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100题.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11503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X 页数:370 大小:5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1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0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1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100题.docx(37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老高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2、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马夬马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

3、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4、/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本文

5、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黔首”成了平民的代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是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

6、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注)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故曰:“天

7、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依其策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

8、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注)埶:通“势”。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B积著之理

9、/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C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D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仓廪,泛指储藏谷米的仓库。仓,储藏谷物的库房。廪,储藏米的仓库,亦指储藏的米。B侯,指古爵位王、公、侯、子、男等爵的第三等;也指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文中指后者。C五霸,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荀子王霸里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D束帛,丝帛五匹为

10、一束,此处指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物粮食等的物质充足是礼仪产生的基础。就像潭水深了自然有鱼,山林深了必有野兽,百姓富足了自然会去追求仁义道德。B越王任用贤能,终成霸王业。他采纳计然的策略潜心治国,国家富有了,则以重金激励士兵,并为他们备好武器及饮水,最终灭吴称霸。C范蠡忠以为国,又商以致富。在协助越王洗雪国耻之后,专心经营产业,善于抓住商机并能好德疏财,成为史上留名的富翁,世称陶朱公。D子贡善于经商,并因富显赫。子贡有经济头脑,是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最富有的,甚至能与各国诸侯平起平坐,孔子的声名也因他而更显扬。8把文言文

11、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2)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12、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

13、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祖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祖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

14、当三万户D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B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后叫“崩”,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

15、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2)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

16、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梁孝王卒,相如归。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

17、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徽。还报天子,天子大说。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

18、不已亏乎?(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B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C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D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犬子,本来是司马相如乳名,后人谦称自家儿郎,也用上了“犬子”一词。B夷,指我国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也泛称四方的少数民

19、族,如文中的南夷、西夷。C建节,执持符节。臣子受命出征、节制方面、出使外国,建节以为凭信。D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辟场祭地,报地之功曰封,筑土为坛以祭天曰禅。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文采斐然,受到皇帝赏识。他擅长汉赋,因其撰写子虚赋,受到武帝召见;他为皇帝撰写游猎赋,皇帝非常高兴。B司马相如心怀国事,多次进谏皇帝。为了劝勉皇帝节俭,他撰写了天子游猎赋;在病重期间还写下书卷,向皇帝言明封禅之事。C司马相如见识长远,抚定西南边境。在蜀郡长老和朝臣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主张开通道路,恢复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郡县的制度。D司马相如不喜政务,喜欢闲适生活

20、。他担任官职,不愿意参与公卿大臣和国家的事务,借口有病在家闲居,不羡慕官职和爵位。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2)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考讳洵,赠太子太师。丁先君忧,服除,时熙宁二年也。王介甫用事,公与介甫议论素异,既还朝,置之官告院。熙宁四年,介甫欲变更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公上书议其不利,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乃曰:“臣窃意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

21、物之来,然后应之。”上竦然听受,曰:“卿三言,朕当详思之。”介甫不悦,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声闻益远。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绍圣元年,遂以本官知英州。寻复降一官,

22、未至,复以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独以少子过自随。瘴疠所侵,蛮蜑所侮,胸中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选自苏辙栾城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B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C初/公

23、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D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考”指苏轼的父亲苏洵,“大父”指父亲的父亲,“曾大父”指苏轼的曾祖,苏轼一家四代人都做过官。B服除是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服阕、终丧都有类似意思,古时父亲去世需居丧二十七个月。文中指“丁先君忧”指苏洵去世后,苏轼服丧。C表,是臣子送呈君王的奏章,多为大臣根据事件逐条陈述意见或建议,议论性较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在分条陈述北伐的理由。D庄子,先秦道家学派

24、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庄子又名南华经,想象奇幻、汪洋恣肆,逍遥游便出自于此,表达了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不惧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想进行科举改革,而苏轼则建议皇帝治国不宜急速,最终这件事没有立即施行。B苏轼遭受诬陷,受尽酷刑。在御史台的监狱,言事者想置他于死地,长时间施用酷刑,但最终神宗怜惜苏轼,用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了他。C苏轼还没有到达汝州时,上书说自己饥寒贫穷,在常州有田地,希望能到常州居住。早晨上奏,傍晚皇帝就答复同意了。D苏轼读庄子,感慨庄子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却又表达不出来的语言,并受此启发写出了中庸论,其言辞简洁精妙,

25、都是古人所没说明白的。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命摄开封推官,意以多事困之,公决断精敏。(2)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孝公据殺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遣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

26、,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泰。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

27、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

28、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9、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争斗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举:侵犯C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类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北:名词作状语,在北边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衡,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即联合较为弱小的几个国家共同对付强国。B四君,指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C墨翟,即墨子,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0、A过秦论是史论,本文总论了秦的兴起和灭亡的原因,充分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B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五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C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历史事实作出高度概括。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叙史时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并讲究细节的准确。D本文是一篇政论,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字语。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

3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

32、,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鄞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

33、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节选自史记郑庄传,有删改)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D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沐浴。

34、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B黄老,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因亦称道家为“黄老”。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不同朝代,其包含的职位不同。D匈奴,中国古代西方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当时名声远扬。他因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在梁楚一带名声远扬;因推贤纳士、为人谦逊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B郑当时喜好交游。他仰慕长者,结交天下名士,常常在长安城郊设置驿马,迎送宾客,夜以继日,唯恐不周。C郑当时生性淡泊。他喜好黄老学说,廉洁奉公,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D郑当时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

35、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因赎宾客的罪被贬为庶人。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

36、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想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

37、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38、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B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

39、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40、)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固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

41、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怒偓甚。帝反正,励精政事,偓处可机密,率与帝意合,欲相者三四,让不敢当。初,偓侍宴,与京兆郑元规、威远使陈班并席,辞曰:“学士不与外班接。”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

42、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全忠见帝,斥偓罪,帝数顾胤,胤不为解。全忠至中书,欲召偓杀之。郑元规曰:“偓位侍郎、学士承旨,公无遽。”全忠乃止,贬濮州司马。帝执其手流涕曰:“我左右无人矣。”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南依王审知而卒。(选自新唐书韩偓传)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离职B欲尽去之 去:离开C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D涣再世宰相,练故事 练:熟悉,通晓3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B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

43、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C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D主席者固请/乃坐/全忠/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偓不动/全忠怒偓薄己/悻然出。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偓受到宰相崔胤的举荐,也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崔胤上表请求让韩偓做自己的副手;皇上因韩偓表达对宦官的处理意见而把处理宦官的事交托给他。B韩偓做事讲原则,懂得谦让。皇上曾想让令狐涣掌管国事,不久又想任用韩偓,韩偓不同意;韩偓推荐赵崇,皇上知道他因是赵崇的门生而谦让。C韩偓恪尽职守,受到同行效仿。宰相韦贻范服丧期未满,皇上下诏让他复职,

44、韩偓坚决不草诏,姚洎听说后说:“假使轮到我值班,也要以死相继。”D韩偓受到皇上的重用,也受到权臣的排挤。韩偓参与机要,与皇帝心意相合,皇上三四次想要让他任宰相,而朱全忠、崔胤却因私怨想要杀了韩偓。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宣皇帝讳懿,字仲达,姓司马氏。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杋不可失也。

45、今若矅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

46、。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天子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崩于京师,年七十三。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节选自三国志宣帝传)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B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C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D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15岁,这时行冠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