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广西卷).doc

上传人:半** 文档编号:4215002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广西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广西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广西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广西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卷)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解析】从材料关键词“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舆服”可见此后商人社会地位有所上升、但仍受到限制,故A项错误;“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舆服”可见此后商人社会地位有所上升,但并没有与官员地位一致,故

2、C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后来一些商人奢侈日甚。”可见原先对商业的限制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答案】D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其诗歌风格古朴自然,陈子昂的诗歌充满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其诗歌风格质朴、刚健,两人诗歌风格不同,故A项错误;岑参的边塞诗“雄奇瑰丽”与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B项错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空灵冲淡”自然清淡

3、,其诗师法陶渊明、谢灵运等人,故C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和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处理政务,只是后来有些内阁首辅权势和地位提高“俨然汉唐宰辅”,但这不是常态,故A项错误;唐代宰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没有官吏任免

4、权,故C项错误;唐代和明代管理地方政务都是地方官员,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都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项错误。【答案】B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区域化分工)【解析】从材料关键词“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可见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故A项正确;“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

5、错误;从材料关键词“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可见明代区域经济有所发展,因此“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解析】从材料关键词“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此人主张政府

6、应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关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见此时纂修族谱并非名门望族的特权,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关,故B项错误;从材料关

7、键词“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带有森严的等级色彩,但是材料并未体现等级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C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 292447193630244619373726371938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兼并严重【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佃农”是自己不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半佃农”是自己占有部分

8、土地和生产资料,但无法满足自己和家庭成员生活需求,同时又租种土地的农民,“自耕农”是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从题干图表数字信息的变化可知19351938年“佃农”和“半佃农”数量逐年增加,而“自耕农”数量逐年减少,可见当时农村有土地兼并的趋势,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当时的农村土地兼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所有制度并未发生变革,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耕作方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B、C项错误。【答案】D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

9、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三大改造时期,1958年农业上已经开始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A项错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并没有提高生产效率,故B项错误;“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与材料意思和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从

10、题干材料关键词“1958年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产36956斤的惊人纪录”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在大跃进运动中农业上出现了浮夸风现象,折射出人们对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故D项正确。【答案】D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时期的西、葡两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王室大力支持下开辟西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的,故A项正确;西、葡两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大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欧洲其他

11、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B项错误;当时西、葡两国相对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商业资本发达”和“金银需求量大”不符史实,故C、D项错误。【答案】A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考点】“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突出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工业化有关,而从题干材料关键词“苏维埃制度个体小农经济”可见斯

12、大林指出的是当时苏联农业生产关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此后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逐步在经济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故B项错误;为满足苏联工业化对粮食、资金、原料等的需求,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C项正确;“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2图4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图4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C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国轴心的形成与德意日三国有关,而从题干地图来看并未涉及日本,“三国轴心的最终形成”

13、在地图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题干地图上方黑色区域来看德国和奥地利已经联在一起,结合题干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法西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故B项正确;慕尼黑协定的后果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被德国吞并、发生在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但是从地图来看此时德国并未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故C项错误;德国进攻波兰是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但从题干地图来看德国当时并未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故D项错误。【答案】B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

14、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考点】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因此可见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艾森豪威尔总统是想唤起共和党人内部的团结和支持,对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政策“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只是做出调整,并非全面转向民主党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共和党的经济政策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延续,故D项错误。【答案】A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5、(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二、非选择题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年)材料二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

16、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

17、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分)【考点】(1)法国大革命(2)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保皇派和革命派的论战(3)史学理论历史评价【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关键词“(法国的国民议会)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可见伯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是否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关键词“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可见伯克认为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破

18、坏性大;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关键词“(法国的国民议会)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可见伯克认为法国大革命破坏性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2)两种评价及理由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关键词“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可得出第一段材料评价是否定,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关键词”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可得出第二段材料评价为肯定。(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思维方式、阅历、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等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回答。【答案】(1)态度:否定(批判)依据:法国大革命方式

19、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10分)(2)评价:否定;肯定。否定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肯定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14分)(3)因素: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8分。本问题回答出2点即可赋满分。)39(6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

20、,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

21、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10分)(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考点】(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内战【解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词“自汉至唐

22、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可得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国家政策的推动;根据材料一“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可得出棉纺织技术改进和推广;据材料一“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可得出农书的推介。(4)根据材料二关键词“英属北美殖民地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并结合美国内战的背景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10分)(4)影

23、响:促进南部经济发展;加强与英国的经济联系;推动奴隶制的扩展;加剧南北矛盾,加速美国内战的爆发。(10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DCBACCDDACBA37(32分)(1)基本态度:否定(批判)依据: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10分)(2)评价:否定;肯定。否定的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肯定的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14分)(3)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8分。本问题回答出2点即可赋满分。)39(60分)(1)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10分)(4)促进南部经济发展;加强与英国的经济联系;推动奴隶制的扩展;加剧南北矛盾,加速美国内战的爆发。(10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第10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