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1182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09.03.21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御:马夫。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去:离开,这里指离婚。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

2、,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

3、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 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

4、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彼众

5、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答案:1队列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 【三】孔子见齐景公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 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

6、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令弟子驾车,辞别景公离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孔子辞不受辞: (2)今说景公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 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答案:1(1)推辞,拒绝(2)游说,说服 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3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四】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7、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勉勤勉,努

8、力。 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

9、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答案:1、B2、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 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

10、会每天退步。 4、共同之处: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五】宣公好射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说(yu):同“悦”高兴,喜欢。用强:使用强弓。 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译文:周宣王喜欢

11、射箭,并且喜欢别人称赞他的臂力过人,能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不过三石的力气就能拉开。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周宣王听了,非常得意。虽然他所用的弓不过三石,但只到死他仍以为他用的弓是九石。三石是实际,九石是虚名。周宣王喜欢图虚名而脱离了实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非大王孰能用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左右皆引试之 3.从上文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点)(分) 答案:1、谁 2、大臣们都拉弓试了试。 3、答题要点: 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

12、话,并要讲究方法。 做人要注重实际,不能爱慕虚荣。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小孺子:年轻人。三旦:三天。委身曲附:弯着身子紧贴着树枝。务:一心,一定。 译文:春秋时期,

13、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劝谏、上书阻止我出兵的,将他处死!”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劝谏却又不敢,于是他就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天天让将衣服露湿。”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弯着身子紧贴着树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后说:“真是说得了太好了。”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1、请从短文中找出(归纳)一个成

14、语。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告其左右曰: 如是者三日: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文中孺子为什么能世历劝谏吴王?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B 3(1)身边的臣子(2)像,这样 4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5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深入浅出,易于让吴王理解和接受。 【七】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

15、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叫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全都逃跑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要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高兴的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诸

16、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我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请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作动词,计算。作动词,列举。二读“sh”,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shu”,义项有:多次。 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读音:词义: 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17、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4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答案:1.读“shu”,义项有:多次 2B 3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4不杀烛邹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八】孙叔敖为楚令尹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

18、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慰问,难道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

19、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发将自己看低;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1划分下面句子停顿,停三处。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孙叔敖为楚令尹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4“老父”向孙叔敖进言用了什么方法? 答案: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担任离开 3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4“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58.55.163.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