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绿色建筑原则对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启迪.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4072027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5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3绿色建筑原则对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启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3绿色建筑原则对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启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3绿色建筑原则对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启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3绿色建筑原则对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启迪.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8卷第 2期 Vo 1 8 No 2 2 0 1 4年 6月 J u n 2 0 1 4 文章编号 : 2 0 9 5 0 3 6 5 ( 2 0 1 4 ) 0 2 0 0 5 00 4 绿色建筑原则对 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启迪 摘 要: 近年来 , 围绕城 市雕塑建设方向、 形式选择、 位置变更等宏观或微观 问题爆发的争 议屡见媒体, 不同领域都在探索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 的可行战略。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立足 中 国国情, 借鉴绿色建筑“ 以人为本, 低碳节能, 节约用地、 用水、 用材” 的原则, 结合城市雕塑论 证 、 规划 、 设 计和施 工 的实 际流程 , 进 一 步提高

2、设计 活动 中的科 学 性与 系统 性 , 才 能在 一定 程度 上 有效 节约城 市雕 塑建设 和 管理过 程 中的资金 、 人 力 、 能 源 以及 土地 损 耗 , 为城 市雕 塑 可持 续 性发展及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做 出重要贡献。 关键 词 : 绿色建 筑 ; 城 市雕 塑 ; 可持 续发展 中 图分类 号 : J 3 0 0 5 文献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1 3 3 1 9 j c n k i s j z t d d x x b 2 0 1 4 0 2 1 1 一 、问题的提 出 近年 来 , 随着 中国经 济 、 社会 和文化事 业 的快 速发展 , 中国城市雕

3、塑建设也进入空前繁荣 , 产生 了一 系列 具有 经 久美 学 价 值 的 精 品 , 在 较 大 程 度 上满足了人民群众 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但 另一 方 面也需 要 注 意 到 , 中 国城 市 雕 塑 建设 也 不 可避 免地 带 有 中 国 快 速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的 一 些 问 题 。首先, 中国城市雕塑尺度及其配套广场尺度 普遍 比欧美国家 同类 型作品大 , 由此 占据城市核 心区土地 , 影响所在地交通系统升级; 其 次, 城市 雕塑高度重视夜景照明, 由此带来高耗能与高排 放 的 问题 ; 再 次 , 部 分城 市雕 塑在 主题 内容与 外在 形 式上 与周边

4、人 文 环 境格 格 不 入 , 遭 到 公 众反 对 并引起舆论争议 。2 0 1 2年 由搜狐 网主持 的“ 十大 丑陋雕塑” 评选引起全 国舆论反响就是此领域最 典 型 的舆情 事件 。城市 雕 塑建设 领域 的这些 现象 不但影响了 自身 的健康持续发展 , 而且对和谐社 会与生态文明的构建造成了阻碍 。无论从社会大 气候的宏观层面还是从行 业发展需要 的微 观层 面 , 如何为中国城市雕塑摸索出一条现实可行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已经势在必行 。 l_ 1 就在城市雕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仍在摸索之 时, 现代建筑领域对“ 绿色建筑” 的探索早 已如火 如荼 , 在 住房 与城 乡 建设

5、部 的推 动 下 , 以 “ 以人 为 本 , 低 碳节 能 , 节 约 用地 、 用 水 、 用 材” 为 原则 的绿 色建筑原则快速普及 , 相应理论探索与标准制定 不但带动了绿色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 更提高 了人居 环境 的 和谐 度 。 _ 2 这 无 疑 为城 市 雕 塑 的可 持续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启迪。因为现代大型城市 雕塑, 特别是抽象雕塑在尺度 、 材料 、 设计与施工 方法上 已经与现代建筑越来越相似, 这是借鉴 、 依 托绿色建筑相关原则实现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 理论与实践基础。 3 但是 , 在运用绿色建筑相关原 则 为城 市 雕 塑 可 持 续 发 展 服务 的 同

6、 时 也 需 要 看 到 , 绿 色建材 与 城 市雕 塑 绿 色 材料 在 很 多 要求 上 还存在差距 。首先, 建筑材料使用量大 , 对单一材 料的技术攻关与加工能取得更大规模效益。相比 之下 , 城市雕 塑 在任何 一座 城市 中数量 普遍 有 限 , 且由于具有艺术属性 , 形态 以弧线和不规则型为 多, 难 以运用模数化型材。其次 , 建筑具有经济服 务功能, 其首要功能在于保 障内部人员生活 、 工 作 , 因此绿色建筑材料不但强调 自身是否具有可 循环特性 , 更侧重于避免冬季内部热量外泄, 保证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1 2 0 基金项 目: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

7、学 基金项 目( 1 1 YJ C Z H1 6 4 ) 作者简介 : 王 鹤( 1 9 8 0一) , 男 , 讲师 , 博 士 , 研究方 向: 城市雕塑 、 公共艺术及设计理论 。 第 1期 王 鹤等 : 绿色建筑原则对 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 的启迪 5 1 夏季室外温度保存 , 这是雕塑材料所不需要的o E 4 综合上述正反两方面 因素看 出, 在 中国当前 国情下 , 绿色建筑相关概念运用于城市雕塑 , 特别 是大型城市雕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探索将绿色建筑设计的“ 以人为本 、 节地 、 节能、 节水、 节材” 原则运用于现代城市雕塑 设 计 领域 的可 能

8、 性 , 为 最 终 实 现 中国城 市雕 塑 的 可持续 发展 奠 定一 定 的理论 基础 。 二 、 城 市 雕 塑 设 计 中 的 “ 以 人 为 本 ” 原 则 以人为本是绿色建筑的核心思想之一 。就城 市雕塑赞助者与设计者而 言, 将人放在首位必须 首先了解具有社会属性 的人所组成的相互关联 的 群体 , 即社会 系统。无论文化人类学家还是社会 学家都认为, 社会是一个有代表性 的系统 , 而“ 社 会系统是以社会人为质料因素和 以社会 ( 社区) 为 活 动 因素所 形 成 的系 统 。 - E 5 如果 从 这 个 角 度 , 特 别是从社会行动系统 的角度看 , 大多数城市雕塑

9、 的策划 阶段本身就起源于社会系统为维持 自身稳 定性而作的尝试 , 因为 目前所见绝大多数 中国城 市雕塑的赞助者和接受者( 经常还有创作者) 都处 于同一个大的社会 系统 中, 他们之 间拥有共同或 相近的文化结构 以及“ 相互联系的符号体系” 。因 此 , 作为城市公共环境 中的重要要素 , 城市雕塑设 计中必须将“ 人” , 特别是具有艺术文化需求 , 并将 与城市雕塑长期相处的公众放在首位。城市雕塑 落 成后 将 以视觉 形态 和视 觉形 态所 具有 的象征 意 义存在于城市空 间中, 它会从精神角度作用于社 会公 众 的诸 多 方 面 。主 题 高 远 、 形 式 美 观 的城 市

10、 雕塑 , 如广州 的 五羊石像 和深圳 的 开荒牛 都 是这方面成功的个案 , 有意义 的城市雕塑满足了 该社会系统希望保持其内部成员集体记忆和文化 认 同的需求 , 在提高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反之 , 城市雕塑也依靠这一社会需求 的存 在而 存在 , 因此这 一 社 会 系 统 内部 的 成员 组 成 结 构发 生重 大 变化 时往 往对该 城 市雕 塑 的物理 或艺 术寿命长短造成重大影响 。在这一点上 , 近年来 部分 国内城市雕塑在论证和设计 中没有将公众放 在首位 , 没有广泛征求意见 , 也没有认真进行环境 调研 , 导致作 品落 成后遭到公众非议甚 至反对。 2

11、0 0 3年拆除 的杭州西湖畔 美人 凤 就是这 方面 有代表性的舆情案例 。 要实现 以人为本原则 , 城市雕塑应以主题上 能唤起大多数人感动, 视觉上能令大多数人愉悦 为首要标准。通过将社会系统诸要素纳入城市雕 塑设计过程 , 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雕塑建 成后周边居民以及公众舆论围绕其形式、 内容和 迁移活动等展开的争议 , 有助于促进社 区民众与 建设部 门间的相互理解 , 就一定层面上 的艺术与 环境问题凝聚共识 , 为促进社会和谐做 出应有贡 献。此外 ,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 , 城市雕塑的外延已 发生 了显 著 的变 化 , 开始 逐渐 与公共 艺术相 融合 , 通过功能提供等

12、方式更好地 融入公共空间, 因此 要实现 以人为本原则 , 城市雕塑的选址应 以不妨 碍交通 流 线及正 常生 产生 活秩序 为标 准 。 三、 城 市 雕 塑 设 计 中 的 “ 低 碳 节 能 ” 原 则 大型城市雕 塑在施工、 安装过程 中会产生一 定能源消耗 , 但其主要造成的碳排放量 , 来 自配套 照 明设 备 在 夜 间 启 动 运 行 时 消 耗 的不 可 再 生 能 源 。为了保证城市雕塑在夜 间的视觉效果 , 设计 过程中往往以保证雕塑夜景效果的最大化为原则 安 排照 明射 灯 的位置 、 照射 角度 、 功率 。这些 射灯 功率通常较大, 耗 电量不菲 , 由此在发电环节

13、会消 耗大量煤等不可再生资源并产 生可观 的碳排放 量 。如何利用新材料、 新技术在这一环节实现夜 景照明节能的突破 , 是实现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因素之一 。欧美 国家最新的公共艺术作品 已经在这方面做 出了值得注意的探 索, 如英 国柴 郡威 德 尼斯 墨西河 畔 的公共 艺术作 品 未 来之 花 就通过三个风力涡轮吸收风能为金属花瓣 内部的 6 0个 L E D灯 供 电 , 风 速 超 过 5 k m h , 作 品就 会 渐渐亮起 , 在晚间视觉效果尤其醒 目。这种照 明 效果的实现并不是依靠技术层面的突破实现, 而 是利用思路创新 , 将 已经广泛运用的材料与技术 相结合并在

14、雕塑作 品上创新性运用 , 成功实现了 低排放的功能 , 符合绿色标准 , 在相关案例 中具有 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四、 城 市雕 塑 设 计 中 的 “ 节 省 用 地 ” 原则 土地是大城市 中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 , 而大 型城市雕塑规划用地不但要保证 自身 占地面积 , 为 了保证 自身观赏效果还要设置周边广场 , 其最 理想面积应满足相 当于城市雕塑高度两到三倍的 观赏距离。考虑到中国城市中的城市雕塑尺度往 5 2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8卷 往较大, 这一土地要求给寸土寸金的市 中心带来 较大压 力 。落成 后 处 于 管理 、 维 护 阶段 的城 市雕 塑更深地介

15、入城市人工系统 的运转 , 随着时间推 移, 周边人工系统形态变化较快 , 城市雕塑与人工 系统 间就会 出现 难 以 调 和 的矛 盾 , 最 终 很 可 能导 致城市雕塑的寿命受 到影响o 6 3 近年来多座城市 迁移城市雕塑的起因都是 由于土地紧张, 原有城 市雕塑用地被转作地铁站、 高架桥等 , 现实更具体 的用途 。举 例而 言 , 安 徽 合肥 市 五一 广 场 大转 盘 雕塑 风帆 在落成后二十余年被拆除就是因为环 岛阻碍 了交通系统升级 。因此任何一座城市的城 市雕塑可持续发展都应以宏观上控制建设速度 , 微观上合 理设 置尺 度、 形 式 , 节 省 用 地 为重 要 原 则

16、 。 从宏 观 上说 , 近 年来 国 内许 多 城 市都 在 进 行 城 市雕 塑规 划编 制 工 作 , 该 领域 的规 划 编制 具 有 中国特色, 在世界范围内, 特别是发达国家中相对 罕见。城市雕塑规划在客观上提高 了城市雕塑建 设 的科 学性 和长 远 性 , 对 城 市雕 塑 可 持 续发 展 具 有 积极 意义 。但 也 需 要看 到 , 部 分 城 市雕 塑 规 划 往往提出在某一年限前, 该城市 的城市雕塑要达 到特定建设数量 , 这应 当说是一种对艺术客观规 律不够尊重的做法 , 容易出现新的“ 政绩工程” , 导 致城市雕塑这样的“ 百年大计” 、 “ 千年大计” 仓促

17、 上 马 , 产 生不 利 影 响 。建设 部 决 策 层 就 高度 警 惕 在一届领导任期内大量建设城市雕塑以“ 填充” 规 划雕 塑 景 观 区 、 带 、 点 的 问题 , 并 指 出 : “ 编制 规 划 要遵循艺术规律和公众 的意愿, 特别是要 防止近 期规划建设项 目集中和过多 的问题, 为城市未来 雕 塑建设 的发 展 留有充 分 的空间 。 ” 7 在微观层面 , 可 以充分借鉴部分发达 国家城 市雕塑建设在设置地点上依托建筑 , “ 见缝插针” 的特点。如 日本艺术家井上武吉位于 日本东京都 广场的 我的天空洞 , 就别 出心裁地斜倚在建筑 廊柱上 , 挑向天空 , 在布满水

18、平与垂直线条的建筑 环境 中划 出一道微妙的弧线 , 为严肃有余 、 活力不 足的广场带来生机 , 极大地丰富了游人的视觉观 感 , 提升了广场的人文内涵。同时 , 作品与建筑的 “ 联姻” 也提升了作品的高度 , 省去 了强化雕塑基 础所需的资金。显然雕塑作者与建筑师 、 规划师 和结构工程师进行过周密地合作研究。此类案例 无疑对 中国城市雕塑在 日益密集的大城市中持续 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 五 、 城 市雕 塑 设 计 中 的 “ 节 省 用 水 ” 原则 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也是 自然环境的主要 组成部分。水景设计传统上属于园林 、 景观设计范 畴, 具体有静水 、 动水和喷

19、涌等形式。城市雕塑与 水体的结合 , 为双方都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 间, 美籍 日裔艺术家野 口勇的 水火环 就是能动水 体与雕塑完美结合的代表作。当前 , 国内很多城市 雕 塑也在周边环境 中综 合设计水体 , 还 有一些 城市 雕塑运用水柱的喷射作为基本造型元素之一。应 该说, 这些运用形式在极大活跃了城市雕塑艺术表 现力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带来对水资源的巨大需 求 。而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四分之一 , 北方 部分省市 如北京 、 天 津 、 河北 、 山东 、 山西 甚至低 于人 均 5 0 0 m3的严重 缺 水线 。 8 因 此 不可避免的是 , 北方很多城市雕

20、塑的配套水体在一 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无水状态。另有一些城市 雕 塑在配套环境 中设 计大面积绿地 , 为 了保 证整 体 效果 也需要大量灌溉用 水 。因此 , 在 中 国许 多水 资 源高度紧张的城市, 比如北京、 天津 , 应该将节水, 包括少依靠或不依靠水体带来的表现力作为城市 雕 塑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 之一 。 六 、 城 市 雕 塑 设 计 中 的 “ 节 省 材 料 ” 原 则 节省材料是绿色建筑 的标志之一 , 既包括在 初 次设计 中尽 可 能 减少 材 料 使 用 , 以降低 不 可 再 生资源消耗 , 又包括在设计 中就考虑材料废弃后 的拆解再 利用 。 【 9 现阶段中

21、国大型城市雕塑的选材仍主要以传 统 材料 石材 、 钢筋 混 凝 土 和 钢铁 框 架 锻 造 不 锈 钢为 主 。石 材 体 积厚 重 , 肌 理 丰 富 , 色 泽 自然 , 经 常被认 为是 带 有 生态 属 性 的 城 市雕 塑 材 料 , 但 石 材属 于宝 贵 的 不可 再 生 资 源 。近 年来 , 为 了满 足 国内对雕塑和装饰石材 的需求 , 河北省 曲阳等 一 些传统石雕大县已经基本没有可采石材 , 只能 从外地引入 。而且 由于材料物理特性 , 石材 的再 利用很困难 。这也证明天然材料在社会 、 经济等 宏观框架下审视并不必然具有生态属性。因此 , 石材在今后大型雕塑中

22、的运用应当呈减少趋势。 钢 筋混凝 土结 构具 有易 加工成 型 和成本 低廉 等优势 , 但视觉效果通常不尽如人意。且大型钢 筋混凝 土结 构 自重 过 大 , 又难 以拆 解迁 移 , 代 表案 第 1期 王 鹤等: 绿色建筑原则对中国城市雕塑可持续发展的启迪 5 3 例就是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垦荒犁 纪念碑 在 必 须迁 移 时 , 最 终选 择 了原作 保 留 , 新址 原 尺度 重建的方案。因此 , 在城市雕塑设计施 工过程 中 应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的使 用 , 尽可能用 可反复融 解 回炉的钢材 、 铝材等其他金属材料 。近年来 , 利 用树脂 、 水泥 、 铝石粉等加黏合剂经一

23、定加工程序 产生 的人造石 , 也被广泛运用于 中国国内建筑装 饰浮雕领域 , 达到 了与大理石相 近的视觉效果 。 一 些 新 型 的高分 子材 料也 是可 以选 择 的对 象 。 七 、 结语 当前 , 绿色概念 已经在建筑领域获得较 大突 破而在城市雕塑领域还少有人了解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创造的特殊性使得研究 者很 少用 理性 态 度分 析其 艺术 生产 过程 。另一方 面也是因为在任何城市 中, 城市雕塑的数量总是 参考 文献 1 仇保 兴 从绿 色建 筑到低碳 生态成 J 城市发展研究 , 1 9 9 8, 1 6( 7 ) : 1 - 1 1 2 黄庆 瑞 加强绿色

24、建筑 的全寿命期成本管理 J 建筑 技术 , 2 0 0 9 , 4 0 ( 5 ) : 4 6 4 4 6 6 3 张文松 , 张琳琳 雕塑与建筑 的关 系 J 石 家庄铁道大 学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2 0 1 1 , 6 ( 3 ) : 8 2 8 5 4 封文娜 , 乔巍 , 谷 玉容 居住建 筑节 能设计初 探 J 石 家庄铁 道 大 学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 0 1 2 , 6 ( 3 ) : 1 0 4 1 08 5 刘邦凡 , 吴 勇 社会 系统及其生态性研 究 J 重庆大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2 0 0 2 , 9 ( 2 ) :

25、 1 6 2 - 1 6 5 远比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少, 对其建设过程 中和 后期运行时消耗 的不可再生资源尚没有引起足够 的社会重视。随着能源 、 土地等资源紧张状况的 进一步加剧, 中国城市雕塑建设借鉴“ 以人为本 、 节能 、 节地 、 节水 、 节 省材 料” 这 一绿 色建筑 原则 的 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势在必行 。与其在未来面对 发展受限的窘境 , 不如从现在着手 , 提前制定规划 并完善相应的工程质量标准。依照可持续发展战 略建 成并 维护 的城 市雕 塑将 既能 以深邃 的主题 内 容 唤起公 众共 鸣 , 以优美 的形 式 陶冶公众 情操 , 还 能在 全 寿命期 内实 现对

26、人 友好 , 对环 境友好 , 实 现 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城市雕塑的可持续发展与社 会、 经济 、 文化 的协调发展是统一的整体 , 并将成 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的有机组成部分 , 进一步发 扬 光大 。 D o 6 尤丽霞 , 连军 , 吴育华 城市基 础设施 与可持续 发展研 究 J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 0 0 1 , 3( 4 ) : 33 9 3 4 2 E 7 肖红 建设部要求加强城市雕塑建设管理 N 中国建 设报 , 2 0 0 6 7 1 4 ( 0 0 1 ) E 8 张利 平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 资源 安全 问题分析 I- J 长江流域

27、资源与环境 , 2 0 0 9 , 1 8 ( 2 ) : 1 1 6 - 1 2 0 9 刘邦 禹 可 持续 发 展 背景 下建 筑 业绿 色 建 材 的发展 J 经济研究 导刊 , 2 0 1 2 ( 3 0 ) : 2 0 1 2 0 2 1 0 仇保兴 推动城市雕 塑建设科学 发展 J 中国勘察设 计 , 2 0 1 0 ( 5 ) : 1 0 The I n s pi r a t i o n o f Gr e e n Bu i l d i ng Pr i nc i p l e t o S u s t a i na b l e De v e l o p me nt o f Chi ne

28、 s e Ur b a n S c u l p t u r e W ANG H e 。ZHU GU O xi n ( 1 S c h o o l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T i a n j i n Un i v e r s i t y ,Ti a n j in 3 0 0 0 7 2 ,C h i n a ; 2 S c h o o l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Ar t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Ti e d a o Un i v e r s i t y ,S h ij i a z h u a n

29、 g 0 5 0 0 4 3 , Ch i n a ) Abs t r a c t :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 d i s put e s o n c o ns t r uc t i o n d i r e c t i o n,f o r m c ho i c e a nd p o s i t i o n c h a n ge o f t he ur ba n s c ul p t ur e s a r e r e p o r t e d b y t he m a s s m e di a f r e qu e nt l y M a ny i n s

30、t i t ut e s ha v e be e n e xp l o r i n g a f e a s i b l e s t r a t e g y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 r b a n s c u l p t u r e s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c o n t e x t ,o n l y t a ki ng t he n a t i o na l c o ndi t i o n i n t o a c c o unt ,b y dr a wi n g on t he p

31、r i nc i p l e s of g r e e n bui l d i n gs“ pe op l e o r i e n t e d,l o w c a r bo n a n d e n e r g y s a v i n g,l a nd s a v i ng,wa t e r s a v i ng,ma t e r i a l s s a v i ng ,a n d c o m b i ni n g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p r o c e s s o f d e mo n s t r a t i o n,p l a n n i n g,d e s i

32、g n a n d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u r b a n s c u l p t u r e s t o e nh a nc e s c i e nt i f i c a l ne s s a nd s ys t e m a t i c n e s s , t he f u nd, m a np owe r, e ne r g y a s we l l a s t he l a nd c o n s u me d i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p r o c

33、e s s o f u r b a n s c u l p t u r e s c o u l d b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s a v e d gr e a t l y,whi c h wou l d m a k e a n i m p or t a nt c o nt r i but i o n t o s u s t a i n ab l e de ve l o pme nt o f u r ba n s c u l pt ur e s a n d i m p r ov e me n t o f c i t y c ul t ur a l i ma ge Ke y wo r d s : gr e e n bui l d i n g;u r b a n s c ul p t ur e;s us t a i na bl e d e v e l o p m e 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