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63页).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3682453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3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63页).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63页).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63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63页).pptx(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税收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税收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1.1.剩余产品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剩余产品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前提物质前提 2.2.经常化的公共需要是税收产生存在的经常化的公共需要是税收产生存在的社会社会前提前提 3.3.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在的经济前提经济前提 4.4.强制性的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强制性的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上上层条件层条件 (一)(一)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殊分配活动。 我

2、国学术界对税收定义的认识我国学术界对税收定义的认识如下: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如下: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定量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定量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体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体现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现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结成的特殊分配关系。结成的特殊分配关系。(二)税收的本质(二)税收的本质 1 1税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税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或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 2税收征税的主体是国家税收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3

3、3税收征税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税收征税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4 4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 5 5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段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 负有纳税的义务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政政府府部部门门社社会会公公众众“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托马斯托马斯 霍布斯: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 ”“利益交换说利益交换说”

4、 约翰约翰 洛克洛克当代当代资产资产阶级阶级税收税收理论理论凯恩斯凯恩斯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在民主、法治的社会里,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商品在民主、法治的社会里,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公民向政府缴纳税收,这里面税收既是政府和公共服务,公民向政府缴纳税收,这里面税收既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获得的资源,也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提供公共服务所获得的资源,也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格,所以格,所以双方应该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交换的关双方应该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交换的关系,在市场社会中更是如此。

5、系,在市场社会中更是如此。既然双方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既然双方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如何征税,征多少税,征什么税这些问题,以及需要提供如何征税,征多少税,征什么税这些问题,以及需要提供哪些合意的公共商品,公共商品享用的对象等问题,也就哪些合意的公共商品,公共商品享用的对象等问题,也就不能够由政府一家自己说了算,必须事先征得另一方也就不能够由政府一家自己说了算,必须事先征得另一方也就是纳税人的同意、许可,是纳税人的同意、许可,纳税人通过自己选择的代表,按纳税人通过自己选择的代表,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各项税收法律,除此之外的一切征税行为照立法程序制定各项税收法律,除此之外的一切征税行为都是无效的、非法的,这

6、是税的都是无效的、非法的,这是税的“契约逻辑契约逻辑”。 无偿性无偿性 强制性强制性 固定性固定性 1.1.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税收的强制性是税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征税中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征税中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的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以后,强制性则可能转化

7、为自愿性;的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以后,强制性则可能转化为自愿性;同时,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同时,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的权力。的权力。 2.2.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因为针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因为针对

8、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的。性或返还性的。 税收的无偿性的特征是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较而得出税收的无偿性的特征是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较而得出的,就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无偿性的概括是准确的、科学的,的,就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无偿性的概括是准确的、科学的,也是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也是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 税收的无偿性,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税收的无偿性,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安排使用。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安排使用。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

9、 3.3.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这种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这种固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固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征多少税,在征税之前就固定下来。征多少税,在征税之前就固定下来。 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限度性。限度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国家的存在、国家税收的固定性是

10、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国家的存在、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行使其职能,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行使其职能,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来源。 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以为标准一定,永不更改。以为标准一定,永不更改。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相互依、缺一不可的。税收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相互依、缺一不可的。税收“三三性性”,作为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作为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

11、偿征收的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要求。要求。 税收的税收的“三性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维护和强。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四、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1 1. .税收与国债(国家信用)的区别税收与国债(国家信用)的区别 2 2. .税收与政府性收费的区别税收与政府性收费的区别 (1 1)征收主体不同)征收主体不同 (2 2)是否专款专用方面不同)是否专款专用方面不同 (3 3

12、)是否固定方面不同)是否固定方面不同 3 3. .税收与罚没收入的区别税收与罚没收入的区别 4.4.税收与财政发行的区别税收与财政发行的区别 税收的强制性使得税收与公债和捐款税收的强制性使得税收与公债和捐款等区别开来。等区别开来。 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和本质上的有偿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和本质上的有偿性,将税收与特许权收入、债务收入、性,将税收与特许权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等区分开来。规费收入等区分开来。 税收的固定性使税收与货币的财政发税收的固定性使税收与货币的财政发行、摊派和罚没收入等区分开来。行、摊派和罚没收入等区分开来。 亚当亚当 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瓦格纳的税收瓦格纳的税收

13、“四项九端原则四项九端原则” 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规定的是政府对它规定的是政府对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它既是政府在设计它既是政府在设计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考核税务行政管

14、理状况的基本标准。(一)亚当(一)亚当 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则 平等平等原则是指国民应依其在国家的保护下所得收入原则是指国民应依其在国家的保护下所得收入的多少为比例,向国家缴纳租税。的多少为比例,向国家缴纳租税。 确实确实原则是指国民所纳税目与条例应该是确实的,原则是指国民所纳税目与条例应该是确实的,而且纳税的时间、地点、手续、数额等,都要明确而且纳税的时间、地点、手续、数额等,都要明确规定,使纳税人明了。规定,使纳税人明了。 便利便利原则是指政府对国民征税的时间、地原则是指政府对国民征税的

15、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使国民感到方便。点、方法等,应尽量使国民感到方便。 最少征收费用最少征收费用原则是在征收任何一种税的原则是在征收任何一种税的过程中,其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过程中,其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越小越好,亦即税务部的数额之间的差额越小越好,亦即税务部门征税时所耗用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门征税时所耗用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二)瓦格纳的税收(二)瓦格纳的税收“四项九端原则四项九端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性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原则和慎选税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原则和慎选税种原则)种

16、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社会公正原则(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最小费用原则)最小费用原则)1 1财政政策原则财政政策原则 所谓财政政策原则即课税能充足而灵活地保证国所谓财政政策原则即课税能充足而灵活地保证国家经费开支需要的原则,故有人也称之为财政收家经费开支需要的原则,故有人也称之为财政收入原则。入原则。该项原则包含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该项原则包含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原则。2 2国民经济原则国民经济原则 所谓国民经济原则即国家征税不能阻碍国民经济所谓国民经济原则即国家征税不能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免危

17、及税源,在可能的范围内,应尽的发展,以免危及税源,在可能的范围内,应尽量有助于资本形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该项量有助于资本形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该项原则包含原则包含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 3 3社会公正原则社会公正原则 所谓社会公正原则即税收负担应普遍和平等地分所谓社会公正原则即税收负担应普遍和平等地分配给各个阶级、阶层和纳税人。该项原则包含配给各个阶级、阶层和纳税人。该项原则包含普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遍原则和平等原则。 4 4税务行政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所谓税务行政原则即税法的制定与实施都应当便所谓税务行政原则即税法的制定与实施都应当便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18、该项原则包含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该项原则包含确实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亚当亚当斯密与瓦格纳税收原则比较斯密与瓦格纳税收原则比较 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瓦格纳瓦格纳 1在税务行政上较偏重于在税务行政上较偏重于纳税人的立场纳税人的立场 在税务行政上对于政府在税务行政上对于政府的需要与人民的利益较的需要与人民的利益较能两相兼顾能两相兼顾 2无顾及税收收入弹性无顾及税收收入弹性强调税收收入要充分而强调税收收入要充分而有弹性有弹性 3重视自然的正义,主张重视自然的正义,主张采取以消费税为中心的采取以消费税为中心的比例税比例税 重视社会的正义,主张重视社会

19、的正义,主张采取以所得税为中心的采取以所得税为中心的累进税制累进税制 4在税收课征理论上采用在税收课征理论上采用利益说利益说 在税收课征理论上采用在税收课征理论上采用义务说义务说 (一)(一)财政原则财政原则充分稳定充分稳定:即税收收入必须充分、稳定地满足:即税收收入必须充分、稳定地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弹性弹性:即税收收入不仅要对财政收入保持充分:即税收收入不仅要对财政收入保持充分的弹性,更要与经济增长保持灵活的弹性的弹性,更要与经济增长保持灵活的弹性适度适度:即税收收入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界限:即税收收入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界限内。内。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 159159

20、 从宏观上看,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集从宏观上看,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集中的一部分中的一部分GDPGDP。在在GDPGDP一定的条件下,国家税收增加与民一定的条件下,国家税收增加与民间部门可支配收入相互消长。间部门可支配收入相互消长。因此,因此,GDPGDP在政府与民间部在政府与民间部门之间有一个最优分割点,而最优宏观税收负担率(以下门之间有一个最优分割点,而最优宏观税收负担率(以下简称最优税率)就是其具体体现。简称最优税率)就是其具体体现。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财政职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财政职能的实现问题。宏观税收负担率如果过低,

21、政府可供支配能的实现问题。宏观税收负担率如果过低,政府可供支配的收入过少,就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如果宏观税收的收入过少,就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如果宏观税收负担率过高,民间部门可供支配的收入过少,不能有效满负担率过高,民间部门可供支配的收入过少,不能有效满足私人需要,而且往往通过影响民间部门资本和劳动的投足私人需要,而且往往通过影响民间部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使以后的产出减少,进而最终减少税收收入。入,使以后的产出减少,进而最终减少税收收入。AOCB税税收收收收入入税率税率拉弗曲线拉弗曲线DE 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

22、关系。关系。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第一、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定要实行高税率。 第二、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第二、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税率 。 第三、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第三、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 在市场经济下,最优税率的确定,应考虑:在市场经济下,最优税率的确定,应考虑: (1)必须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得到补偿。)必须保证生产过程中

23、的物质消耗得到补偿。 (2)必须保证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费用得到满足。)必须保证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费用得到满足。 (3)必须保证政府行使职能的最低物质需要。)必须保证政府行使职能的最低物质需要。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 样本国样本国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按(按1979年美元计年美元计算)算)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比重 ()() 1970-1979 年年GDP实实 际增长际增长 ( )马拉维(低税)马拉维(低税)扎伊尔(高税)扎伊尔(高税)200-30011.821.56.30.7喀喀麦隆(低税)麦隆(低税)利比里亚(高利比里亚(高税)税)500-

24、60015.1 21.2 5.41.8泰国(低税)泰国(低税)赞比亚(高税)赞比亚(高税)500-60011.722.77.71.5巴拉圭(低税)巴拉圭(低税)秘鲁(高税)秘鲁(高税)700-110010.314.48.33.1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5.22.010.630.98800-11950日本(低税)日本(低税)瑞典(高税)瑞典(高税)4.42.119.130.44300-6350西班牙(低税)西班牙(低税)英国(高税)英国(高税)8.32.416.227.51800-5950新加坡(低税)新加坡(低税)新西兰(高税)新西兰(高税)8.7

25、2.517.120.01700-2100巴西(低税)巴西(低税)乌拉圭(高税乌拉圭(高税10.31.914.222.41400-1700韩国(低税)韩国(低税)智利(高税)智利(高税)8.20.918.623.81100-1300毛里求斯(低税)毛里求斯(低税)牙买加(高税)牙买加(高税)1970-19791970-1979年年GDPGDP实际增长实际增长 (%)(%)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占GDPGDP比重比重(%)(%)人均收入人均收入( (按按19791979年年美元计算美元计算) ) 样本国样本国 (二)(二) 税收要公平对待所有纳税人,国家税收要公平对待所有纳税人,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应

26、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征税的比例或数额应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适应。力相适应。 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的税;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不同的税。不同的税。 1. 1. 受益原则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认为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受益原则认为各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但一般情况公共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但一般情况下,按受益原则征税是不可行的。如每个城市居下,按受益原则征税是不可

27、行的。如每个城市居民享受大致相同的公共产品,如:交通,供电,民享受大致相同的公共产品,如:交通,供电,供水等等,但他们缴纳的税收有很大差异。供水等等,但他们缴纳的税收有很大差异。 2.能力原则能力原则 应以能客观地观察并衡量的某种指应以能客观地观察并衡量的某种指标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在采用标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在采用怎样的指标为衡量标准上有三种主要看怎样的指标为衡量标准上有三种主要看法:法:1)以收入作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以收入作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的指标,的指标,2)以消费为衡量各人纳税能)以消费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的指标,力的指标,3)以财产为衡量各人纳税)以财产为衡量各人纳税能力

28、的指标。能力的指标。收入界定中存在的问题收入界定中存在的问题 :(1 1)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家)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家庭的平均收入为标准?庭的平均收入为标准?(2 2)以货币收入为标准,还是以经济收)以货币收入为标准,还是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入为标准?(3 3)某些支出是否应予扣除。)某些支出是否应予扣除。(4 4)不同来源的收入是否应区别对待?)不同来源的收入是否应区别对待?如勤劳收入与不劳而获的收入应否区分?如勤劳收入与不劳而获的收入应否区分? 消费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标准。消费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标准。其理由是,消费意味着对社会的索取,索取越多,其

29、理由是,消费意味着对社会的索取,索取越多,说明支付能力越强,越应多缴税。说明支付能力越强,越应多缴税。年轻的月光族和年轻的月光族和啃老族的消费能力强,但实际收入不高,纳税能力啃老族的消费能力强,但实际收入不高,纳税能力也不强。也不强。 财产也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之财产也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之一。一方面,人们可利用财产赚取收入,增加支付一。一方面,人们可利用财产赚取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财产还可带来其他满足,直接提能力;另一方面,财产还可带来其他满足,直接提高了财产所有者的实际福利水平。但用财产来衡量高了财产所有者的实际福利水平。但用财产来衡量纳税人的支付能力也有

30、局限性:纳税人的支付能力也有局限性: (1 1)财产税是由财产收益负担的,数额相等的财产,)财产税是由财产收益负担的,数额相等的财产,不一定会给纳税人带来相等的收益,从而使税收有不一定会给纳税人带来相等的收益,从而使税收有失公平;失公平; (2 2)财产形式多种多样,实践中难以查核,估值颇)财产形式多种多样,实践中难以查核,估值颇难。难。(三)(三) 在组织税收收入的过程中和处理税在组织税收收入的过程中和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时,必须讲求效率,坚收与经济的关系时,必须讲求效率,坚持效率优先的思想。持效率优先的思想。行政效率行政效率经济效率经济效率 1.1.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和制度的实

31、施,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和制度的实施,应该有利于经济的有效运行。应该有利于经济的有效运行。是指既定税收收入下使税收是指既定税收收入下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的额外负担最小化。所谓税收超额负担,所谓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征税过是指政府征税过程中,给社会(纳税人)造成了纳税税款以外的损失程中,给社会(纳税人)造成了纳税税款以外的损失 。超。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效益,则发生在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旧的个人所得税)源配置方面的

32、超额负担(旧的个人所得税) ;二是由于征;二是由于征税对纳税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旧的增值税,税对纳税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旧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 ,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担。税收额外负担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使税税收额外负担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就成为提高税收效率的基本思路。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就成为提高税收效率的基本思路。 2. 2.税收的行政效率指是否以最小的税收税收的行政效率指是否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税收收入。成本取得了最大的税收收入。 这一效率原则主要

33、是考察税务行政管这一效率原则主要是考察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状况。理方面的效率状况。衡量税收行政效率的衡量税收行政效率的标准,是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标准,是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 (一)公平原则(一)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包含两个层次:税收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包含两个层次:税负公平、机会均等。税负公平、机会均等。 所谓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所谓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相适应。 所谓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所谓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的作用,

34、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秩序发展的目标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秩序发展的目标(二)效率原则(二)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主要通过税收的经济成本来衡量税收的效率,主要通过税收的经济成本来衡量(三)税收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三)税收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就具体的税种或税收政策而言,公平与效率两者会就具体的税种或税收政策而言,公平与效率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因为有矛盾和冲突。因为公平原则强调量能负担,可能产生公平原则强调量能负担,可能产生累退性,破坏税收效率;而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应实现资累退性,破坏税收效率;而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应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35、,这就有可能拉开贫富之间差距,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这就有可能拉开贫富之间差距,从而破坏公平原则。从而破坏公平原则。 就整个税制或税收总政策而言,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就整个税制或税收总政策而言,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一)(一) 税收负担是指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经税收负担是指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它反映一定时。它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收入在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的数量期内社会收入在政府与纳

36、税人之间税收分配的数量关系。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的核心问题,是建立税关系。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的核心问题,是建立税收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收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二)决定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决定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 168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国家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在各种财政收入方式中的地位税收在各种财政收入方式中的地位 国民与企业的纳税意愿国民与企业的纳税意愿 税制及征管能力税制及征管能力(三)(三)税收负担分类税收负担分类直接负担与间接负担直接负担与间接负担名义负担与实际负担名义负担与实际负担微观税收负担与宏观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与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宏观税收负担水

37、平 微观税收负担水平微观税收负担水平 (一)微观税收负担(一)微观税收负担 所谓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个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所谓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个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度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主要有企业税收负担率和担。度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主要有企业税收负担率和个人税收负担率。个人税收负担率。 企业税收负担率表明了政府以税收方式参与企业纯收企业税收负担率表明了政府以税收方式参与企业纯收入分配的规模,反映企业的综合税收负担状况,也可用来入分配的规模,反映企业的综合税收负担状况,也可用来比较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比较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 个人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收的

38、总和占个人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收的总和占个人收入总额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与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方个人收入总额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与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方法相仿。法相仿。 微观税收负担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因素微观税收负担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税收负担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税制结构,主要包括:宏观税收负担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税制结构,等等。等等。 微观税收负担微观税收负担企业税收负担企业税收负担个人税收负担个人税收负担 个人所得税负担率个人所得税同期个人所得总额%100同期销售收入各种纳税总额企业税收总负担率%100净产值各种纳税总额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率%100同期销

39、售收入流转达税总额企业流转税负担率%100得总额同期利润所得和其他所所得税额企业所得负担率 (二)(二)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100)/(国民收入总额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负担率NTT%100)/(国民生产总值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GNPT%100)/(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GDPT (三)我国税收负担的现实考察(三)我国税收负担的现实考察 170-172170-172 中国的宏观税负一般有大中小三种算法,中国的宏观税负一般有大中小三种算

40、法,小口径小口径的宏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口径中口径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里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大口径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全部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宏观税负是政府全部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全部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还包括了预算外政府全部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还包括了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名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以及

41、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名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 以以2009年的数字为例,社科院的学者张斌将中国政府年的数字为例,社科院的学者张斌将中国政府的全部收入分为政府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土的全部收入分为政府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土地出让收入)、社会保险基金缴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地出让收入)、社会保险基金缴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据此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据此计算出算出2009年中国大口径的中国宏观年中国大口径的中国宏观 税负为税负为31.4,但很显

42、然,这种算法本身遗漏了政府的制,但很显然,这种算法本身遗漏了政府的制度外收入、政府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费用、政府收到的捐赠的度外收入、政府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费用、政府收到的捐赠的收入等,意味着,以大口径计算的中国宏观税负远远高于收入等,意味着,以大口径计算的中国宏观税负远远高于31.4%的水平,真实宏观税负至少应该在的水平,真实宏观税负至少应该在33%以上。而考虑以上。而考虑到到2010年财政收入增长年财政收入增长21.3%,达到,达到8.3万亿,土地出让金万亿,土地出让金2.7万亿的事实,在万亿的事实,在GDP增长只有增长只有10.4%的情况下,意味着的情况下,意味着2010年中国宏观税负的总体水

43、平至少比年中国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至少比2009年高年高2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因此,因此,2010年,中国宏观税负保守估计在年,中国宏观税负保守估计在35%以上。以上。 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比较稳定,以学者张斌提供的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比较稳定,以学者张斌提供的数据为例,数据为例,2007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宏观税负分别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宏观税负分别为为27.9%、28.3%、36.0%、43.5%。而国际上很多学者的研。而国际上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宏观税负远低于发达国家。究表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宏观税负远低于发达国家。1987年世界银行研究了一些国

44、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结果年世界银行研究了一些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结果也显示,低收入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为也显示,低收入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为 13%左右;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为左右;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为20%左右;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为左右;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为23%左右;左右;高收入国家的为高收入国家的为30%左右。目前中国左右。目前中国人均人均GDP4000美金左右,即使按照中美金左右,即使按照中上收入国家计算,目前的宏观税负也上收入国家计算,目前的宏观税负也远远超过了远远超过了23%的水平。这说明,中的水平。这说明,中国的宏观税负已经达到了高收入国家国的宏观税负已经达到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45、的水平。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是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可能发生,税负转嫁是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受者,即税负的最终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受者,即税负的最终落脚点。落脚点。 税收活动的全过程,即从税收课征到税负的最终落实税收活动的全过程,即从税收课征到税负的最终落实,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税收冲击、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税收

46、冲击、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 1. 1. 纳税人是唯一的税负转嫁的主体。纳税人是唯一的税负转嫁的主体。 2. 2. 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途径。价格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途径。 3. 3. 税负转嫁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纳税人与负税人税负转嫁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纳税人与负税人一定程度的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必然结果。一定程度的分离,是税负转嫁的必然结果。 4. 4. 税负转嫁与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税负转嫁与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关系。 5. 5. 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的逃税动机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的逃税动机税负转嫁的方式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前转后转后转混转混转消转消转2.2.

47、后转,又称为逆转,税收转嫁之所以表现为后转,后转,又称为逆转,税收转嫁之所以表现为后转,一般是因为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一般是因为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售价的办法前转给买方,而改为向后转嫁给上品售价的办法前转给买方,而改为向后转嫁给上一环节原材料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一环节原材料的生产者或经营者。3.3.混转,又称为散转,指纳税人所应承担的税负,混转,又称为散转,指纳税人所应承担的税负,一部分向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使税收负担一部分向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使税收负担分散给许多人负担。分散给许多人负担。1. 1.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

48、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小和供给价格弹性大的商品的税负易转嫁需求价格弹性小和供给价格弹性大的商品的税负易转嫁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需求价格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弹性较小的商品(日用品)(日用品)的课税较易转嫁的课税较易转嫁,需求需求价格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弹性较大的商品(奢侈品)(奢侈品)的课税不易转嫁。的课税不易转嫁。产产品的需求弹性主要取决于下述两个因素:品的需求弹性主要取决于下述两个因素: 1 1)替代品的数目和相近似程度。)替代品的数目和

49、相近似程度。 2 2)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性程度。)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性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等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产品价格上涨时,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产品价格上涨时,如果说生产量马上就会增加,这就属于供给存在如果说生产量马上就会增加,这就属于供给存在弹性的商品。弹性的商品。 一些不可再生性资源如土地的供给,以及那一些不可再生性资源如土地的供给

50、,以及那些无法复制的珍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很小,农产品些无法复制的珍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很小,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也是小于的供给价格弹性也是小于1,如白菜之类的农产品,如白菜之类的农产品在价格暴涨的情况下也是供给量无法马上就增加在价格暴涨的情况下也是供给量无法马上就增加的商品。的商品。 食品,如我们平常吃的蛋糕,夏天吃的冰激食品,如我们平常吃的蛋糕,夏天吃的冰激凌的供给价格弹性大于凌的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而在劳动力严重过剩地,而在劳动力严重过剩地区劳动力供给弹性也较大。区劳动力供给弹性也较大。供给供给价格价格弹性较大的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 2. 课税范围的广度课税范围的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