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42665761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 .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选择题1.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D.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解析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它们生活的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的化石群,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属中生代,三叶虫化石所在的地层属古生代。答案C 2.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古生代时,环太平洋沿海地区形成高大山系B.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D.动物界

2、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解析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另一个是中生代;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植物界的演化是海生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界经历了由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答案B 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3 题。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演变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促进了环境的演变B.环境的演变促使生物不断进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6 页 -2 C.生物大规模灭绝与环境的演变无关D

3、.环境的演变可能导致生物大规模灭绝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灭绝及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是相互影响的。答案C 4.人类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A.B.C.D.解析大面积砍伐森林使森林减少,吸收CO2能力减弱,CO2浓度增加。植被减少会引发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种类减少,许多物种灭绝,但与臭氧层空洞无关。答案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 题。5.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B.C.D.6.引起该

4、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解析由图示的演变过程可知,由于修筑梯田,导致植被的大量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答案5.D 6.B 下图反映人与环境相关关系的几个过程,据图回答78 题。7.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6 页 -3 A.B.C.D.8.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A.B.C.D.解析第 7 题,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行为不当。第

5、8 题,“赤潮”的发生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的废水所导致的。答案7.C 8.D 读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910 题。9.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10.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解析第 9 题,从图中“农作侵入牧区”、“牧场超载”等可知该地区应为牧区,面临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10 题,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答案9.C 10.B 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 题。11.图中属

6、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B.C.D.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6 页 -4 1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异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解析首先看图,明确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其次,结合地质年代与岩层新老关系,明确其地质构造形态。第11 题,图中为中生代地层,图中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图中均为古生代地层。第12 题,煤炭是地质史上有机质被

7、埋藏到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答案11.D 12.C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 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结合相

8、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_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3)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环境向 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6 页 -5 解析解答该题应从掌握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

9、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2)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及地壳的运动过程;(3)化石形成的岩层沉积岩;(4)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答案(1)生物化石(2)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3)海洋陆地抬升14.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如图)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前后有20 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

10、动。(1)非洲萨赫勒地区由于人口增加,农作物入侵牧区产生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列括号内填上所对应的字母:荒漠化加剧()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2)分析以上材料,请简述非洲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解析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处在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口压力巨大,“农作物入侵牧区”,导致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从而使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非洲长期以来人口压力很大,导致原本生态环境脆弱的非洲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巨大,因此,其贫困的根源是人口问题,所以解决的办法应该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环境整治,提高农牧业水平等。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6 页 -6 答案(1)D A B C(2)原因:人口剧增,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过大。可行办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牧业水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6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