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汇总.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4012544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往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往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往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往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汇总.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往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9.【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二、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24题(一)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10.以下诗歌,及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1分)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11.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3分)12. 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0.答案:B 共1分。11.答案示例: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

2、光消逝,生动形象。(或者:对比。用“一别”的短暂及“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共3分。12.答案示例: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10.【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二、阅读(共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一)(4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8 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9 你认为词人借“天公”及“花事

3、”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8答案: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7.【2013年浙江省湖州市】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4分)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注释】辋川:地名。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1

4、3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14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答案:13.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及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2分,任选一句作答,意思对即可)14.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2分,能答出其中一是即可得满分)18.【2013年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718题。(4分)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

5、未可知。乌江(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期:期望,预料17.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 。(2分)18.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杜 牧: 李清照: 答案:17.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分)18.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2分)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20.【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

6、答69题。(一)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6. 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答案:6. 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评分:共3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意思对即可。25.【2013年浙江省丽水市】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4分)偶 题朱 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注释】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

7、雅的装束。崔嵬(w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底处:何处。18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19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分)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及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答案:18.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19.B

8、32.【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减字木兰花 琴宋 苏轼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注释宫商:这里指曲调。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词的下片,前两句写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要求:用词中的字填空;用词中句子填空;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答案:8(4分)静

9、未动宫商意已传 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前两空每空1分,第三空2分)37.【2013年江苏省盐城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6分)峡口进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8“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 和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8(3分)地点 季节

10、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来源:数理化网每空1分,季节写成“时间”也算对,作用写出一点即可。9(3分)惜别 司空曙惆怅伤感 王勃 乐观旷达“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等也算对。“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等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38.【2013年江苏省扬州市】(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答案:首句连用两个叠词

11、,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40.【2013年浙江省舟山市】三、古诗文阅读(25分)忆钱塘江(4分)宋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注释】觏:读gu。 涵:包含。 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13.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2分)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

12、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答案:13.黄昏(傍晚) 醉14. 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45.【2013年浙江省温州市】三、古诗文阅读(28分)(一)(5分)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释】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霁:雨止。13.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2分)14.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答案:13.幽静或幽深14、

13、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46.【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三、古诗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3-22题。(一)(4分)浣溪沙【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注释】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蓼(lio)茸:蓼菜嫩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13上阕中, 和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分)14“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3.烟(淡烟)、柳(疏柳)14.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

14、,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48.【2013年陕西省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 题。(4 分)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碛(q)西:安西都护府。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酒家垆(l):酒家。2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分)22 、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 分)答案:21、

15、(2分)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答出“烘托”得1分,答出“豪迈气概”得1分)22、(2分)示例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示例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能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得1分,能联系诗句恰当分析得1分)49.【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10.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采 薇(节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6、 及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采薇选自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体裁)。(2分)(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4分)答案:10.(1)诗经小雅,五言律诗(2)采薇表达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50.【2013年浙江省义乌市】四、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21题。(一)(4分)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湾:水流湾

17、曲的地方。1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3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2分,符全诗意即可)14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54.【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古诗文阅读(25分)(一)忆钱塘江(5分)宋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注释】觏:读gu。 涵:包含。 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13.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 ”一词。(2分)14.此诗想象奇特

18、,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答案:13(2分)黄昏(傍晚) 醉14(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来源:学科网56.【2013年山东省滨州市】(一)古诗词鉴赏。(4分)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9这首诗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10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2分)答案:9.春末夏初(或“暮春”) 思念家乡。10.示例一:运用衬托(或反衬)的手法,以山的青

19、翠欲滴衬花朵的红艳似火,青红互为竞丽。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遍布青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就像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焰,绮靡而灿烂。示例三:一个“欲”字生动传神,在拟人化中赋予了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58.【2013年云南省大理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小题。(3分)暮春翁格【清】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10 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答案:1怨:抱怨(埋怨,怨恨)(意思相近即可,1分);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59.【2013年山东省菏泽市】(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45题。(4分)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唐)施肩吾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4.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5.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无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