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249573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导学案学习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学习难点:识记或理解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落名称等。1、西藏地方普遍信仰教,首领和班禅是西藏喇嘛教两个地位最高的领袖。2、帝赐予五世达赖以“”封号。3.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封号。4、1727年,清朝起先设置_,代表中心政府同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意义:_问题归纳:列举所学学问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行分割的一部分1在西北天山以南的广阔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清代把这个地区称为“_”。2大小和卓的叛乱,对于当地的人民是场灾难,他们的做

2、法最终失去了民心。_皇帝下令调兵讨伐,最终平定了叛乱。3清朝政府设置_将军,管辖包括_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1土尔扈特是_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_下游游牧,后来受到沙皇俄国的限制和压迫。在首领_的领导下,历经险阻最终回来祖国。后来_皇帝赐予了妥当安置。2、土尔扈特的回来,有什么历史意义?问题归纳: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有哪些?1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西北达,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东南到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

3、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谷物、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材料二元朝,在中心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心政府管辖之下。材料三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心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1)材料一表述的是什么历史事务?它有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回答,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有何影响?(3)据材料三说明中心政府是怎样强

4、化驻藏大臣权利的?(4)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持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回国,谓所亲曰:“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视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材料二掣签所用金瓶材料三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达赖不仅是一个宗教者,也是一个分裂集团政治头目,西藏出现不稳定因素的最大根源也是达赖,给西藏在经济

5、发展、社会经济进步当中造成麻烦的也是达赖,但是声明一点,对此我们一点也不胆怯,因为西藏各族人民已经深深感觉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才能发展西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务?(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当时的中心政府实行了哪些措施?(3)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相识当堂训练1.清设置驻藏大臣起先于()A.1673年B.1727年C.1783年D.1771年2.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A.陇西B.临洮C.巴尔喀什湖D.葱岭3清初,接见五世达赖的清朝皇帝是()A.康熙帝B.雍正帝C.顺治帝D.乾隆帝4.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广阔地区,清朝称为()A

6、.满族B.回部C.维吾尔族D.蒙古族5.带领土尔扈特重返祖国的是()A.渥巴锡B.大和卓C.小和卓D.噶尔丹6.为了加强对西北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A.黑龙江将军B.伊犁将军C.吉林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7.“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这是哪一位皇帝对待回来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众的政策()A.乾隆B.康熙C.雍正D.顺治8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实行的措施有()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设置伊犁将军设置驻藏大臣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A.B.C.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示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示例1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驾驭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

7、的管辖。2.驾驭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3.驾驭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来祖国。4.驾驭清朝的疆域。二、实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育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走向的实力。2.通过对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来祖国等史实的学习,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清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育学生的分析和概括实力。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相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

8、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来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教学重点1.“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教学难点1.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的驾驭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1.纵向联系法。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初步驾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线索,这一课应进一步强化相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以,在讲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理解本课的主题。2.图文结合法。这一课介绍的都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容,人名、地名较多,应指导学生用好地图,留意把每一个重大事务和清朝中心政权的管辖范围在地图上进行标示。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课件

9、,对重点的内容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来进行驾驭。3.讲解法。对于课本上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等,可用讲解法。4.讲解并描述法。本课详细史实较多,可通过对一些历史史实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描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加教学效果。5.影视协助法。涉及本课内容的影视作品较多,可用来辅导教学。教具打算1.投影仪2.相关影视作品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771年秋天,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依山面湖的万树园里摆下盛宴,款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来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并实行一系列游园活动。接连几天,万树园里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

10、一派民族团结的快乐气氛。土尔扈特部回来祖国是怎么一回事?乾隆帝为什么如此隆重地款待他们的首领渥巴锡?清朝的民族关系中还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务?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我国西藏地区普遍信仰佛教。达赖和班禅是两位最高的藏传佛教首领。1652年,五世达赖亲自到北京朝贺清朝入关,为什么顺治帝要隆重接待,并在安定门外修建西黄寺供其居住?其次年达赖离京返藏时,顺治帝又赐予他什么称号?为什么?导入语例示三: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投影打出的是清朝人描绘的乌什酋长欢迎清军的情景。1758年,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镇压。叛军逃到乌什,酋长下令关闭城门,清军一

11、到,酋长却牵着牛羊出城迎接。这是为什么?你认为清军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缘由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板书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1.册封制度的确立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册封制度的详细内容。学生看书老师提问清朝对藏族宗教领袖的册封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学生回答清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修建西黄寺,供他居住。顺治帝还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需经过中心政府的册封。老师讲解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很多派,其中的黄

12、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闻名的是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他们是西藏佛教地位最高的两位领袖。清朝初年,继承了明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早在清太宗皇太极时,达赖五世就与清朝有书信往来。顺治九年(1652年),达赖五世受邀请,率领藏官侍从三千人亲赴北京。达赖五世进入青海境内时,顺治帝派内务府大臣前往欢迎,并由国库发给口粮,赏给金顶黄轿入都。达赖五世到北京后,住在特为他修建的西黄寺里面。顺治帝在太和殿设宴,为达赖洗尘,并赏赐黄金550两、白银11000两、大缎1000匹和很多珠宝、玉器、骏马。其次年,达赖五世回西藏时,顺治帝又送去有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金册金印,封他为“西天大善自由佛所领天下释教

13、一般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板书1.册封制度的确立)简称“达赖喇嘛”。“一般”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圣识一切”;“瓦赤喇怛喇”是梵文的音译,意为“金刚持”,亦译作“执金刚”;“达赖”是蒙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意思。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又遣使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班禅”是梵文大师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珍宝的意思。这样,清政府确定了达赖和班禅的封号,和他们在宗教上、政治上的法定地位,并规定了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需经过中心政府册封的制度,从而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接着看课本上的内容,看清朝在加强对西藏的统治上,还实行了哪些措施?学生看书学

14、生回答1727年,清朝起先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心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需请报中心政府的批准。老师小结上面同学们所提到的事实上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驻藏大臣的设置;二是金瓶掣签制度。(同时板书:2.驻藏大臣的设置3.金瓶掣签制度)老师讲解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一人,作为中心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帮助地方政府处理政务,这使西藏地方与中心政府的隶属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经清朝中心审定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具体规定了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明确指出:驻藏大臣督办西藏事

15、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同等。达赖喇嘛的转世必需由驻藏大臣监督,用清朝颁发的金本巴瓶抽签确定;达赖、班禅的坐床典礼,也由驻藏大臣主持。地方政府噶伦(政务委员)以下大小文武官员,一律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拣选人员奏请中心任命;这些官员的升降赏罚,也由驻藏大臣主持。地方政府处置罪犯,必需呈报驻藏大臣备案。官家、贵族和寺院所属封地范围内的人口户籍,须一律造具花名清册,送交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处各存一份,以资稽查。西藏地方的赋税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统归驻藏大臣稽查总核。全藏差税的增减和各地储备粮饷的数目,统由驻藏大臣统一核定支配。有关西藏一切对外交涉事宜,统归驻藏大臣全权处理。毗邻外国写给达赖、班禅的信件,必

16、需报明驻藏大臣查验,由驻藏大臣代为酌定回信。外国侨商旅藏期间,必需持有驻藏大臣发给的路证,办理登记手续。关于金瓶掣签制度,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投影。投影显示1995年11月29日,藏历木猪年十月八日,是藏传佛教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一日,认定第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根据藏传佛教仪轨隆重实行。黎明时分,大昭寺灯火通明,香烟缭绕。在佛祖龛前的台上有一排座位。在那里就座的,是专程赴藏主持金瓶掣签仪式的国务院代表、国务委员罗干,国务院特派专员、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江村罗布,国务院特派专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释迦牟尼像左侧入座的,是西藏自治区的领导人;

17、右边入座的,是44名区内外高僧大德。早晨5点钟,罗干庄重宣读国务院对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3名男童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候选对象的请示的批推书:“国务院同意3名男童作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候选对象,按历史定制,适时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由国务院派员主持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真身一名,再报国务院批准,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以昭大信。此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罗干宣读完,全场报以热情的掌声。之后,江村罗布分别用藏语和汉语慎重宣布:“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现在起先!”随着掌声,两名金瓶护卫喇嘛,将放置在佛祖像前的金瓶捧至台中心的案桌上。工作人

18、员将瓶盖揭开,取出象牙签牌,将事先用藏、汉文书写好的3名候选男童名字贴在签牌上,置于托盘内。江村罗布宣布:“现在验核候选灵童名签。”在场的国务院代表、特派专员、自治区领导和区内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3名候选灵童的父亲,一一验核了写有3名候选灵童姓名的签牌。确认签牌精确无误后,国务院特派专员叶小文再次仔细验核每一只签牌,逐一装进黄绸袋并加以密封,同时宣布:“名签书写正确,密封完毕。”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喇嘛次仁尊敬地向释迦牟尼像和金瓶叩头礼拜,接着将3支名签收入金瓶,摇摆数次,盖好瓶盖。江村罗布宣布:“将金瓶捧至释迦牟尼佛像前供奉、祈祷。”两名护卫喇嘛尊敬地将金瓶捧至佛像前,置于原摆放处

19、。同时,喇嘛诵经班齐声念诵起金瓶经上师贡,在场的高僧大德也同声诵唱。诵经声停后,江村罗布宣布:“现在请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寻访领导小组成员波米强巴洛珠掣签”。这时整个大殿寂然无声。两名护卫喇嘛将佛像前的金瓶捧置于台中心的案桌上。掣签人波米强巴洛珠是位德高望重、年过七旬、在藏传佛教界佛学造诣高深的代理甘丹池巴(格鲁派总法台)。他走到放置金瓶的案桌前,向佛像叩首,默祷片刻,略等诵经段落内容相合后,揭下瓶盖,用手拨转名签,随后从金瓶中抽出一签,交与主持仪式的江村罗布。江村罗布接过名签,取下绸袋,大声宣布:“嘉黎县的坚赞诺布中签!”他高举着名签向公众展示。江村罗布将名签交给自治区副主席拉巴平措,

20、并由他逐一呈罗干、叶小文、自治区领导人、高僧活佛以及中签男童的父亲查看,查看完毕后,将名签插在金瓶旁的青稞供器上。接着,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平拉将金瓶中两支余签取出,取下绸袋,请国务院代表、国务院特派专员、自治区领导人、高僧活佛验核,再交未中签两名男童的父亲查看。平拉报告:“余签验核无误!”然后,去掉签牌上的名字,放到托盘内。江村罗布宣布:“余签验核完毕。”接着他庄重宣布:“嘉黎县,父索朗扎巴、母桑吉卓玛于公元1990年2月13日(藏历第十七绕迥土蛇年十二月十九日)所生男孩坚赞诺布中签,待报请国务院批准,继任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在掣签仪式中,主持人宣读的内容自始至终全部用藏汉两

21、种语言表达)。 此刻,全场近千名各族代表、信教群众齐声欢呼“拉加罗!拉加罗!”(“神断”成功了),并向空中抛撒象征祥瑞圆满的青稞粒和祥瑞花瓣,以表示庆贺。护瓶喇嘛将金瓶和中签名牌一并供奉在释迦牟尼佛像前。金瓶掣签仪式至此圆满结束。老师讲解同学们,刚才在投影里看到的是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中国元代(13世纪)对大活佛实行册封制度,明代、清代逐步将大活佛转世纳入中心政府管辖和国家典章法制范围之内。清朝政府为体现中心权威、维护国家统一,杜绝在转世中假公济私、弄虚作假的现象,建立起以金瓶掣签为中心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制度。公元1793年,清朝中心政府颁赐一个

22、金瓶于拉萨大昭寺(后移布达拉宫),专掣达赖、班禅等藏族大活佛;再颁赐一个金瓶于北京雍和宫,掣定蒙古族的大活佛。二百多年来,金瓶掣签制度为历代中心政府所坚持,为藏传佛教界所拥护,成为不行更逾的认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历史定制。据清朝理藩院统计,从清朝乾隆末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仅西藏地区就有39个主要活佛系统的灵童,是经过金瓶掣签而继承佛位的。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中心政府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投影显示清政府颁赐的金瓶(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上小字内容,让学生了解宗教界爱国人士对维护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并引导学生回答“动脑筋”中关于须弥福寿庙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说明白汉藏文化的融

23、合,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结论。老师介绍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乾隆帝亲撰的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直立在须弥福寿之庙的碑亭内,高约12.5米。碑下承以龟趺,龟趺、碑身和碑首各用一块巨石制成。乾隆帝在碑记中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边疆各地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拥护中心,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表明清政府与西藏关系之亲密。它生动地反映了清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老师过渡清朝初年,除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以外,还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保持新疆地区的稳定,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措施。下面我们详细来看一下这一方面的内容。板书二、平定大小

24、和卓叛乱1.大小和卓叛乱及其被平定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找出大小和卓叛乱的缘由,清军平叛的过程。学生看书学生回答在西北天山以南的广阔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清代常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两年的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探讨一下,清军平叛快速取得成功的缘由是什么?学生探讨学生回答(1)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丢失民心,违反历史的发展趋势,维吾尔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2)清政府的平叛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

25、。老师引导清军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实行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板书2.伊犁将军的设置老师讲解和卓是波斯语的译音,本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后裔和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新疆伊斯兰教封建上层人物也自称“和卓”。这里大小和卓是指天山南麓维吾尔族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罗尼都和霍集占。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独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心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限制了天山南麓的大部分地方。乾隆二十三年

26、(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天山南麓)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清军攻克库车后,小和卓逃到阿克苏,守城维吾尔族人闭门不纳,只得逃到乌什,同样为乌什维族人所拒,遂退保叶尔羌。大和卓则据守喀什噶尔。大小和卓相约各守一城,两人相为掎角,抗击清军。其次年,清军两路会师在叶尔羌城东黑水河畔击败叛军,乘胜分军,攻取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大小和卓见大势已去,大掠城中财物后率部逃往帕米尔。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大小和卓带着妻孥旧仆三四百人逃

27、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不久,当地部族将他们杀死,把尸首送交清朝。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最终粉碎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老师强调“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一目,要驾驭以下四点:(1)回部。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阔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2)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3)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留意政策,得到维族人民支持,最终平定了叛乱。(4)清政府在平叛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老师过渡同学们,在清朝初年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土尔扈特部的回来,描写

28、了一曲民族团结、友爱,体现中华民族向心力的赞歌。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绽开学习。板书三、土尔扈特回来祖国老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下,了解土尔扈特部回来的艰难历程。学生看书老师讲解(挂清朝疆域图)明朝后期,蒙古族根据活动地域的不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清初除漠南蒙古归属清朝版图以外,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也都臣服了清朝。厄鲁特蒙古分为四大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结成松散的联盟,以和硕特部的首领为盟主。17世纪初,准噶尔部在其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台吉、浑台吉是蒙古贵族的称号)统治时期,势力渐渐扩大。土尔扈特部因受准噶尔部排挤,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游牧,和

29、硕特部也迁移到青海一带。厄鲁特四部联盟至此基本解体。土尔扈特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下来以后不久,俄国的势力也到达了他们的北边,并力图把土尔扈特变成他们的附庸。土尔扈特极力维护自己的独立,接着保持和蒙古其他各部的联系,互通婚姻,参与集会,不断向清朝进奉表贡,到西藏熬茶礼佛。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因道阻不通,阿玉奇汗派使者经西伯利亚来到北京。同年,康熙帝也派出访团前往伏尔加河下游探望他们。阿玉奇汗欣喜若狂,具体地询问国内的状况,表示了土尔扈特部“属籍中华”和祖国休戚相关的思想感情,说“衣帽服色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难以相比”。阿玉奇汗逝世以后,沙皇俄国加强了对土尔扈特的限制。

30、沙俄政府为了对外扩张,向他们征收苛重的赋税,不断地征发兵员。土尔扈特的七八万战士在沙俄的对外斗争中丢失了性命。沙皇政府还沿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萨马拉河修筑堡垒,驻扎军队,打算随时镇压土尔扈特部的抗拒。1761年,渥巴锡继承汗位以后,沙皇政府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移民,派遣常驻官员,推行东正教,策划把那里变成为一个俄国的新行政区域。1770年,又强令16岁以上的男子尽行出征,阴谋借对外斗争把土尔扈特部歼灭掉。26岁的渥巴锡召开了绝密会议,组成领导核心,确定开展武装斗争,率领全部族回来祖国。十一月,渥巴锡以防卫入侵为名,下令每户派出一人到某地集合,数万名骑士如期赶到。会上作了动员,一样确定东归,并马上

31、起先各种打算工作。1771年一月四日,渥巴锡召集全部族战士,宣布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已下令要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圣彼得堡去做人质,还要选择一万名骑士参与俄国军队,因此,要么失去自由,忍受奴隶的枷锁,要么脱离俄国,回来祖国。一月五日,震惊世界的土尔扈特部抗拒沙俄压迫的民族武装起义爆发了。他们歼灭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军队和其他人员,焚烧了自己的宫殿、村落和带不走的粮食、物品。草原上升起了巨大的烟柱。渥巴锡骑在立刻,举着艳丽夺目的彩条旗,带着17万部众,分三路离开居住了一百四十多年的伏尔加河下游,踏着积雪,向太阳升起的东方祖国前进。渥巴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十多天的时间就跨越千里草原,穿过冰

32、封的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摆脱了沙俄几万军队的追袭。在哈萨克草原上,他们突然遭到哥萨克骑兵的攻击。九千多名战士在激烈的血战中牺牲。他们接着前进,全歼了抢先占据东进必经险要奥琴峡谷的哥萨克部队。在燥热的夏季,他们缺粮饥饿,疾病流行,击溃了从奥伦堡等地派去的两万追兵。到六月,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行程一万多里,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了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最终回到了祖国。他们献出了永乐八年(1410年)明朝政府敕封给他们祖先的汉篆玉印,表示回来祖国的诚意。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后,乾隆帝马上吩咐妥当安置他们在准噶尔盆地和科布多一带游牧,发放了大批救济物资,计马、牛、羊二十余万头,米、麦四万多石,茶

33、二万余封,羊裘五万多件,棉布六万多匹,棉花六万斤,以及大量的毡庐等等。渥巴锡等被迎接到承德,在木兰围场随围观猎,在避暑山庄里盛会赐宴。土尔扈特的各级头领都封了官爵,渥巴锡被封为卓哩克图汗(即英勇之王)。乾隆帝还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刻成两块巨大的碑石,树立在避暑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的两侧。(在讲解完之后,老师可以放电影东归英雄传里的一些镜头,让学生理解土尔扈特部回来过程的艰难。从而增加教学效果)老师过渡清朝前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国家得到巩固,疆域空前宽阔。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四个问题:清朝前期的疆域。板书四、清朝疆域1.疆域四至2.民族3.管

34、辖老师引导同学们从课本上找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并落实到清朝疆域图上。然后自己画一个简图来表示。看一下,在这么广袤的土地上,生活有哪些民族?清朝是如何对他们实施管辖的?学生看书显示样图1.疆域四至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内容亲密相联,即清政府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对外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清朝中心政府对达赖、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使清朝中心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土尔扈特部的回来祖国,则进一步呈现

35、了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凝合力,同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日我国版图的基础。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含义,同学们应当理解:在清朝统一政权下,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今日的民族格局。布置作业一、填空题1.清朝初年,顺治帝接见西藏喇嘛教首领,正式赐予“”的封号。后来,帝又对另一个喇嘛教首领五世赐予“”的封号。2.1771年,土尔扈特在首领领导下实行武装起义重返祖国,受到帝的热忱接待和妥当安置。

36、3.清朝的维吾尔族信奉教,居住在天山南路,称为。答案:1.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康熙班禅班禅额尔德尼2.渥巴锡乾隆3.伊斯兰教回部二、填图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的图示表现了清朝的疆域,请在空白上填写适当的地名。答案:接:西伯利亚跨:葱岭包:南海诸岛至:台湾临:太平洋板书设计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活动与探究下列一组画反映的是18世纪70年头初,英勇的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武装起义,毅然回到祖国。请你依据材料,结合画面,描述这段历史故事。土尔扈特部落清政府赈济土尔扈特的物资参考故事:土尔扈特是明朝时候瓦刺的后代,明末清初时属于我国蒙古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十

37、七世纪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后来,在他们北边的沙皇俄国渐渐向南扩张势力,威逼土尔扈特部听从俄国的统治。1761年,十七岁的渥巴锡继承汗位,当了土尔扈特部首领。那时候,他们已经在伏尔加河下游生活了一百四十多个春秋了。渥巴锡是个年轻有为的首领。他胸怀坦荡,待人和气,很受部下拥护。那时的沙俄正是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她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加紧了对土尔扈特部的限制和掠夺。1762年,沙俄当局还宣布要重建土尔扈特政权,成为俄国一个新的行政区,并且策划了一个换掉渥巴锡的政治阴谋。眼看土尔扈特部就要完全被吞并,土尔扈特人民就要沦为奴隶,一种惊惶担心的心情紧扣着每个人的心弦。正在这个时候,沙俄又发动

38、了对土耳其的斗争,强征土尔扈特人民去当兵,几万几万的土尔扈特子弟在俄国的对外斗争中丢失了性命!沙俄政府继而又作出新的规定:凡是十六岁以上的土尔扈特青壮年,全部都要开赴战场。土尔扈特部面临着可怕的灭族之灾!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渥巴锡忧心如焚,他暗下决心必需马上实行行动!1770年秋天,二十六岁的渥巴锡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渥巴锡和参与会议的五位首领一样作出确定:发动武装起义,摆脱俄国束缚,全部重返祖国!会后,他们马上投入了隐私惊慌的打算工作。其次年1月5日,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抗拒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起先了。那一天早晨,寒风凛冽,当早晨的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的伏尔加草原时,皑皑白雪反射出了刺眼的光线

39、。就在这时,成千上万的土尔扈特妇女、儿童和老人,乘上了早已打算就绪的马车、骆驼和雪橇,在跃马横刀的骑士们卫护下,一队接着一队,接连动身,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国他乡。他们边走边发出震惊天地的呼声:“我们的子孙恒久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临行前,他们杀死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军队和其他人员,并把全部带不走的锅灶、粮食统统毁掉。渥巴锡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结构宫殿。刹时间,多数村落都燃起了熊熊烈火,宽阔的草原上升起了滚滚浓烟。这是一幅多么悲壮的图画!这幅悲壮的图画仿佛在告知大家:土尔扈特人民已经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土尔扈特人民决不反顾!渥巴锡骑在立刻,举着艳丽夺目的新条旗,

40、率领着三万三千多户、近十七万部众,分成三路向太阳升起的东方祖国前进。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十多天的功夫便跨跃了千里草原,穿过了冰封的乌拉尔河。在渡过乌拉尔河以后,他们遇到沙俄哥萨克兵的攻击。为了打通东进的道路,他们浴血奋战,九千人壮烈牺牲。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在缺粮挨饿、疾病流行的熬煎下,又击溃了两万紧跟在后面的沙俄追兵。直到六月底,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行程一万多里,历尽千难万险,损失了全部牲口,付出了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最终踏上了家乡故土,投入了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的土尔扈特人,经过长途跋涉、颠沛流离,一个个满面尘埃,衣衫褴褛,许多人衣不蔽体,靴鞋俱无,小孩身上,几乎一丝不挂。为了实

41、现回来祖国的夙愿,他们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清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归来非常重视。乾隆皇帝得到奏报以后,马上派大臣到伊犁迎接,并且吩咐安置他们在准噶尔盆地和科布多一带放牧。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和内蒙古等地的各族人民送去了牛马羊等牲畜二十多万头,粮食四万多石,茶二万多封,羊裘五万多件,棉布六万多匹,棉花近六万斤,还有大量的毛毡庐等。这些物资的支援,真是雪中送炭,刚好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乾隆邀请土尔扈特部的首领来避暑山庄觐见,派御前大臣亲去迎接。对那些沿途对土尔扈特首领接待不周的地方大臣,乾隆赐予革职处分。渥巴锡等来到避暑山庄,乾隆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卓哩克图”是英勇、英勇的意思。对其他的首领,也都赐予

42、封爵,仍让他们管理土尔扈特部的事务。乾隆还向他们声明,敬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不易其俗”。土尔扈特人民“所至如归”,重新安家立业在祖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土尔扈特部心向祖国,万里归来,谱写了一首激烈人心的爱国主义的光辉诗篇。清政府的妥当安置,各族人民的主动支援,以及乾隆的热忱接见,避暑山庄里的盛会赐宴,刻石立碑,在祖国大家庭里,又描绘了一幅兄弟民族其乐融融、情深谊长的绚丽画卷!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学问: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

4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来祖国;清朝的疆城。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育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意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来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育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实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相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来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内容亲密相联

44、,即清政府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对外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清朝中心政府对达赖、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使清朝中心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土尔扈特部的回来祖国,则进一步呈现了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凝合力,同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日我国版图的基础。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内容虽然主题明确,但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初一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驾驭,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

45、学生也较难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导入:出示布达拉宫图片。复习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状况。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很多派,其中的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闻名的是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他们是西藏佛教地位最高的两位领袖。 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封号和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并赐以册印。从今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需经过中心政府的册封,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心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联系刚才学生复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46、,属宣政院管辖。这些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行分割的一部分。)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1)回部。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阔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 (2)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3)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留意政策,得到维族人民支持,最终平定了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清政府在平叛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播放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录像。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

47、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和库页岛葱岭太平洋 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喜马拉雅山 总结: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来祖国雅克萨之战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中心政府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郑胜利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作业:课后作业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