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869286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4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 .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下)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 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较强,但由于心理原因,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 缺乏理性的认识。 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关于宇宙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科学课本中曾涉及过,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但这些知识都是很、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高

2、中的内容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和提升,由于要求不同, 学生所要认识的深度也不同,学习时应更加注重理性的分析。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能说出宇宙的概念,能够判断天体和天体系统能列举出太阳系的成员,并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列举法,读图法和实验法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

3、:兴趣导入,案例列举,试误分析,活动演示四个环节,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兴趣导入展示一些浩瀚宇宙的图片和一段宇宙大爆炸的视频,引出本课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以外,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第二个环节是案例列举也同样采用的是兴趣培养的原则。首先我会请同学们我举出几个关于星空神话的故事,然后再分别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现在神六升空和嫦娥奔月,让同学们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三个环节是:试误分析展示太阳系九大行星图。让同学发现错误,九大行星已经降级为八大行星,为什么要采用“试

4、误理论” 呢?行为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错误的反应会得到令人反感的刺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降低错误率。活动演示设置一个 “找位子” 的活动, 请 10 为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和月球以及套样系的八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的远近,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活动”,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地理教学形式是“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本堂课的

5、最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通过 FLASH或其他软件制作太阳系的空间示意图本节课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好,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第二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下)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6、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 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较强,但由于心理原因,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 缺乏理性的认识。 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关于宇宙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第一课时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与月球所构成的天体系统;2.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

7、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3.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4.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地球的普通型和特殊性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知识回顾,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在多媒体屏幕上向学生展示一张“太阳系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太阳系由哪些天体

8、组成, 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与本节课有关地月系的知识进行类比。为什么要选择太阳系来分析说明呢?因为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并熟悉了太阳系内容,设计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类似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发共鸣,由已知引出未知。第二个环节是知识迁移,巩固提高我会向同学们提出“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的一员,刚刚我们也了解了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那么地球到底是怎样一颗行星呢?”其实很多知识的获得都是遵循着这样一种思维过程,我主要是把这种学习方法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进行思维的迁移,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创造的方法,

9、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创造,这样一来,学生原有的知识就会成为不断创新、 发展的源泉。 温故而知新, 以新求新, 学习成绩的提高便不是什么难事了。其实教师交给学生的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下面一个环节是借助图表,比较分析让学生看书本P11 上活动一的行星基本数据表,从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对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这些是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完成的,为什么要提倡进行小组讨论呢?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

10、,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每一名学生在讨论都占有一个角色, 都有一个责任和分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想火花。而且用讨论比较方式,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活动”,通过学生亲自看、读、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最终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地理教学形式是“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

11、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是问题制定,挖掘潜能。 我给同学们布置这么一个课外研究性课题:让学生选择一种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 朋友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本节课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好,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第三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拥有专业的教学技术才无愧与我即将从事的教师这个行业,希望自己今天

12、的说课不会让大家失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 1 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将安排1 课时的时间,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与太阳辐射有关的知识,在物理课中也学习波长的知识,这些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铺垫。学生平时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重视,但是缺乏对课本知识深入挖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也没有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将采用这样一种教学思路呢?具体说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新课标中对本节课的

13、要求是“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章内容的主题是宇宙中的地球,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说明地球是一个既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而服务的。针对本节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出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不同的光。 2学生能够说出太阳辐射和太阳常数的概念。 3学生能够举例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那么有了这些目标,我将采用下面的哪几种方法来实现呢?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而不是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一味的讲解和灌输。所以我将采用下面三种学习

14、方法组织教学:1 知识迁移法在心理学迁移理论中,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策略和思维操作方式的能力。2 小组讨论法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那么交换一下就是两种思想甚至是更多的思想。这就充分说明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3 案例分析法教学时,从学生周围的生活出发,利用视频等手段提供新的材料和问题情境辅助教学,对高中生来讲,不能只谈问题,要结合实例,拓展讲解解决问题的途径。那么这些方法我将应用到哪些知识点上来进行教学呢?我的教学过程将分为下面4 个环节:1 知识回顾,导入新课2 知识迁移

15、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3 讨论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4 课内外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知识回顾导入新课回顾已经学过的太阳辐射的知识点,让同学们说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对于思维敏捷的同学可以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对于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的同学可以很好的导入新课,不至于造成知识的断层。第二个环节是知识迁移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针对的知识点是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不同的光。在物理课上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有关波长的知识,那么请同学们说出太阳辐射中有哪些波长不同的光呢?这样从其他学科中提取地理信息,温故而知新,通过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第三个环节是讨论法突破教学中重难点。针对的知识点

16、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我会将学生分为三组进行讨论,归纳出太阳黑子,耀斑,磁暴和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让每一位同学在讨论中都拥有一个角色,都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和分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安排一场小型的辩论赛:正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利大于弊反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弊大于利这样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动起来,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了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培养相应能力的目的。传统的教学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 “考试考课本”的教学,使

17、学生对于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 所以我将给学生布置一个研究性课题,就是调查父母或其他亲属的手机信号质量问题,概括出影响信号的非人为因素,说出太阳活动对通讯行业的危害。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平时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块,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遵循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其与学生的求知欲望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

18、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第四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下)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自转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初中的科学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运动的基本原理,比如自转角速度、线速度。高中生的好奇心强、 观察敏锐,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插入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模拟地球的自转。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自转的意义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模

19、拟地球的自转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转的意义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教学中我突出直观教学,主要采用演示法和情境法。利用地球仪等教具动手演示,将难以观测和想像的地理过程模拟出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形象生动;通过合理创设一些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设问质疑, 导入新课类比情景,剖析问题创设情景,总结归纳三个环节,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 设问质疑,导入新课在课堂上我会这样问同学们: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形的球体)为什么不是正球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怎样解释?从而导入新课。类比情景,剖析问题对于第一部分, 我将从方向、 周

20、期和速度三方面来讲述地球自转特点。通过让学生拨动地球仪来得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然后我边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边提问:从北极南极上空看, 地球自转方向怎样。这样做能使学生全面认识地球自转方向,为能分析各种地球运转示意图打好基础。在讲述自转周期时,涉及到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别,由于这个问题较抽象,所以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说明。学生观看完课间后我提出问题:假如今晚八时在某有一位置看到某颗恒星, 明晚要在同一位置看到同一颗星,应在什么时刻去看?以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检测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多设计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合力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由已知

21、引出未知。在讲解地球自转速度时,通过介绍自转的概念,由学生自己计算得出角速度大小,这样可加深理解。 在介绍线速度概念后,显示线速度示意图,由学生得出线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此时可回应导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最后通过提问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怎样,加以巩固。至此,可通过列表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归纳,从上述三方面来对地球自转特点作一小结。创设情境,总结归纳我将创设情境进入新课第二部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通过情境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得出意义一: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通过情境二,炮弹偏离目标来说明第二大意义: 水平运动物体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情境三宾馆里的时钟显示不同时刻,得出第三个意义

22、:同一时刻, 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通过这三个贴近生活的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境,使学生此时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质。为了验证自转的存在,我会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创建可以证明自转存在的试验,比如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 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 待水静止后 , 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 , 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 记住牙签的位置, 过几个小时后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 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 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平时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3、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块,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其与学生的求知欲望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第五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下)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自转本节课选自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本节课是延续上一课时内容“地方时”,并以“地方时”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基

24、础,使学生了解区时的概念, 结合地方时的成因理解区时的成因,并能根据不同经度的地方时的计算会进行区时的换算。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自转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的铺垫。高中生的好奇心强、观察敏锐,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插入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模拟地球的自转。新课标中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自转的意义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弄清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地图找出不同国家所在的时区。2、 学生能够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课目标就

25、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设疑法我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设问质疑, 导入新课概念推敲,发现问题游戏创建,巩固提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设问质疑,导入新课同学们到过车站、邮电局吗?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这些地方的醒目位置镶嵌着世界政区图,图中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时刻表。(或者是很多时钟。不同时钟标着不同的时间) 。大家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便于人们了解世界各地与我们的时间差,方便我们出国旅行,洽谈业务等。同一个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时间呢?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平时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

26、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外,对于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概念推敲,发现问题第一步是采用投影图片;提问引出时差概念。接下来, 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从而引入地方时的概念从概念入手,我会这样问同学们:如果我们都使用自己的地方时,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样做的依据是使地方时的概念更加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加深印象。游戏创建,巩固提高将学生分成里、外两圈,面向内就坐,里圈25 个学

27、生,每人拿一个自制表盘,外圈25个学生,按顺序每人拿一个时区区牌。里圈中心放置地球仪,分别用红、白、线引出180和 0经线。通过活动讨论,学生可以亲身体会不同时区的地方时,从而能掌握区时的换算。本节课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好,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第六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选自湘教班新课标必修一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分为4 个课时, 而我要讲的是第三课

28、时,主要内容为 1、地球公转运动基本状况,包括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太阳所处的位置等。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节课,主要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五带的划分。这节课的内容在地球的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之后,讲述的是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方式公转运动。 而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只有全面的掌握这两种运动方式, 才能全面,系统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同时,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也是学生正确理解下一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知识基础。只有正确的理解黄赤交角的意义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等内容, 学生才能够理解各地的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以及四季更替等内容。可以说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29、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与这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知识,历法知识,和物理知识,这为他们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奠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还缺乏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且他们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时期,抽象思维还不十分成熟,这给我们这节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把目标做了如下安排:1、 学生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以及黄赤交角的大小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能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关系,学会抽象思维3、 学生能熟记地球五带的划分,并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太

30、阳直射点在移动与黄赤交角的内在联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对抽象思维尚不完善的高一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它也是解释其他地球公转产生现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如何将抽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由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策略: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绘图法、知识迁移法、小组讨论法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展开内容,解答疑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3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模拟实验,重难点突破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先给学生讲一个案例,这种提问式的导课, 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激发他们的听课的兴趣,同时有利活跃的思维,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第二个环节展开内容,解答疑惑: 在这一个环节, 我播放地球公转的动画并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例如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形状,太阳在轨道中所处的位置,近日点、远日点等。在讲解近日点、远日点时我再次设置悬念,“按照常识,地球距离太阳越近就越热,为什么在近日点时,我们这里是寒冷的冬季,而在远日点时

32、是这里反而是炎热的夏季”,使得学生继续带着问题学习。并由此进入下一环节,第三个环节模拟实验,重难点突破: 先用绘图法讲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再用手电和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然后画出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时, 在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北点时和移动到最南点时这三个最具有典型时刻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太阳直射点在那两条纬线之间移动?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哪条纬线上?过后它将向哪个方向移动?3、 当太阳光直射在最南最北点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有没有无昼夜交替现象的地方?随后, 就我们就可顺势引出五带划分的问题,并且提出, 这五带在接受

33、太阳辐射能量大小方面是不同的。热带最多,寒带最少。然后, 解答案例和上一环节提到的问题,这样做可以使得这堂课前后呼应,使学生感受带探索问题的乐趣。最后我们进入总结结和巩固的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堂课主要的知识点,并布置一个课后研究性问题:在日历上注明的春分、夏至、 秋分和冬至的日期和时间为什么每年都不一样呢?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应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本节课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

34、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第七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第四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后,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前三节课学习的知识,能否灵活地运用地球的运动规律来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地球运动有着密切关系的地理现象。再者, 本节课的学习对以后要学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差异等有着铺垫的作用,所以本节

35、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从知识基础方面看: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从学习能力方面看: 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从学习动力方面看: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认知心理学的

36、发现法理论,从学情和教材出发,遵循“抽象知识形象化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会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通过读图分析和教具演示科学演算等探究活动,结合实例, 分析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意义。通过计算、填表、归纳、推导,动手演示等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将地球运动规律灵活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而高一学生未学过空间几何,很少有过空间想象能力的培训,空间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即难点。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发放与之对

37、应:我的教学方法有比较法,实验法, 小组讨论法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创设情境、 设疑导入分析法解决重点讲授法突破难点1.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不久前,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调整:早上上课的时间推迟了,而下午上课和晚自习的时间提前了,为什么呢?利用情景,设计悬念,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及参与意识,理论依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2. 分析法解决重点。重点一、昼夜长短变化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地球日照侧视图,总结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

38、组织归纳能力。利用图形比较法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掌握程度。重点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我采用的是动画演示分析法。通过对动画的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规律。比如本节中所涉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完全可以对分析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出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的能力、观察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并学会总结归纳。3、讲授法突破难点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由于本节教材内容抽象, 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所以大部分内容采用讲授法,帮学生理清思路,便于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在教

39、学过程中穿插发现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的太阳高度角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易的高度角的测量,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出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讲授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理性的认识,应用发现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思考,归纳概括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很好的唤起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所以安排了研究性学习: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第一小组:在晴朗的周末,观察直立竹杆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并每隔半个小时作一次记录。第二小组: 自 9

40、月中旬至第二年元月中旬的连续四个月中,在每个晴朗的周末,观察记录正午(地方时12 点)杆影的方向和长度,并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它们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第三小组:在9 月上旬和10 月下旬各选一个晴朗的星期天,观察当地东西走向房屋的北墙,看它在一天中有无阳光照射机会。然后,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实际情况验证所学知识。最后,进行教学反思,新课程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设,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而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发现者,从而使创新的思想在他们身上得以闪光。第八组各位老师,各

41、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结构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我预计安排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初中的科学中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结构的划分,在物理学科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波长的相关知识,在化学科目中也学习了组成地球的元素,在必修一第一章前面三节的内容中,也学习了地球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和主观学习的意愿比较强。但是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的时候,由于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办法举出生活的例子,对于地球内部结

42、构中提到的专有名词,学生一下子无法接受,也很难理解。新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出各圈层的特点。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出各圈层的结构特点2 学生能够借助物理和化学知识解释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学会思维迁移3 学生能够体会到小组讨论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例举法小组讨论法知识迁移法我的整个教学

43、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知识迁移,巩固提高类比情景,知识回忆问题定制,挖掘潜力。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会拿出一个熟鸡蛋,切半后让同学们观察它的内部结构,说出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与课本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进行对比。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熟鸡蛋呢?设计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合力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由已知引出未知。而且这样的例子更容易让同学们所接受。第二个环节是知识迁移,巩固提高我会向同学们提出“刚刚我们指导了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划分,但是你们知道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吗 ?从而联想到物理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横波和纵波的

44、特点。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你那点问题。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你那点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其实很多知识的获得都是遵循着这样一种思维过程,我主要是把这种学习方法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进行思维的迁移,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其实教师交给学生的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下面一个环节是类比情景,知识回忆列出这样一个表格,类比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相关知识点圈层名称不连续面特征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地球的大气循环,水循环和

45、生物的新陈代谢循环,并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图(地球外部圈层的示意图)这些是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完成的,为什么要提倡进行小组讨论呢?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啊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具思想,我有一个思想, 彼此交换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每一名学生在讨论都占有一个角色, 都有一个责任和分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想火花。传统地理教学形式是“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

46、、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在最后一个环节:问题制定,挖掘潜能中为同学们布置了一些课外研究性课题。本节课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好,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第九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壳的物质组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我预计安排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47、。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化学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的观察,对地壳的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在必修一第一章前面四节的内容中,也学习了地球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铺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新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地壳物质组成,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的关系,并能按照成因将岩石进行分类,列举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岩石,并说出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常见的岩石矿物。2、正确判断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的关系3、能够区别各种岩石,

48、并概括出它们的特点。“施教之初,贵在得法”,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计划。 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大岩石的分类及成因,且重点又是掌握的难点,我将多角度,多层次的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归纳法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讨论总结归纳,知识回忆问题定制,媒体演示比较归纳,课外延伸挖掘潜力。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让学生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地球在46 亿年中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这些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并请学

49、生阅读前言部分找出答案。近而再引出与人类发生密切联系的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这样层层推进, 让学生带着悬念去学习,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以外,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第二环节观察讨论总结归纳我把准备好的矿石让同学们观察和辨认以及动手操作,然后分组讨论各矿石的特点,完成表格:矿物名称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条痕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石膏在完成表格的时候,我会先对表中名词进行相关解释,并注意随时帮助指导学生,让他们能更加顺利的完成。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了解矿石。

50、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收集加工能力用讨论比较方式,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活动”,通过学生亲自看、读、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第三环节知识回忆问题定制,让学生阅读30 页“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 通常矿物分哪两类?赤铁矿、方铅石、石英、长石分别属于哪一类?2、 金属矿分哪些类型?非金属矿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有利于他们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在第四环节媒体演示比较归纳中,让大家仔细观看视频岩石的成因 并完成以下表格。 视频教学的好处体现了直观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列表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