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886191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doc--初中语文 .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教学目标 、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 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赠序,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查释、翻译、理解,互助学习,掌握一些实词和虚词,培养

2、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课前预习: 、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读准文中字词,了解大意。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学生交流作者作品相关资料 教师适当补充: 、介绍作者:(投影出示)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

3、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

4、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指导朗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嗜逾叩叱咄俟 负筐皲媵烨廪稍稍 馁谒撰写贽 ()注意停顿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是可谓善学者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以是人多以书假。卒获有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为标准。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听完后指正、评价,教师作适当补充。 、学生集体朗读全文。 四、

5、再读课文,互助学习,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 四人小组齐读第一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根据注释各自疏通文意。 ()小组互译,你读我译,我读你译 ()标出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走:跑,引申为“赶快”。 趋:快步走,奔赴。 质:询问。 曳履: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样子。 汤:热水 再:两次 食(s):同“饲”,给饭吃。 被(p):通“披”,穿着。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带上悬挂着。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不知从何处。这里指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以,连词,可译为“来”。家境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6、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 根据注释各自疏通文意。 () 小组互译,你读我译,我读你译 () 标出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 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日:每天。 廪稍之供:国家供给的粮食。 裘:皮衣。 葛

7、:夏布衣服。 遗(wi)):赠送,这里是接济的意思。 馁:饥饿。 诸: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并兼有这两面三刀个词的意义。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全句译作: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五、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阅读全文,熟读成诵。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根据注释各自疏通文意。 ()小组互译,你读我译,我读你译 ()标出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8、()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称:称道,赞扬 谒:拜访 撰:写 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见面礼。 夷:平和、和悦。 生以乡人子谒余。 生,年青人。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以,凭借。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故,特意。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二、品读课文,研读探究。 1、请学生朗读全文,要求读得琅琅上口。 2、小组合作,研读探究(突出重点) 出示问题: 作者如何写出自己读

9、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样? 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有的原话回答)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回答,后教师点评并作适当补充。(完成板书) 三、朗读体验,能力训练 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3、练习背诵 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分段背诵,化长为短,化难为易。 四、

10、诵读课文,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1、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描写和议论部分。 2、学生边读边议,读读议议,这样写作的好处。 3、教师补充(适当提示)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11、。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 1、联想学习:像这样“劝学”的文章,你还可以说出哪些? (为学,孙权劝学) 2、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出一些学习“勤奋”、“专心”的名言警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有关“勤奋”、“专心” 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昔日作者 今日太学生 衣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縕袍敝衣 廪稍之供、葛裘之遗 住宿:行深山巨谷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从师: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12、 未有问而不告 书籍: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表现手法:对比 结论:专心 勤奋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

13、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

14、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 怠(dai4) 叩问(kou4) 绮秀(qi3)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

15、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

16、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

17、。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 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 资料链接 一、关于“序”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叫“赠序”(和“书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我们学过的(指南录)后序是一篇书序,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待成书的过程、背景等。 二、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经历了社会动乱,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