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四文言散文 doc--初中语文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452709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四文言散文 doc--初中语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四文言散文 doc--初中语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四文言散文 doc--初中语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四文言散文 doc--初中语文 .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文言散文一、专家解读考点: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这一要求,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符合“浅易”这一标准。就2008年各地中考命题的实际看,一半以上考区的文言文阅读取材于课文,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送东阳马生序选用率最高。有近三分之一的考区从课外选材。还有的考区课内外兼顾,即一段课内,一段课外。根据笔者手头的试卷资料来看,比较阅读这一考查形式颇受各地命题者的青睐。从阅读的终极目的考虑,从课外选材,能更有效地检测出考生真正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的疑难字词,命题人

2、一般会在文后作出简明的注释。用作比较的语段,内容或写法上大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样,才能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比较大多从这三个角度切入:比较选段的人物,比较选段的思想感情,比较选文的写法。二、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中考文言散文阅读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首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3理

3、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附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为动词wi“做” 例:并自为其名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为我为云梯之械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行拂乱其所为好为梁父吟行拂乱其所为“作为、当作、成为” 例:弃其杖,化为邓林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以丛草为林 武陵人捕鱼为业 以牒为械“认为” 例:孰为汝多知乎“是” 例:知之为知之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天下为公 中轩敞者为舱

4、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此为何若人 若为佣耕介词wi“替、给、向”例:愿为市鞍马为人谋而不忠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楚造云梯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天下唱“被”例:二虫尽为所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山峦为晴雪所洗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士卒多为用者 贤能为之用二、之动词“到” 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辍耕之垄上助词“的” 例:水陆草木之花 虽有千里之能 醉翁之意不在酒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无义,不译主谓间,取独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大道之行也 甚矣,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宾语前置的标志

5、例: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马之千里者凑足音节 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鸣之而不通其意 怅恨久之 公将鼓之代词代人 例:或置酒而招之借旁近与之代物 例:渔人甚异之 录毕走送之 策之不以其道代事 例:闻之,欣然规往 属予作文记之 弗之怠 吾既已言之王矣 肉食者谋之三、以介词“把、拿、用” 例:以衾拥覆 徐喷以烟“凭借、按照” 例:策之不以其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何以战“因为” 例:以中不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千里称也徒以有先生矣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先帝不以臣卑鄙连词

6、表目的“来” 例:无从致书以观属予作文以记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表修饰,同“而”的用法 例:俯身倾耳以请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动词“认为” 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皆以美于徐公四、而表并列“和、又、并且” 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起坐而喧哗者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国险而民附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 生于忧患而无于安乐 蔚然而深秀 舍鱼而取熊掌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 例:日出而林霏开既醉而退强饮三大白而别 夺而杀尉 挟天子而令诸侯 呼尔而与之 长跪而谢之表修饰 不译 例:朝而往,暮而归 杂然而前陈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 执策而临之 佣

7、者笑而应曰 面山而居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仰而视之在楚城上而待楚寇表转折“但是、却、然而” 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不知而不愠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足肤龟裂而不知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出淤泥而不染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表因果“因而”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夸父)道渴而死五、于表比较:有超过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所欲有甚于生者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引出时间、地点、对象“在、到、向、从、对于”引时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试用于昔日引地点:躬耕于南阳 战于长勺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引对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过于诸侯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

8、守之 胡不见我于王 生于忧患 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表被动“被” 受制于人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六、者指代人、物,“的人、的东西”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卜者知其指意 或异二者之为 得道者多助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往来而不绝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肉食者谋之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陈涉者,阳城人也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

9、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毕业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5归纳内容要点。属于文意把握题,考查你是否从整体上读懂了文章。6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解答评判类题目,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看法: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提倡,还是批判,或者是一分为二辩证地看。要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如“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认为值得提倡”等。其次,要从

10、不同方面或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述理由,这一层尤为重要,因为现在不少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中都有“言之成理即可”之类的话,换言之,观点、意见可以不同,但一定要持之有据。7拓展迁移。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考查的着重点是知识积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典型例题透视:例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11、。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曾: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曾不若孀妻弱子C.亲: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故人不独亲其亲D.萧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根据下面句

12、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答案:1B 2(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示例:挡不住风雨的简陋居室冷清寂寞,破旧不堪的粗布短衣补丁无数,常常空空如也的锅碗瓢盆一贫如洗,但他却安然自若,不改己志。透视:陶渊明是我国东晋大诗人、散文家,我们已读过他的归园田居,还学了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及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体会到他朴素、洗练、自嘲、自

13、赏的语言风格。第1题考查一词多义。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曾”用在“不”之前,加强否定的语气,“曾不”相当于“竟不”。选项A中,“期在必醉”的“期”是期望的意思;“与人期行”的“期”,意思是“约定时日”,成语“不期而遇”的“期”也是这个意思。选项C中,“亲旧”的“亲”,是名词,意思是亲戚;“亲其亲”的前一个“亲”带了宾语“其亲”(他的亲人),所以是动词。选项D中,“环堵萧然”的“萧然”,意思是空寂;“满目萧然”的“萧然”,意思是萧条冷落。第2题句子翻译,这是每篇文言文阅读都要问津的。本题所选两个句子很有特色,都能展示传主精神风貌、思想性格、人生追求。第3题属于文意把握题。应在全面

14、理解第一段意思的基础上回答。文中的关键词句是“好读书”“性嗜酒”“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著文章”,这四个方面不应该有遗漏。第4题涉及句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难点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常见失误分析:例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5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

15、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朝服衣冠(2)吾妻之

16、美我者,私我也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歌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008年湖北襄樊市中考试题)答案:1(1)穿戴(2)偏爱 2B 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4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5启示:我们

17、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分析:第1题解释实词的意义,第2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两题的完成,都得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第3题考查句子翻译,“虽欲言”的“虽”,不少同学受现代汉语的影响会错误地翻译为“虽然”。其实,文言文中的“虽”,好多情况下表示的不是转折,而是假设,本句中的“虽”也是如此,应该翻译成“即使”。第5题是道拓展迁移题,要做到由此及彼,即由邹忌成功的案例推广到我们今

18、天的人际交往。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那委婉讽喻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严的态度,而是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引出。这种设喻的技巧,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值得我们借鉴。四、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

19、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3)媵人持汤沃灌2翻译下面的句子。(1)

20、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2008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试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

21、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1)薄暮冥冥( ) (2)多会于此( )(3)春和景明( ) (4)不以物喜(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微斯人,吾谁与归?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依次标

22、在下面的方格中)4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5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6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三)阅读出师表选段和中国古代寓言选晏子之御,完成14题。(2008年

23、江苏常州市中考试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

24、以为大夫。【注释】御:马夫。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去:离开。这里指离婚。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1解释下列短语。(任选四个作答)(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作者表达了感

25、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2008年福建厦门市中考试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来源:Z+xx+k.Com【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26、。”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王肃孔子家语)【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合。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1)谈笑有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3)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

27、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源:学科网(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4简答题。(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4

28、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29、)【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来源:学科网ZXXK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4.文段理解。(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

30、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 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008年湖北潜江等地中考试题)(六)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2008年湖北黄石市中考试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31、,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今齐地方千里2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

32、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作动词,计算。作动词,列举。二读“sh”,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shu”,其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读音: 词义:3下面几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

33、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白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 的严重。(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题。(2008年福建三明市中考试题)【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

34、“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泓:泓水。既:尽,完了。济:渡过。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陈:同“阵”,摆好阵势。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3用原文语句答题。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35、,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36、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

37、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来源:Zxxk.Com(九)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2008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38、;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

39、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答: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予幼好书,家贫难致。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

40、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十)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6题。(2008年云南昆明市中考试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41、“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乙】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

42、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注释】马援:东汉名将。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A会天

43、大雨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C援谓之曰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来源:学科网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5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6【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