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醉翁亭记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69661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醉翁亭记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醉翁亭记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醉翁亭记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醉翁亭记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准难生字字音,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学习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导学过程:一、查一查:阅读课下注释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读一读1听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2正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2、 ) 偻( ) 朝( )而往3试读课文。 朗读提示: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此外,还要注意骈散

3、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4互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三、译一译四、背一背:当堂背诵,能力提升 梳理文章脉络,抓住关键字记忆背诵。 五、探究文本,难点突破 (一)探究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文中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 3、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你认为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滁人游和太守“乐”有什么关系? 4、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拓展延伸 古代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

4、生活和遭遇时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或愤世嫉俗,或隐居田园、超然世外,或进退皆忧。而范仲淹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欧阳修在此文中表达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理想。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和理想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一种? 六、课堂训练 1、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翻译下面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填空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 4、作者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 , , ,其中作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 ”思想,和范仲淹的“ , ”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七、作业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