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概说.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720680 上传时间:2020-10-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杂剧概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元代杂剧概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代杂剧概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杂剧概说.ppt(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元代杂剧概说,第一节,元杂剧繁荣的概况,记载元代作家作品的著作,以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元末明初人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和明人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为主。其中录鬼薄最重要,太和正音谱最完备。 以上三部著作,共记录了元代至明初的杂剧作家人,作品余本。扣除其中一些明代作家,再加上一些无名氏作家,则元代大约有杂剧作家二百余人,作品五百多种。,明人藏晋叔元曲选,共收录了100个杂剧作品。 近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共收录了个杂剧作品。 以上共计部杂剧,其中属于元人的大约有多种。,元杂剧的分期,前期从年到年,是元杂剧的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康进之、纪君祥、杨显之、石君宝、尚仲贤、李好古、李

2、直夫等。 后期从年到年,是元杂剧的衰微时期。作家只有郑光祖、崐乔吉、宫天挺等人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六大家:加上王实甫和乔吉。 元杂剧作家有本色派和文采派的区别,分别以关汉卿和王实甫总其首领。,第二节,元杂剧繁荣的原因,一、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首先,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大量的观众;市民阶层娱乐的需要,是刺激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其次,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提供了演出的场所瓦舍和勾栏。 所谓瓦舍,又称瓦市、瓦肆、瓦子,是简陋的大型综合游艺场。 瓦舍中专门用来演出的舞台,被称为勾栏。 其三,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

3、提供了大量的演员。,二、一支庞大的新型专业剧作家队伍的出现,是元杂剧繁荣的直接原因。这支队伍的新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建立自己的创作组织书会 。 书会就是作家们为维护自己的权益,组织起来的行会,是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合作的一种编写剧本的创作团体。,书会的专业作家,被称为“才人”,又称“书会先生”。 元代书会组织有:关汉卿等人的玉京书会,马致远等人的元贞书会,萧德祥等人的武林书会,南戏作家的古杭书会和九山书会等。,、这些剧作家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有深厚的语言文学基础。 、这些剧作家社会地位低下,能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三、蒙古统治都的娱乐需要,也是元杂剧繁荣的原因之一。,四、

4、元杂剧的繁荣,还和戏曲本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先秦,是我国古代戏曲的孕育阶段。,原始歌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奴隶社会专职的宗教人员巫觋。 西周末年的职业艺人优。 优孟衣冠戏曲扮演的同义语。,汉代,是我国古典戏曲的形成期。 汉代有“百戏”的记载。所谓百戏,即民间演出的歌舞、杂技、武术、傀儡戏等名目的总称。 我国戏曲的形成,可以认为从汉代角觝戏开始。 保存下来的角觝戏剧目东海黄公。张衡的西京崐赋和葛洪的西京杂记,都记有这个剧目的简单情节。,东海黄公标志着我国戏曲的形成。这是因为: 、这个剧中至少已经出现了两个演员。 、这两个演员已经有了特定的服装和

5、化装。 “绛缯束发,佩赤金刀”。 、这个剧已经有一个规定的情节。 、具备了某些戏曲表演方法。 、形成了戏曲代言体的形式。,唐代,是我国戏曲的发展时期。 唐代,又出现了三种戏曲形式:参军戏;大面戏;歌舞戏。 参军戏是一种说白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参军”是类似于县官的官名。后赵有参军叫周延(一说是后汉的石耽)。,参军戏由两个演员演出,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这是我国最早的戏曲角色。参军后来衍化为净角,苍鹘衍化为丑角。 唐代参军戏今存一个著名的剧目三教论衡,由李可及创作并演出。,佛经金刚经里说:“敷坐而坐。” 老子道德经上说:“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 论语上说:“沽之

6、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大面戏又叫“代面戏”,是一种戴着面具演出的戏曲形式。 兰陵王就是一个有名的大面戏。后世戏曲的脸谱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这个戏又改名为谈容娘,同时,又加进一个人物典库。,歌舞戏是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曲。 踏摇娘是唐代著名的歌舞戏。唐人翟令钦的教坊记记载有此戏的大致情节。 由于女主角上场后边走边歌唱,所以叫作“踏摇”,唐人常非月在咏谈容娘诗中说:“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 这个戏不仅有歌有舞有打,而且还有道白,已经是一个“说、念、做、打”俱全的比较成熟的代言体戏剧。,宋代是我国戏曲形式的完全成熟期,并且保留下来了完整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 宋杂剧继承了唐代参军

7、戏,多演出诙谐戏谑的小故事。 据南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宋杂剧有剧目余种。,宋杂剧三十六髻,是专门为讽刺北宋大将军童贯所作。 所谓三十六髻,实际上谐音三十六计,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意思。,南宋杂剧,一般分为四段:开始是艳段,接着是两段正杂剧,表演一个滑稽可笑的故事;最后有一段杂扮。 这四段,对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有很大的影响。 从角色来看,南杂剧已经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装旦)五个角色。,金朝有院本出现。 所谓院本,即行院艺人演出戏剧时的角本。 行院实际上就是妓院。 院本和宋杂剧实际上是同一戏曲形式的不同名称。,宋金的诸宫调对元杂剧有重大影响。 首先,诸宫调为元杂剧提供了创作

8、的兰本。 其次,诸宫调为元杂剧的演唱提供了宫调 其三,元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也是由诸宫调一人演唱故事而来的。,第三节,元杂剧的体制,一、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楔子,剧末加题目正名。 “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段落。 “楔子”本是木工行业的专用术语。,楔子一般放在剧首,相当于现代戏的序幕;也有的楔子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戏。 元杂剧结构也有变例。如赵氏孤儿就是五折一楔子;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有的剧里有两个楔子,有些剧则一个楔子也不用。,元杂剧的剧末,还有题目正名。 单刀会的题目正名是: 题目孙仲谋独占江东地 请乔公言定三条计 正名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窦娥冤的题目正名: 题目秉鉴持衡

9、廉访使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二、元杂剧的文学因素曲词和宾白 曲词是元杂剧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曲词的主要作用在于抒情,同时也起着渲染景物和贯穿关目的作用。 元杂剧的四折,一折就相当于散曲的一套,四折共用四个套曲。 其组套方式,和散曲的组套方式相同。,宾白:我国的戏曲以唱词为主,以说白为宾,故把说白部分称为宾白。 唱词着重在抒情,宾白则主要用来叙事。 元杂剧的宾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定场诗。剧中人物第一次出场,一般先念四句诗,叫作定场诗或上场诗。 老年妇人出场念:“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年老的中小地主出场念:“月过十五光阴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

10、莫为儿孙作马牛。”,书生出场念:“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试看金榜标名姓,养子如何不读书?” 恶霸或花花公子出场念:“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闻着名儿脑也疼,只我是有权有势。”,、定场白。 、对白。 、独白。 、旁白。剧本中写作“背云”。 、带白。剧本中写作“带云”。 、插白。,三、元杂剧的演出。 1、角色。四大类别。 ()末。扮演剧中的男性人物。正末扮演剧中的男主角。 ()旦。扮演剧中的女性人物。正旦扮演剧中的女主角。 ()净。扮演滑稽、丑恶一类人物。 (4)杂。不属于以上四类的其他杂乱的角色。例如:孤、卜儿、倈儿、细酸、驾等。,2、演唱用北曲、按宫调、由一人主唱。 一人主唱,就是指一本杂剧中的唱词,除楔子例外外,其他唱词全部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歌唱。 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戏。,3、科范 元杂剧把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和表情叫作科,把形成规范的科叫作科范,简写为“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