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373256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鞍钢高中 姜宝胜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

2、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模式的背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包容了传统的电教手段,如幻灯(powerpoint)录音、录像功能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课程教学,首先应该明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关系由于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参与程度的不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可能是一种演示工具、也可能是一种交互工具,但最终信息技术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的全面改革。现代教

3、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陈至立部长2000年10月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纵论世界信息化发展大趋势,同时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宣布中国将用510年实现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提出普及信息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的要求。因此,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4、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同时,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把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即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改变传统落后的教与学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它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

5、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说得通俗一点: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把计算机当作日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创设教学环境的工具,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地使用计算机上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它们至少可以体现出以下五种对于教育、教学过程

6、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将计算机看作是各级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并不等于混合。混合意味着只是在学校出现了计算机设备,关键是如何

7、使它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整合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课程;强调计算机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的事。整合会使人感到,计算机虽在教育中,然而我们却不会特别意识到计算机的存在,就象不会特别意识到铅笔的存在一样,我们关心的不是计算机或铅笔,而是学科教学本身。3新教育传媒说以计算机为代表信息技术将会成为新的知识载体,最终成为师生交流的中心数字化生存的一种手段。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

8、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递手段的教育模式。同理,在信息社会里,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学模式,必将为以信息技术为教育传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也就是说,传递工具的改革,将会使传递模式彻底变革。人们要求以 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 还要培养品德。 (2.)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许多教育工作者一致指出,

9、二十一世界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 问题解决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这些目标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新的变化,目前人们主要关心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重在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基础要宽。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10、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教育学家已提出发现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性教学、真实性问题解决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4).改革教育组织,学校面临着“重建或改革” 信息社会的教育不仅要抓基础教育,而且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多形式、多学制),发展远距离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教育的组织形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强调为了使学校适应信息时代生活的要求,需要改革学校。学校需要在结构和功能上作出改革,以更好地满足今天的学生的需求。二、信息技

11、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讲授式的补充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是以教师使用课件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它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既可以动态呈现数学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调节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时间要素,将缓慢的变化和高速的运动,清晰表现出来,将实物放大或缩小,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重新组织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像,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教师为此花费的时间和所需的新技能相对较少,所需硬件较少,对软件的个性化要求不高;这种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作用

12、,但是对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却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不高或不愿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教师选用,可应用于目前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1. 信息技术应用于新授课教学的模式(1)实验模拟强化模式“实验模拟强化模式”就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现象的数学过程,从而强化学生的表像,促进学生识别实验现象发生及变化的条件,然后再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规律或找出数学现象的共同特征。这种模式比演示实验后直接进行抽象概括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相对于演示实验的发生,学生的观察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并且实验现象往往很快消失或者不清晰,容易造成大量

13、学生的观察困难,难以形成鲜明丰富的表像。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该模式的基本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以此流程为基础可以有多种变式。例如,可以有多次演示实验和模拟实验,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呈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等作为补充。图1 实验模拟强化教学模式流程导入 新课 演示实验 模拟实验 抽象概括 结论 应用 教学实例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师做如下演示实验:将一张纸按照顺序分成2、4、8、16。利用视频演示细胞分裂情况由于视频演示为教师查找而成。请学生独立使用计算机上网查询关于指数函数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总结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评析:这是一节信息技术

14、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其教学过程具有下述特点: 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内容充实丰满,能较好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首先教师从实践提出研究指数函数的问题,先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 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造条件。学生认真地从计算机中获取信息、输入数据,让计算机来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学习,思维活跃,体验研究问题、寻求规律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精心设计和制作的素材,将计算机技术与课程很好的融为一体。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展示,远比书上的彩图来的真实、直观、生动、形象,抓住了要害(关键),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边教边实验模式“边教边实验模式”就是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利用

15、计算机指导学生实验,展示学生实验结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处理数据或者模拟实验过程,然后得出结论。一般适用于需进行定量研究的概念规律课。其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以此流程为基础可以有多种变式。问题 情景 学生实验 数据处理分析 实验结果展示 结论 教师实验指导 实验情况总结图2 边教边实验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例 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1教学设计1)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2+3+4+100=?帮助学生认识高斯;2)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证明公式1: 证明: +: 推导公式2 用上述公式要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但 代入公式1即得: 此公式要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有时比较有用) 由此得:3

16、)小结:学生先总结。教师帮助归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4)课上练习和布置课后作业。评析:本节课的意图是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创设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读数学书、学会从字里行间找出不懂的地方、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交流、学会改错。学会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来说明问题。2. 信息技术应用于习题课的模式 图3 习题课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呈现问题情景模拟数学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再现数学规律确定解题思路学生操作总结在习题课中,计算机主要用于展示问题情景,动态模拟问题情景中包含的数学过程及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理清解题思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该

17、模式在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其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教学实例轨迹问题教学设计:1 给出题目中的数学情景,用多媒体模拟此数学情景的过程并进行分析教师展示一个例题:(1)已知ABC的一边BC长为6,周长为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2)C是定圆A内的一个定点,D是圆上的动点,求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半径AD的交点F的轨迹方程. 抽象出物体运动的理想化模型,再现模型所对应的规律:2 解题思路与过程把(1)、(2)题目中的数学情景等效成了理想化的数学模型之后,就能从它们所对应的的规律挑选合适的规律解题。3 学生操作总结学生进行解题操作时的关键是要把刚才分析的重要过程记录在笔记上。即判断运动的理想化模型、列式

18、计算。关于再现规律的过程不必要求学生写在笔记本上,但是这个环节和挑选规律的环节教师应该强调。评析:在该课的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优势,与传统的板书相比较,它能够演示连续的数学过程,使习题问题形象化;与纯粹的实验教学相比较,能使运动的过程便于观察和分析,并且能快速地使运动过程重复实现。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应从教学的效果出发,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另外,在解题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分析过程,除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3. 信息技术应用于复习课的模式 展示知识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展示复习课要涉及的知识内容,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彼此相

19、关的数学现象、公在式、图表、图线,以启动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比较,找出知识之间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归纳出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对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刷新”,加深和扩展学生对知识网络结构的认识深度和掌握程度。知识1知识2知识n 归纳知识结构应用方法示 范综合应用练习 图4 复习课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信 息 技 术 形象思维基础上的逻辑思维过程 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数学问题情景,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展示平台加强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对学生视觉的刺激,强化学生的解题过程、方法意识。教师用自身解题时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来引导学生学习用外部语言来规范自己的思维活活动。 程序化的

20、解题操作思维解决问题之后,通过计算机展示解题全部思维过程,点拨数学思维方法的关键之处,并对解题的程序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复习课的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布置少量的习题供学生用作巩固练习(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是狭义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不仅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展现形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还培养了对计算机和网络

21、的使用能力,以及信息的主动获取、分析、使用的能力,即现在所提倡的信息素养的培养。1. 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数据,通过意义的建构的方式自己获得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索、研究数学规律为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是怎样进行的呢?大体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科学的问题;第二,提出假说或猜想;第三,收

22、集证据;第四,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探究模式的流程图如图11-5所示:提出问题假说与猜测制定计划解释评估交流实验收集证据信息技术搜集翔实数据信息技术处理数据,拓宽交流渠道与信息量图11-5 信息技术与探究模式的整合在数学教育中正在广泛地应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体现。 教学实例欧拉公式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高中二年级数学中的欧拉公式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过棱柱、棱锥的规律基础上,对简单多面体变化关系作进一步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道理上得到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学生们没有感性的认知。本堂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创设的真实情景,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主动

23、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则加强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并给于适当的指导,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讨论、切磋、互助、合作,使同学们通过处理实验的一系列数据,“发现”新规律,“定义”新的数学量,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了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教学进程:(1) 提出探究的任务(问题)研究多面体的点、线、面的关系(2) 猜想与假设V+F-E=2(3)设计实验方案(4)动手实验采集资料猜想(5)交流与评估经过这样的步骤,使学生在头脑中经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实践和归纳总结,得出了简单多面体规律。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整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以定律、公式的

24、灌输为中心,而是以学生自身为主体,使学生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角度出发,从数学数据中,自己得到客观世界的规律,教师在其中并不扮演教化者的角色,而是从旁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研究和归纳的过程中感性地理解数学变化及其规律。这样学生最终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学的现象,而且可以学会数学学的一种精神,即独立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这种教学的特点是: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情景的真实性,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的发挥,学生在充分自主自由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有利于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有利于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

25、流),从而有利于意义建构。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各种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2. 基于局域网络的自学辅导模式所谓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简称导学模式),是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创造条件使教材直接面对学生,指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提出自学辅导内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指定内容学生质疑教师答疑师生归纳得出共识强化训练图7 导学模式流程图自学辅导模式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数学难教难学、课时减少内容增多,己成为中学数学教学迫在眉睫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突破这些难题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本研究将数学学习的主

26、动权还给学生,创设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模式也有它的不足:传统的师生交流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辅导答疑只能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学生预习前教师所提供的预习辅导内容往往是文字问题,无法提供更加详细的文字、语音、图片、录像等信息,作为学生的预习材料。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学生通过预习,产生了大量的问题,除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之外,要向老师不断地置疑。释疑工作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重复次数多。老师只有一个、时间只有那么多,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只有那么多,师生交流的渠道不是很畅通。教师提出自学辅导内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指定内容学生质疑教师答疑师生归纳得出共识强化训练教师通过网络提供更加详尽的阅读指

27、导师生通过网上交流教学网提供比较详尽的答案、提示图8 信息技术整合导学模式流程图如果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就可以使导学模式日臻完善。信息技术整合”导学模式”的流程如图8所示: 学 生:鞍钢高中高一、4班模式名称: 信息技术整合”导学模式”的流程授课过程:2002年10月中10月底在校园网上开辟数学导学网页与高一学生见面,学生可以顺利使用网络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同学老师们交流。2002年1112月:开始实施个案教学,开展用“数学导学”网页自学辅导。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里完成了网页的建立、网页的转移、内容的扩充、交流天地和答案反馈等栏目的制作。并且完成网页页面更新三次,内容更新

28、每周一次。1网页的主要内容及功能(以目前最新页面为例):由五个大模块组成:自学辅导模块、信息技术模块、研究性课题模块、理性思考模块、其它模块。(1)自学辅导模块(包括预习提纲、知识讲义、实验指导、自检自测、知识扩展、答案反馈):充分体现了数学导学模式中的变教师的“包办”为“主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的思想。学生可以随时随意从“数学导学”网络平台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例如学生通过“预习提纲”和“知识讲义”达到自学辅导的目的,其中预习提纲提供了各章各节的预习内容及目标。学生做实验之前通过“实验指导”获取实验的具体指导内容,如实验装置、具体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并且还提供了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2

29、)信息技术模块(包括动画模拟、语言介绍、编程舞台、word使用以及交流天地):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力学系列的动画模拟;在语言介绍和编程舞台中,为学生提高自己的MATLAB编程水平提供了发挥以及展现自我的空间;交流天地为学生创造了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提出置疑的机会,老师也可以通过它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研究性课题模块:提出了500个课题,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开拓了思维、增强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4)理性思考模块:有的放矢地介绍导学模式的由来,以及实施过程中师生的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另有四篇理论性的文章解题基本模式、解题模式的再思考、注意力的合理分配、高三复习策略方法。(5)其它模块 :常更新

30、的部分,例如实验报告网络评选、问卷调查结果公布还有学生用Powerpoint总结的力学解题模式。以网络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组织建构知识库、信息库。以下内容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的。(1)在网上公布自学指导材料。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生方向和学习内容,节省自学时间。(2)在网上公布学习的扩展材料,如实验仪器说明书。如何让学生尽快地学习和掌握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网络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们将一些相关实验器材的说明书放在了网上,供学生在课下学习和参考。(3)提供大量的科学史实,扩展学生对所学知识外延的了解。【交流天地】以下为交流天地留言板的内容节选:姓名:学生电

31、子邮件:主题:问题练习册42页的练习二1题的图像(图613)看不懂。 10:32:26姓名:老师电子邮件:主题:轴的数学意义关于图像,有六大基本要素:轴、点、线、面、斜、截。【答案反馈】(1)每章的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在网上公布书后习题和练习册的答案,这样自学的学生就可以通过答案的比较来及时评价自学的效果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2)提供章节练习的详细解题过程和评分标准。帮助学生在改错过程中明确得失分的原因,从而建立一套规范的解题操作步骤。评价: (1)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创新的教育与学习环境,来完善数学导学模式,网络环境中开展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学习过程本

32、身就是个能动的过程,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可能的场合采用随手可得的信息和知识自主进行进修,随时获知、获能;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教师可以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可以是灵活、多样、开放的。充分体现了导学模式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变教师的“包办”为“主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的思想。(2)网络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更方便教与学双方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实现。网络技术的网络辅导教学则更有独到的功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完全实现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有利于建构有效的个体知识结构;计算机网络所具

33、有的多种功能在训练创新思维(如形象思维、整合思维、决策思维、批判思维筹)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计算机网络有利于激发创新动机,有利于刺激求知欲和独立精神,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在发展良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过程中有着特有的功效。(3)利用网络完善数学导学具有许多优势:能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开放性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利于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自主控制,使学生不一味地依赖于课堂、书本获取知识,而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进程,如:查询预习提纲、知识讲义、实验指导、自检自测、知识扩展、答案反馈等;网络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与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天候的交互协作,而不只限于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对同

34、一问题用多种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对学习中的问题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时间,增加了单位时间教学信息的传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教学信息的反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参与精神,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互动,直接的人际互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网络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师直接的积极作用,网络是新型学习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促进数学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实现了对数学教学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提高了教学质量。(三)广域网与数学课

35、堂教学的整合的模式探讨我们所看到的中学数学数学网站(页)大致有几类。一类是官方或学术团体网站,另一类是一些中学的数学组(包括一些痴迷于网络的教师)办的网站,还有一些知名学校与公司合办的网校。这些网对于整合数学课堂教学所能起到的作用站功能各异。前两种网站(页),都面对教师,为教师提供各种备课所学要的数据(文字的、多媒体的)。在这些网站的留言板上许多学生的留言都对网站的提出了一些辅导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基本没有得到满足。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是:一部分上网校的同学在数学学的模式上有比较大的变化:教师课上教学网校课下辅导双重作业(学校一份、网校一份),也有的同学经过比较干脆放弃学校的课堂教学只跟网校学习。

36、无形中这些学生就进入了相对来说超前的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毅力、能力都比较强,网校的课前自学辅导成了他们学习拐棍,教师的个别辅导则为他们解惑提供了方便条件。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曾经搞过一个教学实验:基本理念是网络提供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讲授式、导学式、学史式、实验式提供详细的知识结构和规范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网络的入口设置一个检测系统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征,提出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模式。看来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北京等教育资源比较发达的地区中的比较好的学校的比较自觉的学生。真希望这个教学实验能够轰轰烈烈搞起来,搞出规模来。“非典时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播、电视、网络)的作用凸现出来。我们的导学网站挂在华南师大的服务器,向学生开放。共计向学生提供学习辅导材料 1000多条,与学生在网上进行广泛地交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也感到目前的广域网的交流范围比较窄(许多家长对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不放心,这也情有可原)。手段相对简单针对性不是很强。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人们观念的更新、互联网的进一步完善。以信息技术为交流的基本手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将会极大地丰富现今这种以平面媒体为传播手段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