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解析).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22555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2022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羊草是北方草原的一种多年生优势牧草,前些年由于受到人为开垦的影响,羊草数量显著下降。开展退耕还草工程之后,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其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B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发生了群落演替C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发生变化D开展退耕还草后,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答案:B解析: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其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A错误;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发生了次生

2、演替,B正确;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种类增多,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也发生变化,C错误;开展退耕还草后,环境条件改善,故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D错误。2、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B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从曾经的水草稀少发展至现在生物资源丰富的过程属于群落次生演替答案:B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不能

3、构成一个群落,因为群落包括该淡水湖中所有的生物,B错误;湖泊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该淡水湖由曾经的水草稀少(属于次生裸地),演替至现在的水草茂盛,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A竞争、竞争 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 D捕食、互利共生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和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又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故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4、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

4、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答案:C解析: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正确;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B正确;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该沙地演替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

5、因为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D正确。5、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农作物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农作物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间作农作物乙后,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因此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A正确。间作农作物乙后,群落的空间结构改变,害虫A的数量受到抑制,说明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B正确。A的数

6、量受到抑制就是因为其环境容纳量下降了,C正确。间作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抑制,因此农作物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6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树种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密度(株/公顷)占比(%)密度(株/公顷)占比(%)密度(株/公顷)占比(%)胡桃楸9492.1687.8400白桦13834.2412

7、531.0214034.74红松604.2230721.571 05674.21A.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 423株/公顷C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D在长白山地区,针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关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中的老年树比例所占较大、幼年树比例为0,故其年龄组成

8、为衰退型,而白桦种群中的老年树、成年树和幼年树所占比例相当,故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红松种群中的老年树所占比例较小、幼年树所占比例较大,故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 056307601 423(株/公顷),B正确;由于红松较高大,与白桦树竞争阳光的能力更强,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所以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C正确;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分布不同,这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D错误。7、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

9、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50 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答案:C解析: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宜选用2020 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错误。8、

10、羊草是北方草原的一种多年生优势牧草,前些年由于受到人为开垦的影响,羊草数量显著下降。开展退耕还草工程之后,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其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B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发生了群落演替C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发生变化D开展退耕还草后,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答案:B解析: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的羊草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其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A错误;羊草种群恢复过程中,退耕区域发生了次生演替,B正确;开展退耕还草后,生物种类增多,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也发生变化,C错误;开展退耕还草后,环境条件改善,故羊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1、增大,D错误。9、某植被严重破坏的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三个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B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将不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C图中bc阶段,物种比物种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物种和物种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物种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属于灌木。封山育林后,一年生草本植物先增多,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数量增多,使低矮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导致一年生草本植物数量减少,因此,物种由盛到衰主要受光照

12、的影响;c点时属于灌木阶段,c点后群落的分层现象会更明显;bc阶段由于灌木的数量增多,草本植物得到的光照较少,物种的数量多于物种,说明物种比物种更能耐受弱光环境;物种和物种都是植物,它们之间只有竞争关系。10、栎树是某森林中主要的生产者,舞毒蛾啃食栎树。栎树盛果期时丰富的果实会把白尾鹿吸引到森林中,鹿身上的扁虱会跳到森林地面产卵。大量的栎树果实也吸引着白足鼠,扁虱卵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白足鼠血和人血,同时会将白足鼠体内的螺旋菌传播给人类,使人类患上莱姆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扁虱与鼠、鹿、人之间的寄生关系导致螺旋菌传播到人B.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将增加C.栎树盛果期

13、时,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由题意分析,扁虱与白足鼠、鹿、人之间的寄生关系会导致螺旋菌传播到人,A正确;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导致白尾鹿数量减少,扁虱数量减少,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减少,B错误;栎树盛果期时,白尾鹿数量增加,导致扁虱数量增加,进而使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C正确;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D正确。11、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

14、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答案:C解析:曲线不重叠时,只表示食物方面没有竞争,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M、N两种生物会存在空间上的竞争,A错误;b表示生物的取食范围,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强,B错误;d越小,两种生物摄取的相同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C正确;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M、N将呈现“S”型增长,D错误。12、菌根真菌与植物的根系生活在一起形成菌根。其中,菌根真菌R(R菌)可帮助植物甲从土壤中吸收N、P等元素,R菌只能以脂肪酸为能源物质,但其自身不能合成脂肪酸,所需脂肪酸由与其共同生活的植物甲提供。下列对这两种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15、A.植物甲与R菌存在竞争关系B.植物甲为R菌提供能源物质C.R菌与植物甲代谢类型不同D.植物甲与R菌共同(协同)进化答案:A解析:R菌可帮助植物甲从土壤中吸收N、P等元素,植物甲可为R菌提供脂肪酸,二者为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植物甲为R菌提供的脂肪酸为R菌的能源物质,B正确;R菌为异养型生物,植物甲为自养型生物,二者的代谢类型不同,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推测植物甲与R菌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13、下列关于草原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小于热带雨林B.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C.草原上的生物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共同进化D.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

16、富度答案:B解析: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小于热带雨林,A正确;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分层现象,B错误;草原上的生物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正确;取样器取样法可用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正确。14、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5 cm1179510 cm4201015 cm313A.表中数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得出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和温度无关C.花坛05 cm土层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最高D.土层中的小动物类型不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该研究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

17、壤小动物的丰富度,A错误;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和温度有关,B错误;花坛05 cm土层中小动物物种数最多,丰富度最高,C正确;土层中的小动物类型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D错误。15、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如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该地最终演替为森林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

18、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顶极群落主要是由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的,该地不一定会演替为森林,B错误;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C正确;杂草、灌木等植被具有的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16、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

19、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耐阴植物一般在下层弱光条件下生长,恰好喜欢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B正确;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这是由于海拔不同造成的,体现植被的地带性分布,C错误;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17、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

20、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草方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因此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正确;草方格沙障中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被微生物分解产生腐殖质,改善了土壤结构,B正确;该过程中人们利用草方格治理沙化土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改变了演替速度和方向,C错误;草方格可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成活后可增加该地物种数量,从而增加物种丰富度,D正确。18、如图为某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淡水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图示,多边形的宽度表示不同深度处该浮游动物的相对个体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21、的是()A.该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该浮游动物在4:00前后集中于池塘中较深的部位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群落D.该浮游动物昼夜分布的变化可能与温度、溶氧量和浮游植物的分布有关答案:D解析: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分层现象,该浮游动物随昼夜变化在池塘的不同深度处进行移动,这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分析图形可知,该浮游动物在4:00前后集中于池塘中较浅的部位,在12:00集中于池塘中较深的部位,B错误;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称,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不能构成群落,C错误;该浮游动物随昼夜变化在池塘的不同深度处移动,

22、这可能与温度、溶氧量和浮游植物(食物)的分布有关,D正确。19、某植物群落最初由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放牧和烧荒后,变为由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蒿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周围12 m范围内形成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与共生关系B.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C.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D.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灌木群

23、落和一年生草本的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樟脑可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本,因此樟脑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而放牧烧荒是人为地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确;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加速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20、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随

24、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A正确;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错误;据图中数据可知,距石头的远近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不是各种生物之间的物质都是循环的,D错误。二、非选择题2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

25、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 演替,其原因是 。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 ,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 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该林海的土壤中生活着硝化细菌和霉菌,其中霉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 。(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

26、林海? ,请说明理由: 。(5)樟子松在塞罕坝林区广泛分布,其常见病虫害之一为松梢螟。林场建设者在防治松梢螟的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喷洒高效农药;方案二是放养松梢螟的天敌长距茧蜂。请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评价: 。答案:(1)次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群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3)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4)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5)喷洒高效农药可以短时间内见效,但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松梢螟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松梢螟的天敌,松梢螟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并且农药还可能造

27、成环境污染。在林海中放养长距茧蜂,由于松梢螟和长距茧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松梢螟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这个角度看,方案二有利于提高塞罕坝林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其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使动物群体也有垂直分层现象。(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该林海的土壤中生活着硝化细菌和霉菌,其中霉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8、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3)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因为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现有的气候条件无法形成森林生态系统。(5)林场建设者在防治松梢螟的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喷洒高效农药,方案二是放养松梢螟的天敌长距茧蜂。前者是化学防治,后者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防治效果较好。22、回答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问题:(1)一个群落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现象称为_。(2)

29、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图甲呈现了不同群落交错区的群落组合数与鸟类建巢数的关系。请参照该图推测,群落交错区的种群数目比单一群落区_(填“多”或“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3)生物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结构,图乙表示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捕食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当滨螺密度由0逐渐增大到150只/m2左右时,藻类种数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小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中处于_(填“优势”或“劣势”)地位。当滨螺密度超过了150只/m2时,藻类的种数下降的原因是_。答案:(1)镶嵌分布(2)多群落交错区可包含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

30、大多数种群(3)优势浒苔供不应求时,滨螺取食其他藻类,从而使藻类种数减少解析:(1)一个群落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2)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由图甲可见,某一地段上群落组合数越多,鸟类建的巢数就越多,由此推测鸟的种类数也越多,推而广之,其他种群数也越多,原因是该地段包含了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3)滨螺捕食藻类,但更喜欢取食藻类中的小型绿藻浒苔,即滨螺所处环境既有浒苔又有其他藻类时,滨螺会首选浒苔取食。正因为如此,随着滨螺密度由0逐渐增加到150只/m2左右时,浒

31、苔被捕食,为其他藻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等条件,从而使藻类的种数增加,由此可见,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当滨螺密度超过150只/m2时,其喜食的浒苔几乎被取食殆尽,只能转向取食其他藻类,因此藻类的种数随着滨螺的密度继续增大而减少。23、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林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来

32、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填“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的能力。(4)若群落A是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

33、况是_。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答案:(1)种群年龄组成(2)较低先增加后减少中(3)竞争分层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4)初生先增加后保持稳定速度和方向解析:(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属于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的同种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4)冰盖融化后的裸地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所以其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自然条件下的群落演替过程是生态系统趋于相对稳定的过程,其有机物含量也逐渐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4、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

34、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鸟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中鹭鸟的优势种是 。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 (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 m10 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正常情况下,由于鹭鸟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的难度增大,则所得数据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 资源

35、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不同,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 和 ,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 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答案:(1)池鹭随机标志重捕法偏大(2)垂直空间(3)时间取食地点(或地点)竞争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池鹭的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鹭类,因此池鹭是该森林群落中鹭鸟的优势种。样方选取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36、。鹭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种群数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正常情况下,由于鹭鸟被捕捉一次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加,因此所得数据比真实值偏大。(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3)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但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可见,这两种鹭鸟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