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3618370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1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学时:81 学时学分:4.5 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介绍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程,是探讨和研究中医学理论体系必修的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医学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6 6 学时)学时)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重点:中医理论体系与中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第二

2、章第二章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精气、阴阳、五行学说(1212 学时)学时)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了解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与发展。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在中医学中的运用。难点:五行制化和胜复第三章第三章 藏象(藏象(2020 学时)学时)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方法,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和主要病理变化,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掌握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熟悉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了解脏腑的生理特性,了解五脏与液、志、华之间的联系,了解心包络与

3、命门学说的概念。重点:脏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难点:脏腑的生理特性,肾阴、肾阳、肾精、肾气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三焦的部位形态及功能第四章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6 6 学时)学时)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掌握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功能)。重点:气的分类,血液运行,津液代谢。难点:气的分类。第五章第五章 经络(经络(6 6 学时)学时)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经络的生理功能,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掌握奇经八脉

4、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熟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熟悉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的循行特点和主要功能。重点: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难点:经络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第六章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病因与发病(1414 学时)学时)掌握六淫的概念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疠气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痰饮、瘀血的概念、形成原因和常见病证,以及致病特点,掌握邪正与发病的关系;熟悉饮食失宜、劳逸失度与发病,熟悉体质

5、因素、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了解中医病因学说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其它病因,如外伤、胎传因素等与发病的关系。重点:六淫、七情内伤、痰饮、瘀血的概念和致病特点。难点:痰饮的形成和致病特点。第七章第七章 病机病机(1010 学时)学时)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内在联系,掌握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掌握气血津液失常所出现的病理变化,掌握内生五邪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病机的基本含义,了解脏腑病机、经络病机及其他病机。重点: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难点:虚实真假、寒热真假。第八章第八章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6 6 学时)学时)掌握治则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了解中医学预防思想

6、的概念和基本原则。重点:治则的主要内容。难点:正治反治,标本缓急。第九章第九章 养生(养生(1 1 学时)学时)掌握养生的基本意义、原则和方法。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短时、直接、高效的优势,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完成从“教会”到“会教”的转变,使受教育者由“学会”变为“会学”,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知识再生与更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教书育人并重,引导学生树立治学、行事、作人的正确立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作业

7、、课后在线答疑等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学苑出版社2、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出版社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和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名词术语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课程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 10-20%,期中考试成绩占占课程成绩的 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占课程成绩的 60-70%。(任课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和要求,确定课程成绩评定的标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供留学生使用)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学时

8、:108学分:6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中医(药)学专业五年制(留学生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深入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各科打下坚实基础。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绪论(12 学时)学时)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学概念、中医学基本特点第一章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0 学时)学时)掌握:精气、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与五行学

9、说的基本内容;理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具体运用;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重点: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与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在中医学中的具体运用。难点:阴阳交感互藏、阴阳自和与五行制化第二章第二章藏象(藏象(3030 学时)学时)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分类及特点,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五脏与体窍志液时之间的关系,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了解:脏腑的生理特性、了解心包络与命门学说的概念;重点: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难点:脏腑的生理特性、肾阴、肾阳、肾精、肾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三焦的部位形态及功能、命门水火概念。

10、第三章第三章气血津液(气血津液(8 8 学时)学时)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和功能;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熟悉:气的生成、运动与分类;血的生成和运行;重点:精气血津液的概念和功能、气的分类;血的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难点:气的概念与分类第四章第四章经络(经络(6 学时)学时)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经络的生理功能;十二经脉的命名,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熟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了解阴跷、阳跷、阴

11、维、阳维脉的循行特点和主要功能。重点: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难点: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第五章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病因与发病(1414 学时)学时)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疠气概念和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痰饮、瘀血的概念、形成原因、致病特点,发病的基本原理及发病的常见类型;熟悉:中医病因学说的概念和特点;瘀血的病证特点;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概念与致病特点;影响发病的因素;了解:其它病因,如外伤、胎传因素等与发病的关系;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六淫、七情内伤痰饮、瘀血的概念及致病特点难点

12、:痰饮形成原因、致病特点第六章第六章 病机(病机(1010 学时)学时)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的概念;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阴阳失调概念及类型;气血津液失常概念及类型;内生五邪概念及类型;熟悉:病机的基本含义;疾病的传变与转归;了解:脏腑病机、经络病机。重点: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基本病机;难点:虚实真假、寒热真假第七章第七章预防与治则(预防与治则(1010 学时)学时)掌握:治则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熟悉:养生、预防基本含义;了解:养生与预防的主要方法重点:治则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难点:因时养生、正治反治、标本缓急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1.采用多媒体教

13、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板书,培养学生对中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能力。2采用授课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培养留学生汉语思维能力、汉语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四、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四、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依据中医学认识分析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一般规律,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认识中医学所采用的哲学知识分为一般知识模块;将中医学对人体的生理机制的认识分为藏象学说知识模块;将中医学对人体的病理机制的认识分为病因病机学说知识模块;将中医学对人体的养生与防治理论的认识分为养生与防治知识模块。(1 1)中医基础学的一般知识)中医基础学的一般知识一、绪论部分讲授四个方面的内

14、容,共 6 学时。具体有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三个部分,共12学时。主要需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了解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与发展。(2 2)中医基础学的藏象学说理论)中医基础学的藏象学说理论三、藏象学说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计划 26 学时。掌握的是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方法;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和主要病理变化;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掌握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掌握脏与脏,

15、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熟悉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熟悉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了解脏腑的生理特性;了解五脏与液、志、华之间的联系,了解心包络与命门学说的概念。四、精、气、血、津液这是人体基本的物质,对其的认识需讲授 8 学时。需要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掌握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功能)。五、经络这是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授 6 学时。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经络的生理功能;掌握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掌握

16、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熟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熟悉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的循行特点和主要功能。(3 3)中医基础学的病因与病机理论)中医基础学的病因与病机理论七、病因与发病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的有理论,共讲授 14 学时。需要掌握六淫的概念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疠气的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痰饮、瘀血的概念、形成原因、常见病证,以及致病特点;掌握邪正与发病的关系。熟悉饮食失宜、劳逸失度与发病;熟悉体质因素、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了解中医病因学说的概念

17、和特点;了解其它病因,如外伤、胎传因素等与发病的关系。八、病机学说是中医学认识疾病机理的重要内容,计划讲授 10 学时。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内在联系;掌握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掌握气血津液失常所出现的病理变化;掌握内生五邪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病机的基本含义;了解脏腑病机、经络病机及其他病机。(4 4)中医基础学的养生与防治理论)中医基础学的养生与防治理论九、防治原则及养生主要讲授中医学在健康与调养方面的重要思想,共8学时。掌握治则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掌握养生的基本意义、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医学预防思想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1)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

18、法中医基础学课程以讲授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基本功能、基本规律为主的课程,因此基本概念是本课程需要强调的基本点,教授清楚、解释明确是关键。本课程的重点是藏象学说和病因学说,讲授这两个学说时,需要结合临床实践,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够从生理学与病理学两方面理解藏象学说和病因学说的本质。课程的难点是阴阳五行学说和病机学说,作为中医学哲学基础的阴阳五行学说比较抽象、宏观,讲授要尽量具体化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内涵;病机学说主要是介绍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的机理的,由于本课程主要面对的是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还未经过临床实践,中医学又是紧紧依靠临床实际的医学,学生对病的概念比较陌生,马上要理解疾

19、病变化的机理就有难度。讲授时我们就结合典型案例,通过提问、讨论和视屏放映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在分析具体病证中,让学生尽快找到和建立中医学认识疾病变化的基本思路与规律。(2 2)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1)意义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基础学课程虽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中医学的实践又是以临床诊疗为基础的,离开临床实践的讲授显得枯燥,可是我们的对象又是一年级的学生,其医学知识大部分是零。在教学计划中没有安排临床实践的前提下,我们的措施是先看教学录像,以教师为主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病案讨论,或以同学自己的病为教学病例现场教学。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医学知

20、识,深受学生欢迎。为保证这项实践教学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我们第二个措施是要求主讲教师坚持自己出门诊,加强和丰富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中医学的现代研究能力,我们为七年制本科学生开设了中医基础的实验课教学。在总体思路上,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去培养学生的中医临证实践能力和中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水平和基本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中医科研观点和思路,提升本科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术水平能力,为后续中医学其他课程的教学打好基础,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医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做好基础教学。2 2)实验)实验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

21、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实验一的名称是麻黄汤对正常大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要求学生了解汗法的实验运用及其发汗的机理,观察给药后发汗作用,即记录深紫色着色点(即汗点)出现的时间、颜色和数量。实验二的名称是醋酸可的松小鼠“阳虚”模型抗寒抗疲劳实验,学习用醋酸可的松制作“阳虚”模型的方法,并观察其耐疲劳情况。实验三的名称是大肠推进运动模型实验,掌握肠推进运动实验模型制备的技能,包括肠道插管方法、肠管及肌肉皮肤的缝合技术、造模动物的护理等,并了解下法的机理。实验四的名称是三承气汤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了解不同药物对整体动物肠运动的影响,并比较三承气汤泻下作用的强弱。以上四个实验共 12 学时。3 3

22、)实验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在基础理论教授结束后,进行实验教学。本课程实验教学部分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根据内容需要采用实验指导介绍的实验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每一实验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与差别;突出理论系统性,明确其理论依据;密切联系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实际;适当介绍本学科研究发展动态及相关学术内容的研究进展。组织形式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设立主、辅代制。教师指导以多媒体演示与亲自示范为主,并跟随实验的全过程。4 4)课程实验的考核内容与方法)课程实验的考核内容与方法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实践部分的考核,三个实验完成后当日完成实

23、验报告,成绩占实践教学部分的 90%,结合平时出勤实验课程表现,成绩占实践教学部分的 10%。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药、管理专业适用)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学时:72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属于中医药学专业基础课,适用中药、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以及中医诊治疾病的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中药各专业的学习、中医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绪论(2学时)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重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难点:辨证论治第二章

24、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学时)掌握阴阳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形成。重点: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难点:阴阳五行学说基本规律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章 藏象(12学时)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及中医学对脏腑的分类方法;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熟悉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重点: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难点:三焦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第四章 气血津液(3学时)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分类;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和功能。了解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

25、: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分类。难点: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功能及输泄。第五章 经络(5学时)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生理功能;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及表里关系;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督、任、冲、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了解十二经脉的大体循行部位了解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重点:经络主要生理功能,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难点: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第六章 病因(6学时)掌握中医病因学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疠气、七情的概念及致病特点;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

26、成原因和致病特点。了解饮食内伤、劳逸致病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其它病因。重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痰饮、瘀血的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难点:痰饮的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第七章 病机(5学时)掌握邪正盛衰对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影响;掌握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掌握气血津液失常所出现的病理变化。熟悉发病的基本原理,了解内生“五邪”的基本病理重点:基本病机难点:阴阳失调对疾病的影响第八章 诊法(15学时)掌握望神、望面色、望舌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听声音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问寒热、汗、二便、疼痛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掌握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及常见病脉。熟悉望形态、望头颈五官、望皮肤、望二阴、望

27、排出物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熟悉问饮食口味、问睡眠的方法及其意义,熟悉按诊的方法及意义。了解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基本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嗅病气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了解一般问诊的内容,了解妇科、儿科问诊的方法及其意义,了解相间脉的主病规律及脉症顺逆取舍。重点:舌象(舌苔和舌质)与主病,问寒热、汗、二便、疼痛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及常见病脉。难点:舌象(舌苔和舌质)与主病,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及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第九章 辨证(12学时)掌握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方法及临床常见证型。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基本概念及方法。重点:八纲辨证的意义和内容。难点:阴阳辨证

28、第十章 防治原则(6学时)掌握治则的含义和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主要内容。了解中医学预防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点: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内容,三因制宜的概念。难点:反治法的概念和内容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教学录像片、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直观教具、图表等,以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授课时数应该为72学时,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可适当采用填空题、增加单选题,不考多选题,成绩占总评分的60-70%。要进行期中考试,其成绩占总评分的20-30%,课堂提问、作业等占10-20%,上报校教务处为综合评定的成绩。五、其它说明五、其它说明考核成绩百分比的确定,可由课程负责人与任课老师及系负责人依据学生程度、学习情况确定,确定后及时告诉学生,上报校教务处为综合评定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