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与归因 .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3852219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刻板印象与归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刻板印象与归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刻板印象与归因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刻板印象与归因 .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刻板印象与归因刻板印象与归因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0页目录目录 l 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l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l 第三节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归因与归因理论l 第四节第四节 归因偏差归因偏差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一、刻板印象的概念(一)定义l 刻板印象/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l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l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

2、人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图式与刻板印象(二)图式与刻板印象l 图式图式(schema)是过去经验中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它可以是语言材料的图式,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图式,还可以是其他材料的图式。l 图式加工(schematic processing):人在接触外界事物时,在记忆中检索那些与输入信息最符合的图式与之对照,加以理解和解释。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l 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图式对个人进行类推;而

3、且人们可以利用图式来加快信息加工速度。l 刻板印象的“图式过滤器模型”(schema filter model)认为,刻板印象是以概括化的知识结构(即“图式”)为表征存储于记忆中的。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大量知识的存储库,不仅指明了某一类型的人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也指明了他们可能做出的行为,指引着人们对信息的编码和表征。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l 性别 vs 性别角色l 性别(sex):生理差异(man,women)l 性别角色(gender):男女心理、

4、社会差异(male ,female)l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人们对男女“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2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l 性别刻板印象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男女两性在体力和其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社会分工,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任分化。最初的劳动分工,反复实践,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传承。l 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因素,共同

5、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化,铸成了人类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l “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致”,“上海人精细、东北人豪爽”,“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美国人开放、中国人含蓄”等对特定地域的人的特征评论,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地域刻板印象,即知觉者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体的刻板印象。l 种族刻板印象,因为种族演化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如亚洲地区的居住者多为黄种人,赤道附近的人多为黑色皮肤,而接近南、北极的地区则多为白色皮肤。l 二者的区别在于地域刻板印象以地域进行划分,而种族刻板印象一般根据肤色

6、、发色、面部骨骼结构等遗传决定的身体形态进行划分。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1社会认同理论l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刻板印象是社会分类和比较的结果。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定的标准将人进行归类,使信息的提取和运用结构化。l 刻板印象的产生和内-外群体效应的出现是相关联的,与群体成员希望从所属群体中获得对自己更积极的认同有密切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三、刻板印象

7、的形成、作用与改变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2弱势群体的社会认同l 有关弱势群体的研究,得出了与社会认同理论观点不同的结果,即个体对某一外群体有更积极的刻板印象,褒奖外群体(即外群体偏向),而对内群体却存有消极的刻版印象,贬损内群体(即内群体贬损)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刻板印象的作用l 刻板印象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它的出现是人类认知进化的必然产物(王沛,2000)。l 积极作用:通过刻板印象简化认知过程,迅速获得关于特定对象的概念、形成印象,便于适应环境。l 消极作用:经常是对信息的扭曲,过度简化或过度夸大群体特性,忽略各成员的异质性,

8、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产生偏见和歧视。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三)影响刻板印象改变的因素l 直接接触不符合原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l 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能力l 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刻板印象的使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0页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一、社会阶层及其心理差异一、社会阶层及其心理差异l 社会结构中存在地高低有序地层次就是社会阶层。社会结构中存在地高低有序地层次就是社会阶层。l 自然差别和社会差别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形成自然差别和社会差别相互影响、

9、相互关联,共同形成了社会阶层。了社会阶层。l 当环境允许群体之间进行比较时,会使社会分群当环境允许群体之间进行比较时,会使社会分群更加突出。更加突出。l 各个阶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差异。各个阶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差异。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0页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二、社会偏见二、社会偏见(一)偏见的特点(一)偏见的特点1、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2、偏见的认知成分就是刻板印象、偏见的认知成分就是刻板印象3、偏见有过渡类化的倾向、偏见有过渡类化的倾向4、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现在学习的是第

10、14页,共40页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二)偏见的成因(二)偏见的成因1、动机因素、动机因素 歧视的替罪羊理论认为,日常生活的挫折导致人们对弱势外围群体成员的替代性攻击,以发泄被压抑的情绪。 社会同一性理论则提出,人们渴望积极的社会同一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通常对内部群体成员给予偏向对待。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0页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二)偏见的成因(二)偏见的成因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化 人格3、认知因素、认知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0页三、减少偏见的方法三、减少偏见的方法 (一)对抗

11、刻板印象(一)对抗刻板印象(二)平等接触(二)平等接触隔阂导致偏见隔阂导致偏见接触理论提出不同的群体成员之间的接触可导致更积极的接触理论提出不同的群体成员之间的接触可导致更积极的社会群体间的态度,这种接触的前提是群体之间必须社会群体间的态度,这种接触的前提是群体之间必须有同样的地位。有同样的地位。(三)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三)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0页第三节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归因与归因理论 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归因归因(attribution)是指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

12、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过程,就称为归因,也叫归因过程。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过程,就称为归因,也叫归因过程。 由于人们轻易不愿付出自己的认知资源,所以并不是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归因,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归因l一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l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0页第三节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归因与归因理论 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l 人类进行归因,是由探讨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动机推动的,也就是对什么都要问一个“为什么”。l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探寻往往是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就会停止,特别是符合社会规范、日常经验,人们就会停止归因,而与科学研究

13、不同。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0页二、归因理论二、归因理论 (一)(一)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家的理论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家的理论l 1958年,Heider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提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 l 海德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虽然没有受到心理学的训练,但是仍能够理解他人的行动。基于这一点,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朴素心理学家。l 他发现,一般人总是把人类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类,一个是内部原因,就是把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于行为者自身。另一个是外部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0页二、归因理论二、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一)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家的理论朴素心

14、理学家的理论l 内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人的能力、努力、人格、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等l 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任务的难度、运气、他人的影响、环境等l 海德认为,与外部归因相比,我们更偏好内部归因更偏好内部归因。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0页二、归因理论二、归因理论 (二)相应推断理论(二)相应推断理论theory of correspondent inferences要先了解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目的,再进行由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1、行为结果的严重性2、社会赞许性3、非共同性效应4、选择自由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0页二、归因理论二、归因理论 (二)相应推断理论(二)相应推断理

15、论theory of correspondent inferencesl 当人们觉得他人的行为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时候,最有可能认为是反映了他们潜在的品质:l低社会赞许性l是自由选择的l产生了独特的、非共同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0页二、归因理论二、归因理论 (三)凯利的三维理论(三)凯利的三维理论l 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l一致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 l一贯性信息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l独特性信息独特性信息此人是否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0页二、归因理论二、归因理论 (三)凯利的三维理论(三)凯利的三维理

16、论一致性一致性一贯性一贯性区别性区别性归因方式归因方式高高(学生们都睡觉)高高(张同学以前在课堂上也睡) 高高(张同学在别人课上没睡 )刺激物刺激物(教授没劲)低低(其他人没睡觉)高高(张同学以前在课堂上也睡)低低(张同学在别人课上也睡 )行动者行动者(学生懒惰)低低(其他人没睡觉)低低(张同学以前在课堂上不会睡)高高(张同学在别人课上没睡 )情境情境(情境原因)为什么张同学在社会心理学课上睡觉?为什么张同学在社会心理学课上睡觉?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0页三、归因理论三、归因理论 (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l 维纳认为,在分析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时,原因的稳定与不稳定也

17、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因此,他为海德的理论增加了一个维度:l 1 内部与外部l 2 稳定与不稳定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0页三、归因理论三、归因理论 (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内部内部外部外部稳定稳定天赋天赋任务难度任务难度不稳定不稳定努力努力运气运气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0页三、归因理论三、归因理论 (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l 维纳的研究表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能力,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l 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任务容易、运气好、他人帮助,使人产生感激和意外。l 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则让人产生气愤和敌意。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

18、,共40页三、归因理论三、归因理论 (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l 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任务容易或能力强,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l 如果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如工作难度或能力差,就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l 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运气或努力不够,工作积极性也是波动不定的。l作为管理者可以运用成败归因,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0页三、归因理论三、归因理论 (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四)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归因和抑郁关系的研究 (A.Baron&D.Byrne,2003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0页三、归因理论三、归因理论 (五)异常条件聚焦模型(五)异常条件

19、聚焦模型希尔顿和斯拉格斯基认为人们在进行归因时主要借助于逆向标准和对照标准来推断。逆向标准就是当人们寻找结果的原因的时候,会反过来询问如果没有这种原因,那么这种结果是否还会发生?对照标准是人们把目标事件与没有发生该事件的背景事件进行对照,以直接确定目标事件的原因。 该模型认为归因过程有两个步骤: 通过逆向标准确定事件产生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照标准确定所有的必要条件中属于异常的条件,充分条件。 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0页第四节第四节 归因偏差归因偏差 l 一、观察者与行动者之间的归因差别一、观察者与行动者之间的归因差别l1976年,D.Snyder进行了一项归因实验。他让一部分被研究者参加赛

20、跑,让另一部分人观察赛跑。比赛结束后,让参赛者解释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l大多数成功的参赛者都认为是自己的技术好、能力强,而失败的人都认为自己运气不好、状态不佳。l观看的人却大多数认为成功者的取胜是由于他们的运气好,或者一些外在的原因,而对于失败者,他们认为是由于技术不够好、努力不够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0页二、利益不同引起的归因差别l 琼斯(1957)曾经让一组人一起完成一项工作,在这一组人中间安插进去一个研究助理,假扮被研究者。l 在工作中,所有的人都大获成功,唯独这个假被研究者失败了。l 琼斯的控制情境是,第一种情况,假被研究者的失败会使所有人都得不到奖金;第二种情况,只有假被

21、研究者一个人得不到奖金。l 虽然假被研究者的工作成绩同样差,但是在第一种情况下,人们对他做本性归因,认为他的能力太差了。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对他做偶然性归因,认为他的运气太差了。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0页三、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错误l 在解释人们的行为原因时,夸大个人内部因素,低估环境因素。l 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包括:l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l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它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而忽略情境背景。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0页三、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错误l 知觉显著性l成为人们注意焦点的貌似极具重要性的信

22、息。l演员A和B为实验者的同谋,他们进行一段对话(遵循固定的脚本),l每一轮实验都有6名真正的被试参加,l“谁主导对话的进行?谁选择谈论的主题?”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0页三、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错误l 结果l 知觉显著性,我们的注意焦点更多的放在人的身上,而不太注意周围情境,因为情境很难看见和了解。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0页三、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错误l Morris等用前后出现在美国的两个类似的事件进行归因研究。分别从中英文报刊上的相应报道进行分析,发现英文报纸多从凶手的人格特征找原因,中文报纸大多从社会因素、情境、社会关系等方面找原因。l 基本的归因错误可能是个人主义文化个人主义

23、文化中特有的,或多见的。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0页Morris & Peng (1994) Gang Lu (Chinese: 卢刚 ) was a Chinese physics student enrolled in the Ph.D.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On Friday, Nov. 1, 1991 with a .38 caliber revolver and a .22-caliber handgun, he shot five people to death and seriously wounded another before committing suicide.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0页学生的归因学生的归因:Morris & Peng, 1994, on Murder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40页媒体的归因媒体的归因:Morris & Peng, 1994, on Murder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