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8917287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依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2. 学习细微环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3. 积累古诗词春日。教学 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教学 难点 学习细微环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教具 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沟通平台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途图;一个是要我们具体介绍

2、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 学生自由说。3. 老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安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细致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假如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须要细致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4.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假如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细致阅读哪些部分呢? 5.老师再次小结:我们要细致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好玩经验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阅读一下。所以我们应当这样做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3、。(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1.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2.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爱的段落谈谈相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1) 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留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2) 其次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颈项,恨不能从我

4、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微环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3) 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微环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4. 老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5. 学生交换阅读,相互提提建议。(二) 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1.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其次部分一段话,留

5、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2. 分组沟通探讨:你从这段话中发觉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 老师检查,指导: (1) 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需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2) 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楚,理由充分,说理性强,劝服力大。(板书:说理)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

6、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春日。(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化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好日子。寻芳:巡游、赏玩美妙的风景。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滨:水边。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欣赏风景。2.“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物。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很多簇新秀丽的景色映入眼帘。3.“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随意。识得:相识到。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

7、为东风。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会到春风的气息。4.“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三、观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纳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8、万紫/千红/总是/春。2.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入手,来思索依据任务选材料的问题,便于学生学习,从已有的学问基础得出新的相识。 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老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微环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 师生共同评价,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同学明确: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时,理由要充分合理,条理清楚,不模糊其次,不语无伦次。 根据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观赏诗句练习背诵这样的步骤支配对古诗的学习,符合古诗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

9、知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累。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共有三项内容。 “沟通平台”的教学,是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个读书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了课文故宫博物院和竹节人的阅读任务,然后分别讲了依据阅读任务选用的不同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相识提高了。“词句段运用”有两段内容,教学中我采纳的是“自读感悟老师指导学生练习相互评价”的依次,学生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很简单听懂老师的指导,相识上有了提高,练习卓有成效。“日积月累”栏目要求学生积累朱熹的春

10、日,我支配了如下的教学结构:自读预习理解诗句观赏诗句练习背诵。学生在充分理解、学会观赏的基础上,很简单就背下来了,可谓水到渠成。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日积月累”的教学时间仓促了一些,因为前面部分的教学占用时间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留意到时间安排的问题。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 耙( ) 荞( ) 霎( ) 成( ) 粑( ) 桥( ) 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一( )土 一( )种子 一( )床 一( )雪 阅读实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 )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1.选择

11、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须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2.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

12、,飘落时好像在跟人依依惜别。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 耙( ) 荞( ) 霎( ) 成( ) 粑( ) 桥( ) 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一( )土 一( )种子 一( )床 一( )雪 阅读实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 )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须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3.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像在跟人依依惜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