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综合素质(幼儿园).pdf

上传人:jiaox****ng886 文档编号:4033673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PDF 页数:416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典-综合素质(幼儿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6页
亲,该文档总共4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典-综合素质(幼儿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典-综合素质(幼儿园).pdf(4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通 关 宝 典 综合素质幼儿园 主编 山香教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关宝典综合素质幼儿园/ 山香教师资 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主编.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ISBN 978-7-5656-2843-6 . 国 . 山 . 教师素质幼教人员资格考试 自学参考资料 . G451. 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6)第 052911 号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关宝典综合素质幼儿园 主 编 山香教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策划编辑 张文强 责任编辑 付 帅 李 梅 封面设计 山香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

2、 址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105 号 邮 编 100048 咨询电话 010-68418523(总编室) 010-68982468(发行部) 网 址 www. cnupn. com. cn 河南天一印务有限公司印制 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版 次 2016 年 4 月第 1 版 印 次 2016 年 4 月第 1 次印刷 开 本 787mm1092mm 1/64 印 张 6. 5 字 数 155 千 定 价 15. 00 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目 录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章 教育观1 第一节 素质教育概述1 第二节 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4 第三节 学前教育观的树立6 第二章 儿童观8 第一节

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8 第二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概述10 第三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在保教实践中的 应用13 第三章 教师观17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17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22 1 第二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28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28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33 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37 第四节 教育法律救济38 第二章 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解读 4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4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4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56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68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

4、人保护法解读76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解读84 第七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93 第八节 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106 2 第九节 儿童权利公约解读110 第十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 2020 年)解读112 第三章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14 第一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概述114 第二节 依法执教118 第三节 教师违法(侵权)行为预防119 第四章 幼儿权利的法律保护121 第一节 幼儿的法律地位121 第二节 幼儿的基本法律权利123 第三节 幼儿法律保护体系126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129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5、129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范畴130 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133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36 3 第五节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解读138 第六节 保教实践中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及原因分析144 第二章 教师的职业行为145 第一节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145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148 第三节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保教实践中的 应用149 第四部分 文化素养 第一章 中外历史常识151 第一节 中国历史151 第二节 世界历史183 第二章 教师的科学素养203 第一节 科学技术概述203 第二节 中国科技发展史204 第三节 西方科技发展史216 第四节

6、当代科技发展史223 4 第五节 科学常识229 第六节 科普读物240 第三章 教师的文学素养24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41 第二节 中国文学基础255 第三节 外国文学基础262 第四章 儿童文学常识266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与体裁266 第二节 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赏析269 第三节 中外幼儿科普读物赏析293 第五部分 教师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 教师的阅读理解能力300 第一节 现代文阅读300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307 第三节 古诗词鉴赏311 第二章 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336 第一节 推理的基本概念336 5 第二节 直言判断与对当关系339 第三节 复合判断与复合判断推

7、理345 第四节 逻辑基本规律357 第五节 三段论358 第六节 典型的逻辑错误364 第三章 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368 第一节 信息处理368 第二节 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 处理371 第三节 课件的开发与制作375 第四章 教师的写作能力376 第一节 写作基本知识376 第二节 常用的写作文体382 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385 二、材料分析题390 三、写作题405 6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章 教育观 第一节 素质教育概述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

8、下简称 决定) ,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长远方针,素质教育随之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 追求的共同理想。 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 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 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 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 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兴邦成为许多国家 的共同选择。 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改革发展与国家 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认为教育危机对人类的影 响比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经济危机对人类的影响 更为严重。 (二)素质教

9、育的政策沿革 (1)素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初步形成(20 世纪 80 年代至1994);(2)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1994 1999);(3) 素 质 教 育 政 策 的 不 断 改 进 和 完 善 (1999 2005);(4)素质教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2006)。 二、理解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 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 定基础。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 2 质教育是

10、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2)全面性;(3)基础性;(4)主体 性;(5)发展性;(6)合作性;(7)未来性。 (四)素质教育的目标 1. 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或国 民,这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2. 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2)促进学生心理 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 存能力和基本品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 爱好和能力;(

11、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 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五)素质教育的任务 第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二大 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大任务是培养 3 学生的社会素质。 (六)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 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是旨在激发学生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 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 第二节 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1)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幼 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12、;(3)幼儿时期是人 格健全的关键期;(4)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5)培育美感,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6)促 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适应学校生活作 准备。 (二)幼儿教育的特点 (1)生活化;(2)游戏化;(3)活动性;(4)潜在 4 性;(5)启蒙性。 二、幼儿素质教育 (一)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 幼儿教育阶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必须 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具体地讲,它不仅指早期 智力的启蒙与开发,也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 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 (二)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2)发展性;(3)自主性。 (三)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13、;(2)科学文化素质 的教育;(3)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4)审美素质 教育;(5)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 三、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3)促 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幼儿 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 持续发展。 四、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办园目标; 5 (2)提高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3)将素质教育 落实到教学之中;(4)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幼儿 的素质;(5)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6)加 强教育改革和课程设置。 五、幼儿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14、忽视教育对象的人本意义;(2)过分突出 教师的干预功能,忽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 性;(3)过分强调现代技术的教育功能,忽视教学活 动的生命意义。 第三节 学前教育观的树立 学前教育观是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内容、学前教育途径、学前教育手段、学前 教育方法等观点的总和,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是深 化学前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 一、热爱儿童 热爱儿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二、尊重儿童 (1)要信任儿童;(2) 要尊重儿童的隐私; 6 (3)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使每个儿童 都能抬起头来走路;(4) 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5)要杜绝体罚儿童。 三、全面教育儿童 学

15、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渗 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对儿 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四、寓教于活动之中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是渗透在儿童 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完成的;(1)教师要为儿童 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2)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 活动的机会;(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 会;(4)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5)教 师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 会,使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五、教育要儿童化 学前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儿 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 六、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 学前教育活动

16、的成功有赖于全班集体活动、小 7 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七、因儿童而施教 每个儿童在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方面都具 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不能统一要求,实行“一刀切”, 而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施与教育,扬长补 短,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促进儿童的个性更好地 成长。 八、争取家庭配合 家庭是学前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 前儿童的首任教师,学前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十 分重大,托幼机构只有和家庭密切配合,充分调动 家长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学前教 育作用的全面发挥。 第二章 儿童观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

17、的劳动能力,即人的 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 8 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 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 件;(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 的人的唯一方法”。 三、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 动技术教育。 (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 性;(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3)“

18、五育”之 间具有内在联系。 四、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从 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 础;(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 9 时期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五、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涵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 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 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 本素质的教育。 第二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概述 一、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儿 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师观的重要

19、 因素。 二、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 作用 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指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的差异可能带来幼儿发展上的差异,但一 般来说,正常幼儿的遗传素质差异并不是很大。 01 后天因素是幼儿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产物,与遗传素质相比,后天因素具有 极大的可塑性。 (二)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 现的 (1)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2)幼儿 的活动。 幼儿的活动可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 活动两类。 (三)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儿童发展有着共同的、普遍的规律性,这是以 年龄特征表现出来的。

20、但在同一年龄中,每个儿童 的个人特征又是各不相同的,儿童个体发展中,有 些特征与普遍特征相一致,有些特征则超前或迟于 普遍特征。 三、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 任务,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社 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 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育人为 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11 四、“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一)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 幼儿 (1)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幼儿具 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 稚个体;(4)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幼儿是独特的人 (1)幼儿是

21、一个完整的人;(2)幼儿是独一无 二的人。 (三)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 对象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独立性;(2)选择性;(3)调控性;(4)创造性; (5)自我意识性。 (四)幼儿是权利的主体 (1)幼儿和成人一样,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 值;(2)幼儿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3)幼儿作为 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1)幼儿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 21 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2)幼儿是一个不断发 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幼儿各种发展的需 要;(3)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4)幼儿具有巨 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

22、育条件下,应最 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力;(5)幼儿通过活动获得 发展;(6)幼儿的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 第三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在保教实践中的应用 一、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用全面的眼光看 待幼儿 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包括两层含义:(1)以 幼儿的个性为本。 (2)要在以幼儿为本的基础上, 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 养幼儿,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规律。 二、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 即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 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31 (一)自觉学习,提高修养 (二)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平等地对待幼儿 1. 师幼关系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23、 (1)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 (2 ) 良 好 的 师 幼 关 系 有 助 于 幼 儿 获 得 安 全 感;(3)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 关系;(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和发展。 2. 良好师幼关系的特征 (1)互动性;(2)民主性;(3)分享性。 3.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主要障碍分析 (1)缺乏科学的教师角色定位;(2)幼儿的人 格未得到尊重;(3)忽视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 体地位。 4. 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1)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定位教师的角 色,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2)积极主动地与幼 儿交往;(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

24、并感兴 趣;(4) 理解、体谅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6)帮助幼儿 41 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三)爱无差别,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四)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五)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三、给幼儿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促 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 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地提供 适合幼儿发展的机会,保证幼儿有机会获得适合其 特点的教育。 (一)实现角色转换 (二)深入研究幼儿 (1)教师要亲密接触每个幼儿;(2)教师要仔 细观察每个幼儿;(3)教师要准确评价每个幼儿; (4)教师要全面分析每个幼儿。 (

25、三)构建独特环境 (1)营造尊重每个儿童的文化和语言的环境; (2 ) 创 设 发 展 每 个 儿 童 的 兴 趣 和 能 力 的 环 境;(3)构建促使每个儿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环境。 51 (四)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强项 (1)发现儿童的特点;(2) 鼓励儿童的强项; (3)改善儿童的弱项。 四、设计丰富多样的保教活动 (一)保教活动的设计原则 (1)教育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3)趣味性 原则;(4)实践性原则;(5)渗透性原则。 (二)保教活动的内容设计 保教活动具有启蒙性、生活性、活动性、参与 性、游戏性、情境性等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

26、面的、 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各领域 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 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各领域的具体 内容如下: (1)健康领域中的身体保健部分包括生 活习惯、饮食与营养、人体认识与保护、保护自身安 全四个方面。 身体锻炼部分包括身体基本活动技 能、身体素质和基本体操三个方面。 (2)语言领域 包括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五 61 个方面。 (3)社会领域包括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 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 (4)科学领域包 括数学与科学两部分。 (5)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和美

27、 术两部分。 (三)保教活动的形式设计 根据对活动者的组织形式划分,保教活动可以 分为: (1)集体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 五、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意识 (1)服务于幼儿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2)服务于幼儿的学习;(3)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4)服务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幼儿 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幼儿面向未来的适应 能力。 第三章 教师观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 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71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及发展历史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 员;(

28、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 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 非职业化阶段 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出现在学校之后。 原始 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 “庠”,那时以 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2. 职业化阶段 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这种私学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学教师身 上过重的官吏色彩,使教师开始回归到专业教育工 作者的角色上来。 3. 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 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 生于法国。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师范教育 81 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4. 专业化阶段 1

29、966 年 10 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后来,“师范 教育”概念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 1986 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这 实际上已经开始把教师当做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的专 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师法中得到确认,该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 责的专业人员。” 1995 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 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观概述 (一)教师观的概念 所谓“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

30、 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二)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确立教师观的基 础与核心 要确立正确的教师观,首先要理解教师职业的 91 社会角色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特征。 (三)教师观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四、教师职业角色的发展 (一)教师职业角色 (1 ) “ 传 道 者” 角 色 ( 人 类 灵 魂 的 工 程 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 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榜样);(4)“教育 教学 活 动 的 设 计 者、 组 织 者 和 管 理 者” 角 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 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

31、”“学者”角色。 (二)新近提出的教师职业角色 (1)“心理调节者”的角色(“心理保健者”角 色、“心理健康维护者”角色);(2)“学生心灵的培 育者”角色(“学习的指导者”角色)。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1.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 习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 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从学校 02 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 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32、)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 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五、教师职业的作用与价值 (一)教师职业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 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 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 展起促进作用;(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 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教师职业的价值 1. 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价值由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构成。 教师劳动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2. 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 (1)教师职业激发和丰富教师的创造潜能; 12

33、 (2)教师职业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3)教师职 业带给教师无穷的快乐。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 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 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 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 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 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 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 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 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

34、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 善;(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 (5)教师的专业人格;(6)专业自我的形成。 22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 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 关注”阶段五个阶段。 2. 福勒和布朗关于教师成长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 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 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专业素 养) 1

35、.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 精 通 所 教 学 科 的 基 础 性 知 识 与 技 能;(2)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 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 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2 3. 教师的人格特征 (1)积极乐观的情绪;(2) 豁达开朗的心胸; (3)坚韧不拔的毅力;(4)广泛的兴趣。 4.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1)忠诚 于人 民的教 育 事 业;(2) 热 爱 学 生;(3)团结协作精神;(4)良好的师德修养(为 人师表)。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树

36、立正确的专业意识;(2)拓展专业知识; (3)提高专业能力。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 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 教育。 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 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教师 的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 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此外,跨校合作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指 导如讲座、报告,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 42 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途径。 (七)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 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

37、看,需 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1. 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2)制定法律法规;(3)提 供经济保障。 2. 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勤于 反思,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4) 勇于实 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重视教师交往 和合作能力的培养;(6) 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 发者。 二、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是 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 52 朗格朗正式提出来的,终

38、身教育是全球性的教育运 动。 1996 年,在第四十五届国际大会上,由德洛尔 任主席的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书。 该报告提出了终身学习社会教育的 4 个关键问题: (1)学会做人;(2)学会认知;(3)学会做事;(4)学 会共同生活。 (一)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在终身教育社会背景下,学校正在被要求 发挥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教师被要求成为这个变 革过程的核心; (2)作为教师个体而言,需要在这个时代背景 下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个体的终身发展; (3)现代教师应该是“普通人”和“教育者”的 复合体,在“教育者”角色方面,教师又是“学

39、生社 会化和个性化的承担者”和“自身社会化和个性化 的承担者”的统一体。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 终身学习的意识包括:(1)有不断学习的意愿, 把学习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需要,成 62 为生活的习惯;(2)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无 论是比较专门的时间,还是生活中的“边角料”,都 尽可能用来学习;(3)把学习与工作改进、生活改进 等联系起来,使学习有所运用,发挥学习的作用,不 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变化为发展而学习,要有 强烈的应用意识;(4)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术,提高 学习的效率。 (三)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 1. 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 (1)学会学习;(2)通晓自己所教的学科,成为

40、学 科专家;(3)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4)学习信息技术。 2. 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 终身学习可通过两条途径来进行,一是系统教 学,二是自学。 3. 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1)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2)参加校本学习; (3)参加各类成人教育;(4)借助媒体学习。 (四)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教学发展的需要; (3)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72 第二部分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一、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 1. 教育法律 从广义的法律概念出发,教育法律概念可泛指 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制

41、定、发布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 范的文件。 从狭义法律概念出发,教育法律就是国 家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 的文件。 本书的教育法律概念就是指狭义上的教 育法律,即:国家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 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2. 教育法规 从广义的法规概念出发,教育法规是指关于教 育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 并由其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从狭义的 82 法规概念出发,教育法规概念是指:国家立法机构 之外,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发布 的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的文件。 (二)教育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党制定的重要教育政策有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42、),党和国家制定的 重要政策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199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等。 (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1.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 (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 具有共同的目的;(2)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 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 型化;(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 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4)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法 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2.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1)教育

43、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 92 (2)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3)教 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不同;(4)教育法规 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5)教育法规 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结构 教育法规体系是指教育法作为一个专门的法 律部分,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 互协调、完整统一的法律有机整体。 (一)纵向结构 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即教育法规的表现 形式,是指由不同层级的教育法律文件组成的等 级、效力有序的纵向体系。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纵 向结构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国家最高

44、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 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法 规制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 育的条款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是教育法规 的最高层次, 其他形式的教育法律、法规都不得与 03 之相违背。 2. 教育基本法律 教育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调 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 它对 整个教育全局起宏观调控作用,或称为“教育宪法” “教育母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为 1995 年第八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法。 3. 教育单行法律 教育单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

45、会制定的,规定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 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教育基本法。 4. 教育行政法规 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是由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 规范性文件。 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 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 13 5. 地方性教育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 性文件的专称。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 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制定地方性 教育法规,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地方性教育 法规只在该行政区域内有效

46、,不得同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相抵触,其名称通常有条例、办法、规定、规 则、实施细则等 。 6. 教育规章 教育规章是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 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 文件,有的称为教育行政规章,包括部门教育规章 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部门教育规章是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 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 在地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 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23 (二)横向结构 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是指依据教育法规 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的特点或教育关系构成要 素的不同,划分出若干处于同

47、一层级的部门教育 法,形成法规调整的横向体系。 我国教育法规体系 的横向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类:(1)教育基本 法;(2)基础教育法;(3)高等教育法;(4)职业教育 法;(5)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6)学位法;(7)教 师法;(8)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 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有:(1)教育法律关系的 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2)教育法律 关系必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产生的; (3)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8、的社会 关系。 33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 (1)依据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 可以分为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 关系;(2)依据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可以区分为隶 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3)根 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可以区分为调整性教育法 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4)违宪责任。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内 容,三者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 改变,都会导致原有法律关系的变更。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 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 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可分为三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