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4194433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三 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在主观题设问中经常会涉及到作用、影响、意义,作用、影响、意义类问题是高考中的一大类,几乎每年都有涉及,而且有些年份涉及的特别多,因此要引起注意。作用、影响、意义含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差别,在此先予以提醒:作用一词较为中性,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和影响基本一样;意义一般为积极影响。对于这类题应该如何作答,现总结方法技巧如下:一般性通用方法与技巧(即适合所有主观题的一般方法技巧)。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时注意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调出自己的相关知识体系,以帮助理解材料解答问题。2、要注意看分写点作答。如一般4分答两点或四点;9分一般答

2、三点、四点或五点等。由于不同出题人习惯不一所以作者建议尽量多打一点或者两点作为备用点,以免因为点不够而失分。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所独有的方法与技巧。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2、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其本身的含义作答。3、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设问中的提示作答。4、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深化、联系,并注意平时注意积累一些专家的论述结论。5、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实在找不到太好的思路,就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作答。6、在试卷上作答时要注意要点序号化,多角度回答和用学科术语回答。7、注意卷面整洁美观。下面对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所

3、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一)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作用、影响、意义:对人或事物的影响或作用。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

4、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等信息,联

5、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秦商鞅变法和魏晋南北朝时曹魏末年”,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结合所学可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根据“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

6、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得出“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2018年全国卷2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

7、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

8、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发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

9、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可得出“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根据“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可得出“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019年全国三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

10、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汉朝的制度”,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9分可能3点,每点3分;也可能4点,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四点9分,尽管别扭但这

11、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当然也有可能个别例外的要求5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结合所学可得出“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根据“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得出“强化了民族认同;”根据“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

12、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得出“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考虑汉朝国家治理对后世的影响得出“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二)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其本身的含义作答。例如:(2018年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

13、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

14、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5分可能2点,一点3分两点5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15、了:根据“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结合所学可得出“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根据“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结合意义本身的内涵(对人的价值)可得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三)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设问中的提示作答。例如:(2019年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

16、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萄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来,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

17、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4) 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

18、的历史作用。(4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文艺复兴以来大众传媒报纸的发展”,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4分,一般4点。但此题较为罕见,答案只给了三点。细看此题可以发现设问中有所提示“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依此来看就比较好理解了。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

19、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结合所学可得出“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根据“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可得出“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根据“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得出“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2019年江苏卷)2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

20、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3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

21、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汉字的发展以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3分一般3点,每点1分.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本题在设问中已经给了较为明显的提示“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所以此问是三点无疑了。并且答题的思路就是对中国的影响,对东亚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根据“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十多种汉字系

22、民族文字”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根据“先后形成了包括.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可得出“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根据设问中“概括汉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得出“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2017年全国1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

23、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理解材料解决

24、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8分一般4点,每点2分。有时也可能2点,每点4分。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本题在设问中已经给了较为明显的提示“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所以答题的思路就围绕文化融合进行思考。根据“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结合所学可得出“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根据设问中已经给的提示“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结合材料可得出“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四)做作用、影

25、响、意义类题目要根据深化、联系,并注意平时注意积累一些专家的论述结论。例如:(2017年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

26、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等信息,联系

27、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改革开放”,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7分一般四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6分,四点7分,尽管别扭但这是高考常用的一种给分方式。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根据“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结合所学可得出“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根据“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

28、”可得出“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本问7分,如果只答两点让人太不放心,所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广泛联系,发现这属于改革开放的一部分,加上平时注意积累的一些专家的论述结论得出答案:“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五)做作用、影响、意义类题目实在找不到太好的思路,就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作答。例如:(2018年全国1卷)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

29、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6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中国古代农村的治理”,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6分可能2点,每点3分;也可能3点,一点2分;甚至四点。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本题设问中所给提示不多,材料中又不太容易找到有关积极作用,属于不太容易找到思路的问题。对于这类题目就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作答。政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思想文化: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历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