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幸福——杨绛《我们仨》读后感.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40085547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淡的幸福——杨绛《我们仨》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平淡的幸福——杨绛《我们仨》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淡的幸福——杨绛《我们仨》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淡的幸福——杨绛《我们仨》读后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淡的幸福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闻名女作家杨绛在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后写的一本书,叙述了一家三口平凡而温馨的生活与一个个离开时的哀思。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我们仨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ldquo;我们这个家,很朴实;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担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欢乐,也会变得特别欢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rdquo;mdash;mdash;我们仨 杨绛先生是我国闻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讨论家。初识杨绛先

2、生是在2022年她逝世时,满屏的杨绛语录以及大家的评论。ldquo;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终才发觉,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终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dquo;。就是这样的一段话,让我的心被莫名触动。满怀的崇拜之情,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走近她、了解她。她是钱钟书先生ldquo;最贤的妻,最才的女rdquo;她是大家眼中的ldquo;智者rdquo;: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middot;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的主要作品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风靡海内外,被很多人奉为散文经典。 生活上的才智与学问上的才

3、智,让她活出了与众不同的丰富人生。 对一个作家最大的敬重,就是专心去拜读她的每一篇文章,从字里行间去与她的灵魂对话。从我们仨起,两年间,我找到各种机会,读干校六记,读走到人生边上mdash;mdash;自问自答,读洗澡,对她越是了解,就越是敬重。 虽然读过了杨绛先生的很多作品,但我最爱的仍是我们仨。这本书是从杨绛先生的梦开头,关于他们一家三口的万里长梦。从前面是他们老了,他们失散了到后面一家三口暖和的日常生活。虽然是倒述的方式,但是读来在脑海中早已出现出解放前一对二十几岁年轻夫妻的模样,一个儒雅、斯文,满腹经纶;一个睿智、从容,才情万千。 他们一起出国求学,一起过他们特有的学者生活。他们读着、

4、学着,学着、读着,从两个人变成了ldquo;我们仨rdquo;,多了个阿瑗。 在书中,先生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家庭最一般、最平凡的一个个日子。在怀念往日的生活,杨先生笔触平缓,洋溢着淡然的味道,像秋天的落叶,像冬日的阳光那样安静而严厉。即使那段困难的岁月,那段人性被扭曲的岁月,在她的笔下,也只不过对生活变化的一种适应。 书中没有让人哀思欲绝的词句,没有让人撕心裂肺的呐喊,到处洋溢着的是思念,对女儿的思念,对丈夫的思念。曾经的幸福之家,如今只剩下杨绛形影孤零,阴阳相隔,那是怎样的伤感啊。但活在回忆中,也是如此幸福、淡然。那种经受过岁月沧桑的洗礼,一种大爱无言、荣辱不惊的情怀,或许就是支撑着先生的精神

5、力气吧。 杨绛先生一生经受战火硝烟、十年浩劫、痛失爱人等人生苦难,她却一心钻研学问,将全部稿费捐出,过着最一般的生活。这毕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面对生活的种种,杨绛先生总像是已参透了生活的禅意,站在超凡脱俗的角度,以冷眼旁观的眼光看待芸芸众生、凡人凡事。每次读后,我都有不同的感受。 人世间不会有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ldquo;从今,他们永久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rdquo;人间没有单纯的欢乐,欢乐总夹带着苦恼和忧虑。而我们总是为生活中的琐事而苦恼,忽视了那些平淡的幸福,忘却了我们曾经的目标,忘却了人生的真谛。 捧起杨先生的书,就像经受了精神的洗礼,烦躁的心也会慢慢安静。我们可能没有先生的大才智,但

6、我们可以学习先生的人生态度,看淡琐事,将生活中的挫折、苦恼看作历练,体会其中平淡的幸福!(临淄区敬仲镇中学 初三班级 崔梦琪)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这本书有三个部分从我们俩老了到我们仨失散了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一二部分在写梦,一个万里长梦。在梦中的古驿站上他们相遇相失。正如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分分合合。 书中这样写到:ldquo;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气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款待我。我突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见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突然走了。他现在有意渐渐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情愿。送一程,

7、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苦痛还是削减苦痛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今不见。rdquo;于是杨绛先生便娓娓道来这个万里长梦。 第三部分是回忆这个家的点点滴滴。杨绛先生一家似乎总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来,比如饭后遛弯儿是ldquo;探险rdquo;,而彼此共享所见所闻则称之为ldquo;石子rdquo;。杨绛先生也描写很多当时如火如荼运动,但这并不是杨绛先生的笔下的核心内容,她将眼光放在了运动中的人,可是安静何尝不是他们一家的生活态度。他们不求名份不求富贵,他们拥有最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过最困难的.压力,他们有的只是学术上的钻研和追求,甚至还略带呆板之气。可他

8、们就是这样,走过了一般却又不平凡的63年。杨绛先生被称为ldquo;最贤的妻最才的女rdquo;,这又怎么样在此之前她是一名母亲,一位妻子。而她却在短短的一年内失去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正应了那一句话,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杨绛先生在书中写到,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ldquo;从今,他们永久快愉快活地一起过日子。rdquo; 人间没有单纯的欢乐。欢乐总夹杂着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久。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排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终点了。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找。 杨绛先生的这本书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她的幸福和那难以言表的

9、亲情和悲伤充满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暖和亲情和相濡以沫如亲情般的爱情已经把他们仨永久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她用文字回忆一家三口的点点滴滴。虽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虽然亲人爱人先自己而去,虽然在这个无法称之为家的寓所独自生活,杨先生还是在笔下寻到一点安慰。我想拥有回忆的人是幸福的。大家可以在闲暇之余翻阅一二,体会期中平淡的幸福。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几天前,看到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开头翻读他们夫妇的书,近日开头读我们仨,说实在的,开篇半真半虚空的感觉,会让人有种隐痛,但又无从说起,读到第三章,一种淡淡的芳香和憧憬让我欲罢不能。 这一家三

10、口的脉脉亲情和链接,是平顺、舒适而又如索扣,扣的紧紧的。在女儿小的时候由于身体或其他缘由,她们也没有焦虑,没有担忧,可以不去上学,可以随心所欲,全部情和理都如细流般浸入孩子的心灵,只是在钱媛的草稿中有我犯混,大受批判,可以看到严父的身影,其他全是和乐的、宁静的。 就像是生活在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和美地生活着,杨先生说:我们这个家,很朴实;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难,我们一同担当,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我们稍有一点欢乐,也会变得特别欢乐。真正支撑这个家、这三个人的,或许是:我和谁

11、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名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的默契吧! 可是生活过得如书中的我们仨,无论是遇到什么都能够和风细雨,能够发自内心的笑的那么乐真的是一种至高境界,这或许是我等追之而不及的吧!没有书和才智的润养,没有百不称心的磨炼,没有坚忍和相守的信念和修养,在历经岁月和历史的各种时期,怎能有如此韵致淡雅,身轻如燕、云淡风清的润泽之笔。 我也有个我们仨,我们正相反,我盼望儿子能像爸爸,一个严谨、执着、仁爱的小伙儿,一个让人见了就觉得踏实、平安、幸福的人。我们仨,爸爸和儿子有隐秘,妈妈和儿子也有隐秘,当然妈妈和爸爸的隐秘是最多的。有时我们也会间或交换一下隐秘,交换时却已不知是过了多久

12、的时间,无论是什么都变成了笑话或是可追忆的往事,无论事情是平安的担心全的(爸爸有时会领小伙做些冒险的事),都没有了追究和发火的必要,倒觉得顽皮的可爱,可爱的顽皮。 我们仨一个家的支撑是什么呢?或许是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吧:相互支持和成全,尽其所能地参加彼此的生命。当然不能以自我牺牲为代价。这是爸爸提出来的成全一个人不能以牺牲另一个人为代价.这位哲人总能在我的生命中不经意地亮几盏小灯,让我知道方向和底限。 我们仨,需要反思的也有许多,有时会把云淡风清的日子过得风风火火,会把不是事的小事当成个大事,会把爱和要求一起使用,会常常争辩和反思,就这样,热喧闹闹地过着,闹着。在这淡淡的书香中找到人生的至高境

13、界mdash;mdash;相守、相长、相扶。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ldquo;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rdquo;这句话我见过很多次了,真的,数也数不清。大多数人都会问:ldquo;哪句话对你触动很大?rdquo;ldquo;哪本书最让你落泪?rdquo;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我想到许多书,许多作家。但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应当是我读过的最娓娓道来的一本书。 第一次读我们仨应当是高中时期十六七岁的年纪,那段时间看过一个关于ldquo;失独家庭rdquo;的调查报告,或许是由于十六七岁本身就是一个极易敏感的年纪,那段时间就始终在脑子里面反复去想一个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对父母应当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

14、。然后就在这个期间读了我们仨,初读时整个人都覆盖在极大的哀痛之中,感觉人生为什么会如此残酷,让一个人在垂暮之年先后送走了自己的女儿和丈夫。 其次次读我们仨是高校时期二十二岁,假期在家闲来无事,便又读了其次遍。脱离了那个敏感易感伤的年纪,在读时看到的已变成一个邻家老太太在给你叙述儿女情长,父女嬉闹,相濡以沫这些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片段,以及世事沧桑,家园变故中的辗转与艰辛。文中有一句钱先生的话ldquo;嘿,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rdquo;这也许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话了。尘世间的相濡以沫,相互搀扶,即使再多的艰辛苦涩,也变得甜润。后来又有了女儿,一加一成了三。三口一家,在家里没有文学

15、泰斗,也没有翻译巨匠和建国后外语高等训练的拓荒者,有的只有三个人,你爱我,我也同样爱你的暖和。 第三次读我们仨就是几天前了,由于这篇读后感,又重读了我们仨。与其次遍的阅读时间相差不远,但身份又发生了转变从一个同学变成了一个工。也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受了新生命的诞生,亲人间的离别,还有一对对伴侣走入婚姻的殿堂。这些阅历,让性格变得更加随和宁静。就像是文中描写到的那种暖,不是盛夏七月的骄阳似火,而是冬日的安静午后,悄悄的洒在身上,细碎,但入人心。生活中的感动必定是一个个细碎而暖和小事的积累,像是渴的时候的一杯水,像是你爱我时我刚好也在爱你。没有策马奔腾,也不应当是你死我活。在我看来,婚姻与家庭中最宝贵

16、的回忆绝不应当是物质和形式上的,它应当很细碎,一餐一饭,一盏灯一杯茶.就像杨绛先生在书中的点滴回忆那样,每一件事都是微小的事儿,但恰是这些小事,才藏着这世间最宝贵的幸福。 人生中的美妙也许就是有一天我们终将失散,或者分手,全靠那些过往的回忆即可聊度余生. 杨绛先生曾经翻译过兰德的一首诗,谨以此诗作为文章地结尾: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预备走了。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ldquo;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rdquo;,杨绛的我们仨,如清风一样,拂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暗香。杨绛在垂垂暮年,登记这些宝贵的回忆,幸福的点滴,怀念她一生中最爱的人。他们仨从开

17、头的陌路人,到钱钟书和杨绛的相识相知,再到小生命钱媛的诞生与成长,一个家庭,两代学子间的依偎与暖和,苦难与别离,爱与忧,都化作他们毕生至爱的方块字,落到了纸面上。 钟书、杨绛、圆圆组成了他们家里的ldquo;吉利三宝rdquo;,彼此敬重,彼此友善,相互支持,相知相爱相守,温馨的家庭氛围使他们仨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脚架,制造出各自的成果。他们仨的爱都在ldquo;石子,这是爱的表达朴实却又值得回忆。感情真挚与否,行动比语言更重要。rdquo;看着一个个小故事,读着一篇篇信件,望着一副副漫画,我看到这个其乐融融的家里,到处有欢乐,有情调,好玩味。父女俩是ldquo;哥们rdquo;,相互打闹玩笑,

18、一起ldquo;应付rdquo;妈妈;父母关爱女儿,不让父母操劳,对爸爸和妈妈,关怀备至,爱护有加。重病期间,还.嘱咐妈妈要留意身体和饮食,也.给爸爸寄贺年卡。看着那些妙趣横生的信件,看着那些亲昵的称呼,真让人忍不住ldquo;艳羡嫉妒恨rdquo;。ldquo;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rdquo;钱老生病了,圆圆生病了,杨绛每日跋涉在探视的路上,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走过春夏秋冬几个季节;圆圆先走了,钱老也走了,ldquo;我们仨rdquo;失散了,家,成了寻找归途路上的驿站,杨绛,也走到了人生边缘。古道驿站上,一程一程相送,拉成一段万里长梦。家在哪里?在曾经的梦里。真是人生如梦! 亲情

19、源于血缘,血缘凝就亲情。人世间,依靠血缘的纽带,经常演绎出一个个可歌可泣亦喜亦悲的亲情故事。生活里,亲情把我们紧紧包围,不管发生什么,都有家人在身边,我们在这在这浓浓的亲情里,溶化,溶化。有亲情,我们才有抗击生活风雨的士气;有亲情,我们才有ldquo;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dquo;的执着;有亲情,才有相知相守的默契,才能弹奏出那温馨的乐章。让我们学会去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们幸福与欢乐,在其中享受自己的欢乐与幸福。 人间没有永久,正如人间的爱情不会是王子和公主永久幸福的生话在一起。他们仨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排的居处。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终点了。往者不行留,逝者不行追;杨绛把一家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次相聚。岁月是无情的,割不开,断不了。它是佳酿的最好催化剂。两位携手走来的老人,无论是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回眸处,灯火阑珊,远眺那相思的彼岸,静默hellip;hellip;愿杨绛能在这寻寻找觅中永久怀着他们仨这份曾经的幸福,找到他们温馨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