这就是一种现实的治理环境。 所以PPP有三层含义:融资模式、管理模式和治理模式。之所以现在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PPP给予非常高度的重视,是认识到了它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蕴含的对于未来中华民族的巨大意义,对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我们需要循序渐进。 (四)PPP的适用对象 因为很多基层财政部门的同志都特别希望通过PPP的方式,解决政府的负担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都适用PPP呢?那当然不是。这当中有一些具体的类型。一般来讲,PPP的适用对象在理论上在国际上有两种体现方式:第一种方式叫做完全列举法,就是通过一些PP

35、P的规程,然后给你列出哪些项目、哪些类型的项目适用PPP?比如说台湾地区,他们有个法,叫做民间参与公共加强法,在这个法上就详细的列出来,在政府的哪些范围内是可以采用PPP模式。这里头的PPP模式范围比较广,超过了我们现在所认为的PPP模式,现在它的范围比较广。比如说大家提的比较多的,像它的文教设施,还有它的绿地,像这些我们现在还是用的比较少。 新市政开放,在我们新型城镇化这个主题下就比较重要了。它完全列举出来。上海曾经出过一个特许经营条例,在这个条例上面也是把能够使用特许经营方式的项目都一一列出来。这里边目前提的比较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还有社会福利,还有包括廉租房、公共网,像这

36、些就是现在我们在PPP上面很少提到的项目。这些很少提到,只是因为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现在我们主要是提特许经营这一块。但是以后可能在我们操作模式比较熟练以后,可能会向更大范围内扩展。这是一种完全列举法。 但是从国际上来看,哪些项目适用PPP,完全列举法不是主流。更主流的方法是叫物有所值法,也可以称为不完全列举。什么意思?比如,很多国家在谈到PPP,哪些时候该用PPP,哪些时候不用PPP的时候,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物有所值。就是我使用PPP和不用PPP这种模式比较起来,哪一个价值更高?哪一个效率更高?它的基本含义就是这个。比如说澳大利亚就说,政府不要预判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哪一个更好,而要根据它的一个具

37、体项目上的成本和风险转移的好处、大小来进行决策。要对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如果这个项目使用PPP,它的成本更好、风险更能够分散,使用PPP。如果说这个项目,公共部门自己提供比较好,就自己提供好了。所以说在英国、新加坡、还有美国、欧盟,绝大多数国家在提到PPP的时候,使用的是物有所值法。具体怎么样物有所值,要详细去评估,要实行方案比较,详细的技术评估,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总之,就是在PPP上是不是一定要用呢?在国际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完全列举,一种是不完全列举。 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这个问题取决于政府的管理能力。如果政府的管理能力比较强,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如果政府的管理能力比较弱,最好

38、还是先悠着点,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意思。所以我们国家目前在谈到PPP的时候,主要就是指政府,主要就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方面更多使用PPP。所以综合起来讲,就是PPP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一切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合作,可以存在于任何公共产品的生产、引领、监督和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说可以在监督环节使用,也可以在生产环节使用,还可以在送达环节使用。在我们刚才给的公共产品的多元化提供这张表上,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环境使用。具体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你在当时当地情境下的管理能力。老实说我们现在这方面的管理能力是不够强的,所以说我们现在更多的指的是狭义的PPP,狭义的PPP就是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为主的

39、,就是特许经营,主要是指这一块。 (五)PPP的类型、结构与运作核心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个问题,就是关于PPP的类型、结构,它是怎么样的类型?它主要的结构是什么样子? 这一张图是世界银行给了一个关于PPP的分类。这个分类里头,实际上就包括了它的广义的和狭义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指的PPP主要是指特许经营。特许经营这一块,具体的可以衍生出来很多方式。比如说移交、营运、移交。这就是现在我们地方政府在化解存量的地方性政府债务过程当中比较喜欢的。就是已经建好的这些公用设施,现在通过某种方式,把它交给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拿去营运,营运到了一定时间以后,再还给我。就是政府相当于把当中的管理责任,以及包括后期债务偿

40、还的责任,全部交出去了。这个叫做TOT,后面我们会讲到,就是它有一些英文的代词。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叫BOT。BOT的B是建设,然后O是指营运、移交是T。BOT是指新建项目,就是现在还没开始建,准备建的时候,就把社会资本请进来,我们通过一定的设计请他来建。然后建好了以后,让他营运,授予他一个特许经营权,到特许经营权结束以后,再把这个设施全部的还给政府。所以这两种中的一种是适合于对已经形成的存量资产,但是带着债务。另外还有一种是未来要建设的新建的资产。我们现在主要是指特许经营这一块。当然在TOT和BOT这两个模式上,可以衍生出无数的东西。 比如说其中有一个租赁,当时这是一个关于保障性住房

41、建设的省部长班,在后来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各个省的代表在汇报的时候,有一个省的省长就提出了一种模式,他说保障性住房,我们这个省负担很重,我们也没这么多钱,我们现在想了一种办法,但是不知道上面领导同不同意,批不批?他想的是什么办法?就是先租后售的办法。换句话来说,就是保障性住房不就由政府出钱建起来的吗?政府一次性投入的土地费用、建设费用比较高。现在我把这一部分的存量资产,先让这些符合条件的低收入阶层租着住,然后过一段时间,到多少年以后,再卖。这就是先租后卖方式。所以这当中实际上是租的方式,昨天不是还发了一个文件,鼓励金融租赁的发展吗?实际上就在这些租赁方面来讲,也是衍生出来很多模式了。 可以看政府

42、在具体过程当中,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方式。所以它有很多的变体。这是一种特许经营的模式。除了特许经营的模式,更大范围内的PPP是包括外包的。这个外包说白了,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语言,就是政府购买服务。这当中包括服务外包、包括管理外包,包括一些其它的比如设计的、合同的某一方面的外包,这是很多的。所以外包类也是像刚才我们提到,有一些基层部门的同志提到的,比如说我的绿化管养能不能PPP?我的义务教育能不能PPP?像这些,严格来说理论上是可以。大家使用的是外包的方式,使用的是服务购买的方式。但是,不是特许经营的概念。这是两种。另外一种就是我们这儿少一点,但是也有的一种私有化,就是把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这些领域全部

43、市场化,就是市场化这种方式,通过各种方式把它市场化。这种目前也有。但是我们的主体还是在特许经营方面。所以这是PPP现在的类型。我们明确一下我们的主体目前是在特许经营方面。后面我们谈到的一些主要是特许经营。 第二个特许经营的各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是BOT,就是建设、经营和移交。另外,在这当中也有很多的变体。但是大家看有BOT、BOOT、BOO,看起来有点晕。但是你看完了以后,基本上在这所有的模式当中,全都有一个O字。这个O就是营运,就是operation,英文的operation这个单词的首字母。所以说特许经营一定有个经营。或者在我们国家,现在谈PPP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经营的问题。就是这个经营权是

44、由社会资本来做的。有的同志说,以前我们讲的BT,是不是PPP的模式?BT在其中就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特许经营这个过程,是政府请社会资本建好了以后,然后自己来营运的。这个就不算PPP了。所以这当中,就是我们谈到这个特许经营,现在谈到PPP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把特许经营权授予给社会资本来做的过程。以前这种交钥匙工程不算是我们现在语义下的PPP。就是它有很多种变体,大量的是BOT的形式。还有一种就是我刚才说的,对于已经建成的公共设施,现在把它转交出去,然后政府已经形成的沉没成本,通过这种方式把它拿回来,化解存量债务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的。这叫TOT,这是两种方式。所以现在的主体是BOT和TOT,然后

45、在这上面再变来变去的。根据你的情况是自己建的还是租,是怎样补贴,等等,可以有很多种变体。但是它的基本类型就是BOT和TOT两种形式。这是特许经营的各种形式。 然后看一下典型的,我们谈到PPP的运作结构的时候,它到底怎么来运作PPP?这一张图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一般来讲,PPP的核心是中间这个东西,叫SPV,这个SPV,用我们的话说叫做项目公司。其实我们投融资平台也是一个项目公司。这个项目公司用英文来说叫做特殊目的载体。所以它的英文首字母叫SPV。这个SPV是什么意思呢?看一下它的形成: SPV是由政府和社会资本,比如说我们要修一座桥,这座桥能不能设立一个路桥公司?这个公司就来负责这个桥的建设

46、、经营,它就成为一个单独的法人。这就是我们讲的项目公司。 这个项目公司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多重关系。第一个,政府可能是出资人,社会资本也可能是其中另外一个出资人。这是一重关系。另外,SPV同时以合同的方式,相当于政府向其购买服务。就是这个设施建成以后,你要向我提供特定的那种公共服务。那是一重关系。然后第二重关系是私人资本,他把他的资本往里边投,投完了以后,以这个项目公司为载体去进行盈利,包括前期的设计,包括建造,包括后期的营运管理,包括日常事务的打理。所以这当中就有SPV这样一个中间载体,围绕着这个中间载体,形成一系列合同,所有和这个项目公司发生关系的主体,都以合同的方式连接起来。比如说它和

47、政府之间提供服务的合同,它与资金提供者之间的融资合同,另外有一些项目需要保险,有一些项目需要庞大的前期设计,还有一些项目需要对外雇佣劳工,等等,全部是通过合同方式连接。所以这当中来看这样一个结构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结构,就是以一种项目公司为中心发散出去形成的合同关系。这是典型的PPP的运作结构,它是这样一种方式。 关于SPV的好处是什么?在已有的理论当中,讲得比较清楚。它说之所以要设立这么一个SPV,主要是要借助SPV的优先责任性质,使得该项目不能追溯到发起人。另一方面是为了项目贷款人的利益,帮助项目远离任何发起人潜在的破产危机。这个话怎么理解?我在看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我脑子

48、里浮现的就是股份制,大家知道股份制是人类社会在企业制度上的一个重大发明。在股份制产生之前,企业都是个人无限责任制的。比如说我要做生意,或者我的生意破产了,我所有的资产都会赔进去。但是有了股份制以后,所有的股份出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所出的股份,承担有限责任。即使这个项目运作破产,也不会影响到股份公司之外的资产。所以这就极大地降低了风险,分散了责任。 所以可以说股份公司是企业制度上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既可以动员庞大的资产,比如说大资本家的资产,也可以动员我们普通人手里面暂时不用的十块钱、一百块钱,我们都可以以股份的形式投进去。所以说股份制是人类社会历史今天按照我们课程的安排,是给大家汇报一个关于P

49、PP的专题。关于PPP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即使是完全不熟悉经济工作的同事,也会被报纸上、电视上、还有我们党、我们政府内部的文件上铺天盖地的PPP所注意。 PPP在我们国家总体来讲是在2014年以后,在中国就开始特别重视PPP。它的高频使用是从2014年开始。可以说凡是一谈新型城镇化没有不谈PPP的;凡是谈到现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没有不谈PPP的;凡是在财务系统没有不谈PPP的。包括地方想介入到地方政府的各类建设项目当中去的一些企业、银行、基金,没有不谈PPP的。甚至在资本市场上,PPP都是一个热词。这是一个热。 另外还有一个热门是在业内学习PPP的热潮。我们在中国财政学会下面有一个PPP专业委员会,这个专业委员会每个月向社会开放一期关于PPP的经验交流,请来做过PPP项目的老总、公司、或者是一些咨询公司就PPP方面交流意见,我曾经去过一次,去过一次以后非常惊讶,因为在大概就咱们这么大一个会议室里头,有四五百人汇聚在那个地方谈PPP,还有一些研究PPP的,还有讲PPP课的老师,最近这一年也特别忙,有的人说他的日程已经排到12月以后,就是到处去讲PPP。包括我本人,这一段时间以来,也频繁地接到一些邀请,就是要讲PPP,所以PPP现在确实成为中国大地上一个最热的词。当然后面我们会谈到,这个热是从2014年开始,但是这个事并不是从2014年开始,而是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