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火灾事故重点要求及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4181897 上传时间:2021-04-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止火灾事故重点要求及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防止火灾事故重点要求及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止火灾事故重点要求及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火灾事故重点要求及实施细则.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防止火灾事故重点要求及实施细则1.1 加强防火组织与消防设施管理1.1.1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健全消防工作制度,落实各级防火责任制,建立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配备消防专责人员并建立有效的消防组织网络和训练有素的群众性消防队伍。定期进行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开展消防演练和火灾疏散演习,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1.1.2 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定期对各类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与保养;配备消防器材,禁止使用过期和性能不达标消防器材。1.1.3 消防水系统应同工业水系统分离,以确保消防水量、水压不受其他系统影响;消防设施的备用电源应由保安电源供给,未设置保安电源的应按II类负荷供电。消防水系统应定期

2、检查、维护。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分隔设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1.1.4 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防护器材,并应进行使用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防火服应每月检查一次。1.1.5 检修现场应有完善的防火措施,在禁火区动火应制定动火作业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1.1.6 电力调度大楼、地下变电站、无人值守变电站应安装火灾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无人值守变电站其火灾报警信号应接入有人监视遥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警。1.1.7 值班人员(含义务消防员)应经专门培训,并能熟练操

3、作厂站内各种消防设施;应制订具有防止消防设施误动、拒动的措施。1.1.8 对于火灾自动报警或自动灭火设施等消防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确保各项功能完好,动作正常。当本单位无此能力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测检验,并出具相关的报告。1.2 防止电缆着火事故1.1.1 新、扩建工程中的电缆选择与敷设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电缆防火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1.1.2 在密集敷设电缆的主控制室下电缆夹层和电缆沟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1.1.3 对于新建、扩建的变电站主控室、火电厂主厂房、输煤、燃油、制氢、氨区及其他易燃易爆场所,

4、应选用阻燃电缆。1.1.4 采用排管、电缆沟、隧道、桥梁及桥架敷设的阻燃电缆,其成束阻燃性能应不低于C级。与电力电缆同通道敷设的低压电缆、控制电缆、非阻燃通信光缆等应穿入阻燃管,或采取其他防火隔离措施。1.1.5 严格按正确的设计图册施工,做到布线整齐,同一通道内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按照电压等级的高低从下向上排列,分层敷设在电缆支架上。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避免任意交叉并留出足够的人行通道。1.1.6 控制室、开关室、计算机室等通往电缆夹层、隧道、穿越楼板、墙壁、柜、盘等处的所有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含电缆穿墙套管与电缆之间缝隙)必须采用合格的不燃或阻燃材料封堵。1.1.7 非直埋电

5、缆接头的最外层应包覆阻燃材料,充油电缆接头及敷设密集的中压电缆的接头应用耐火防爆槽盒封闭。1.1.8 扩建工程敷设电缆时,应与运行单位密切配合,在电缆通道内敷设电缆需经运行部门许可。对贯穿在役变电站或机组产生的电缆孔洞和损伤的阻火墙,应及时恢复封堵,并由运行部门验收。1.1.9 电缆竖井和电缆沟应分段做防火隔离,对敷设在隧道和主控室或厂房内构架上的电缆要采取分段阻燃措施。1.1.10 应尽量减少电缆中间接头的数量。如需要,应按工艺要求制作安装电缆头,经质量验收合格后,再用耐火防爆槽盒将其封闭。变电站夹层内在役接头应逐步移出,电力电缆切改或故障抢修时,应将接头布置在站外的电缆通道内。1.1.11

6、 在电缆通道、夹层内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工作票,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在电缆通道、夹层内使用的临时电源应满足绝缘、防火、防潮要求。工作人员撤离时应立即断开电源。1.1.12 变电站夹层宜安装温度、烟气监视报警器,重要的电缆隧道应安装温度在线监测装置,并应定期传动、检测,确保动作可靠、信号准确。1.1.13 建立健全电缆维护、检查及防火、报警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运行规程规定对电缆夹层、通道进行定期巡检,并检测电缆和接头运行温度,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1.1.14 电缆通道、夹层应保持清洁,不积粉尘,不积水,采取安全电压的照明应充足,禁止堆放杂物,并有防火、防水、通风的措施。发电厂锅炉、燃煤储运

7、车间内架空电缆上的粉尘应定期清扫。1.1.15 靠近高温管道、阀门等热体的电缆应有隔热措施,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1.1.16 发电厂主厂房内架空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m,动力电缆不小于1m。1.1.17 电缆通道临近易燃或腐蚀性介质的存储容器、输送管道时,应加强监视,防止其渗漏进入电缆通道,进而损害电缆或导致火灾。1.3 防止汽机油系统着火事故1.3.1 油系统应尽量避免使用法兰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阀门。1.3.2 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和石棉纸垫。1.3.3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火,必须明火作业时要采取有

8、效措施,附近的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的保温应紧固完整,并包好铁皮。1.3.4 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在拆下的油管上进行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1.3.5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阀保温层。1.3.6 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1.3.7 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1.3.8 事故排油阀应设两个串联钢质截止阀,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两个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应挂有明显的“禁止操

9、作”标识牌。1.3.9 油管道要保证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应定期检查和维修油管道支吊架。1.3.10 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1.4 防止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着火事故1.4.1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26164.1-2010)中第6章有关要求。1.4.2 储油罐或油箱的加热温度必须根据燃油种类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应低于油品的自燃点。1.4.3 油区、输卸油管道应有可靠的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并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值。1.4.4 油区、油库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油区内明火

10、作业时,必须办理明火工作票,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对消防系统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查试验。1.4.5 油区内易着火的临时建筑要拆除,禁止存放易燃物品。1.4.6 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的防火还应遵守1.3.4、1.3.6、1.3.7的规定。1.4.7 燃油系统的软管,应定期检查更换。1.5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事故1.5.1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26164.1-2010)中有关锅炉制粉系统防爆的有关规定。1.5.2 及时消除漏粉点,清除漏出的煤粉。清理煤粉时,应杜绝明火。1.5.3 磨煤机出口温度和煤粉仓温度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出口风温不得超过煤种要求的规定。1.6 防

11、止氢气系统爆炸事故1.6.1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 部分 热力和机械(GB26164.1-2010)中“氢冷设备和制氢、储氢装置运行与维护”的有关规定。1.6.2 氢冷系统和制氢设备中的氢气纯度和含氧量必须符合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2008)。1.6.3 在氢站或氢气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应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1.6.4 制氢场所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按时检查和试验。1.6.5 密封油系统平衡阀、压差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密封瓦间隙必须调整合格。1.6.6 空气、氢气侧各种备用密封油泵应定期进行联动试验。1.7 防止输煤皮带着火事故1.

12、7.1 输煤皮带停止上煤期间,也应坚持巡视检查,发现积煤、积粉应及时清理。1.7.2 煤垛发生自燃现象时应及时扑灭,不得将带有火种的煤送入输煤皮带。1.7.3 燃用易自燃煤种的电厂必须采用阻燃输煤皮带。1.7.4 应经常清扫输煤系统、辅助设备、电缆排架等各处的积粉。1.8 防止脱硫系统着火事故1.8.1 脱硫防腐工程用的原材料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储存、保管、运输特殊技术要求,入库储存分类存放,配置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设置严禁动火标志,在其附近5m范围内严禁动火;存放地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装置,照明灯具应选用低压防爆型。1.8.2 脱硫原、净烟道,吸收塔,石灰石浆液箱、事故浆液箱、滤液箱、衬胶管、防腐管

13、道(沟)、集水箱区域或系统等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办理动火工作票。1.8.3 脱硫防腐施工、检修时,检查人员进入现场除按规定着装外,不得穿带有铁钉的鞋子,以防止产生静电引起挥发性气体爆炸;各类火种严禁带入现场。1.8.4 脱硫防腐施工、检修作业区,现场应配备足量的灭火器;防腐施工面积在10m2以上时,防腐现场应接引消防水带,并保证消防水随时可用。1.8.5 脱硫防腐施工、检修作业区5m范围设置安全警示牌并布置警戒线,警示牌应挂在显著位置,由专人现场监督,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作业场地。1.8.6 吸收塔和烟道内部防腐施工时,至少应留2个以上出入孔,并保持通道畅通;至少应设置2台防爆

14、型排风机进行强制通风,作业人员应戴防毒面具。1.8.7 脱硫塔安装、改造、检修时,应有完整的施工方案和消防方案,施工人员须接受过专业培训,了解材料的特性,掌握消防灭火技能;施工场所的电线、电动机、配电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应避免安装和防腐工程同时施工。1.9 防止氨系统着火爆炸事故1.9.1 健全和完善氨制冷和脱硝氨系统运行与维护规程。1.9.2 进入氨区,严禁携带非防爆通讯工具、火种;严禁穿带铁钉的鞋;在进入氨区前进行静电释放。1.9.3 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应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通风、照明良好。1.9.4 液氨设备、系统的布置应便于操作、通风和事故处理,同时必须留有足够宽度的操作空间和安全疏散

15、通道。1.9.5 在正常运行中会产生火花的氨压缩机启动控制设备、氨泵及空气冷却器(冷风机)等动力装置的启动控制设备不应布置在氨压缩机房中。库房温度遥测、记录仪表等不宜布置在氨压缩机房内。1.9.6 在液氨罐区或氨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办理动火工作票;氨系统动火作业前、后应置换排放合格;动火结束后,及时清理火种;氨区内严禁明火采暖。1.9.7 液氨罐区及使用场所,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氨泄漏检测器和视频监控系统,并定期检查和试验。1.9.8 氨储罐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应进行安全性评价,其消防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1.10 防止

16、天然气系统着火爆炸事故1.10.1 天然气系统的设计和防火间距应符合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的规定。1.10.2 天然气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应进行安全评价,其防火、防爆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1.10.3 天然气系统区域应建立严格的防火防爆制度,生产区与办公区应有明显的分界标志,并设有“严禁烟火”等醒目的防火标志。1.10.4 天然气爆炸危险区域,应按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SY6503-2008)的规定安装、使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1.10.5 应定期对天然气系统进行火灾、爆炸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17、及影响应制定和落实风险削减措施,并应有完善的火灾、爆炸应急救援预案。1.10.6 天然气系统的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应按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执行。1.10.7 天然气系统中设置的安全阀,应做到启闭灵敏,每年至少委托有资格的检验机构检验、校验一次。压力表等其他安全附件应按其规定的检验周期定期进行校验。1.10.8 在天然气管道中心两侧各5m范围内,严禁取土、挖塘、修渠、修建养殖水场、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采石、建温室、垒家畜棚圈、修筑其他建筑(构)物或者种植深根植物。在天然气管道中心两侧或者管道设施场区外各50m范围内,严禁爆破、开山和修建大型建(构)筑物。1.10.9 天然气爆炸危险区域内的

18、设施应采用防爆电器,其选型、安装和电气线路的布置应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执行,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等级范围划分应符合石油设施电器装置场所分类(SY/T0025)的规定。1.10.10 天然气区域应有防止静电荷产生和集聚的措施,并设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1.10.11 天然气区域的设施应有可靠的防雷装置,防雷装置每年应进行两次监测(其中在雷雨季节前监测一次),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1.10.12 连接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设金属跨接线(绝缘管道除外),当法兰用5副以上的螺栓连接时,法兰可不用金属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1.10.13 在天然气易燃易爆区域内进行作业

19、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并穿戴防静电服和不带铁掌的工鞋。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通信工具。1.10.14 机动车辆进入天然气系统区域,排气管应带阻火器。1.10.15 天然气区域内不应使用汽油、轻质油、苯类溶剂等擦地面、设备和衣物。1.10.16 天然气区域需要进行动火、动土、进入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时,应按照作业许可的规定,办理作业许可。1.10.17 天然气区域应做到无油污、无杂草、无易燃易爆物,生产设施做到不漏油、不漏气、不漏电、不漏火。1.10.18 应配置专职的消防队(站)人员、车辆和装备,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定期演练。1.10.19 发生火灾、爆炸后,事故有继续扩大

20、蔓延的态势时,火场指挥部应及时采取安全警戒措施,果断下达撤退命令,在确保人员、设备、物资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1.11 防止风力发电机组着火事故1.11.1 建立健全预防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风机)火灾的管理制度,严格风机内动火作业管理,定期巡视检查风机防火控制措施。1.11.2 严格按设计图册施工,布线整齐,各类电缆按规定分层布置,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避免交叉。1.11.3 风机叶片、隔热吸音棉、机舱、塔筒应选用阻燃电缆及不燃、难燃或经阻燃处理的材料,靠近加热器等热源的电缆应有隔热措施,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槽盒密封,电缆通道采取分段阻燃措施,机舱内涂刷防火涂料。1.11.4 风机

21、内禁止存放易燃物品,机舱保温材料必须阻燃。机舱通往塔筒穿越平台、柜、盘等处电缆孔洞和盘面缝隙采用有效的封堵措施且涂刷电缆防火涂料。1.11.5 定期监控设备轴承、发电机、齿轮箱及机舱内环境温度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11.6 母排、并网接触器、励磁接触器、变频器、变压器等一次设备动力电缆必须选用阻燃电缆,定期对其连接点及设备本体等部位进行温度检测。1.11.7 风机机舱、塔筒内的电气设备及防雷设施的预防性试验合格,并定期对风机防雷系统和接地系统检查、测试。1.11.8 严格控制油系统加热温度在允许温度范围内,并有可靠的超温保护。1.11.9 刹车系统必须采取对火花或高温碎屑的封闭隔离措施。

22、1.11.10 风机机舱的齿轮油系统应严密、无渗漏、法兰不得使用铸铁材料、不得使用塑料垫、橡胶垫(含耐油橡胶垫)和石棉纸、钢纸垫。1.11.11 风机机舱、塔筒内应装设火灾报警系统(如感烟探测器)和灭火装置。必要时可装设火灾检测系统,每个平台处应摆设合格的消防器材。1.11.12 风机机舱的末端装设提升机,配备缓降器、安全绳、安全带及逃生装置,且定期检验合格,保证人员逃逸或施救安全。塔筒的醒目部位必须悬挂安全警示牌,应尽量避免动火作业,必要动火时保证安全规范。1.11.13 风机塔筒内的动火作业必须开具动火作业票,作业前消除动火区域内可燃物,且不能应用阻燃物隔离。氧气瓶、乙烘气瓶应摆放、固定在塔筒外,气瓶间距不得小于5m,不得暴晒。电焊机电源应取自塔筒外,不得将电焊机放在塔筒内,严禁在机舱内油管道上进行焊接作业,作业场所保持良好通风和照明。动火结束后清理火种。1.11.14 进入风机机舱、塔筒内,严禁带火种、严禁吸烟,不得存放易燃品。清洗、擦拭设备时,必须使用非易燃清洗剂。严禁使用汽油、酒精等易燃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