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435221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绍兴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绍兴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绍兴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绍兴市建筑业管理局2016年6月目 录一、“十二五”发展回顾1(一)取得的成就1(二)存在的问题5二、“十三五”发展背景6三、“十三五”发展思路8(一)指导思想8(二)发展目标8(三)主要任务10四、主要对策11(一)优化建筑行业结构11(二)加快建筑市场拓展12(三)转变企业发展模式13(四)注重人才体系建设14(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15(六)强化质量安全管理16(七)规范建筑市场秩序17(八)提升政府服务效能18五、保障措施19(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19(二)加强协调,强化要素保障19(三)营造氛围,强化监督考核19“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建筑业深化改革、

2、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全市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建筑业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作为“十三五”时期指导我市建筑业发展的行动纲要。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在绍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建筑业以打造全省“建筑强市”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创新科技为动力,以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为抓手,积极实施品牌化、国际化、差异化战略,推进建筑产业现

3、代化和工程总承包试点,推进建筑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国际国内建筑市场,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并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取得的成就1各项指标位居前列,行业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绍兴建筑业各项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行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6%左右,总产值、上交税金、实现利润、实缴地税四项发展指标占全省27%左右,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2011年12月,我市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唯一的“建筑强市”,下辖的绍兴县、上虞市、诸暨市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建筑强县(市)”。2015年,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583亿元,占全省的27.5%;上交税金2

4、00亿元,占全省的29.2%;实现利润147亿元,占全省的24.6%;实缴地税41.16亿元,占绍兴全市地税总收入的14.44%,为全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转型不断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业从房建、市政向公路、铁路、水利、轨道交通等大土木建设工程领域拓展,每年增加拥有水利、交通、园林等专业资质的企业30多家。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培育了一批试点企业,2014年10月,我市被省建设厅列为第一批“浙江省工程总承包试点地区”。目前,我市的华汇工程设计、中成建工、宝业建设、环宇建设、精工钢构等9家企业被列入“浙江省工程总承包试点企业”,累计推

5、出“浙江省工程总承包试点项目”12只,建筑面积达157万平方米。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方面,我市也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12月,我市的宝业建设、精工钢构、亚厦装饰被省建设厅命名为首批“全省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占全省的四分之三。2014年5月,我市被建设部命名为 “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地区”,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的“双试点”城市。“十二五”期间,我市先后推出10多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项目,培育形成6个试点企业和4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形成了6大生产体系,在绍兴、安徽、上海、湖北、广东等省市拥有10多个生产基地。我市推广发展绿色建筑也取得初步进展,“

6、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28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8项,通过建设科技推广项目应用评估65项,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项目2000多个,面积达到8000多万平方米。绍兴市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奥体中心、朗诗国际住宅小区、华汇科研中心等10多个工程项目获得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星级标识。3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优质精品理念强化 “十二五”期间,绍兴建筑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建筑企业1050家,其中,特级企业17家,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一级企业182家,二级企业308家,三级企业和劳务企业600家,勘察设计企业60家,造价、咨询、监理企业90家,

7、绿色建材生产企业66家。2015年,我市共有15家建筑企业入选“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国建筑业入围企业的25%,占全省建筑业入围企业的50%。创优夺杯实力继续领先全省。 “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共获得“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23项,获得浙江省“钱江杯”、上海市“白玉兰杯”和其他省级优质工程奖320项,获得 “浙江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170项,“浙江省QC小组优秀成果奖”105项,位居全省第一。4品牌地位不断提升,市场拓展取得实效“十二五”期间,我市以提升“绍兴建筑”品牌地位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力度。2012年、2014年,我市分别承办了第十届、第十二届“中国建

8、筑企业高峰论坛”。我局在中国建设报、建筑时报、浙江建筑业、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等媒体上开展 “绍兴建筑”品牌宣传,为市场拓展打下基础。2014年5月,我市还与中国建设报社签订了“绍兴建筑”品牌宣传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省外建筑业产值一直保持在总产值的70%以上,市外建筑业产值一直保持在总产值的85%以上。至2015年底,我市建筑企业业务已遍布全国,并形成了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天津、湖北、广东、陕西共11个建筑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省级市场;有32家建筑企业取得了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宝业建设、精工钢构、亚厦装饰

9、、华汇建设、越烽建设、诸安建设等建筑企业已经在日本、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吉布提、新加坡、越南等国家承揽业务。5.政府职能加速转变,行业服务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双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同时,全市各级建管部门着力提升队伍素质,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在扶持企业资质升级、市场拓展、创优夺杯、科技进步、人才培育等方面下大力气,帮企业办实事。同时,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在行政审批、招标审查、市场管理、质量安全、工程验收等方面提高办事

10、效率,方便企业,大幅度减少了企业交易成本。(二)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和市场分布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市建筑业产值主要集中在房建、市政两大传统工程领域,公路、铁路、隧道、轨道交通、园林古建、设备安装等领域涉足不多;我市建筑企业的市场拓展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忽视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产业链拓展广度与跨行业带动式发展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有待革新。我市的建筑业转型升级仍处于起步阶段,建筑生产工业化程度较低,存在施工成本偏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家族式管理为主,与国内外优秀建筑企业相比,缺乏专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团队,信息化管理普及率较低。3高层

11、次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我市建筑业高端人才较为短缺,无法满足企业转型、行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草根化”与“人情化”运营模式普遍,专业精神不足,缺乏职业经理人与专业管理团队。4新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率比较低。企业自主创新滞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建筑工业化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建筑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新型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率较低,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二、“十三五”发展背景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诸多经济增长红利加快消失,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大规模工程项目建设量也随之减少,行业发展整体下行;经济发展模式从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劳动成本、低价土地政策

12、、低价环保成本发展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型转变,倒逼传统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此,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转型新思路,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建筑业整体步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市建筑业发展也不可避免进入结构调整和增长转型的阵痛期。一方面,受经济“新常态”和国内建筑市场普遍饱和的消极影响,建筑工程总体减少已是必然趋势,行业“僧多粥少”矛盾日益突出,我市建筑企业面临着较以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对建筑业在工程建设质量、节能环保、资源集约等方面提出了新要

13、求,建筑企业的改革转型势在必行。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建筑业税收全面实行“营改增”,我市建筑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转型升级为建筑业发展创造的宝贵机遇。国家和地方正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乡危房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廊及大面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浙江省委提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发展战略,绍兴市委提出了“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部署,均为我市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鼓励发展PPP合作市场、大力推广BIM技术及

14、互联网+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也为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指明方向。国家层面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相继落地,更是为我市建筑业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了难得机遇。总而言之,“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发展危机和机遇并存,只有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才是我市建筑业摆脱危机、化危为机的必由之路。三、“十三五”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着力转变

15、建筑业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科技进步型、资源集约型、多元发展型道路,争创全国“建筑强市”。(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以推进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全面提升绍兴市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把绍兴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一流、全国知名的建筑强市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具体目标:提升行业综合实力。到2020年,全市建筑业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建筑业总产值占全省25%以上,市外产值占全市建筑业产值比率达到85%以

16、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支持建筑企业科技创新,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国家级工法40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筑业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实现质的转变。着力构建“总包强、专业精、主业突出”的产业结构体系,大力发展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经营管理等业务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培育一批中小型专业化企业,争取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水电、桥梁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标准专利、工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全市形成特级建筑企业20家,一级企业195家,高等级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品牌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在“民营企业500强”

17、、“中国承包商8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等评比中保持全省35%以上的占有率。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落实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5%以上。推行建筑全装修,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和新建多层和高层住宅基本实现全装修,实行成品交付。推广钢结构建筑,政府投资建筑项目以及公共建筑尽量使用钢结构。创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地区,到2020年,在全市培育3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县(市),10个以上示范基地,20个以上示范项目,30家以上示范企业,形成3个以上规模较大的建筑产业现代化产业集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稳中有升,继续保持全国

18、领先地位。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建筑工程安全性、耐久性普遍增强;住宅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住宅品质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有效遏制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较大事故、坚持遏制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十三五”期间,每年创建 “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以上,“钱江杯”、“白玉兰杯”等省级优质工程60项以上。推广发展绿色建筑。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应按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其中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应按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其他民用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进行建设。到2020年,全市实现二

19、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以上。(三)主要任务“十三五”期间,为实现“建筑强市”目标,绍兴市建筑业应重点做好“321”工程,也即“三个试点、两场管理、一个产业”。“三个试点”即建筑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现代化、工程总承包三个试点。推进建筑业生产模式从手工业向大工业转变,实现建筑生产工业化;推进承包模式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实现勘察、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通过发展“三个试点”,培育更多的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争创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现代化和工程总承包示范城市。“两场管理”即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坚持奖优罚劣

20、原则,及时查处违法违规企业,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推广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实现对施工现场涵盖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全覆盖、标准化、清单式管理模式,实施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智慧建管”,督促企业提升施工质量、保障安全生产、坚持文明施工。“一个产业”即建设工程副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加强对全市建筑泥浆和工程渣土的处置管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泥浆渣土资源化利用工作经验,培育和打造一个建设工程副产品循环利用产业,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四、主要对策(一)优化建筑行业结构1构建企业差异化发展格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明确行业定位,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

21、势互补的行业发展格局。扶持实力雄厚的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发展,打造国内闻名的建筑航母企业;引导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业承包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企业,重点发展建筑智能化、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建筑幕墙、钢结构等专业领域,进一步提高专业企业在全行业中的比重。2提高专业领域施工能力。加强跨行跨业合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调整产业布局,拓展经营范围,提升产业层次,拉长建筑产业链条。拓展专业化市场,鼓励我市建筑企业从房建、市政向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港口、隧道、公路、铁路等领域拓展,抢占高端建筑市场。支持本地建筑企业承建或者参建绍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的主

22、体工程均有本地建筑企业参与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二)加快建筑市场拓展1提升“绍兴建筑”品牌地位。牢固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强化质量优势,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品牌企业的宣传力度,并为品牌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打造建筑行业联盟,打响“绍兴建筑”品牌。举办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提升“绍兴建筑”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支持本地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投资、资本运作等方式开辟新市场、新区域。每年开展绍兴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推介会,帮助企业打品牌、拓市场。建管、建设、人力社保、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要在我市建筑企业拓展外地市场方面给予支

23、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3助推本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抓住 “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成立的机遇,扶持我市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组织举办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西北市场推介会、广东市场推介会等活动,搭建企业合作平台,支持本地建筑企业与国内外知名建筑企业对接。对赴境外发展的企业,公安、财政、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外事等部门要尽可能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三)转变企业发展模式1加速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扶持和指导企业经营方式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模式升级,倡导“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理念,引导具备条件的特级企业积极打造成为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引导设计企业与

24、施工企业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改变施工强于设计的格局,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建筑业与金融业联合,加强自身的资本运作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推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质量和综合效益。大力培养和引进BIM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性人才,建立企业信息中心,提升企业信息技术在管理和施工中的应用能力。出台地方BIM技术应用推进政策和机制,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推行BIM技术试点。(四)注重人才体系建设1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加快技术研发、企业经营、项目管理、项目

25、施工等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以人才要素驱动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培育和引入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支持企业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工人专业素养。2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指导企业制定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整体规划;鼓励企业有计划地选择一批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骨干到高等院校、知名企业学习进修,打造一批知识体系完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型、研发型高级人才。3建立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关键岗位自有工人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主要用工来源、劳务派遣为临时用工补充的多元化建筑用工方式

26、。指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培育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工人,鼓励施工总承包企业拥有独资或控股的施工劳务企业。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劳务人员培训体系。大力推进建筑劳务基地化建设,坚持“先培训后输出、先持证后上岗”的原则。(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1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支持其在境内外合资、合作兴办研发机构。支持建筑企业开发专利技术,参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订。积极推动以节能环保为特征的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

27、)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2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完善结构体系,大力推广适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结构体系,在我市建筑行业现有的6大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技术体系;建立部品构件体系,发展标准化和通用化的建筑部品构件、设施设备、整体厨卫、节能材料的生产体系,建立与结构体系相适宜的现代住建部品、构件目录库,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产品“展示-销售-生产-物流-管理-服务”一体化信息库;创新建造技术体系,大力发展以装配式施工技术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建筑和装修一体化,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

28、材料、新装备,形成与建造方式相匹配的建造管理、设计、施工、安装体系;健全技术体系标准,在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试验和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成果,加快制订现代住建相关设计、制作、施工和验收标准,逐步建立现代住建体系标准。加快研究制定工程造价、定额体系标准,为现代住建项目实施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计价依据。同时,加快完善市场体系、监管体系、科研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产业集聚,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3全面推广发展绿色建筑。贯彻落实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推广发展绿色建筑,严把建筑节能评估审查、设计、图审、施工、验收关。支持和鼓励各区、县

29、(市)结合各自地方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六)强化质量安全管理1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明确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工程质量抽查巡查制度,实施分类监管和差别化监管。完善工程事故质量问题查处通报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究和处罚。健全工程质量激励机制,营造“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规范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积极探索试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对已实行工程质量保险的工程,不再预留质量保证金。2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图审机构的监管力度,落实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提升勘察设计企业的质量管控能力,落实勘察

30、设计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勘察设计全过程质量负责的制度;推行勘察现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勘察质量管理。落实重大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推行建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告知制度。3完善工程质量检测制度。落实工程质量检测责任,提高检测机构的质量检验能力;整顿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加强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监管,加大弄虚作假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的抽查制度,对就参加过的质量加强监管。(七)规范建筑市场秩序1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从“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行政手段为主”向“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工程担保等市场机制为主”转变,实现市场优胜劣汰。按照建设部

31、有关规定,取消部分资质类别设置,合理设置资质标准条件,注重对企业和人员信用状况、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等指标的考核,强化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简政放权,推进审批权限下放,完善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审查制度。2改革招投标监管方式。督促建设单位依法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依法办理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监督等手续,确保工程建设活动规范有序。重点加强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监管,严禁招标人设置明显高于招标项目实际需要和脱离市场实际的不合理条件,严禁以各种形式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投标。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完善专家评标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健全中标候选人公示制度,促进招标投标活动公

32、开透明。3完善市场信息化监管与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建筑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发布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工程监管、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曝光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和相关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力度。(八)提升政府服务效能1强化职能转变。实行简政放权,突出服务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完善网上办事制度,在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市场拓展、创优夺杯、资质升级、招标投标、“营改增”应对等方面强化服务。2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建筑业职能部门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协调

33、途径和合作模式,适当下浮对外承包工程的贷款利率和保险费率,提高贷款的政策性贴息率,延长贴息期限,特别是对大项目给予利率和费率优惠。增加对外工程承包保函风险专项基金的数额,简化使用程序,扩大使用的范围。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的“绍兴建筑业十三五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加强资源配置、规划实施、项目布局、工程建设等工作的统筹协调;落实责任分工,按照分级管理、分层实施、分年落实的原则,细化规划方案,制定年度重大事项实施方案并组织分工分解,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二)

34、加强协调,强化要素保障运用财政手段,支持重点工程项目,加强薄弱环节建设,通过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大融资力度,保证项目建设资金;加强政策协调,落实各项有利于发展和改革的政策,并根据“十三五”期间新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以推进“三个试点”工作为出发点,加强各项政策间的衔接协调,提升政策实施效果。(三)营造氛围,强化监督考核树立政策导向,建立考评机制,将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相关各部门和区、县(市)建管局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对履行服务职责方面的综合评价,引导各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以监督考核促县(市)建管局加强工作总结,提炼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建筑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规划实施宣传,及时发布各类信息。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