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315370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重庆市“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一、“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现状(一)发展回顾1、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重庆市建筑业在“十二五”期间保持整体平稳增长。2011年至2015年,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795.35亿元,较“十一五”时期的7820亿元增长了304.3%,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时期计划总产值16000亿元的目标,重庆市近几年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如图1-1所示。2015年重庆市建筑业总产值位居西部地区十二个省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的第2位,各省市具体的建筑业总产值见表1-1。2011年至2015年累计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862.2

2、9亿元,建筑业对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9.12%提高到2015年的10.88%,2015年拉动经济增长1.11个百分点,重庆市建筑业对GDP的影响见表1-2。图1-1 重庆市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长率表1-1 2015年西部地区各省市建筑业总产值情况名次省份总产值(亿元)1四川8768.242重庆6256.943陕西4752.614云南3268.935广西2953.426新疆2255.747贵州1947.748甘肃1849.029内蒙古1123.4710宁夏524.5311青海409.5112西藏106.92 表1-2 建筑业对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影响情况 单位:亿元2

3、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658.58852.34991.321148.271356.061514.3建筑业增加值增量127.21193.76138.98156.95207.79158.24GDP7925.5810011.3711409.612783.2614265.415719.72GDP增量1395.572085.791398.231373.661482.141454.32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9.12%9.29%9.94%11.43%14.02%10.88%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1.95%2.44%1.39%1.38%1.63%1.11%重庆市

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由2010年的19084.76万平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32801.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由2010年的7598.59万平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13542.58万平方米。建筑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171627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312848元/人,重庆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等情况见表1-3。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由2010年的208.7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04.53亿元,利润总额由2010年的120.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6.54亿元。施工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由2010年的184.1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65.13亿元,各年利税、利

5、润见表1-4。建筑业企业上缴税金由2010年的88.5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97.99亿元,各年上缴税金情况如图1-2所示。表1-3 建筑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等情况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建筑业企业人员数(万人)139.33140.70135.23160.09191.60192.80按总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元/人)171627194690190502298643303366312848人均竣工产值(元/人)941739468999715150836150581165344人均施工面积(平方米/人)131127128188180164 表1-4 建筑业各

6、年利税、利润 位:亿元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8.75268.40293.17419.99450.19504.53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20.18155.34162.73255.82274.51306.54施工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84.13243.65271.06389.98416.89465.13施工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03.40140.92151.14237.81255.18281.59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4.6224.7522.1230.0133.3139.40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6.7814.4211.

7、5918.0119.3324.95图1-2重庆市建筑业各年上缴税金情况 2、资质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行业结构在调整中实现快速发展和逐步优化,资质等级稳步提升,人员素质持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三层次承包服务关系和建筑行业结构。我市建筑企业情况如下:2015年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达9949家,其中我市企业8264家,市外企业入渝登记备案1685家。我市施工总承包企业由2010年的1755家增加至2015年的2302家。2014年,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取得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成为除重庆建工集团之外重庆本地第二个特级

8、资质企业。我市专业承包企业由2010年的2769家增加至2015年的3277家。我市劳务分包企业由2010年的1752家增加至2015年的2667家。我市施工企业情况见表1-5。 表1-5 我市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及数量情况 单位:家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我市施工企业627666716772746682288246施工总承包特级222233一级163189200224243286二级697676712744766775三级893955952107012621238专业承包一级124130138151161167二级491460473497507520三级209

9、122922187239625632511不分等级636468697279劳务分包一级145415621695188921232135二级126151141178229233不分等级172190204246299299全市工程监理企业由2010年的86家增加至2015年的100家,甲级监理企业由2010年的44家增加到2015年的60家,甲级监理企业占监理企业总数的比例在2012年回落后快速增加。乙级、丙级企业数量增加较企业总数增加缓慢,表明我市监理企业结构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图1-3 我市甲级监理企业占监理企业总数情况全市建筑市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由2010年的148家增加至2015年的22

10、6家,甲级企业由2010年的68家增加到2015年的107家。全市建筑市场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由2010年的120家增加至2015年的143家,甲级资质企业由2010年的23家增加到2015年的35家,暂定级资质企业呈减少趋势。我市招投标机制越来越完善,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我市建筑市场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市有81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2015年底有177家。年设计产能由2010年的0.739亿立方米增加至2015年的1.76亿立方米,2011年至2015年的年平均设计生产能力为1.33亿立方米。2015年预拌混凝土实际产量为5770万立方米,约为2010年的两番。2011年

11、到2015年预拌混凝土年均产量为5097万立方米。各行业各资质等级企业见表1-6。表1-6 我市相关建筑企业资质情况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监理企业(家)综合类222222甲级444648555660乙级252322202528丙级151621181110总数8687939594100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家)甲级68808796102107乙级777575738696暂定级3118192023总数148166170188208226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家)甲级232525283135乙级495562606158暂定级484335314250总数120123122

12、119134143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家)8185112138168177年设计生产能力(亿立方米)0.7390.871.11.341.61.76实际产量(万立方米)2990395444865300597557703、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十二五”时期,加大建筑业人才培养力度,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人才队伍,有力地支撑了行业整体发展。重庆市注册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显著增加。一级建造师数量由2010年的6101人增加至2015年13700人,二级建造师数量由2010年的14582人增至2015年43600人。注册造价工程师数量

13、由2010年的2085人增加至2015年的3942人,全国造价员数量由2010年的14156人增至2015年的36800人。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由2010年的2135人增至2015年的2839人,重庆市监理工程师数量由2010年的3072人增至2015年的6667人,重庆市监理员数量由2010年的4968人增加至2015年的7722人。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见表1-7。建设岗位持证上岗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以及提高。2011年至2014年期间累计培养并考核通过专业技术岗位人员207211人,其中施工员9.07万人,预算员2.47万人,质检员1.77万人,材料员9885人。职业技能岗位培训鉴定总量470

14、023人。进一步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重庆市建设岗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保障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重庆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表1-7 各行业从业人员情况 单位:人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一级建造师610177428673104001180013700二级建造师148521832524846335004290043600注册造价工程师208522732674316236403942全国造价员141561510918926240002700036800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21352305238324632655283

15、9重庆市监理工程师307242724671610561326667重庆市监理员4968564958055822627677224、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不断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强化招投标监管。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招投标管理系统。继续加强了招投标关键环节的监管,弱化了技术标的评审。进一步实施差别化招投标监管,强化对国有投资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管,简化非国有投资项目招投标程序。稳步推进电子招投标,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完善交易市场监管。于2011年组建了市级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集中交易平台,通过电子招投标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招投标

16、监管,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监管。积极应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改革,确保交易市场监管不缺位。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积极贯彻落实了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标准。加大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造价信息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强化了合同履约网络监管,完善了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了合同履约评价效能。加强建筑执法力度。强化了日常执法寻常,健全了处罚裁量机制。重点项目的服务和监管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了对公租房、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的服务和监管。5、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相关人员证书电子化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民工“平安卡”制度,落实施工现场标准化。出台了一系列技

17、术规程和安全规定,以政府令形式出台了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活动,举办了质量安全全员大培训、安全生产月、中加合作等教育培训活动。强化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编制建筑安全生产系列标准图集。壮大了建筑安全监督人员队伍,并加大了安全监督装备经费投入,监督力量进一步增强,监督效率和科技水平大大提高。各年事故死亡人数都控制在安全生产指标范围内,坚决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6、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工程质量法规制度,编制了重庆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的质量方案和细则。加强了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18、专项治理,严格施工图审查责任,制定并落实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施工专项方案,从设计、施工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质量常见问题。全面落实了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积极推行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加大对分户验收的监督抽查力度,实现分户验收覆盖率100%。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持续稳步提升,建成了一大批优质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共有13个工程项目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获奖数量比“十一五”增长62.5%。7、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并鼓励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政策,营造良好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切实推进建筑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应用水平,重点推动建筑业产业化、建筑业信

19、息化、绿色施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促进建筑业精细化的生产模式。“十二五”期间评审通过并公布市级工法282项,国家级工法33项。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为江北机场T3航站楼、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并有力提升了建筑企业科技实力和整体竞争实力。8、建筑企业加速向外拓展加大扶持建筑业发展,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立足本地市场的同时鼓励企业向外拓展市场。通过扶企业、引项目、聚合力、搭平台促使企业走出去,建筑企业借势到市外、国外承接相关业务取得一定的成绩。重庆市建筑企业海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由2010年的8.05亿美元增长为2015年的1

20、3.6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由2010年的3.9亿美元增长为2015年的12.09亿美元。“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累计53.72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43亿美元。(二)发展亮点“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亮点纷呈。探索诚信体系建设,培育建筑业信用市场。2012年,重庆市颁布实施了建筑施工企业诚信评价制度,开创了“全国先河”。诚信评价制度实施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广泛汲取各方意见,完善诚信评价数据采集渠道,修订评价标准,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将诚信评价与资质资格动态监管、质量安全日常监管、行业差别化监管相结合,通过诚信评价和招投标联动,建立“市场+现场”闭合联动的

21、管理机制,规范建筑业市场运行。打造集中交易平台,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工程招投标集中交易平台统筹了11个市级部门的招投标交易,统一场地、规则、流程,并建立了市级工程集中交易平台对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工程领域的工作指导机制,大大提高了重庆市建筑市场交易效率。集中交易平台依靠高科技建立了监管新系统,构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对围标串标等行为的有效防范。2012年,市级集中交易平台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动业务范围向国家级项目拓展。集中交易平台巩固了重庆市千亿级市场地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

22、“全国青年文明号”。企业管理有扶有控,资质结构更加优化。企业管理遵循了“有扶有控、有进有出”的总体原则,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完善专家审查、两级核查、集中会审、电子监察等工作机制,坚持资质资格标准,严格市场准入清出,高资质企业稳步增加。建筑业龙头企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对资质条件较好、且有意申报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了重点帮扶,指导、帮助中冶建工集团成功申报房建特级资质。同时,严格清出机制,注销了一批低资质企业的资质,全市建筑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实施实名制管理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管理。全面推行了从业人员“平安卡”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了建筑业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建筑劳务

23、人员分布和流动情况,有效记录建筑工人进出工地上岗作业情况、培训教育情况和民工工资兑现情况等信息。至“十二五”期末,累计72.94万人办理了平安卡,启动了刷卡进出施工现场工作,促进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用工管理的规范,使得建筑业从业人员从无序流动转向有序流动。推行电子招投标,加强招投标环节监管。稳步推进电子招投标,加强了招投标重点环节监管,促进了招投标监管工作的规范统一,房屋市政项目电子招投标系统全面建成,房屋市政工程电子化招投标率达到90%以上,搭建起向区县纵深推广、向市级各类专业工程横向覆盖的全市统一开放电子招投标体系,成功运用“互联网+”完成了3例异地远程评标,实现了全市评

24、标专家资源共享。电子招投标的推行进一步节约了招投标的社会成本,提高了评标质量和效率,同时强化了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管,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行为。推动监理和检测行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加大了对监理企业和检测机构的管理,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监理和检测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十二五”期间,修订并出台了监理行业管理相关文件,加强了对监理企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动态检查,建立了全市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出台了监理机构人员配备标准,开展了监理合同备案,逐步实现了监理人员与工程项目的绑定,规范了监理市场秩序。加强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构建了由3种手段、2种查询、1种防伪标识组成的“321”检测信息

25、化综合监管体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立项、用地、规划、设计、验收五大行政审批环节有限并联审批改革,市城乡建委牵头推进设计和验收两个环节的改革,探索“驻场办公”、“联席会审”、“超时默许”、“审批结论不规范默许”四大特色制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职业资格改革、收费清理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教科文卫体改革各项工作,创新探索“互联网+服务群众”、“互联网+政务服务”经验,各项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信息一体化平台。积极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虚拟技术、云计算、移动互

26、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实时动态共享的工程项目、企业、人员、诚信信息等四大基础信息库,实现行政审批电子化远程化、现场管理集约化智能化、监督执法可视化移动化。建立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并在智慧工地建设、BIM技术推广、从业人员管理、诚信体系应用、大数据决策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数据采集标准和渠道得到扩展和完善,逐步实现数据库与业务监管之间的动态关联,实现资质资格管理、诚信综合评价与业务监管系统的动态联通,实现企业、人员、项目的相互绑定,以遏制转包挂靠、一人在多个项目上同时上岗等违法违规行为。围绕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监督提效的行政审批目标,严格许可条件,修改了施工许可服务指南,积极配合市

27、级网上行政审批试点运行,精简审批流程,压缩服务时限。(三)发展问题在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总量规模小。2015年我市建筑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建筑业产值总量与建筑业大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且增速还在逐年放缓和降低,形势不容乐观。二是竞争实力弱。一方面我市本地企业资质等级不高,实力不强,施工企业总数虽大,但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占比5.53%,二级资质企业占比15.7%,高资质企业占比偏低,且行业内差距较大,资质等级不高必将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我市企业市场份额下滑。2015年,我市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仅占我市建筑

28、安装工程投资的45.3%,表明我市本地企业对我市建筑市场占有额不及一半。另外,我市企业对外拓展市场也受到强力挤压,2015年完成市外产值1052.60亿元,仅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16.8%。三是市场主体行为存在不规范现象。随着我市建设工程市场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建设工程交易市场日趋规范,但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在招投标过程中仍存在违规招标、恶意压价、签订“阴阳”合同、围标串标、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部分招标代理机构违背职业操守和道德,协助招标人规避正规招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培训不足,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四是监管仍待加强。虽然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努力

29、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制订了诸多奖惩措施,但行业违法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五方主体责任”落实有待加强,行业资质资格、市场行为、现场行为监管仍待加强。以上问题在“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关注,着力克服,引领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二、“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形势(一)“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新常态表现更加明显,经济增速放缓,建筑业也将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区域发展部署方面,“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作为国家三大战略引领形成沿线沿江沿海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30、,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要求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强调扎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做好深化改革工作、扎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给出了重庆发展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为重庆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重庆市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特殊区位优势,做实做靓“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做优做强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和生态竞争力,

31、既需要也将有力的促进重庆经济在“十三五”期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建筑市场活力亦会有效激发。“营改增”、企业资质新标准施行、推广建筑产业现代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全面实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BIM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将给建筑业带来深刻变革。此外,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也将对“十三五”时期的建筑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二)“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的机遇1、国家战略促进重庆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应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国家中心城市建

32、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等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利用上述机遇带来的大量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房屋建筑等建设需求,不断推动建筑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2、地方经济助推建筑业发展经济发展与建筑业发展息息相关。“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平稳向好的趋势,加之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予了重庆开放开发新的战略机遇。伴随着我市“两点”“两地”定位的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落实,各项红利将继续释放,有理由相信,“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仍能以较高速度增长,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将助推重庆市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3、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产值增长目前,我市城

33、镇化率较低,离2020年的目标城镇化率仍相差几个百分点,在“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进行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将带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将为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近年来房地产调控不断进行,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在“十三五”期间仍将在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将带动建筑业产值增长。“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和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关键阶段,重庆基础设施需求将仍然旺盛,城市交通用途方面仍处于投资集中投入期,重庆的货运铁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桥梁隧道建设等都将大量建设。4、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建筑业活力“十三五”时期,

34、重庆市将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释放建筑业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创新活力,规范建筑行业各种保证金,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助推企业发展。根据建筑业发展需要,出台招投标、劳务服务、监理、工程保险等相关制度,助推建筑业健康发展。寻找建筑业未来的增长点,为重庆“十三五”期间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住宅建设提供投融资、创新驱动等方面的保障,给建筑业带来活力以及新一轮发展机遇。(三)“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挑战1、经济增速放缓,建筑业规模增长亟待找到新路径“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总体呈现放缓的态势。“十三五”期间,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形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重庆市亦存在

35、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这给建筑业规模增长带来巨大压力,重庆市建筑业亟待找到规模突破发展的新路径。2、建筑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企业实力迫在眉睫我市高资质等级企业数量少,大型企业近年来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较其他省市相比仍有差距,向外拓展难度较大,建筑业仍以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建筑业产业结构存在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足。在大型项目竞争中,本地企业相比外地企业竞争力不足,在“走出去”过程中缺乏竞争优势,如何全面提升本地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品牌形象等综合实力,在与外地优质企业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守住本地市场的同时能够“走出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十三五”规划总体构想(

36、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五年,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结合重庆市建筑业发展特点,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素质和竞争能力。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坚持推进建筑业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力量。坚持创新提升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科技创新

37、应用,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把我市建筑业打造成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支柱产业,提高建筑业的带动力和经济贡献力。(二)发展目标1、建筑业产值持续增加增大建筑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增强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拉动作用,扩大产业规模。“十三五”末,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建筑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对全市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8%重庆建筑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产业贡献率)2010-2015年分别是9.12%、9.29%、9.94%、11.43%、14.02%、10.88%。考虑行业发展的现状,此处要求在8%是合理的。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率平均在8%2010年-

38、2105年,重庆市建筑业的增加值增长率分别是:23.93%、29.42%、16.31%、15.83%、18.10%、11.67%。从总体趋势来看,有下降的趋势,考虑到未来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保持高位增长难以实现。故建议增加值增长率的目标可定为年增长10%,最大12%。建议将“保持在10%以上”改为“平均在10%以上。”以上。2、资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结构,促进中小建筑业企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发展,大力培育优势企业,形成以施工总承包为主导、专业承包相配套的合理的结构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市特级资质企业达到

39、10家,一级资质企业达到520家,工程总承包增加“骨干”一词,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重庆建筑业改革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一致。企业达到50家,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达到30家。3、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进一步理顺招投标监管体制,规范招投标监管模式,构建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招投标监管体系,完善电子化招投标平台系统建设,实现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管理标准化、无纸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资金来源的项目实施差别化的招投标制度,还权给招标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继续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的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和市场清出力度,及时公开处罚信息,加大不规范行为的

40、曝光力度,形成“守信得市场、失信失市场”的准入清出机制。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规范工程计价行为,继续开展好定额编制及造价信息发布等工作。4、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降低事故总量,有效遏制和防范群体性伤亡事故的发生,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实现“平安卡”全覆盖,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事故指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5、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杜绝发生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进一步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两书一牌一档”执行率、分户验收覆盖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工程质量投诉处理率均达到100%。持续推进工程标准化建设,

41、“十三五”末,各区县培育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项目达到3-6个。创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0个,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5个,国家级工法35项国家级工法的审批在国家层面,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工法获得的难易。需要 35合不合适,“十二五”是33项,或者十三五目标改为30项!。6、优质人才队伍逐步形成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引导各类人才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布局,积极引进、培育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构建高效能的行政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和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十三五”末,提高建筑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国家级执(职)业资格注册人员占城镇建筑业职工的比例,特种工作人员培训持证上

42、岗率100%,壮大稳定的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全市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现场管理及从业人员全部实行实名制管理。 四、“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一)鼓励支持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建筑业集中度,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发展总承包企业,做特做精专业承包企业,规范用工管理,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产业合作,减轻企业负担。培育发展总承包企业。鼓励高等级资质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力、聚集力的总承包企业。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晋升特级、一级企业。扶持中小型总承包企业并购重组,抱团增项升级,形成一批

43、市场竞争力强、管理先进、技术含量高的总承包骨干企业。做特做精专业承包企业。强化专业承包企业现有专业技术,突出主营业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承包方向发展,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发展。通过给予中小型建筑企业相应扶持政策,提供融资、信息、政府采购优惠、培训等公共服务,促进中小型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促进工程咨询行业的业务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推进项目管理服务集成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引导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拓宽业务范围,为建设单位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进度目标、质量安全目标、投资

44、目标。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探索试行建筑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加快“走出去”步伐。利用中新互联互通合作平台,积极发挥我市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作用和功能,加快拓展的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际国内大承包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合作“出海”,扩大市场份额。制定相关政策优化企业外出手续办理,完善企业、人员外出通道,在输出较多、市场潜力较大的省市设立驻外建管机构,加强与外地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企业拓展市外市场提供服务和帮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行业竞争环境,引导企业加强质

45、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成本管理等管理体系的构建,鼓励支持企业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育专业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将信息化与生产管理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创新。组织、推动行业交流,开展企业管理水平评比,促进企业向精细化管理、精益生产发展。促进企业产业合作。促进鼓励大型设计、施工企业拓展业务、跨行业重组,发展成为集设计咨询施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打造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在重点工程中探索建设与投资、经营的一体化模式。支持建筑业企业积极开展融资模式的创新,主动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来。减轻企业负担。规范保证金收取、使用、返还等行为,贯彻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减免政策,降低建筑领域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提交工程质量保修担保或工程质量保险的工程项目,不再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积极推行保证金采用保函形式,探索建立投标、履约、工程款支付、工资支付和质量保修担保制度。落实“营改增”税收抵扣政策,减低税务负担,促进建筑企业充分享受改革红利。(二)健全市场监管机制,营造有序发展环境科学的监管机制和有序的发展环境是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