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等考试历史常识.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46459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等考试历史常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等考试历史常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等考试历史常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等考试历史常识.ppt(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号、年号、庙号、谥号 (附历史纪年法),一、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即国家或朝代名号。 每当改朝换代之际,新上台的统治者总要变更国号,这也是为了表示新朝的圣明。 一般来说国号大致有以下几个来由: 由发迹地或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 如夏商周秦既是发迹地,又是部落名; 赵匡胤原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因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 根据发迹地的某种特产定国号: 如辽,“辽”的契丹语意为镔铁(精炼的铁),因耶律阿保机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为国号。 金朝亦如此,金史太祖纪载:“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于是国号大金。”,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 刘邦曾被项羽封为

2、“汉王”,故统一天下后国号“汉”;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加之孙据吴地,史上曾有吴国,故孙称帝后国号“吴”; 司马昭曾被封为“晋公”、“晋王”,其子司马炎称帝后国号“晋”; 南朝宋、齐、梁、陈的建立者曾被封为“宋王”、“齐王”、“梁王”、“陈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袭用此封爵,称帝后建“随朝”,因随有走之义,恐不祥改为“隋”; 李渊建唐前为“唐国公”; 根据谶语或文义来定国号: 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热衷汉文化,至元八年(1271)即帝位,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公布国号为“大元”。

3、,以某种在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来定国号: 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曾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故又称“光明教”。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 按音韵通假、同音相代为国号: 如清朝,满族原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即位后有入主中原之意,因金、汉是世仇,怕引起汉人反对,故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金音近相通。,二、年号 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是一种吉祥兴盛的象征,体现了在位帝王期盼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和兴旺发达的心愿。 帝王有年号始于汉武帝。 年号一般

4、用两字,如: 汉武帝建元,汉元帝竟宁,光武帝建武,汉献帝建安,魏文帝黄初,昭烈帝刘备章武,后主刘禅建兴,吴大帝孙权黄龙,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南朝梁武帝天监, 隋文帝开皇,隋炀帝大业,唐太宗贞观, 唐玄宗开元,宋太祖开宝,宋仁宗庆历,宋神宗元丰, 宋高宗绍兴, 元世祖至元,明太祖洪武等。 但也有用四字、六字的,如王莽“始建国”,武则天“万岁通天”,宋太宗“太平兴国”,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等。,在封建时代,新皇帝登基一定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曾改元达11次,武则天当政时改元达17次。 相反,明清两朝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因此后人常用年号来称谓明清皇帝。如: 明成祖朱

5、棣,年号“永乐”永乐帝(下同) 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顺治帝(下同)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三、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专享的殊荣。 封建时代,大凡皇帝死后,新皇帝一定在供奉祖宗的太庙为死去的皇帝立室奉祀,并特别立一个名号-庙号。 简单来说,就是XX祖、XX宗。 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

6、汉太祖(即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唐高宗、宋仁宗、明神宗等。 在隋朝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的皇帝才能有庙号。如西汉12个皇帝有庙号的不过是六七人而已。 但是到了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一般都有庙号。,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也有褒贬之意。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 世祖、太宗发扬光大, 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 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 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神宗、英宗功业不足, 德宗、宁宗过于懦弱,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

7、虚, 文宗、武宗名褒实贬,(如唐文宗、明武宗,文武本为谥号) 穆宗、敬宗功过相当, 光宗、熹宗昏庸腐朽, 哀宗、思宗只能亡国。,四、谥号 古代的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以后,朝廷或其好友门生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他们的带有评判性质的一种名号,称为“谥”或“谥号”。 简单来说,就是XX王、XX公、XX帝(唐以前)。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如:秦穆公、晋文公;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釐王、赵孝成王、卫睿圣武公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谥号”容易使“子议父、臣议君”,故废除谥法与庙法。 汉代恢复谥法,唐宋为谥法发展时期,并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旧

8、例,发展为四字及以上,多的达二十几字。如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23字。 非帝王者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欧阳修)、忠烈公(史可法)等。,谥号大体可分为“美谥”、“恶谥”、“悯谥”三大类: “美谥”有“文”、“武、“景”、“明”等,如周文王、周武王,汉文帝、隋文帝,汉武帝、魏武帝、晋武帝,汉景帝、汉明帝; “恶谥”有“灵”、“炀”、“厉”、“幽”等,如汉灵帝、隋炀帝、周厉王、周幽王; “悯谥(表同情)”有“哀”、“怀”、“愍”、“悼”等,如汉哀帝、晋怀帝、晋愍帝、晋悼公。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魏文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 唐朝

9、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明清时期因一帝一元,故多称年号(明朝也常称庙号),如永乐帝(明成祖)、康熙帝、光绪帝。 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一同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的全号是汉世宗孝武皇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一览表(部分),建元,年号,建武,黄龙,黄初,太康,永初,天监,贞观,永徽,开宝,太平兴国,庆历,绍兴,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魏文帝、晋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 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明清时期则多称年号(明朝也常称庙号),如永乐帝(明成祖)、

10、康熙帝、嘉庆帝、光绪帝。,由于庙号和谥号都是皇帝死后追尊的,所以皇帝在世时是没有庙号和谥号的。电视剧中常常出现此类史实错误。 年号虽然是皇帝在世时就有的,但人们也不直接以年号称呼当朝皇帝。在明清影视剧里,我们常见到以年号称呼在位的皇帝,这是一种不恭敬的称呼,仅比直称皇帝名姓略强,只有对皇帝不恭之人私下里如此称呼。 比如,我们称呼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呼爱新觉罗弘历为乾隆皇帝,都是皇帝死后人们对他的习惯称呼,皇帝在时,是没人敢如此称呼的。(但用皇帝年号纪年表示时间时除外) 既然如此,那么当时的古人是如何称呼在位皇帝的呢? 称呼在位皇帝,背后称呼一般为皇上、皇帝、天子、今上、主上、当今圣上、圣人、官

11、家等,当面称呼则为皇上、陛下、万岁等。,【学以致用】 1、【2007年全国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2、(浙江温州四校2011届高三测试,5)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皇帝地位的独尊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3、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 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

12、学以致用】 4、请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史实错误: 司马迁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孝武皇帝者, 孝景中子也。” 5、店小二的话中有一处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请指出: 老版西游记第四集“困囚五行山”:唐太宗在化生寺听玄奘法师讲法。长安街上一茶馆中有人问化生寺为何如此热闹,店小二告知众人:“我大唐太宗皇帝之命,举办水陆法会,特请天下的大禅陈玄奘法师在此开坛讲经 ”,一、帝王纪年(帝号或年号纪年) 教材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常常用象“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和“贞观时期”,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时间概念,这种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帝王纪年法。 西周至秦朝时期,采用帝号纪年,如周宣王二年

13、,鲁隐公元年、秦二世元年。 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有年号,采用年号纪年。如开皇元年,贞观十三年,庆历四年,顺治五年,乾隆三十年。,附: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二、 干支纪年法 干支,天干地支的简称,其字如下: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其六十年一个循环。 干支还可以用来纪月纪日纪时。 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干支纪年: 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酉政变(1

14、861年,同治帝),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三、年号干支兼用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乾隆辰州府志序:乙酉为干支纪年。,四、民国纪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同时决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由此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这种纪年方法,月日同公历一样,不必换算。 中华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年 如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只要减去1911年,就可算出是民国2

15、6年。反之,知道民国多少年,要换算公历,加上1911年,便可得出答案。,五、黄帝纪年 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但黄帝是哪一年降生的,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 黄帝纪年西元纪年+2698年,六、公元纪年 1、公元纪年的由来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纪年起算点(西汉平帝元始元年)。 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年,或直接称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年)。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2、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按习惯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

16、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 这样一世纪只有99年,变成公元1年 99年,以后的每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 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 299年,。 公元前一世纪为公元前99年公元前1年 。,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 如果年份是两位数,即199年,则为一世纪; 如果年份是三位数,即100999年,则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1,就可得这一年所在世纪。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故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 如果年份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1。如1

17、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 公元前也一样。(注意公元前的表示方法) 2、早中晚期、前期后期、初期末期 公历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中期(中叶)、晚期,或前半期(前期、上半叶)、后半期(后期、下半叶),初期、末期等。 早期,即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即中间50年;晚期,则是最后20年; 前半期,即一个世纪的前50年;后半期,则是后50年。 初期,即一个世纪的前20年;后期,则是最后20年。,3、年代 每一个世纪分为几个年代,每一个年代为10年。但习惯上人们并不具体称每个世纪的前20年(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为19年)为某年代,而是笼统称之为某世纪初,把以

18、后的2029年称为20年代,3039年称为30年代,9099年称为90年代。 如1905年同盟会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等都是在20世纪初,1921年中共成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19371945年全面抗战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年代也有初期末期之分。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以致用】 1(2009海南)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

19、.辛丑年 D.壬寅年 2(2008宁夏)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 B.癸丑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3(2009福建)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 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学以致用】 4、(湖北黄冈中学2011届高三月考,湖南省2011届十大名校 第六次联考)国学大师陈寅恪出生于庚寅年,其祖父陈宝箴在光绪年间官至

20、湖南巡抚,积极支持变法。根据有关知识推断,陈寅恪出生于( ) A.1888年 B.1889年 C.1890年 D.1891年 5、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按干支纪年法,2014年是甲午年,由此推断新中国成立于( ) A.乙丑年 B.戊子年 C.庚寅年 D.壬辰年,如何快速推算公元年份与干支年份? 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 如果公元年份最后一位是1,这一年必定是“辛”年,如1901年辛丑年,1911年辛亥年。反之,如果干支年份“辛X”,则公元年份最后一位一定是1。其他数字依次类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