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养生论]淮南王刘安.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51565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安养生论]淮南王刘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刘安养生论]淮南王刘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安养生论]淮南王刘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安养生论]淮南王刘安.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刘安养生论淮南王刘安 刘安(约公元前179公元前122年)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文帝八年封为阜陵侯,十六年立为淮南王。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召门下客编“内言”二十余万言,即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体例同吕氏春秋,也是一部杂著,后淮南王在武帝时。因谋反事发自杀,受株连者达数千人。但因其生前喜术数,相传其“白日升天”。 淮南子中有很多养生之论,集中在原道训中。 他认为,有乃道所化生,“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象而弗宰。行喙息,飞蠕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后之死,莫之所怨”说到那最玄妙的先天大关系大道,化生万物而不以造化自居,育成万事万物而并不主宰他们各自的生命。

2、这万物不论是地面用足走路的,水中用嘴呼吸的,还是天上展翅翱翔的,地面蠕动爬行的,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顺应大道而化生的,却用不着感谢道的恩德;也都是顺应天道而亡的,也没去埋怨道的残忍这讲得比较玄虚,但强调了人与其他生物的一体性,实质是猜想出人类的生灭也是个自然史过程,很有创见。 人有各种欲求乃伤生之始,“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害也。物至而神应之动也,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意思是,人生下来没有贪求,这是先天的本性;因受外界影响而有了欲求,这是对天性的戕害。因想得到身外之物,人的精神受物欲的刺激而产生贪求,人的知觉与外物相接触而产生了喜好与厌憎

3、(即对外物有所选择);当喜好憎恶成了形,便会影响人的感知,倾向于对外物的贪求而不能反重自身,天理也就此灭亡了。这里讲的是人对外物的需求如超过必需,便是对人之天性的残害。人之所以难于养生,往往正在于“知诱于外”,光留意对外物的追求,而迷失自己的本性。 人只有无欲无为才能真正维持生存,“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淡然无治也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是说,圣人明白先天之道,所以只注意在内心修养其根本,所以看去漠漠地似乎不求有所作为,结果反倒能大有作为;淡淡地似乎不去综理外物

4、,外物反而显得井然有序。所谓的不求有所作为,是指不牵强事物在不成熟时有所改变;所谓大有作为,是指他能顺应事物本性而使其改变合于自己的心愿。所谓不去综理万物,是指不强行变更事物的固有本性;所谓万物井井有条,是指能够驾驭事物各自的特点。“因物之相然,即顺应外物之所宜。外物各得其宜,自可谓之治。”这一法则对养生来说,便是不要强求保身延寿,只要依照人的生理须要仔细保养,使身心处于相宜状态,即可尽天年。硬要强有作为,反对身体不利。如原来体力衰弱,偏要去参与长跑,只能累昏,而不能取得健体之效。 自处柔弱才能保生长寿,“是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毅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穷之路也,后动者达之原也”。是说,自处柔

5、弱,是保持朝气的依靠;而自负坚毅,是自找死路的莽汉。先扬名的人,其进境有所限制;后努力的人,自有通达的机会。现实中的确如此,体弱者不肯定夭寿,体健者不肯定高年。因其弱,留意自保,反而得宜;因其强,忽视祸害,反而易遭殃。这的确合乎养生之理。 要养生必需节制心情,“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是说,过度地忧愤与哀痛,作为德行来说是亏蚀;剧烈的喜好与厌恶,对于心性来说是过错;不知节制的嗜好与欲求,对于人的本性来说是累赘。过度的心情,实缘于对人生追求不够达观,确于养生不利。 养生之要在于不必过于看重养生,“故曰: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憎者,使人之心劳。弗疾去,则志气日耗。

6、夫人之所以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弄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意思是说,嗜好与欲求,可以让人精气消散;而喜好厌恶等情思,又能让人心力劳瘁。假如不立刻去除,那么人的情志与精气将一每天耗散。说起来,人诞生后之所以往往无法得终天年,又为什么竟至于生命中途便遇到各种损害而夭亡呢?主要在于人用来养生的东西过于丰厚了。只有做到不以追求养生为养生的方式,才恰恰能够有利于养生。这确是合乎于辩证法,人求之过切者,往往得不到,如“拔苗助长”之类的事,人经常这么干。只有不以养生为念,才能真正解悟。 人不必贪于生存,“故不观大义者,不知生之不足贪也;不闻大言者,不知天下之不足利也故觉而

7、若昧,以生而若死;终则反本未生之时,与化为一体。死之与生,一体也”!是说,不看到大道理的人,不明白人生原来不值得贪求留恋;未听说大道理的人,不明白得到天下也不必认作好事因此,真正体悟大道的人,看去好像蒙昧无知,虽然活着也好像死去一样沉静,因为他知道活到终了,便将返归原来未诞生的状态,重新与造化成为一体,即得新起先物质循环改变。死亡与生存,原来就有着亲密的联系,不过是事物流变的一整体过程而已。这种见解,生与死的区分和联系,达观明彻,可以借鉴。 养生必需善自调摄,“凡治身养性,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使在己者得,而邪气因而不生”。是说,凡是要健壮体魄修炼性情以求长生的人,应当调整睡眠和日常行为,适度地进行饮食,让喜怒哀乐等心情平和下来,动作和闲静顺应外界的改变,努力令本人能做到的养生要求全部落实,从而使外界的邪气不能侵入体内,以此保其天年。这种要求,简明而切实,把主动权操在自身手中。从早到晚,能否得高寿,还要看天命如何了,只是“使在己者得”,即使夭折也无所缺憾。因此,淮南子还认为,“知道者不惑,知命者不忧”,修身以待天命,治心以安祸福,才是正确的人生看法。这也很有道理。的确,品德再高尚的人也未必没有横祸,只是不由自己招来的便可无愧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