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类型学研究.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914507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类型学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类型学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类型学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类型学研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遍公认的类型学的发展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和传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门科学成长的 标志。 ”1民族教育政策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学和教育学研究中的热点,然而对于民族教育政策类型问题 的研究并不多。虽然许多研究民族教育政策的论著,在对民族教育政策进行论述和梳理的时候,都不可 避免地把民族教育政策划分为若干类,如分为民族文化教育自治权利、管理机构设置、经费投入、民族 校 ( 班 )、对口支援、师资队伍建设、民族语言、民族文化课程、学生生活照顾等方面的政策。但这只 是一种分类学的研究,而非类型学的研究。 分类学 ( taxonomy ) 研究基于可观测和可测量的经验性特征来区分项目;类型学 ( ty

2、pology ) 研究则 在概念意义上从多种维度划分一组既定的项目。前者是经验体系,后者是概念体系。2基于经验的民族 教育政策分类对于我们认识民族教育政策各方面的具体内容提供了便利,在一般民族教育政策实践中很 有价值,但是它停留在现象表面,不能帮助我们认识民族教育政策的复杂本质。这样的政策分类“无助 于发展理论” 。3因此,从概念出发对民族教育政策进行深入的类型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 在民族教育政策的类型学研究方面,哈经雄、藤星主编的 民族教育学通论 一书对少数民族教育 政策做了比较详细的划分:按结构层次,可以分为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鼓励性 政策和限制性政策;按作用方式

3、,可以分为直接政策和间接政策;按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性政策与专项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类型学研究 摘要: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可以分为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三者共同构 成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有机体系。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又可分为积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多 样性民族教育政策既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关键词:民族教育政策;普遍性;差异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6959 ( 2012 ) 02- 0175- 05 A Typology Study on Ethni

4、c Education Policies System XU Ke- feng ( College of Education,Tibet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anyang,Shanxi 712082,China ) Abstract: Chinese ethnic education policy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universality of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the differences of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and the diver

5、sity of ethnic education policy,which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organic system. One differences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an be divided into positive differenc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and negative differenc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the diversity of ethnic education policy both protection and de

6、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diversity,also want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blend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of multiethnic. Keywords:Chinese ethnic education policy,universality,differences,diversity 收稿日期:2012- 02- 20 基金项目: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民族教育政策及其当代价值问题研究” ( 09XMZ057 )。 作者 许可峰 ( 1972-),男,甘

7、肃镇原人,教育学博士,西藏民族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教育政策和基础教育问题研究。 (第 33 卷总第 144 期 )(Vol.33.General.No.144 ) 2012 年第 2 期 No.2,2012 175 DOI:10.13965/ki.gzmzyj10026959.2012.02.038 政策。4这一划分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结构,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是根据一般政 策类型、教育政策类型来分析民族教育政策的结构,无助于人们认识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特殊性。 王鉴从民族教育政策特殊性的视角出发,对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类型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中国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

8、结构包括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两个方面。民族政策中包括四个基本政策领域, 即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民族文化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包括民族教育的质量政 策、管理体制政策、课程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师政策、学生政策六个方面。这十个方面的政策组成 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政策逻辑结构。他还通过逻辑的理论分析和历史的政策实践叙述两个方面,对自己提 出的政策体系理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论证。5 在 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一书中,王鉴教授对自己的上述类型划分做了进一步修订,并且以图 表的形式来表示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逻辑结构:6 王鉴教授认为教师政策、学生政策是隶属于教育条件政策的,但是在上表中,它们被

9、置于教育条件 政策之下,似乎与教育条件政策是并列关系,而非隶属关系;民族教育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民族文化 政策与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一样,也应该都隶属于民族条件政策,但从上表来看,则似乎与民族条件政策 并列,上述体系及其逻辑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完善,但是把民族教育政策划分为“民族政策”和“教 育政策”的思路,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总政策和各种具体政策,都会对民族教育 政策产生影响,这正是我们分析民族教育政策问题时必须予以注意的。在上述论述中,民族教育政策实 际上被分为民族教育质量政策、民族教育途径政策和民族教育条件政策三种类型,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 的政策系统。对每一类型,王鉴教授又

10、将民族教育的质量政策、管理体制政策、课程政策、教育经费政 策、教师政策、学生政策等分隶其下,体现了将民族教育政策的类型学研究和分类学研究,或者说理论 分析与日常经验相结合的尝试。 上述关于民族教育政策类型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结构的复杂性,具有一定 的帮助,但是还都未能触及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本质层面。 二 王鉴教授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又把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内容体系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特殊性政策,具 体包括民族教育的办学自主权政策、民族教育的双语教学政策、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课程政策、民族教 育师资培养政策、民族教育的管理与评价政策五种类型;二是优惠性政策,具体包括民族教育经费投入 的

11、优惠政策、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 设的优惠政策。7很显然,他的两大类型划分是以是否具有优惠性作为根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 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受到一些质疑,把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分为优惠政策和非优惠政 策,然后有针对性地探讨优惠政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一种可行的思路,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分类触 及了民族教育政策的一些本质性特征。 不过上述类型划分也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其一,“优惠性政策”本身也是一种“特殊性政 2012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 2012 年 4 月版 176 策” ,从逻辑上来说不能与“特殊性政策”

12、并列。其二,“特殊”是与“一般”相对而言的,既有“特 殊性政策” ,当然也应该有“一般性政策” 。其三,“优惠政策”虽然是民族教育政策实践中非常习用的 一个词汇,但是不够严谨,从字面上看至少是与中国民族平等的宪法原则相违背的,也没有能够揭示这 类政策的合理性或正当性基础。 然而,如果对王鉴教授所划分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两大类型做更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这一划分还 蕴含着另外一层合理性。他列举的“特殊性政策”的五种类型:民族教育的办学自主权政策、民族教育 的双语教学政策、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课程政策、民族教育师资培养政策和民族教育的管理与评价政 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基于民族文化教育的多

13、样性而采取的政策,旨在保护民族文化 多样性发展的权利。我们可以称之为“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 。他列举的“优惠性政策”的四种类型: 民族教育经费投入的优惠政策、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民族地 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基于民族地区教育与内地教育 的差距而采取的教育政策,旨在缩小差距,实现教育的平衡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差异性民族教育政 策” 。这两大政策类型其实都是具有特殊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加上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实施的带有全 国普遍性的政策,也就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完整体系。 少数民族教育中的普遍性教育政策是指在民族

14、地区实施的、同时也普遍实施于全国的教育政策。在 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普遍性教育政策构成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主体。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大 部分是全国普遍性教育政策,或者是根据全国普遍性教育政策而针对少数民族教育做出的进一步明确, 或者是根据民族地区实际对普遍性教育政策的补充或变通,这些补充和变通政策体现着普遍性政策的基 本精神,其实质与全国普遍性教育政策完全一致。此外,民族教育普遍性教育政策还广泛涉及各类课程 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目标政策、教育评价政策、教育管理政策、教师政策和学生政策等,它们反 映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全国各地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是指

15、由于各民族地区地理、生态、历史、经济、文化等原因造成的教育发展不 平衡而采取的一种非全国性、非普遍性的特殊教育政策,旨在保障民族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从而为民族地区社会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可以分为消极与积极 两种类型。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是针对民族地区教育存在差距的情况而采取低于普遍性教育政策标 准的办法。比如对一些民族地区的“普九”要求和外语教育要求可能暂时低于其他地区,大学录取和研 究生录取时采取降分录取政策等。在民族地区教育差异无法在短期内得到缩小的情况下,消极差异性民 族教育政策仍然具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积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是针对民族地区教

16、育存在差距的情 况,而采取高于普遍性教育政策标准的办法,以尽快缩小民族地区教育与内地的差距。比如在对基础教 育的国家财政支持方面,民族地区应高于其他地区。鉴于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的差距不断增大,随 着国家财政能力的不断提高,积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所占比例应该不断加大,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 育跨越式发展,促进民族教育公平。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还是积极差异性 民族教育政策,都是基于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一客观事实的尊重而 实施的。此外,差异性教育政策严格来说主要是一种地区性政策而不应是民族性政策,应该针对特定地 区而不是针对特定民族。 多样性教

17、育政策是基于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而在教育方面采取的特殊性的教育政策。如果说差 异性教育政策旨在缩小和消除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教育发展存在的差距,那么,多样性教育政策则 是旨在保护和发展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多元文化课程政策、双语教学政策和双语师资培养 政策等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应的少数民族教育管理政策,也是一种多样性少数民 族教育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多样性教育政策除了要着眼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还要促进各民族多样 性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 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普遍 性民族教育政策的目的在于保证国家教育的

18、一体性。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是为落实普遍性少数民族教育 许可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类型学研究 177 政策而采取的特殊政策,保证了少数民族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落实普遍性 教育政策的目标,是用差异的手段达到一体的目的。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则尊重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语 言和教育自治权力,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多样性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 交融,与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在核心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与多样性民族教育 政策,组成特殊性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一起构成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多元一 体”的有机体系。 三 我们构建的这一

19、新的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模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其一,把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与特殊性民族教育政策并提,强调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也是民族教育 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理论上赋予了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在民族教育中的正当性地位,同时有利 于提高特殊性民族教育政策的地位。 过去一般认为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对象就是实施于民族地区和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政策,至于普遍性 教育政策,则是教育政策研究的内容,而不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内容。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 是,虽然普遍性教育政策不应该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重点,可也不能对之毫不重视。随着多元文化主 义在全球范围的发展,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从理论上说明在民

20、族地区实施普遍性教育政策的必 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否则,对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就可能变成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促进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则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给人以少数民族教育只 能实施特殊性教育政策的错觉,影响普遍性教育政策的实施。 轻视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在实践方面的后果,便是造成普遍性教育政策与差异性教育政策和多 样性教育政策等特殊性政策之间的界限不清,从而导致对民族教育特殊性的忽视或轻视。在民族地区课 程体系中,长期以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许多民族教材包括民族语文教材,几乎 只是对全国统一教材的翻译,缺乏民族文化内容。目前正在进行的

21、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 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为民族文化进入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但是上述三种课程的关系并 未完全理顺,对于如何恰当处理民族文化教育与国家一体教育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认识,许多理论上的 盲区使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进展缓慢。把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与特殊性民族教育政 策对举,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厘清二者的关系和界限,既有利于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的实施,也 有利于特殊性民族教育政策的落实。 其二,把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与特殊性民族教育政策并提,有助于解决过去民族教育政策分类问题 研究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过去的研究把民族教育政策狭义地限制在特殊性民族教育

22、政策的范围之 内,但是在列举各类特殊性民族教育政策时,却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比如民族教 育质量政策、经费政策、管理政策、招生政策、语言政策、课程政策、师资政策,其中既有民族地区才 适用的特殊性内容,也有普遍适用于全国的内容,这就存在逻辑上的矛盾。现在我们把普遍性民族教育 政策与特殊性民族教育政策并举,则民族教育质量政策、经费政策、管理政策、招生政策、语言政策、 课程政策、师资政策等里面含有普遍性的内容,划到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中,把含有特殊性的内容划到 特殊性民族教育政策中。同一政策可能部分内容属于普遍性政策,部分内容属于特殊性政策,但它们都 属于民族教育政策的范畴之内。值得指

23、出的是,虽然在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中,特殊性政策研究所占比重 远大于普遍性政策,但是在民族教育政策实践中,普遍性政策所占比重远大于特殊性政策,这是完全合 理的。 其三,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主要是基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内地的差距而制定的,差异性政策的目 的在于消除差异,其正当性主要基于全国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存在,而非民族身份的不同。那些身处内 地或中心城市,与汉族学生处于同样教育条件下的少数民族学生,自然失去了适用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 的正当性;那些生活在民族边远地区,与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同样教育条件的汉族学生,自然也应该有权 适用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这个问题目前在实践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在理论上首先

24、加以明确是非 2012 年第 2 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 2012 年 4 月版 178 常必要的。 其四,我们还把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分为积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这 一划分对于我们认识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的两面性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政策实践中更多地重视积极 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而谨慎使用消极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 其五,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的正当性在于民族身份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宪法规定的少数民 族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所以在民族教育的管理方面,除了适用全国普遍性的一些政策以外,也要 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自治权利。双语教育政策一方面体现为全国普遍性政策,即少数民族学生必

25、须学习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另一方面表现为民族多样性政策,即少数民族学生有权学习本民族语言。民族地区 的课程政策同样要体现全国教育普遍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服务于维护和促进国家一 体化的大局;另一方面服务于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需要。民族教育师资政策中的多样性在于培养双语 师资,既要强化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言水平,从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汉族教师和准备从事少数民 族地区教育的汉族师范生,也必须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以更好地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内地与边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的对象已经不能简 单地限于少数民族学生,还要扩大到汉族学生

26、,促进各民族之间对彼此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促进民 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们把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划分为“普遍性” 、“差异性”和“多样性”三大类 型,与党在新时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方针是一致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8普遍性民族教育政策中的教育 内容政策,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等社会共识教育。 差异性民族教育政策和多样性民族教育政策,则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一致。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类型学是基于概念的先验性研究,本文对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类型学划分

27、,其 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学理分析层面,在政策实践层面,并不能代替基于政策实践经验的 民族教育政策分类。 参考文献: 1 涂端午.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分类研究从理论到经验J. 复旦教育论坛,2007,(6):13. 2 雷家彬. 分类学与类型学:国外高校分类研究的两种范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110-111. 3 涂端午.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分类研究从理论到经验J. 复旦教育论坛,2007,(6):12. 4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70271. 5 王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探讨J民族研究,2003,(6):33-41. 6 王鉴,万明钢. 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55. 7 王鉴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政策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3,(5):29-30. 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 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许可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类型学研究 1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