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演替(含解析).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22506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演替(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演替(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演替(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演替(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2022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演替一、选择题1、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土壤条件和一些生物,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2、;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下的演替趋向营养结构复杂化,而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其群落结构越来越简单,局部湿地退化成草地或荒漠,改变了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C错误;与草甸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2、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能重现森林C甲地和乙地的演替类型相同D甲、乙两地随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C解析: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

3、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地衣比苔藓早出现,A正确;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都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植被彻底消失,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错误;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3、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

4、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完全的取而代之,所以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有相同的,C错误;与阶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故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4、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答案: D解析: 次生演替是在

5、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B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错误。5、上世纪60年代,由于开沟疏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加上气候变化的胁迫,某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局部湿地逐渐退化成草地或荒漠,呈现出“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沙漠化地荒漠”的生态演替趋势。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上述

6、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D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甸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土壤条件和一些生物,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下的演替趋向营养结构复杂化,而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其群落结构越来越简单,局部湿地退化成草地或荒漠,改变了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C错误;与草甸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此岛屿植被茂盛、风景优美成为了旅游胜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B.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发生的

7、演替为初生演替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答案:C解析:由于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A正确;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人类的活动可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正确。7、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

8、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 B. C. D.答案:A解析:河水携带泥沙进入大海时,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海水逐渐淡化,所以,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为:生长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生长在陆地环境中,对应的植物群落演替顺序是,A正确。8、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

9、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A解析: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原来是森林,火灾后的森林还具备演替为森林的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的演替,甲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出现得比苔藓早,C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两地生物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多,D正确。9、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比乙的演替速度慢、历时长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答案:B解析:图中甲曲线表示次生演替,乙曲线表示初生演替,次

10、生演替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B错误;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处物种丰富度虽然相同,但物种种类不一定相同,C正确;当气候条件适宜时,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均可演替成森林,D正确。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时间的演替,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D群落演替一定就是原有物种的恢复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A正确;“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受西北干旱地区水分的限制,该地区的典型

11、草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种的取代,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D错误。11、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演替过程中物种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高。1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人类活动可以任

12、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往往影响群落的演替,但并不是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人类活动有些对群落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人类活动不能任意的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1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D在沙漠上不能演替出稳

13、定的群落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自然原因影响较少,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是主要原因,A正确;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速次生演替的速度,或改变演替的方向,B正确;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能使群落尽快恢复并按自然演替规律进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C正确;沙漠地区也可演替成稳定的群落,D错误。14、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

14、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前一阶段优势物种还是存在于这一生态系统,只是种群数量较少,C错误。15、我国某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林窗)。这时往往最先进入该地区的是杨树、白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林窗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后动物类群也会有所改变C在群落演替

15、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初期,群落中没有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该地发生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动物、植物等生物类群一定会发生改变;在群落演替的初期,生物种类较少,但仍有竞争关系(如:杨树和白桦)、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如:乔木和草本)。16、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该演替的起点是采伐迹地,原有土壤条件还保存,

16、应是次生演替。的动态变化也属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为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17、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宇顺学科组主要研究在人类活动干扰下水质与水生生物群落的关系,以及水生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响应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生生物群落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现象,不存在水平结构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在人类活动干扰下,水生生物群落的优势物种可发生改变D水生生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自我调节能力一般会增强答案:A解析:水生生物群落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现象,A错误;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的结构、群落演

17、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正确;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生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优势物种可被替换,C正确;一般情况下,水生生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越来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D正确。18、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不可表示该地块上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答案:A解析: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

18、垂直结构,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图丙不可表示该地块上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19、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答

19、案:B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20、如图是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平稳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答案:D解析:演替起点物种数量不为零,即珊瑚礁群落的演替不是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过程,A正

20、确。鱼的种数和个体数均随着珊瑚礁体积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即可知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B正确。随着演替期的增加,鱼的种数趋近平稳,C正确。鱼的种数随珊瑚礁的体积增加,两者最终均趋于平稳,而不是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D错误。二、非选择题21、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_。(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

21、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解析:(1)光裸的岩石从未被植被覆盖过,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森林被全部砍伐过的地方保留了基本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会有植物的繁殖体,该地方发生的演

22、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光裸的岩石演替到具备土壤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过程,而次生演替的起点即具备了基本的土壤条件,形成森林所需的时间较短。(3)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且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土地荒漠化的趋势不变,故演替方向不变。22、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光裸的岩地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光裸的岩地最终演替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 。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形成_的过程。(3)地衣阶段与苔藓阶

23、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 (4) 在以下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较长的是_ 。 A.裸岩阶段到苔藓阶段B.苔藓阶段到草本植物阶段C.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D.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解析:(1)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群落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据此可以排列各演替阶段的顺序。(2)地衣的出现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地衣会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3)地衣阶段之后的一个阶段是苔藓阶段,二者相比,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和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苔藓阶段。(4)从裸岩阶段到地衣阶段由没有土壤到形成土壤,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土壤条件均较差,演替所需时间较长。答案

24、:(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有机酸土壤(3)苔藓阶段苔藓阶段(4)A23、如图为退耕还林后,不同年限的群落覆盖度(植物覆盖面积占地面总面积的比例)变化曲线。(1)总的来说,演替包括了两种不同类型,图中所示的为_演替,而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是_演替。 (2)据图分析,退耕后此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量将_(填“增加”或“减少”).(3)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演替一定年限后,此生态系统比原来耕地的结构更加_(填“复杂”或“简单”)。 (4)人类可以毁林开荒,也可以退耕还林,这表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_。 解析:(1)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前者是在一

25、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后者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得以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3)退耕还林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量增加,结构将更加复杂。(4)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1)次生初生(2)增加(3)复杂(4)方向24、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外界环境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水体中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材料器具:干稻草、蒸馏水、池塘水、量筒、滴管、载玻片、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盖玻片、显微镜、镊子、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等。探究过程:a.取适量的干稻

26、草加水煮沸,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取一滴干稻草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b.将冷却后的干稻草水均分到两个大烧杯中,并标号为A、B。向A烧杯加入 ; B烧杯加入_。c.向A、B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池塘水,混合均匀后,取水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后每隔3 d对其中各种生物的_进行观察并记录。 d.分析数据。请分析并回答:(1)补充探究过程中的空缺部分。(2)干稻草加水煮沸的目的是 ; 干稻草水的作用是 。 (3)观察到的生物来源于 。 (4)其中加蒸馏水的烧杯,生物的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培养液中有机物较多时,种群中_、_、_占优势,然后随有机物减少而减少,最后,

27、培养液中所有的动物种群都将灭亡。 从演替方向来说,这种群落演替的结将 。 解析:(1)观察H2SO4溶液对群落中生物的影响应设置有无H2SO4溶液的对照实验。实验的检测指标为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2)干稻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有机物,但不能有其他生物干扰,所以要灭菌。(3)最终观察到的生物来源于加入的池塘水和空气。在研究群落中种群数量变化时只能从其种群密度来考虑。(4)从实验结果的曲线中可知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在起始段内数量较多的生物是滴虫、肾形虫和异养细菌。由于培养液中的有机物是有限的,所以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差,生物种类越来越少,最后灭亡。答案:(1)b.适量的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等量的蒸馏水c.种群密度(2)灭菌提供有机物(3)加入的池塘水和空气(4)滴虫肾形虫异养细菌由复杂到简单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