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教案(1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99054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的榕树教案(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故乡的榕树教案(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的榕树教案(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的榕树教案(13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故乡的榕树教案语文课 型新授课课 时4课时课 题故乡的榕树班级2011级纺织班教 材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语文 (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 学目 标知识目标(1)学习借鉴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2)体会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体味作者真挚、浓烈的思乡之情。教 学重 点学习借鉴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教学 用具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教 学难 点体会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教材 处理 思路 1、以“乡情”贯穿全课。本文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在设计中,贯穿“乡情”于全过程。课伊始,以余光中的乡愁导入,激起学生的情感;欣赏感悟语句

2、,突破难点,达到情感共鸣,强化学生情感;最后,学生讨论,交流有关家乡的事物,内化情感。2、以学生为主体。课文的梳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对话交流,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所以,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发言,老师仅仅只是个引导者,主要参与者还是学生。教学环节教学内容(1、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

3、恋。作家黄河浪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故乡的榕树,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 【作者】黄河浪,原名:黄世连,1941年3月27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年9月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主要文学作品:诗集:海外浪花 、大地诗情小说:失落的珍珠、 大乡里进医院 香港式的烦恼散文:故乡的榕树、两代人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获奖后,被海外十多家报刊转载。诗词导入:为学生播放余光中乡愁的幻灯片,引入本课课题: 故乡的榕树 首先提问学生对黄河浪有什么认识,然后

4、在进行简要解释观察教师的播放,并从内心涌起对故乡的热爱。 讨论作者的生平并对作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诗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作者,理解作者 【学习字词】袅袅(nio):文中用来形容微风清澈:(水)清而透明汲(j)水:从下往上打水兀(w)立:直立;兀,高耸突出的样子汩汩(g):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苍虬(qi):像龙一样盘曲的青色枝条虔(qin)诚:恭敬而有诚意;虔,恭敬祈求:恳求地希望或请求战战兢兢(jng):形容害怕而小心的样子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黝(yu)黑:黑黑的习习:形容风轻轻地吹粗犷(gung):粗野,粗鲁粗豪,豪放。本文是第二个意思苦涩(s):又苦又涩的味道形容内心痛苦。本文

5、是第二个意思庇(b)护:袒护,保护恬(tin)静:安静温馨:温暖馨香。安然无恙(yng):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什么损害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1、对本课字词进行讲解2、让学生小组内互相检查记忆本课字词,并在小组内相互检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字词【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榕树? 香港住所的榕树 眼前 大陆故乡的榕树 回忆 香港住所的榕树 眼前 2、文章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住所附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的榕树的怀念;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

6、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3、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 第3段是过渡段。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把眼前景物与思乡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一句,和上面的夏夜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课文第二部分分为几层,每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榕树四周的环境 溪畔的景物、桥上的景物榕树的背景 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牌、栏杆上的小狮子第二层(第5、6段):具体细致地刻画榕树两颗老榕树 直的 驼背的 (详写)

7、第三层(第7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第7段 母亲用榕树枝为我治癣 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 第8段 榕树给农人带来的好处 第9段 缘物生情,直接抒怀,赞颂榕树的崇高品格第四层(第10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简陋的卧具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似梦似仙的月夜景色沉入梦乡的美妙感觉1、提出问题2、听取各小组结论,并进行点评指正。1、 提出问题2、带领学生共同总结结论1、朗读课文2、小组内讨论问题的答案,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抢答。3、认真听取老师的点评指正,得出正确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课文,与教师一起总结问题答案。小组抢答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

8、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合作探究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结文章以榕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叙述了很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作者把对故乡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都寄托在榕树上,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了思乡之情。作业 1、掌握字词 2、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课后思考与练习一板书设计故乡的榕树眼前、过去、眼前时间香港、故乡(福建)、香港空间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3、4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鬈( )曲 兀( )立

9、 汩汩( ) 镌( )刻 苍虬( ) 凹( )槽 皮癣( ) 饭甑( ) 温馨( ) 荫庇( ) 安然无恙( ) 战战兢兢( )带领学生复习上次课的字词和老师一起复习上次课的字词使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更牢固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思考与练习 】思考题1:故乡的榕树下,有哪些事情使“我”记忆深刻呢?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 。有关“驼背榕树”的古老传说 。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以及用榕树汁治病。祖母对作者的疼爱。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荫乘凉。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 思考2:同样是吹着用榕叶卷起的哨笛,“我”与儿子却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想想看,为什么会由这样的差别呢?差别就在于“我”有着浓

10、浓的思乡之情,眼前的榕树和悠悠的哨音,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激发起“我”内心已有的体验。而儿子没有这样的负担他只觉得好玩。这就是乡土情结在起作用。【寄情与物的写作手法】(景) (情)(事)睹物思故乡游子忆故乡回复思绪抒发感慨故乡的山、水、人村头老榕树外在形态榕树故事神话祈祷乘凉童趣(香港榕树)1、提出问题2、听取各小组结论,并进行点评指正。1、提出问题2、听取、指正学生答案1、精读课文12段2、小组内讨论问题的答案,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抢答。3、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指正,得出正确结论1、精读课文2、分析、讨论、归纳、总结问题小组抢答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加深对课文的

11、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品味语言特色】诗一般的语言 例1:第四段:“我怀念我怀念”例2、写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画面、有音响、有动作、有感情。 1、巡回指导听取各小组意见2、带领学生共同总结结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重点语句,与教师一起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拓展延伸】请仿照本文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表达思念故乡的句子课文例句: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的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僻静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

12、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1、提出问题2、补充和总结学生的回答思考并回答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浓浓的乡情小结文章以榕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叙述了很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作者把对故乡和乡亲们的深情厚意都寄托在榕树上,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抒发了思乡之情。作业1、请仿照这样的方式写一个句子。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2、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板书设计故乡的榕树儿子:童年的现实的快乐“我”:童年往事的快乐第二人称,浓浓的乡愁强烈效

13、果寄情于物:景、事、情语言:如诗教学反思从课堂实践来看:首先,我花了绝大部分之间在梳理文章脉络上,问题过于琐碎,导致学生思维的方向不明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既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致使课堂出现了“头重脚轻”的状况,可以说教学设计上的纰漏是这堂课最大的缺点。其次,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上课时过于紧张,一时情急就出现“口头禅”和“口语”现象,课堂用语不严谨。在课上,因为怕学生回答不上自己的提问,就不停的将问题重复,一个问题出来后,要接着问好几个问题,混淆了学生的思路。通过这次课,我认识到了教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教案上看起来再好,在课堂实践上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同样不是一节“好课”。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还要有课堂上良好的实践。-第 - 1 - 页学 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