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20MW农业大棚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地质评价方案.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43027746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光互补20MW农业大棚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地质评价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光互补20MW农业大棚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地质评价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光互补20MW农业大棚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地质评价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光互补20MW农业大棚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地质评价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光互补20MW农业大棚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地质评价方案1.1概述1.1.1工程概况我公司委托相关设计院对在市便仓镇金陈村三组投资拟建的伯乐达亭湖区便仓镇农光互补20MW农业大棚光伏发电项目可研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该项目用地位于市便仓镇金陈村境内,本项目为农光互补项目。安装农业大棚总面积400亩。拟建设规模为20MWp容量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应的配套上网设施。根据院方设计人员提供的资料,站址区主要建(构)筑物包括光伏矩阵、设备用房、门卫室等基础设施。基础埋深一般为2m左右、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等级为二级。1.1.2勘察目的和任务本工程可研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2、,主要是在搜集光伏电站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主要工作任务如下:(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3)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1.1.3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

3、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0年版);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4勘察等级确定根据上述拟建建筑物的规模、特征、工程重要性等级,结合邻近场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岩土勘察资料分析,综合判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勘察等级的确定条件见表31)。表3-1 岩土勘察等级确定表勘察等级确定勘察等级的条件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丙级三级三级三级1.1.5勘察方法概述本次勘察方法

4、主要以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场区范围及周边走访调查为主。(1)收集工程建设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地震资料,邻近工程地质资料,建设地气象资料。(2)现场踏勘:调查工程建设场地及附近不良地质现象,地表水文迹象;调查场区及周围工程建设情况,通过邻近工程建设开挖的基槽断面及当地工程活动所形成的坑槽断面了解场区地基土岩性。(3)场区范围及周边走访调查通过对当地建筑、水利设施等情况走访调查,了解当地工程建设经验,地下水埋深等情况。(4)探井:当所搜集的资料及现场踏勘不能满足本阶段的勘察任务要求时,在场区范围布置探井,用以揭露地层,观察、评价岩土工程特性。1.2区域地质及构造稳定性1.2.1区域地质构造

5、亭湖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苏中一苏北断坳。此构造单元,是在震旦系到中生界三迭系海相、陆相交替沉积的基础上,发生于燕山运动的断拗,一直延续到现代。自燕山运动以来,苏北平原是一个持续沉降区,新生代沉积物总厚度一般达20003000米,断陷中心部分最大厚度可达6000米。亭湖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为冲积平原地貌,地势低平,区内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对高度不足8米,全部由平原构成。地形平坦,河网稠密。由于河流、海洋堆积程度的差异及人类开挖河道、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等经济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地面上呈现出一些冈和洼地,形成局部微小的起伏。1.3场地岩土工程条件1.1.1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便仓镇金陈

6、村三组,地貌单元属平原,区域总体地势平坦。场区微地形平坦、开阔,原为农业用地,零星分布较小宽浅冲沟。1.1.2场地地层岩性根据现有资料及现场踏勘,拟建场地地层在基础埋深及荷载影响深度范围内主要由黄土层构成,对其岩性描述如下:黄灰色,软塑状态,厚层状,中等偏高压缩性,含有少许粉土团,大部地段底部1020cm粉土含量较为富集而渐变为粘质粉土,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土面较光滑,土质均匀。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501.40m,平均层厚1.00m,层顶标高1.451.49m。1.1.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现场踏勘及对区域水文资料的收集、调查可知,场区内无洪水冲刷痕迹,场区及附近无季节性冲沟

7、和沟壑分布,场区地势平缓开阔,基本不受暴雨洪水冲刷的影响。根据现场踏勘、当地走访,对临近工程的岩土勘察资料的参考,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1.1.4冻土深度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项目建设地的气象资料,场址区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为20。1.1.5不良 地质现象经现场踏勘,本工程建设范围及周边不存在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本工程建设可不考虑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1.4场址区工程地质评价1.4.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根据本工程场址区的区域地质资料,站址区与活动构造间的距离满足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74-2006)中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场地及周边无不良地质

8、作用,地形平坦开阔,地基地主要由第四纪冲洪积形成的砾砂层构成,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场地稳定,适宜工程建设。1.4.2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现场踏勘,场地环境类别按III类考虑,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临近工程易容盐试验成果报告判定场地土为非盐渍土,其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1.4.3场址区地基评价场址区目前为一般农业用地,地势平坦开阔,场区地形平坦,土质较疏松排水性能较好,地基土在建筑物基础荷载影响深度范围内出黄土地层构成,地层分布连续稳定。黄土层厚度大,结构中密密实,压缩性较低,承载力较高,建筑物基础可采用天然地基,建

9、议以黄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场地不需进行地基处理。1.5结论及建议(1)场址区所处地貌单元属平原,区域总体地势平坦。场区微地形平坦、开阔。(2)地表土黄灰色,软塑状态,厚层状,中等偏高压缩性,含有少许粉土团,大部地段底部1020粉土含量较为富集而渐变为粘质粉土,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土面较光滑,土质均匀。(3)站址区与活动断裂带距离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最小安全距离,场地及周边无不良地质作用,地形较平坦开阔,场地稳定,适宜工程建设。(4)场址区无崩塌、塌方、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本工程建设可不考虑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5)场址区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0g,相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所属的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该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6)根据现场踏勘及对区域水文资料的收集、调查可知,场区内无洪水冲刷痕迹,场区及附近无季节性冲沟和沟壑分布,场区地势平缓开阔,基本不受暴雨洪水冲刷的影响。本工程建设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