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与态度改变 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38892218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导与态度改变 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劝导与态度改变 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导与态度改变 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导与态度改变 讲稿.ppt(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导与态度改变劝导与态度改变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本 章 要 点*劝导的过程劝导的过程*态度改变睡眠者效应态度改变睡眠者效应*平衡理论平衡理论*态度改变中的信息加工动机和规则态度改变中的信息加工动机和规则*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防卫与阻止改变策略态度防卫与阻止改变策略*诱导态度改变的方法诱导态度改变的方法第二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第一节 劝导与态度改变的过程一、霍夫兰的劝导模型一、霍夫兰的劝导模型二、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模型二、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模型三、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三、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第三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一、霍夫兰的

2、劝导模型影响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主要包括劝导者、劝导信息和情境,影响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主要包括劝导者、劝导信息和情境,内部因素则主要是态度主体自身的特点。内部因素则主要是态度主体自身的特点。第四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二、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模型1、中心路线、中心路线2、边缘路线、边缘路线第五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三、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 由低可信性传递者造成的态度的改变量随由低可信性传递者造成的态度的改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的效应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的效应第六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第二节 有关态度改变与说服的理论一、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一、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二、平衡理论二、平衡理论三、自我知觉理

3、论和自我确认理论三、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确认理论四、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四、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第七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一、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1、依从、依从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应或表面行为。2、认同、认同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说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与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第八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3、内化、内化 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第九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二、平衡

4、理论海德海德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POX”模型模型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改变。当模型中的三个符号相乘为正号时,系统当模型中的三个符号相乘为正号时,系统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当模型中的三个符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当模型中的三个符号相乘为负号时,系统是处于不平衡状号相乘为负号时,系统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态的。第十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三、自我知觉理论和自我确认理论1、自我知觉理论自我知觉理论(1)贝姆(2)人们并不总是很清楚自己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和自

5、己行为出现的情境而推断自己的态度。2、自我确认理论、自我确认理论(1)斯蒂尔(2)人们并不总是特别在意他们认知间的一致性,而是很介意维持他们的自我价值。第十一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四、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1、认知反应路径、认知反应路径基本假设:基本假设:接收者主动地将说服信息与他已有的相关知识与态度接收者主动地将说服信息与他已有的相关知识与态度产生联系,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看法或认知反应;产生联系,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看法或认知反应;态度改变是以这些认知反应为中介的;态度改变是以这些认知反应为中介的;态度改变的程度和方向是由与信息的内容和立场相关的态度改变的程度和方向是由与信息的内容和立场相关的认知反

6、应效价决定的,认知反应分积极支持、负性反对认知反应效价决定的,认知反应分积极支持、负性反对的和中立三种;的和中立三种;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某一信息激起的积极支持反应比例越大,负性反对反应某一信息激起的积极支持反应比例越大,负性反对反应比例越小,态度朝着信息的方向做出的改变越大。比例越小,态度朝着信息的方向做出的改变越大。第十三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2、双加工模型、双加工模型(1)两种加工方式)两种加工方式努力的系统加工努力的系统加工非努力的启发加工非努力的启发加工(2)信息加工的充分原则)信息加工的充分原则人们在做出态度改变时总是尽可能地获得充分的把握。人们在做出态度改变时总是尽可能地获得

7、充分的把握。(3)信息加工动机)信息加工动机个体总是使用各种动机来指导其信息加工,这些动机个体总是使用各种动机来指导其信息加工,这些动机包括精确性包括精确性(accuracy)、防御性、防御性(defence)和表现性和表现性(impression)。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第三节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一、态度系统的自身特性一、态度系统的自身特性二、态度主体特性二、态度主体特性三、劝导说服力三、劝导说服力四、劝导情境的作用四、劝导情境的作用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一、态度系统的自身特性1、态度强度与向中度的作用、态度强度与向中度的作用 一种态度的强度越大,意味着该态度的支持力一种态度的强度越

8、大,意味着该态度的支持力量越多,越充分。量越多,越充分。2、态度向中度、态度向中度 态度的向中度高,其对于个人的意义就越重要,相应态度的向中度高,其对于个人的意义就越重要,相应的认知与情感支持也越多,改变起来也就越困难。的认知与情感支持也越多,改变起来也就越困难。3、态度深度、态度深度 卷入是一种动机状态,卷入度越深,态度改变越卷入是一种动机状态,卷入度越深,态度改变越难。难。第十六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二、态度主体特性1、个体差异、个体差异(1)性别与智力(2)人格特征(3)认知需要(4)自我防卫倾向2、好心情、好心情3、承诺或信奉、承诺或信奉4、态度主体与群体的关系、态度主体与群体的关系第十

9、七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三、劝导说服力1、劝导传达者的特点、劝导传达者的特点(1)传达者的可信性(2)传达者的吸引力(3)与态度主体的相似性2、说服信息的特点、说服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差异(2)信息唤起的恐惧情绪3、信息呈现方式、信息呈现方式4、重复、重复5、论点的有效性、论点的有效性第十八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四、劝导情境的作用1、分心、分心2、情境的强化作用、情境的强化作用第十九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第四节 态度防卫与保护一、态度的自我防卫及其策略一、态度的自我防卫及其策略二、预先警告二、预先警告三、态度的接种效应三、态度的接种效应第二十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一、态度的自我防卫及其策略1、自我防

10、御倾向、自我防御倾向(1)抗拒反应(2)心理惯性(3)保留面子2、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卫策略、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卫策略(1)笼统拒绝(2)贬损来源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二、预先警告(3)歪曲信息(4)论点辩驳(5)合理化作用及其他防御方式 在劝导时,事先透露劝导的企图,可能会给接收者创在劝导时,事先透露劝导的企图,可能会给接收者创设了发展反对论点的机会,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对态度设了发展反对论点的机会,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对态度改变的抵制。改变的抵制。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三、态度的接种效应1、态度接种的提出、态度接种的提出麦奎尔一个人已有的态度如果从未接触过相反的论点并与之交锋过时,为了预防态

11、度被说服,抵制态度改变,也需要对态度进行接种。2、态度接种的过程、态度接种的过程(1)告知接收者将要面对攻击(2)给予轻度的攻击(3)使接收者主动反击说服信息3、态度接种对青少年抵制同辈影响的作用、态度接种对青少年抵制同辈影响的作用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第五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一、信息影响力的提升一、信息影响力的提升二、态度防卫的回避二、态度防卫的回避三、参照群体引导三、参照群体引导四、过度理由效应四、过度理由效应五、行为改变的态度改变作用五、行为改变的态度改变作用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一、信息影响力的提升 态度改变努力需要尽可能选择高可信与态度改变努力需要尽可能选择高可信与高吸引力

12、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二、态度防卫的回避1、立场靠拢、立场靠拢2、分散注意、分散注意3、惠待、惠待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三、参照群体引导 个人对群体的认同、群体成员必须按照群个人对群体的认同、群体成员必须按照群体规定去做的社会压力、群体的权威性、体规定去做的社会压力、群体的权威性、以及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等,都会促使个人以及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等,都会促使个人选择与群体一致的态度与行为。选择与群体一致的态度与行为。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四、过度理由效应 附加的外部理由取代了人们行为原有的附加的外部理由取代了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

13、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五、行为改变的态度改变作用1、诱导服从、诱导服从当个体作出了与内心的态度不相一致的行为时,如当个体作出了与内心的态度不相一致的行为时,如果没有其他附加的理由可以解释这一行为的话,果没有其他附加的理由可以解释这一行为的话,个体就只能通过态度改变来减少自己的不协调感。个体就只能通过态度改变来减少自己的不协调感。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扭转人们日常生活中顽固态度与行为的很角色扮演是扭转人们日常生活中顽固态度与行为的很好方法。好方法。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