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类文阅读-6,将相和.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40231717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类文阅读-6,将相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类文阅读-6,将相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类文阅读-6,将相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类文阅读-6,将相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类文阅读-6,将相和类文阅读-6 将相和 赵奢秉公执法(节选)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当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看法非常骄横,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非常生气,大声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田税,我就按国法从事!”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国家法律,肃穆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加闹事的人。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

2、大发雷霆。许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赵奢一点也不胆怯,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躲避?”他主动到平原君家,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当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假如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缴纳田税,国家的力气就会遭到减弱。国家一减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扰,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假如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允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也是您所希望的呀。”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

3、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看法非常赞许。他把赵奢举荐给赵王,统管全国赋税。(选自史记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秉公执法”的“秉”字意思是( ) 拿着,握着。 驾驭,主持。 姓。 2. 把画线句子改成反问句。 3.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赵奢怎样的品质? 4.平原君把赵奢举荐给赵王时,可能会怎样说呢?绽开想象写一写吧。 1. 2.国家强盛,这不也是您所希望的吗? 3.本文主要写了赵奢依法惩处平原君的管家和劝服平原君两件事,表现了赵奢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的品质。 4.示例:大王,赵奢忠于职守,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敢于秉公执法,不畏强权,这样的人值得重用啊!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

4、国,那就是虢(gu)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需经过虞国。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恳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恳求,同意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似乎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定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行以招致,强盗寇贼不行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號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虞公依旧不愿接

5、受这一劝谏。宫之奇眼见无法劝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攻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目光短浅的虞公只望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亲密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选自文字上的中国 成语中国铁道出版社) 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 。常用来比方 。2.宫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是怎样比方虢国和虞国两国的关系的? 3.依据选文内容填空。晋国想要攻打 ,必需经过 ,于是送了 作为礼物,恳求借道。结果晋献公在灭掉 后,又灭掉了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

6、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举出几个写在下面。 _ 1.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 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2.官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把虢国和虞国两国比方成嘴唇和牙齿一样。 3.虢国 虞国 美玉和名马 虢国 虞国 4.示例: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急。弱小的势力应当相依为命,联合对抗外敌,否则就会被逐个击破。5.示例:荆轲刺秦王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依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文章篇幅虽长但奇妙地运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楚,指向明确。文中着力描绘了人物的言行,人物特性显明。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

7、象的活灵活现。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叙述全文。三个故事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教学本课时,我的胜利之处在于: 一、以课题为抓手,奇妙设置问题,引入新课。我设计的题目是:课题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白什么?下面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朗读课文并找一找答案吧。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被调动了起来,快速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二、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特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

8、读中整体感知。”因此我的其次环节就是让学生边读边想理清课文的思路。在文本中出现了“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等句子。所以我要学生在专心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给每一部分归纳一个小标题。在学生完成这一环节之后,我又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作好铺垫。三、学习本文的一个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品质。这是我要设计的第三个环节。要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读,边读边思索: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具有什么样

9、的品质?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察。我发觉有的学生采纳的是抓住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如:王鹏同学通过“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体会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和不畏强暴的特点。李欣同学通过“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体会到了廉颇的知错就改的特点。赵宇同学通过“渑池会面”这个小故事感悟到了“和为贵”的道理她说,秦王之所以这么听话是因为廉颇和蔺相如特别的团结。我觉得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假如能够让学生从这三个小故事中各自选一个自己喜爱的故事,在小组内演一演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接受思想教化。因此假如我再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小组内依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个课本剧来演一演。通过表演,让孩子们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深处,体会他们的思想情感,触摸他们的崇高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