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套路迷思用批判性思维驱动作文写作.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09045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跳出套路迷思用批判性思维驱动作文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跳出套路迷思用批判性思维驱动作文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跳出套路迷思用批判性思维驱动作文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出套路迷思用批判性思维驱动作文写作.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跳出套路迷思,用批判性思维驱动作文写作中国青年报曹林前段时间作家余华陷入一场舆论旋涡,给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站台讲高考作文写作引发争议,被批评称“文学已死”。我在评论中一方面赞许作家参与中学语文教育,作家讲作文天经地义,比评论家、哲学家、史学家更适合;另一方面在具体“写作方法”上批评了余华,认为他那段念稿带着浓厚的“套路作文”色彩,没有体现一个名作家的思想水平和经验活性,未给中学作文写作带来清新之风,“积累好句子”“开头无论如何先写好句子”之类的应试套路,背离了写作规律,败坏了学习者对写作的兴趣。我的文章文学没死,但余华把作文课给讲死了发出来后,读者反馈挺让我惊讶和担忧。我原以为这是常识,“反套路

2、”应是共识,没想到却看到了一种“你说又能怎么样”式的套路屈从。不少学生和“高考作文过来人”在跟帖中都表达了这样的态度:我是一名高三复读生,我的身份决定了我只能求稳(套路化)以得高分。有的说,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从小一路考过来写作文的人,哪有不按模板写作的?有的说,标准化的模板和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是经过无数教育者和从业人员共同得到的最优解。有的说,40分钟的命题作文,我想不到有比模式化作文更好的解,中高考不按套路写作就是作死,作家是作家,作文是作文。这些想法和观念,似乎在中高考作文写作中挺流行,甚至有了自身的理论。跟帖所表现出的“我知道套路不好,但为了高分又能怎样”的功利和内卷,让我一个局外人

3、心情很复杂,我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讲了十年评论写作,也经常进中学分享写作理念,此文谈谈我对写作套路和批判性思维的想法。在我看来,“套路才能得高分”可能并非事实,而是一种应试迷思和自我实现诺言,作文写作应该是思维驱动,而不是套路和文字驱动的。中学写作教育与大学不是隔绝的,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可与时代话题进行对话的时事语感和思维本钱。01高考作文恰恰是反套路的提到套路和八股,很多人都把中学生置于一种“应试”受害者的角色,命题导向和应试范式如此,中学教育和中学生如何能揪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呢?中学生能有什么思维高度?40分钟怎么有充分的时间去构思?阅卷者哪有时间去欣赏你的批判性思维?

4、所以,还是套路最保险,以让阅卷老师熟悉的、减少阅读成本的方式去获得安全分或者高分。从我与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和一些资深语文老师的交流看,这种“想象”可能是一种“自我实现诺言”,也就是:大家都这么想,想着想着,好像就被当成事实了,成为双向误解的“囚徒困境”,作文教学的思想被套路所囚禁。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鼓励套路吗?当然不是,看看每年全国卷和各地卷的作文题要求,题目不一样,但要求都是一致的: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什么叫“不要套作”,这是对“套路作文”“八股模式”旗帜鲜明的拒绝。用自己的思想,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角度跟所命之题对话,

5、而不是背作文、背模式、背金句去生搬硬套。除了这种明确要求,这些年来的作文命题导向也是鼓励多元思考的,无论是题目本身的开放性,还是命题意图,都带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期待。就拿2020年的各地作文题来看,这些题目都是给那些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考生加分的。全国卷的“管鲍之交”,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命题者已经半暴露了他的意图,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很明显,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对待人才的话题。在人才的维度上,如果说管仲是个人才,那齐桓公会用人,鲍叔会识人才。齐桓公不仅是个人才,还是个人物,能驾驭人

6、才,不拘一格善用人才。鲍叔不仅是个人才,而且是个识人并甘居比自己更牛的人才之后的有德贤才。哪种是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你最欣赏哪个人才?这就是一条重要的基准线,价值排序见仁见智,在不同的问题意识和参照系中突出你最欣赏的那一个,结合当下现实,看谁说得精彩。全国III卷: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这是一个

7、非常好的题目,考验着考生能不能对“镜子”这个比喻进行延伸。“镜子”和“自画像”是一种比喻,怎么看到自己,怎么定位自己,以什么为参照物,就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镜中自我”和“符号互动”。这个镜子,就可进行比喻和意象的延伸,用什么镜子,照出一个怎样的自我?是扭曲而失真的哈哈镜,或是自欺欺人的美颜滤镜,或是只看到过去而看不到未来的“后视镜”,或是醉生梦死的幻镜?这考验的也是学生的思维,你有没有“资本”跟这样的话题对话,能不能在几个“镜子”的比较中凸显你的观点。歌德说,只知其一,等于无知。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在比较中彰显观点,固化在套路中,根本写不出这个题目的妙处来。你瞧,这些命题都带着鲜明的思维导向,反套

8、路、反八股。没有人喜欢看套路和八股,包括阅卷老师。每年一些地方公布的满分作文,代表了阅卷者的价值导向,那些能在严格的阅卷程序中得到满分承认的,如赤兔之死之类,多是反套路的、清新的,能体现思维深度和考生积累的。2020年某地那篇满分作文,因语言的晦涩和表达的套路化,而受到了舆论和中学语文教育界的排斥,也说明了主流教育界对于“作文应该怎么写”上的共识。中学语文老师都在教学生应试写作套路吗?不是这样的。一个三年前高考、来自全国考生最多的省份、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跟我说:他高中换了四个语文老师,没有人一味地传授应试技巧或背作文,他们会告诉他议论文的逻辑和如何运用素材。他身边的同学也不是为了拿高分而积累一

9、些晦涩的句子,相反,大家偷偷传阅课外杂志,看好报纸好杂志。老师经常说,先不要想套路,不要想什么“提析联结”,而是先考虑要写什么。我在大学讲评论课,经常有学生跟我说,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就是被那些传说的套路泯灭的,考完如释重负,可以不用再去“套”了。可以看到,命题者、阅卷者、语文教育设计者、中学语文教育者、学生,多是反套路、反八股的,那种套路其实是“自我实现诺言”内卷出的一种迷思,囚徒困境,选择最保守、最省力、自认为最安全的方式,套路迷思由此形成。02批判性思维驱动的作文写作作文应试之弊,问题都看得见,我接触过很多中学语文老师,他们作为局内人,对此看得更清楚。语文老师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10、,他们是中学这个教育共同体中的思想者,为中学生进入大学担负着思想摆渡者的角色。我的一个感觉是,每个在大学里有思想、有个性、善于思考的大学生,在中学里一般都有一个有思想、有个性、善于思考的中学语文老师。中学语文太重要了,学生走向社会对生活和工作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关键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阅读判断力,多能从通识化的语文教育中找到源头。中学与大学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不是断裂分享的,好的中学教育,绝不是仅仅以分数为中心、拿到大学入场券,而是为中学生进入大学做好思想准备和知识铺垫。我一直主张,知识界应该参与到中学语文教育和作文写作过程中,以局外人视角打破应试局限,向中学教育输入批判性思维,提

11、出一些局内人想不到的、跳不出的问题,让作文写作有真正的思想质感。我一向认为,作文和评论是思维的产物,而不是文字产物。文字是思维的结果,思维被启动了,文字自然源源不断,否则就是编、憋、挤。套路说明什么?说明思维根本没有启动,而把一个备好的、僵化的模式套上去,与题目完全是两张皮。前面说过了,这几年各地作文题都凸显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奖励那些有批判性思维的考生。无论是2020年全国I卷的“管鲍之交”,还是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或者是全国新高考I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北京卷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天津卷的“中国面孔”、江苏卷的“信息茧房”,都在考查学生面对一个抽象的命题时,

12、能不能从多元、辩证、差异的角度看问题,能不能在写作中为抽象命题找到与现实映衬的具象落点。每一个题目都强调“角度自选”,有竞争力的好角度、巧角度不是考场临时拍脑袋碰巧想出来的,而是批判性思维的产物。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讲,就是一个看到他者的命题框架(解构)并找到自己的思考落点(建构)的思维过程。我一向主张高中生应该有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习思维方式而不是应试技巧,才能在面对一个具体命题时“降维打击”,轻松破题,在角度位移中找到自己的“菜”。哈佛大学原校长德里克博克(Derek Bok)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见解最常被引用,他把一个学生的思维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Ignorant Ce

13、rtainty”,即“无知的确定性”,这是一个盲目相信的阶段。第二阶段是“Intelligent Confusion”,即“有知的混乱性”,这是一个相对主义的阶段。只有少数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进入第三阶段,就是“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性思维”的阶段,能提出质疑并在分析后给出不同的判断。中学生常被认为处于“无知的确定性”阶段,就是脑子里有很多标准答案,只知道一个答案,没有其他的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确定性。到了大学,经过充分阅读后,经历了“有知的混乱性”之后才能具备批判性思维。其实,这样把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隔离开来,是违反教育规律的,中学教育也应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能只

14、有标准答案。2020年全国I卷的“管鲍之交”,其中就有三种关于人才的价值判断,而没有标准答案,考验的就是批判性思维。包括中学作文写作,整个评论写作过程都是批判性思维所驱动的,观点是思维的产物,表达是思维的产物,有清晰的思维才会有清晰的表达,没有“我想清楚了”就是“表达不出来”这回事,表达不出来就是思维还没有畅通,批判性思维还没有让观点贯通。标题、开头、结构、选题、由头、语言、结尾、判断、论证、逻辑,无不是批判性思维所驱动。批判性思维能让写作教育破除那种“动作分解观”,用整体思维去贯通连续的写作过程,避免把文章肢解开来讲。因为一个人自然的写作过程,就是把评论文本当整体看待的,不会对“动作”进行分

15、解,不会离开整体的思维去孤立考虑标题。思维贯通,在整体中讲结构,标题,标题和结构的关系,从角度到标题、标题跟结尾的关系。写作教育传授的不是一个个“知识点”,不是动作分解的套路,而是用思维勾连起来的、能创造新知识的网络。03积累时事语感与作文命题对话批判性思维不是一个空洞的观念,拿什么去“批判”?批判的核心意思不是“否定”或“批判”,而是跟一个话题平等对话的能力,那拿什么去对话呢?对话是有资本的,就是日常阅读所积累的时事语感,这是思维启动的本钱。为什么有些人拿到高考作文题时脑袋一片空白,瞬间被题目“吃”进去了而跳不出来,紧张到不知道写什么?因为没有时事感,驾驭不了话题。为什么有些人能勉强构思出一

16、个论点,可是写几句就觉得没话可说了,只能硬憋硬挤,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车轱辘话?因为没有时事感,缺乏可以驾驭观点的、由此及彼的案例和材料。为什么有些人的文章总是跳不出空话套话,案例永远是套路作文中用滥了的材料,跳不出司马迁、霍金、爱因斯坦、李白、屈原,语言则是面目可憎的社论语言、教材语言和文件语言?因为没有时事感,缺乏最新热点时事案例的积累和思考,不能把这个时代人们最关心的、能激起公众痛点的案例用到文章中。可以注意到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与时代和时事贴近的时事驱动型写作。每年的作文题都是一个年度时段中时代精神、集体心灵和时代热点的反映,万变不离其宗,时代和时事是作文命题的母题,时代是出

17、题人。这也要求考生要跟上这种命题节奏,提升写作的时事感,让案例、观点、思维带着这个时代的活性,而不是用那些死的套路和材料。要像一个时事评论员那样写高考作文,触及当下的痛点和痒点,多灵活运用当下的时事案例,体现对当下现实问题的思辨,这就是作文的时事语感。每年都会有人押题,猜命题者的口味和趋势,这其实挺害学生。茫茫的话题之海洋,捉摸不透的命题灵感,你怎么押?即便能大体猜到疫情话题,但这个话题域也太没有边际了,根本猜不到会从什么角度、以哪个具体的点命题。押题是一种赌博式的无效行为,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去积累时事语感,把握时事精粹,把这些凝聚着一个时代母题、时代精神的材料和思想当成与不同话题对话的本

18、钱。什么是时粹?就是时代之精华,时事之精粹,一个年度时段中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多数人精神心灵的母题。高考作文命题,基本是在这个话题域中去搜寻。比如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劳动与人工智能、五四100周年、中国味、新中国成立70年,等等,就体现了当年的时粹。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更是,疫情、信息茧房、焦虑中的自我画像自我定位、中国面孔、对人才的态度,也是时粹的体现。时粹的话题域很广,日常关心这些时事之精华,不是为了像押题那样准备一个具体可套的材料,碰运气赌命运,而是一个熟悉这一年度影响着国民心灵的大事、大热点、大现象的沉浸过程,从而能够把这些材料和思考灵活地运用到一个具体话题的分析中,让文章带有让人眼

19、前一亮和高分颜值的时事语感。这是一个为写作备料的过程,让这些材料和思考成为你写高分作文的厚重背景和时事血肉。所谓时粹,就是不管他出什么样的题,这些反思时代主题的思考和材料,都有可能用上,信手拈来,从而为文章添彩加分。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押具体的题,无效而危险,如买彩票撞大运、大海捞针般漫无边际。而取法乎上,关注作为母题的话题域,作为反映时代精神心灵的人物、现象,适用度和匹配度就非常高了。不是空洞说理,不是在空话套话中生搬硬套,而是与现实问题产生勾连,摆当下之事实,用近来发生的、人们有印象的时事作为案例去说理,这应该也是阅卷者最喜欢的作文。阅卷者从中不仅看到你的思维和角度,而且看到你开阔的视野、对热点时事的关注,以及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实践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