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_小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318495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_小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_小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_小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_小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_小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实力训练网权威发布小学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更多小学古诗相关信息请访问少儿综合素养训练网。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

2、: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兴奋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顺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家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注释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依据地。涕:眼泪。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悲伤?愁已无影无踪。漫卷(ju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

3、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打算回家乡去了。喜欲狂:兴奋得简直要发狂。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旁边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倒戈。其次年,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

4、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家乡而不行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终于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最终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家乡了,人们将

5、起先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乐不可支。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改变、困难感情,假如用散文的写法,必需许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肯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好像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覆盖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

6、也无心伏案了,顺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成功的快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详细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

7、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精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疾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疾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须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精确。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成功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