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练习(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4517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师说》练习(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劝学》、《师说》练习(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师说》练习(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师说》练习(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师说练习-第 7 页劝学巩固及拓展性练习一、基础积累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zhng) 参省(cn) 锲(q) 跬步(gu) B輮(ru) 槁(go)暴(p) 螯(o) 骐骥(j) C虽有槁暴(yu) 砺(l) 驽马(n) 蚯蚓(yn) D生非异(shng) 须臾(y) 镂刻(lu) 闻者彰(zhng)2、下列句中加黑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

2、也 。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6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槁暴(p) 輮使之然(ru) 舟楫(j) 舆马(y)B蛟龙(jio) 跬步(ku) 骐骥(j) 爪牙(zho)C镂金(lu) 弩马(n) 生非异(xng) 洞穴(

3、xu)D跂而望(q) 锲而不舍(q) 二螯 (o) 参省乎己(xng)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9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无可寄托者 寄寓于表 女寄言于母 临崩寄臣以大

4、事B风雨兴焉 忧劳可以兴国 兴利除弊 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 步其韵奉和一首 乃自强步 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 中军置酒饮归客 日食饮得无衰乎二、阅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用心躁也”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0、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雁荡具体而微者。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1、这段文字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法,说说下面句子各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5、之强,上食埃土,下坎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 D、逆境才能成才。13、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有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

6、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啊。三、阅读“吾尝终日而思矣,用心躁也”两段,完成问题。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1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6、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7、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日地思考,不如片刻所学的。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啊千里远的地方。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知识明了,而且行动没有过错。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17、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18、文学常识填空。 荀况(约公元前319前230)名况,字卿,又称孙卿, 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的 家、 家,是先秦 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任思想集大成者。在社会伦理观方

8、面他提出“ 论”,批判了孟子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性善论”, 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19.“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假设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g.代词,同“尔”,你,你的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 (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 (4)蟹八跪而二螯_ (5) 吾尝终日而思矣_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一、基础题(共15分,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

9、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C小学而大遗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

10、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传,解释经书的著作。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共

11、15分,每题3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

12、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

13、之不解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0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三、翻译下列句子(共20分)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12不拘于时,学于余(2分)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14、也。(3分)1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1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1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分)四、选作题: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有词类活用的请指出。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圣人之所以为圣 ( )3、群聚而笑之( )4、惑而不从师( )5、小学而大遗 ( )6、吾从而师之( )( )7、吾师道也(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9、不耻相师 ( )( ) 10、其皆出于此乎?( )11、圣益圣,愚益愚( )( )( )(

15、 )12、或不焉( )( ) 13、是故无贵无贱( )( )14、位卑则足羞 ( ) 1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6、郯子之徒 ( )17、余嘉其能行古道( )1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 19、师不必贤于弟子( )( ) 20、作师说以贻之(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无贵无贱( ) 今之众人( ) 师道之不传也矣(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 则耻师焉( ) 或师焉,或不焉( ) 小学而大遗( )士大夫之族( ) 吾从而师之(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作师说以贻之( )解释下列多义词的

16、义项(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 或师焉,或不焉( )吾师道也( ) 吾从而师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十年春,齐师伐我( )(2)之:择师而教之( ) 古之学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句读之不知( ) 蚓无爪牙之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4)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不必贤于弟子( ) 不拘于时,学于余(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劝学参考答案:1、A 2、C

17、 3、D 4、D 5、A 6B(A项中“楫”应读为j;C项中“镂”应读作lu,“驽”应读作n;D项中“锲”应读作 qi)7C(A项中“揉”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8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9A(A项,第一、第四句的“寄”相同,皆为“托付”义;二、三句中的分别为“寄居”、“转达”义。B项中的“兴”依次为“发生”、“使昌盛”、“兴办”、“起来”。C组中的“步”依次为“举足两次”、“追随(按照)”、“行走”、“使行走”。D项中的“饮”依次为“喝”、“使喝”(读 yn)、“喝东西”)10D(例句和A、B、C三句都是定语后置) 11排比

18、对偶对比 12B 13C 14、D(A表修饰,用在“跂”的后面,表“望”的情态 / 转折连词,但。B兼词,于此 / 陈述语气。C取消短语独立性 / 定语后置标志)15、C(生性)16、C(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没有过错)17、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说明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先从正面设喻,接着从反面设喻,正反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使用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28、战国 思想 教育 儒 性恶 荀子19.(1)c (2)d (3)f (4)a

19、 (5)f (6)b 师说参考答案一、基础题(共15分,35)1、A(无:无论) 2、D(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专门学问的人;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小学:古义是两个词,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3、B(B句和例句中的“师”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A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C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 4、C(B项中的“也”都是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A,介词,跟介词,对于;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D,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5、C(文中的“六艺”指诗书

20、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二、课内阅读。(共15分,35)6、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7、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8、C(师道:从师的风尚;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9、B(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是定语后置句,D是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10、D(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三、翻译下列句子(共20分)11.不通晓句读,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注

21、意这两句的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 (3分) 12.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注意两个“于”的用法,一个表被动,一个是介词“向”。)(2分)13.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者,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判断)(3分)14.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出生)呢?(3分)15.因此无论贵贱,无论年长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3分)16.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问知识相似,(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3分) 17.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懂得道

22、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3分) 四、选作题答案: 1(用来-的,-的凭借)(通“授”,教授 ) 2、(-的原因 )3、( 表修饰 ) 4( 表转折 ) 5(表并列 ) 6( 意动用法,以之为师 )7(动词,学习 ) 8(从师 ) 9(意动用法,以-为耻)(动词, 学习 )10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推测的语气词 ) 11(名词,圣人 )(形容词,圣明 )( 名词,愚人 )( 形容词,愚笨 ) 12(有的 )(通“否”) 13(因此,所以 )(无论) 14(意动用法,感到羞耻) 15(竟) 16(这些人 ) 17( 赞许 )18( 相当于“于“ )( 知道,懂得 )(助词,表停顿 ) 19(一定 )( 比 ) 20( 赠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