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39507793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_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才能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下面是WTT心整理的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仅供参考。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一)1 春学习目的: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可以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 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n )转 酝酿( )( ) liáo( )

2、亮 hng( )托 应和( )( ) 2、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3、本文作者( ),字( ),是我国现代著名( )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 答案:1、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â 2、欣欣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稳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局部(第1段): _春第

3、二局部(第2-7段): 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详细描绘(第3-7段): 春_图、 春_图、 春_图、春_图、春_图 第三局部(第8-10段):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 三、考虑讨论详细分析p :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4、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仔细揣摩以下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迫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那么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

5、生命力。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二)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一、 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展写景简析。 1、春风:(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 (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春雨:(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3)、春雨有什么特点

6、呢?小结:写景时,要抓住事物特点,饱含感情,多方位调动感官,多使用多种修辞,才能写得生动形象感人。二、小组展开朗读竞赛, 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三、课尾检测:(一)、课内阅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快乐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本文指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杨柳风指的是_,整个诗句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7、”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答: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 和( ) 的特点。答案:1.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到达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 触觉 嗅觉 听觉 4.温暖 温暖(二)、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以下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两个黄鹂鸣翠柳 ( )3、踏花归来马蹄香(

8、 ) 4、一枝红杏出墙来 ( )5、处处闻啼鸟 ( ) 6、天街小雨润如酥 ( )四、背诵并默写课文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三)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 【学习目的】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 【学习重点】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学法

9、指导】 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 市人。19_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耀称号。 2.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

10、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 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完毕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缺乏,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伦( )敦.( )暖和.( ) 发jì( )看.( )护妇 镶.( )嵌 露.( )出 狭窄.( )水藻.( ) zhù( )蓄2.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原名_,字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著名作品小说有_、_ 、等和戏剧_、_,其中话剧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沉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土”。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