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963169 上传时间:2020-12-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因污染与转基因食品基因污染面面观跨入21世纪,面临人口、粮食等许多新的挑战,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0多亿增加到80亿,粮食的需求量相应增加40%。现有耕地的生产力已很难满足人口剧增的需求,可大面积开垦又必然会破坏森林和草原,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业生物技术革命可有效地解决全球粮食问题。这是因为,基因工程新产品具有传统作物和动物所不具有的特性: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抗逆性(抗旱、寒、涝、热、病毒和虫害等),还能降低成本,减轻劳动量。应该说,基因工程作物的培育成功,为创造性品种开辟了一条快速途径,它使物种内进行任意转基因成为可能,因此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广和应用。

2、但又要看到,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转基因能通过花粉(风扬或虫媒)所进行的有性生殖过程扩散到其他同类作物,从而造成了环境生物学上的“基因污染”。人类过去一直是通过作物和畜禽的自发变异,渐渐获得对人类有益性状的新品种,这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和不能定向的过程。由于有性生殖的相容性仅仅发生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之间或极相近的物种之间,这就决定了传统农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所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仍然是按照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得多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这种重新获得的基因组合在自然界是从未出现过的。而且所“移植”的基因可

3、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具有“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然而,基因工程作物和动物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问题之一:传统作物难以保存。有关资料介绍,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转基因扩散到传统作物上,将影响已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在数量庞大的传统作物品种的染色体上,均储存有人类所需的各种性状基因,这是人类通过几千年培育和选择保留下来的,是一个巨大的资源。随着传统作物的染色体被各种各样的转基因所充斥,使其原有性状难以保留,而且具有抗除草剂或杀虫功能的基因,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体内,产生新的有害遗传性状或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因而“基因污染”还可改变某些传统作物的消费性质,使他们不再属于“无公害”

4、食物而遭到人们的抵制。问题之二:天然物种易同化。因几乎所有的农作物在其分布区都存在有性繁殖相容性的野种和近缘种,因此,在它们之间发生漂散是可能的。国外已有研究报道,基因工程玉米的抗除草剂基因被漂散到附近地区野生的芜箐植物上。野生植物基因被某些抗性基因污染后,出现了超级杂草。据称,转基因水稻若与近缘的野生种同在一个区域时,野生水稻可能会变成“恶性杂草”。另外,一些转基因鱼类、转基因无脊椎动物和转基因树木、转基因藻类等都可向外界释放大量的生殖配子,其周围自然环境中许多有性繁殖相容性的野生种和近缘种很容易受到基因工程同类转基因的污染。美国得克萨斯州已生产绿色食品的玉米农场,所生产的玉米已发现含有附近

5、地区种植的基因工程玉米转基因,迫使这家农场将这批“无公害”玉米全部销毁。调查发现,含有转基因的基因工程玉米的花粉是通过蜜蜂传播、交叉授粉转移到传统玉米作物上。问题之三:生态平衡受到影响。 基因漂散的结果可使某些野生物种从转基因获得新的性状,如耐寒、抗病、速生等,因此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是没有经过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从而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要知道,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新概念并非是消灭害虫,而是将其降到不成灾害的水平。而基因工程杀虫作物持续而不可控制地产生大剂量的毒蛋白酶,能大规模地消灭害虫,使杀虫过程无法控制,就有可能造成以这些害虫为生的天敌(昆虫、鸟类)数量急剧下降,从而威胁生态平衡。据报道

6、,蚜虫给喂转基因马铃薯后,天敌漂虫残废率较高,生殖率降低38%,不能孵化率增高3倍。美国科学家关于转基因玉米造成蝴蝶大量死亡的研究结果引起强烈反响,导致欧盟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基因杀虫作物产生的毒蛋白可以从作物根部渗透到土壤或随作物的叶子落入土中,结合在粘土颗粒和殖质酸上,其毒性至少可以保持7个月,这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无脊椎动物具有危险性。可以预料,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临近,转基因食品将越来越多地在市场上出现。为此,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环境免受“基因污染”。一要把好进口关:从国外引进传统作物种子,必须进行严格检测,防止其含有基因工程的转

7、基因。凡是进口与人类食品有关的产品必须附带证据,说明基因工程技术未在生产中使用,对未经证明的种子禁止进口,要严防活的基因工程生物进口,把转基因彻底拒之门外。二要确保可靠性。在支持开发基因工程作物前提下,特别要防止它们对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任何基因工程作物需经种植试验,只有证明其对周围其他作物是安全的才可种植。并规定基因工程鱼类只能在绝对密闭的温室环境中养殖,从而避免基因工程鱼的转基因传播到野生同类的种群中。三要防止增殖化。生命繁殖的本质不是基因的复制。因此,要积极研究基因污染生物不再繁殖而得到增殖的对策,大力开发能够防止基因工程作物种子发芽,培育不育的基因工程动物等,限制转基因的进一步发展

8、,使得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增殖和扩散。四要建立缓冲区。在基因工程作物地周围必须具有一定面积的传统作物作为缓冲区,减缓基因污染迅速向四周蔓延。另外,还要尽可能地减少转基因食品所占比例(可多种植抗病毒的烟草和抗虫棉等基因作物),以防止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体内而引发有害遗传性状或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摘引自:崔凤山,原载环境导报(南京)2001,(4):45-46。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12):p43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缘何陷入僵局?转基因产品(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是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导入特定的外源基因,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改良生物品种及其制成品。近年

9、来,现代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转基因产品的出现,为人类解决食物短缺、改善食物品质亮出了一道希望的曙光。然而,在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进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麻烦,尤其是其国际贸易争端愈演愈烈。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产生摩擦、出现僵局的原因主要是:安全隐忧、经济利益和游戏规则。1、起因之一:安全隐忧1.1 生态环境方面1.2 食用安全方面2、起因之二:经济利益3、起因之三:游戏规则4、结束语加强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转基因产品的进口来看,在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未定的情况下,可以更为有效地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从转基因产品的出口来看,在生物经济初露端倪的世

10、纪背景下,可以更为有效地促进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摘引自:马述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原载世界环境(京)2002(1):41-43。生态环境与保护2002,(5):p46基因污染威胁中国生物安全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胁不容忽视。专家担心,类似墨西哥“玉米妈妈”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国大豆身上发生。一些国外公司可能钻中国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统一的空子,将中国作为“转基因生物的试验场”。转基因产品已经走进中国人的生活,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也渐渐受到重视。继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3月20日开始实施之

11、后,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也将于7月1日生效。与此同时,有关专家提醒说,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胁不容忽视。 “玉米妈妈的圣洁被玷污”玉米是墨西哥人的衣食父母,当地土著亲切地称其为“玉米妈妈”。但如今,他们惊讶地发现,“玉米妈妈的圣洁被玷污了”。2002年6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墨西哥国立大学法律系的独立法律顾问玛利亚柯林女士讲述了这个令她感叹不已的故事。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和品种多样性集中地。5000年

12、前,玉米首先在这里被培育成为人类的粮食。1998年,出于保护玉米遗传资源等因素的考虑,墨西哥政府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但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因素,墨西哥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转基因玉米作为食品或饲料。2001年11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系两位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墨西哥偏僻的瓦哈卡山区的野生玉米,受到了转基因玉米DNA片断的污染。由于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包装上并没有转基因标识,研究人员推测,一些不知情的农民把它们种到了地里。论文发表后,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绿色和平组织等一些反对转基因作物的力量立即呼吁墨西哥禁止美国转基因玉米的进口,同时也有不少科学家对这项研究的可靠性提

13、出质疑。2002年4月4日,自然发表了两篇质疑文章和作者的答复,同时承认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原来的文章”。墨西哥人则坚信他们的玉米被污染了。2002年1月23日,墨西哥环境部门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出示的研究结果称,瓦哈卡山区野生玉米的污染比率高达35。4月23日,墨西哥国家生态研究所所长埃斯库拉又透露,墨西哥政府仍在对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进行调查,相关研究结果不久将在学术杂志上发表,并强调,“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墨西哥玉米宝贵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将遭到破坏”。中国大豆的前车之鉴一些专家担心,类似墨西哥“玉米妈妈”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国大豆身上发生。中国的大豆与墨西哥的玉米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墨西哥是玉米的起

14、源地和品种多样性集中地,中国则是大豆的起源地和品种多样性集中地,有6000多份野生大豆品种,占全球的90以上;墨西哥的玉米约有1/4是从美国进口的,而中国去年进口大豆近1400万吨,数量与国产大豆持平,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中国目前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生产。但是,从运输到加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一部分转基因大豆遗落到野外或者被农民私自种植。“比如说,加工厂里面有很多农民工,他们如果喜欢进口大豆,偷偷拿一些回家去种,”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品质资源所研究员常汝镇说,“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首席科学家、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薛达元也指

15、出,如果种植转基因大豆,野生大豆一旦受到污染,中国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丧失。中国的大豆与墨西哥的玉米也有不同之处:玉米是异花授粉的植物,而大豆是自花授粉。这意味着,中国大豆发生基因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但这不等于基因污染在中国大豆身上就不会发生,常汝镇说。他正在进行一个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大豆交错种植的实验,研究基因污染发生的可能性。加拿大农田的超级杂草其实,在自然界中,通过授粉的方式,某个物种的基因漂流到另一个物种,或者说实现杂交,本是一件寻常事。但由于转基因作物中转入的外源基因通常具有某种特殊的性状,例如杀虫、抗除草剂等,这种基因如果漂流到另一个物种,就可能带来明显的环境影响。2002年2月

16、,英国政府环境顾问“英国自然”提交的一份报告中,特意描述了加拿大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的威胁。在如今的加拿大草原农田,同时拥有抗3种以上除草剂的杂草化转基因油菜非常普遍。它们的油菜籽掉到农田里,来年会重新萌发。如果一片田地上种植的不是同一个物种,它们就成了不受欢迎的超级杂草,农民不得不求助于对环境破坏更大的旧除草剂。同时对3种以上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超级杂草,是由对不同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油菜植株之间交叉授粉实现的。而这种超级杂草的出现,距离加拿大首次种植转基因油菜的时间间隔只有2年。此外,在加拿大,转基因作物的基因还通过授粉的方式,漂流到了生产有机食品的农田当中。所谓有机食品,其中一个标准就是不含

17、转基因。因此,在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看来,这些转基因作物就是影响其产品信誉的超级杂草,是对其农田的基因污染。于是,2002年年初,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有机食品理事会状告孟山都公司和阿凡迪斯公司,要求这两家来自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公司赔偿损失。人类食物链的不速之客最令人担心的基因污染是,某种本来没有被批准用于食品生产的转基因成分,在管理和控制不力的情况下,进入人类的食物链。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阿凡迪斯公司生产的一种“星联”转基因玉米,由于可能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美国环保局仅批准其用于动物饲料,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但是,2000年9月及随后进行的检测却发现,许多玉米食品中竟然含有星联

18、。尽管星联的种植面积在当年美国玉米总种植面积中仅占不到1,但由于在加工和存储阶段与其他玉米种类混合,当年美国收获的玉米中约有10被星联污染。美国政府还指出,阿凡迪斯没有遵守为防止异花授粉而在种植星联玉米和种植普通玉米的土地间保留一定间隔作为缓冲的规定。2002年3月,阿凡迪斯为消费者的集体诉讼支付了900万美元。此外,为回收市场上可能含有星联的300多种食品,阿凡迪斯和相关保险公司支付了约10亿美元。2002年6月,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称,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混有星联的食品影响消费者健康的情况,但如果是一种用于生物制药的转基因品种混入人类的食物链,情况又会如何呢?基因污染

19、的应对方案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种转基因作物开始进行田间试验。如今,全球共有约7.9亿亩转基因作物,相当于一个西班牙的面积。应该说,目前已实现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对环境的安全性。但是,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长朱鑫泉说,当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农业生物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对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环境释放的安全性研究则相对甚少,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评价依然缺少有说服力的科学证据。也正是由于安全性研究的不足,面对基因污染的威胁,人类目前能够采取的有效办法并不多。例如,为了减少基因污染的风险,科学家们提出了建立“避难所”的想法,即在转基因作物之间种植一些非转基因

20、作物作为隔离带。但这个想法通常不受欢迎,因为许多农民觉得这样做太麻烦。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彻底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是惟一的解决之道;但也有许多科学家相信,能够找到新的办法。例如,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的几位研究人员在2002年6月自然生物技术上撰文称,一个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是研制出绝育的转基因作物,阻止基因漂流。这样农民只能每年都向转基因技术公司购买一次新的种子,转基因作物成本预计将增加约10,但在知识产权方面经济损失在10以上的转基因技术公司表示,它们乐于承担这样的成本。中国将成为试验场?对人类来说,所谓基因污染,目前在认识上仍然比较模糊。关于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3月1日美

21、国科学杂志就称,许多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玉米的DNA是否渗入野生玉米,即便渗入对野生玉米是否真正构成威胁,都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转基因作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还不清楚,不同作物的情况也不一样,但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常汝镇说,“现在的问题是,包括一些研究人员在内,国内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2001年,常汝镇在审阅国内某研究单位一位研究人员的稿件时就惊讶地发现,该研究人员未经主管部门批准,自行引进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并分发到其他单位试种。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份资料还警告说,一些国外公司可能钻中国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统一的空子,将中国作为“转基因生物的试验场”。专家指出,生物安全意

22、识的匮乏,是中国发生基因污染的最大隐患。背景资料:基因污染转基因作物中含有从不相关的物种转入的外源基因,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含有矮牵牛的抗除草剂基因。这些外源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授等途径扩散到其他物种,生物学家将这种过程称为“基因漂流”(geneflow)。环保主义者则喜欢使用“基因污染”(geneticcon-tamination)的概念:外源基因扩散到其他物种,造成了自然界基因库的混杂或污染。基因污染可能在以下情况发生:附近生长的野生相关植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邻近农田的非转基因作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转基因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存活并发育成为野生的、杂草化的转基因植物;土壤微生物或动物

23、肠道微生物吸收转基因作物后获得外源基因。与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不同,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可能使基因污染成为一种蔓延性的灾难,而更为可怕的是,基因污染是不可逆转的。中国的转基因抗虫棉一直被视为中国转基因作物的代表。摘引自:李虎军南方周末2002-06-28转基因农作物知多少?生物技术产业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创造了一个神话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和它们在世界范围(各国政府、科学家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它也许会取代传统的农业种植概念和食物获取方式?也许会成为人类21世纪里最感兴趣或是最焦虑的话题?因为: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的事,而食物安全远比药物安全更为人们关心。假如你也在担心的话,不妨多

24、多少少了解一些转基因作物的知识。新科技自美国开端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1996年从美国开始,至今7年。全球农业对基因工程的应用仍然有限,美国68%、阿根廷22%、加拿大6%和中国3%。4国所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占到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量的99%。目前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大豆、棉花、油菜、玉米4类。它们主要用于生产动物饲料、炼制植物油、制药,大豆被广泛用于食品生产。这些作物不是自然生长繁育出来的,它们的基因被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物种中,修饰为具有特定新性状的编码,在生物体内合成新的蛋白质。一种类型的转基因作物对特异性除草剂有耐受性,使用除草剂时只去掉讨厌的杂草,而这种植物仍可生长,如RR大豆。另一种可产

25、生杀虫剂,因其体内被转入一种毒素基因而使自己不被昆虫侵害,如Bt玉米。这些含有新蛋白质的作物被合成药品和工业酵母,能大大降低成本。孟山都公司控制着市场大豆、棉花、油菜、玉米4种转基因作物几乎全部由4家公司生产,美国孟山都公司控制着世界转基因作物及种子90%以上的市场。科学家的震惊科学家发现,有抗虫性能的转基因向日葵在辽阔田野上很容易被视为杂草的野生向日葵杂交,结果是野生向日葵变得更加顽强且高产。虽然这并不证明转基因作物都将是危险的,但它提示人们“必须小心谨慎,因为基因对一种杂草可能非常有价值,并且这些基因可能永久保存下来”。美国培育出转基因向日葵的专家已放弃商业化出售这些种子的想法。显然科学家

26、低估了转基因作物与在它周围生长的作物或野草交换基因的可能性。植物间花粉的传播距离远比学者们想象的要远。这种因基因漂移造成的“污染”正是人们对最理想的食物来源有机农业还有没有未来的担心。没过几年,农民就失望了推广转基因作物一个重要理由是增产。但没过几年,农民就失望了。在美国和加拿大,RR大豆一直在减产,特别是与一些高产常规品种相比就更糟糕,油菜也一样。只有Bt玉米在一些地方有所增产。推广的另一理由是抗虫能力和提升对杂草的竞争力。在遭上虫灾时,这种转基因作物就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因而能比其他品种多产。但在没有虫灾时低产。由于转基因种子售价高,农民几乎没有多少利润,这与科学家的期望正好相反。此外科学家

27、还发现,移植到RR大豆中的草甘膦除草剂基因破坏大豆根部的固氮作用,此现象在干旱或低肥力的土壤中更糟糕。让学者惊奇的是,固氮菌对草甘磷除草剂太敏感,以至于可能导致25%的减产。不幸的是,美国种植了1亿英亩RR大豆后才获得这一信息。转基因食品的风险细胞生物学家戴维舒伯特说,以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还没有办法了解因基因修饰而改变的分子生物活性,会产生怎样的生物学影响。在引入外源性基因的同时会导致有害化合物或致命化合物合成的可能性,事实上,哪怕只引入了一种基因,也不可避免地要改变整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而且,个体或植物的每个细胞对这种改变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这些改变是不能预测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合成产品可

28、能是有毒的,科学家担心它们可能在人们还不了解的路径中就已经导致反常的胚胎发育过程。如果存在转基因食品与其他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致癌作用或毒副作用,人们还担心由于这类反应相当缓慢,可能要等几十年才会被发觉。因此,很多学者提出所有用于消费的转基因产品上市前,都要接受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含量检测。转基因“污染”是指什么不断有国外报道提到“某地转基因玉米混入了非转基因谷仓中而使大量谷物受到污染”,“曾经种植过转基因作物的农田改种其他品种时,几乎无法不被污染”,曾以大面积有机农作物(公认最安全和有营养的农产品)为优势的商品作物区,由于转基因作物的花粉传播,现在也很难保持自己的优势了。这些现象都被称做转基因“

29、污染”。事实上,法律也已经帮不了想要避开转基因作物的农民。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漂移”,是因为它已经不是一次次人为的行动,而恰恰相反,是人很难控制的一种灾难了。欧洲拒绝美国、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进口,给了中国等出口非转基因农产品国家一个极好的机会。但我们也在担心,说不定哪一天这种污染也会来到中国。所幸,现在我国已要求对进口转基因作物进行标志管理。更周详的法律法规也在制定之中。家畜、麋鹿和老鼠不喜欢吃现在北美进入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用做饲料,但是奶牛和猪更喜欢吃非转基因玉米。如果硬给奶牛吃转基因玉米,产奶量就会降低。有的农场给牛改喂转基因饲料后,牛停止进食,有农夫遗憾地看到牛穿过转基因作物农

30、田,竟然不吃一口地里的玉米。更奇怪的是,明尼苏达州西部野生环境中的麋鹿也清楚地选择有机玉米和大豆进食,却从不进入临近的转基因田里。明尼苏达州一个学生在老鼠出没的谷仓里放了一捆常规品种玉米,一捆转基因玉米,有趣的是,老鼠们从不吃转基因玉米。美国明尼苏达州有17个农民报告说,他们的猪吃了Bt玉米后产崽率急剧下降。这些吃Bt玉米的猪曾出现怀孕现象,但24个月后,怀孕症状都消失了。试验室的检测结果证实,这些猪吃的玉米中含有高水平的毒枝菌素。遗憾的是,还不能证实这就是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因为科学家目前还不认识这类新的毒素。当地报纸说,当这些农民不再喂Bt玉米后,产崽率都恢复了。摘引自:大河报2003-0

31、3-25(B09)(张可佳)玉米里有药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论战似乎已经告一段落,基因食品已经堂而皇之地占领了美国商店的货架。而被设计用来生产药物和疫苗的转基因玉米可能正在悄悄混入我们的食物。没人知道这是否安全,相关各方似乎都有难言之隐。 去年,美国卡尔森的地里长出了“药”,但他并不完全清楚那到底是什么,因为那些负责播种和收获的人从来没有告诉过他。柯特卡尔森今年54岁,脸色红润,有一双粗壮的大手。自从1971年从越南战场回来,他就一直在内布拉斯加州奥罗拉地区经营自己的农场。4年前,有人找到他,说想在他农场里600公顷的大豆田中,占用1公顷左右种植他们自己的作物。他们还说如果卡尔森愿意合作,作物的产量

32、将显著增加,而且其带来的收益将是普通作物的两倍。除了这些,他们什么也不肯透露。“他们总是这么神神秘秘的。”卡尔森说。 难道那些人在卡尔森的地里种植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显然不是。实际上,他们种植的就是玉米不过,这些玉米都经过了基因改造,是用来生产某种药品的。 最近几年,更美味的转基因番茄和能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已经出现在美国商店的货架上,由此还引发了美国公众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激烈争论。现在,这场争论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包含转基因作物成分的产品不必在标签上向消费者特别注明事实上,目前美国市场上7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作物的成分。就在美国的农业企业和政府还在争论公众究

33、竟应该对自己正在食用的转基因食物了解多少的时候,科学家们已经在悄悄研制功能更强,或者说更危险的作物了这些所谓的“产药作物”被设计用来大规模生产药物、疫苗以及化工产品。 坐在卡尔森的白色货车里望过去,那片种出“药”的土地和冬天里的其它玉米地没什么不同:蓝天下的土地已经被平整过,褐色的泥土上散落着去年收获后剩下的秸秆。但这里出产的玉米却是不同寻常的,它们可能会引发制药业的重大变革。这种更便宜、更快速、更安全的制药方式,可能将创造出一个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新兴产业。利用作物生产的药品和疫苗治疗和预防疱疹、肝炎等疾病的尝试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在不久的将来,由作物生产的个体化癌症疫苗,将让医生可以针对某

34、个患者身上的特定肿瘤对症治疗,从而代替目前缺乏针对性且副作用巨大的化学疗法。 不过,就在我们来卡尔森农场之前一个月发生的一些事情,说明这些产药作物有可能非常容易地混入我们的食品之中。而这种隐患成了有关转基因作物的争论的新焦点。摘引自:科技新时代大众科技版(http:/ 来源:新华网 2012-1-20 关键词: 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安全1、你不知道的危险: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目前有大部分人还不愿意吃转基因食品,但转基因食品已无处不在,我们无法预测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但我们清楚这种毁坏将是不可逆的。金龙鱼食用调和油瓶身上用很小的几乎看不到的小字标着:大豆油由转基因大豆提炼,菜籽油由转基

35、因油菜籽提炼。金龙鱼的品牌营销做得相当好,可想而知,在中国有多少人已经吃了由转基因大豆提炼的油。转基因食品无处不在:土豆,西红柿,木瓜,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饮料,奶粉,饼干.1998年,美国媒体报导了对英国罗伊特研究所普斯陶教授的专访,他警告人们关注未充分证明其安全性就已经推广的转基因食品,经过试验:用转基因土豆喂老鼠后,老鼠发生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并且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它的存在也只有短短10多年的时间,许多长期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食用转基因食品就如把自己当作白老鼠,有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对转基因食品应采取预

36、防原则,在长期的安全性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不应该在食品生产中使用转基因原料。长期以来,遗传工程一直被“神化”,宣扬为农业发展的新革命,而对它的负面危害却很少谈及。特别是各国政府的高层决策者很难听到转基因生物有什么危害。长此以往,肯定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致命的错误。目前,墨西哥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暂缓进口转基因食品; 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明确贴上标签,说明转基因成分的含量; 英国的许多大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欧美之间因基因瓜果导致贸易磨擦,原因是欧洲人不愿意吃美国人生产的基因瓜果。又后来,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基因瓜果在销售时必须要有标识。新

37、千年开始的3月26日,美国波士顿反基因改造食品大示威,3500人趁“生物2000年”大会举行之际,抗议食品制造商未对基因改造食品进行试验,也没有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相关信息。国内已有知情人士忧心忡忡地指出,“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表明,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抗癌成份也减少了,抗虫转基因玉米在提高害虫死亡率的同时也影响着益虫的成熟,小动物吃了转基因土豆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那人呢”。欧洲人正是因为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体有害而禁止在欧洲销售;即使在美国,经销商被规定转基因食物必须具有标识。1998年8月,英国教授普兹泰发现,老鼠食用了转基因土豆之后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美国也有一些害虫的天敌因转基因植物致死

38、的报导;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这些消息在带给全世界震惊的同时,也使更多的人怀疑食用转基因原料制成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稻米会带来诸多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在食品安全方面,由于稻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食用的主粮,因此其安全性尤为关键。然而该非法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被未经过长期评估,食用它是否安全仍存在很大疑问。在生态环境方面,由于转基因稻米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发生转基因逃逸,通过花粉和种子,转基因会转移到相邻的同类型非转基因品种中。在中稻区试时,参加实验的65种水稻密密麻麻地种在一起,

39、相互之间间隔只有大约30厘米,极容易发生转基因逃逸,造成大范围内的基因污染。已经发现一种基因工程大豆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用基因工程细菌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色氨酸曾导致37人死亡和1500多人残废。最近发现,在美国许多超级市场中的牛奶中含有在牧场中施用过的基因工程的牛生长激素。一著名的基因工程公司生产的西红柿耐储藏、便于运输,但它们含有对抗抗生素的抗药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存留在人体内。人造的特性和不可避免的不完美会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影响其它有关及无关的生物,它们将永远无法被收回或控制, 后果是目前无法估计的。转基因食品对动物身体器官的损害,已经被英国知名生物技术公司的一份秘密研究报告证实。转基因食

40、品的安全性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怀疑:1、产生毒素或增加食品毒素含量。一些研究学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增加微量毒素的含量,严重的会导致某些遗传类疾病。2、营养成分减少。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说,转基因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减少了12%至14%。3、引起人体过敏反应,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而天然食品却不存在以上的缺点,对人体是相对安全的。我国食品安全专家叶永茂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转基因食品在理论上至少存在5大潜在危险:产生毒素,引起人类致癌致畸或基因突变,导致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引起食物营养结构失衡,使人体产生抗药性,使自然和生态环境失衡,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因此抵制转基因食品上市。”2、转基

41、因是饥饿问题救星的美丽误会推动转基因食物的跨国公司声称,转基因可以解决饥饿问题。然而,经过仔细分析,人们会发现转基因只会令世界饥饿问题更加恶化。全球有八亿人长期食不果腹。在饥饿致死的人中,只有一成死于天灾或战乱造成的饥荒,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赤贫,无法取得足够粮食和营养,长期饥饿致死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1999)指出,现时世界粮食产量足以喂饱所有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也指出,全球最富裕的两成人,消耗了近一半的肉类和鱼类,最穷的两成人却只食用了百分之三。不少食不果腹的人,都住在盛产粮食的国家。印度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饥饿国度,在九亿人口中,超过两亿人长期处于饥荒状态。与此同

42、时,印度农业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三成,一九九九年,印度小麦及稻米储备达至四千万四百吨,比标准超出了二千万吨,然而,粮食依旧囤积,穷人依然饥饿。即使粮食供应充裕,饥饿也不会自动消失。真正造成饥饿的,不是粮食不足,而是贫穷和资源分配不均。饥饿的往往是贫穷的人,他们缺乏谋生资源、防灾乏力,又缺乏社会保障,即使粮食再多,他们无钱买粮,只有饿着肚皮。既然如此,转基因食品当然不能解决饥饿问题。转基因技术不是解决饥饿问题的答案,只会使得情况更加糟糕。转基因技术会恶化跨国财团对种子市场的垄断,从而使农民不能像千百年来一样储存、交换和种植不同的种子,更有可能要付出庞大的专利费来购买转基因的种子。生物多样性是粮食生

43、产和品种改良的基础。没有生物多样性,农民和科学家将难以利用不同的物种和基因资源来应付复杂多变的天然环境,抵御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转基因生物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是粮食安全的挑战。此外,转基因农作物的花粉和种子会意外地传播到邻近田野,令相近的传统品种改变,如杂草在吸取抗除草剂的基因后,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这样,既扰乱了生态平衡,也对粮食生产构成危害;种植能对抗除草剂的农作物,也可能导致农民增加使用除草剂,对泥土和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害。最后,现在全世界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大部份都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它并没有提高粮食的产量,也没有增加食品的营养。认为饥饿问题源于粮食不足,而转基因可以增加产量以解

44、决问题,实在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因为,饥饿的问题,并非源于粮食不足,而转基因,只能令饥饿问题恶化。误会:粮食不足导致饥饿真相:全球有八亿人长期捱饿,其中三分二住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国、中国,四分一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粮农组织,1999)。然而,不少数据资料却指出,真正造成饥饿的原因,并不是粮食不足,而是贫穷和资源分配不均。在 2002 年,全球粮食产量足以提供每人每日所需的 2,800 卡路里热量 (Hunger Report, 2003) ,但饥饿问题仍然持续,可见问题不在产量,而在分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又指出,全球最富裕的两成人,消耗了近一半的肉

45、类和鱼类,最穷的两成人却只食用了百分之三。明显地,饥饿不是因为粮食生产不足,而是资源分配不均所致。不论是从事饥荒研究的学者,例如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印度学者辛尔(Amartya Sen),或是乐施会、行动援助组织(Action Aid)等长期关注饥荒和组织紧急救援工作的民间团体,皆异口同声地指出,现代饥荒的成因,往往是贫穷及分配不均所致,与粮食缺乏无关。误会:穷国粮食生产少,人民自然要捱饿真相:不少长期捱饿的人,都住在盛产粮食的国家。印度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饥饿国度,在九亿人口中,超过两亿人长期捱饿(粮农组织,1999)。与此同时,印度农业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三成,数量在发展中国家当中

46、亦名列前茅。一九九九年,印度小麦及稻米储备达至四千万四百吨,比标准超出了二千万吨,然而,粮食依旧囤积,穷人依然捱饿(TheHinduBusinessLine,2000)。在粮食生产充裕的情况下,饥饿还是不会自动消失。1998年,由二十多个非洲国家,包括埃塞俄比亚、苏丹、卢旺达等组成的代表团发出声明,表达了他们反对转基因作物的立场,并指这种技术 对他们的经济和贫穷情况毫无帮助。误会:人口太多了,地球都容不下来!真相:在一份报告中,粮农组织(2000)指出,粮食产量能够满足全球人口需要。在过去三十年间,虽然人口增长了七成之多,但粮食生产增长更快,人均粮食就增长了近两成。在发展中国家,情况也是一样。

47、3、强烈抗议转基因针对农业部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首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引起的广泛质疑,人民日报发表转基因水稻过安全关之前不上市的报道予以解释:针对有关转基因水稻的安全问题,农业部官员表示,我国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工作已进入到最后阶段,但整个过程没有最后完成,工作没完成之前,转基因水稻不会上市。这不是自打嘴巴吗? 既然安全评价工作还没有最后完成,凭什么批准首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既然转基因水稻暂时不会上市,你批准首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干什么?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转基因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它是不是真的绝对对人体是安全的?是不是真的是绝对无害的?我们还是看一看有关的消息, 2007年10月和11月,美

48、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给食品生产链带来了副作用,影响到了河流生命的正常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早些时候,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长篇科研调查报告清楚指明:越来越多的观察和发现证明,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使用对动物和生态环境有潜在的安全威胁;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现有检验预测技术不能帮助我们在短期内看到那些长期潜伏后才显现出来的安全威胁,现有科技能力也不能帮助我们纠正和弥补那些威胁带来的损害损失。因此,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种植区域实行强制性隔离措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更严格的控制和检测监测。早在1998年秋,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兹泰教授(Pusztai)就在电视上公开宣称,他的一项未经发表的实验证明,幼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幼鼠的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且免疫系统遭受破坏。这位教授当时没有说出的更惊人的内容是,这些幼鼠的肝脏和心脏都要比正常小白鼠小很多,免疫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