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1779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9页).doc(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 28 页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 识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邹容、孙中山等“向西方学习”的主要著作、主张和意义;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历史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查找和阅读资料以及分组讨论等有关方式,比较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主张的异同、顽固派与维新派、改良派与革命派思想的异同,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的方法,提高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

2、、自主探究进行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 ,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封建官僚中的开明之士、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创建的新思想、新武器,是对当时中国问题的思考,也是西方挑战的回应;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睁眼看世界”

3、、维新变法、走向共和。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等,探求强国之路。由于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因此,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史实,认识这一过程是中国人民寻求变革的过程;是中国人民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2.“睁眼看世界”是中国封建统治危机以及传统“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东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产物。内因:中国传统思想界“万马齐暗”和封建统治危机,迫使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产生革弊愿望,欲挣脱思想束缚。外因:英国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使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内外

4、因结合: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此时主要是军事技术与装备)在民族危机下的契合,经鸦片战争而直接萌发出来。“睁眼看世界”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打开眼界,去面对、观察和认识外部世界;二是要人们转变观念,正视中国的落后,进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之争胜。3.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非常重视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设立译馆,编译西方的书籍和报纸,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因此,他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4.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基本内容、实质和作用。(

5、1)“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提。魏源说:“筹夷事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就是说,学习外国,抵御侵略,必先以了解外国为先;其次“师夷长技”是“攻夷”、“款夷”、“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2)实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

6、表,领先中国。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老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3)历史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论,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是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经验结晶和理论升华。它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忠诚和护持,也包含了对其赖以维

7、持的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 “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进行现实的思考,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5.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1)林则徐、魏源是当时封建士大夫中少数有识之士的杰出代表,他们敢于抛弃传统的陈腐观念,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2)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服务,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3)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有保存和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可能认识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只提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当然也

8、就无法使中国真正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道路。从而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6.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民族资本阶级的壮大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早期维新思想的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在了解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的主张的基础上,要注意其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

9、诸行动。7.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维新变法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行新法。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8.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由于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而展开的。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变与不变的矛盾空前激化,面对时代提出的问题,做出了两种相反的回答。建议制作论战内容对照表,分析这场论战的

10、性质和作用。(1)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2)如果将维新派同顽固派之间围绕变法、民权、西学三个问题论战中的主张,同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作一番比较,我们会发现后者提倡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对“千年老屋”的修补;而维新派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

11、阶级的自然与社会进化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学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9.关于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可以从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

12、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10. 比较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异同: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

13、开了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 ( )A姚莹 B林则徐 C魏源 D徐继畬2近代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卷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 ( )A海国图志B华事夷言C康輶纪行 D瀛环志略3. 姚莹在康輶纪行一书中,提醒人们关注英国的侵略地区是 ( )A新疆地区 B台湾地区 C西藏地区 D山东半岛4. 魏源作为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 )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 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C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

14、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 “新” 的核心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6.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 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7.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变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8.19世纪末,维新派与顽固派势力与之间论战的最基本问题 ( )A祖宗之法能不能变 B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C是否要向西方学习 D.要

15、不要改革教育制度9.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主要是因为 ( )A维新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10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 )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叙请回答:(1)从材料来看,魏源写作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中“师

16、夷长技”、“制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简要评述魏源的思想。12.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欲独立,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请回答:(1)材料表达了作者主要思想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革命军一书的核心内容。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本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

17、,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三:请定立宪开国会认为:“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请回答: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说明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藩,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三、问答题14.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什么?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15.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

18、派的主要思想,据此谈谈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改良派两次论战的认识。二 新文化运动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 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前后内容的变化,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影响;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辨证关系。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新文化运动中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19、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反动势力向革命势力疯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有必要探索一条新的救国救民道路;(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3)文化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因

20、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3.关于“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21、“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4.前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主要特点:(1)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思想支柱儒家学说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2)主张以文化作为革命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3)主张引进西方

22、先进文化来改造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和观念。5.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因此,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6. 新文化运动时,批判“尊孔复古”对不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提示:儒家思想的存在有其合理的内核。新文化

23、运动中主要是批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要理解在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先声,是一股阻碍历史发展的逆流。为发展新文化,批判“尊孔复古”的口号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要注意分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7.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

24、统治地位,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潮的涌现,形成了中国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他们的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总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中国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

25、者发动的,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切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注意的偏向,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的标志是( )A.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B.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C.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D.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A改良思想 B社会主义思想 C民权思想 D民主与科学思想3.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 )A.科学、民主B.民主、自由C.科学、博爱D.平等、博爱4.新文化运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

26、生社团是( )A.新潮社 B.国民社 C.平民演讲团 D. 少年中国学会5.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新式刊物是( )A.新潮和国民 B.晨报副镌C.新潮和民报 D.每周评论6.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 ( ) A.儒家思想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7.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 ( ) A.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B.人民民主权利和自由 C.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D.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8.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这里“科学”的含义包括 ( ) 历史典籍

27、自然科学 科学的观念和方法 宗教之哲理A. B. C. D. 9.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 ( )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C.揭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权威10. 新文化运动在史学界被认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 )A.它继续反对封建专制 B.它反对“尊孔复古” C.它继续主张民主共和 D. 它主张向西方学习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材料二:“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造出新文学;我们也知

28、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但是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请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方面的内容?(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陈独秀、胡适的新文学观点?12. 阅读下列材料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如人身然,官体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而实相成。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

29、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请回答 :(1)蔡元培是在什么样历史背景下提出材料中观点的?(2)材料表明蔡元培的新思想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3)想一想,蔡元培的新思想,对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有何借鉴意义?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前有怪诞之事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的孔子之道为修身之大本”之事是也。 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材料二 :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

30、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引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的统治时期?这种“怪诞之事实”具体指文化领域推行的什么政策?(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其所谓的“光明世界”指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3)试分析当时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抵抗黑暗,为此他们在运动中有哪些行为?三、问答题14.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的全面进攻,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按要求回答下列

31、问题。(1)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前后时期内容的变化和影响。(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3)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褒贬态度,对后世有较深刻的影响。想一想,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应采取的正确态度。15.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推崇孔子;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孔教。结合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关史实,评价上述历史现象。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知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条件、新思潮竞起的原因和表现;“问题

32、与主义之争”的经过和影响;“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探究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影响。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其不同结局。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学会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讨论历史现象,提高比较、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学习先进的中国人敢于面对现实,与时俱进,探索救国之路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学习五四先进青年追求新思想,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精神;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

33、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2.本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理论性较强,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到化远为近,变抽象为具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结构,这一线索可分成四个阶段: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1)开始传入:条件: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成为宣

34、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十月革命前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2)正式传播:原因: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带来了新的希望。有利条件;李大钊的深入宣传和影响。(3)争鸣竞逐:背景: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35、的影响。表现:无政府主义: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代表人物:刘师复;流行较早,影响较大;泛劳动主义:“劳动神圣”;改变了对劳动阶级的看法,提倡亲身参加体力劳动;新村主义:赞扬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和共同消费的新生活; “工读互助团”:幻想打破“劳力”和“劳心”的差别,改造社会;改良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4)广泛传播:背景:新思潮竞相争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经过:问题和主义之争: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促使更多的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组织学会,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如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

36、海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3.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的主要贡献: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4.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1)共同点: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不同点:前期是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是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后期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

37、主义者领导并涌现出一批新的领导人。前期知道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前期阵营内观点比较一致,但后期发生分裂,如问题与主义之争。前期局限与少数知识分子,后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前期主要功绩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的作用更大。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比较:(1)两者都主张民主政治,但革命派重点在于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激进派则主要是要求取得政府之外的自由权利。(2)革命派把民族的解放放在首位,但没有认识到政治革命不能取代思想革命,建立以自由、民主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新文化运动所主张的民主思想就是针对这一局限性的补充和发展。6.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影响是传播了马克

38、思主义思想:自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未找到真正的振兴中华之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中国人看到新的希望。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结束并未给世界带来“和平曙光”,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当时的世界革命潮流之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屡屡失利,教训在于不能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在上述情况下,传播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才算找到了振兴中华的真正出路,这是被以后的历史证明了的结论。所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影响。7.正确认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发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这时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而胡适等人还

39、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围绕要不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发生的这场争论,是思想领域的一场论战,是继戊戌变法前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的论战、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后,近代中国思想界第三次论战的序幕。胡适在论战中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改良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且已被历史所证明,反而借空谈为名,抵制马克思主义宣传,并打出“多研究些问题”的旗号,反对自下而上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改造。8.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新文化运动前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歌颂十月革命,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五四运动又促使中国人民新觉醒,更广泛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诞生作了准备。五四运动上承新

40、文化运动,下启中共的成立。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选择题1.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的是 ( )A.梁启超 B. 朱执信 C.李大钊 D.陈独秀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在 ( ). A. 戊戌变法以后 B. 辛亥革命以后 C. 十月革命以后 D. 五四运动以后3.李大钊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的文章是 ( )A. 庶民的胜利 B.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再论问题与主义4.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竟起,其中,影响较大、流行较早的小资产阶级思潮是 ( )A. 无政府主义 B. 泛劳动主义 C. 新村主

41、义 D. 基尔特社会主义5. 基尔特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实质是( )A.打破“劳力”和“劳心”的差别 B.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C.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 D.宣扬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6.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 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 C.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D. 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7.“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 )A.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B.多谈一些理想的主义C.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D.用理想主义解决根本问题8.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 ( )A.在中国广泛传播 B.注

42、意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C.注意同知识分子相结合 D.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9.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幻想打破“劳力”和“劳心”的差别,改造社会。你选择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观点 B. 无政府主义观点C.空想社会主义观点 D.反马克思主义观点10.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 ( )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B. 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D. 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二、材料解析题11. 读图回答问题bcad请回答:(1)仔细辨认上面的这四位人物,分别指出他们是谁?请简要介绍一下他们各自在新文化运动中的

43、主要贡献。(2)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是当时进步知识青年的偶像。根据你的了解,当时的进步知识青年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些什么样的精神品质?(3)这些精神品质对今天的你是否仍有积极意义?在这些精神品质的影响下,面对今天的一些不良的社会现像和落后的思想,你应该怎么做?(4)根据所学知识及你自己的理解,请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12. 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放开,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是自定出流的方向。其实一般的社会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请回答:(1)瞿秋白为什么说对社会主义的讨论是“隔着纱窗看晓雾”?(2)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有哪些派别宣传社会主义?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东西,不去实地考察今日中国的社会需要空间是什么东西。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现时社会的需要。那些迷信军国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