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89C51单片机简单介绍.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690335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T89C51单片机简单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AT89C51单片机简单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T89C51单片机简单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T89C51单片机简单介绍.ppt(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AT89C51单片机简单介绍,沈飞,什么是单片机,一台能够工作的计算机要有这样几个部分构成: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ROM(程序存储)、输入/输出设备。在个人计算机上这些部分被分成若干块芯片,安装一个称之为主板的印刷线路板上。 而在单片机中,这些部份,全部被做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中了,所以就称为单片(单芯片)机,而且有一些单片机除了上述部份外,还集成了其它部份如A/D,D/A等。,AT89C51,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和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

2、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1引脚图,1、32可编程I/O线 2、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3、5个中断源 4、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P0和P1口,VCC:供电电压。 VSS: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0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

3、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P2口,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

4、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P3口,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口管脚 备选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5、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复位管脚,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片内振荡器,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 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振荡器特性: 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 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 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 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 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 有余输入至内

6、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 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 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必须保 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其它的管脚,/EA/VPP: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EA端必须保持低电平。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 Flash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12V编程电压Vpp。,简单的程序,LOOP: SETB P10; 让P10灯灭 LCALL DELAY; /长跳转指令 (当遇到RET,则回到此下行程序) CLR P10; /让灯P10亮 LCALL DELAY; AJMP LO

7、OP; /绝对跳转到LOOP DELAY: MOV R7,#250; D1: MOV R6,#250; D2:DJNZ R6,D2; /将R6减1,如果变为0,往下执行,如果不为0,就转到D2 DJNZ R7,D1; /最终DJNZ R6,D2这句话被执行了250*250=62500次 R6,R7是工作寄存器 RET; /子程序返回指令 END;,延时程序计算,我们已知,计算机工作时,是一条一条地从ROM中取指令,然后一步一步地执行,我们规定:计算机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称之为一个机器周期。1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时钟周期。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刚才的时间。假设晶振为12M,则时钟周期为1/12微秒,则机器周期为1微秒。DJNZ是双周期指令,所以执行一次要2个微秒。可得:62500*2=125000微秒。即125毫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